#港闻【Now新闻台】财政预算案提出发债1200亿元,引起「借贷度日」的质疑。曾经任内发债的前财政司司长唐英年表示,以发债补充短

#港闻 【Now新闻台】财政预算案提出发债1200亿元,引起「借贷度日」的质疑。曾经任内发债的前财政司司长唐英年表示,以发债补充短中期资金是可以接受,相信社会团结一致、搞好经济,赤字会比预期少。 前财政司司长唐英年:「我觉得发债不是一个『妖魔』,而是财经上,或政府营运上有一定的需要。我当时是用债作为一个过渡,因为是有财赤,即好像现在有财赤,但当时我们的财赤是几百亿,未去到过千亿,但最终的基础都是要搞好经济。你搞好经济,从而令到楼市复苏,可以令到企业界,或者零售收入增加,最终灭赤目标会快很多。」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财政预算案2024|财政司司长办公室称特区政府严守财政纪律

财政预算案2024|财政司司长办公室称特区政府严守财政纪律 前财政司司曾俊华表示,香港已进入结构性财赤年代,认为如果政府发债,是用作大型基建投资项目,等待落成后有长期经济回报,做法并无问题,但若连年发债,用以支付日常开支,以至用「债冚债」,将令库房空虚,并忧虑香港将要借贷度日。财政司司长办公室回复查询时表示,特区政府严守财政纪律,财政预算案已清楚指出,发债所得资金,全数用于投资基础建设及工务工程,包括北部都会区、洪水桥厦村新发展区、交通基建,以及污水处理厂等,不会用于经常性开支。又指有关项目可带来回报,经济及社会效益,包括提升香港的竞争力和改善市民的生活环境,对整体社会至关重要。持续对基建和土地房屋发展的投入,让政府能以公众利益为前提,掌握土地供应主导权。财政司司长办公室亦指出,《财政预算案》提出了一套财政整合计划,包括管控公共开支的增速、检视政府基本工程的缓急优次等,经营帐目预计两年后开始恢复收支平衡;至于综合帐目,在未计及发债下,亦会于3年后恢复收支平衡。 2024-03-03 21:32:24 (1)

封面图片

港前财政司长:不应将发债妖魔化

港前财政司长:不应将发债妖魔化 香港在不久前公布的财政预算案中提出发行债券,前财政司长唐英年对此认为,以发债填补短中期资金流,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不应将发债妖魔化。 综合《明报》和香港01星期二(3月5日)报道,身为中国全国政协常委的唐英年在北京告诉在场记者,出现资金链断裂,或发觉市场有能力吸纳债券时,以发债填补短中期资金流,属于可以接受的做法。 香港在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中,提出今年发债1200亿港元(206亿新元),但这引发市民对港府将负债的担忧。 此外,唐英年在谈及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发行超长期国债的计划时说,中央发债时或可利用香港国际金融中心的角色。 唐英年被问及23条立法时强调,特区政府有宪制责任并应尽快立法,建立稳定环境后就可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 2024年3月5日 10:11 PM

封面图片

财政预算案2024|曾俊华忧虑香港将要借贷度日

财政预算案2024|曾俊华忧虑香港将要借贷度日 财政预算案提出下年度发行政府债券1200亿元。前财政司司曾俊华在个人社交专页发文表示,对香港财政状况每况愈下感到担心,忧虑香港将要借贷度日。曾俊华认为,香港已正式进入结构性财赤年代,对于有人指,债务占本地生产总值一成多,不是大问题,曾俊华认为,香港只是一个地方特区,如果用作与其他国家相比,不太适合。他认为如果发债,是用作大型基建投资项目,等待落成后有长期经济回报,做法并无问题,但若连年发债,用以支付日常开支,以至用「债冚债」,将令库房空虚,影响香港信用评级,各项公共服务「大缩水」,后果将由下一代承受。他认为,一定要减低政府支出,包括经常开支,并要留意基建项目等非经常性开支,否则香港永远走不出结构性财赤。 2024-03-03 18:54:19

封面图片

港财政司长:发债是用市场资金投资长期回报项目

港财政司长:发债是用市场资金投资长期回报项目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说,香港发债是用市场资金投资长期回报项目,这种做法在国际上常见。 综合香港电台和香港中通社报道,陈茂波星期三(3月6日)在一档电台节目上说,港府发债的目的是希望利用市场资金,投资长期有回报项目,短期内未必用到很多政府储备。 他表示,这种做法在国际上常见,同时可推动香港债券市场发展。 陈茂波也强调,香港的负债比率很低,目前占本地生产总值6%,预料五年后将占13%,比全球任何先进经济体都低。 香港政府在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中提出,将在下个财政年度发债1200亿港元(约205亿新元)。两任前财政司长曾俊华和唐英年对此有不同看法。 曾俊华在脸书发文提到,港府若连年发债,然后用于支付日常开支,荷包无需多久就会干涸。他也称,看完最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报告,担心香港将借贷度日。 唐英年则认为,以发债填补短中期资金流,属于可以接受的范围,不应将发债妖魔化。 2024年3月7日 9:01 PM

封面图片

唐英年:发债非妖魔可补足资金 23条立法属宪制责任必须要做

唐英年:发债非妖魔可补足资金 23条立法属宪制责任必须要做 全国政协常委唐英年表示,按照基本法规定,财政司司长有责任确保政府量入为出,力求收支平衡,对于新一份财政预算案提出今年发债1200亿元,曾任财政司司长的唐英年说,以发债补足短中期资金是可以接受,他自己任内亦曾发债而且非常受欢迎,他认为发债不是妖魔,而是在政府营运上有一定需要。至于本港是否出现结构性财赤,唐英年说,认同政府经常性开支在过去数年大幅增加,财政负担大了,不过就遇上楼市下行周期,本年度卖地收入及税收都比预期少,由于经常性开支不能减少,因此需要赚多点钱。另外,唐英年指出,基本法23条立法是特区宪制责任,必须要做,没有国家安全就难以发展经济改善民生,不相信企业或金融界会因为国家安全法例而不能好好利用香港的平台,亦不感到立法将直接打击香港。他又认为23条立法必须有效管用,希望法例有前瞻性,毋须日后作太多修改优化。 2024-03-05 13:29:00

封面图片

财政预算案封面颜色曝光 港财政司长:期盼经营环境持续好转

财政预算案封面颜色曝光 港财政司长:期盼经营环境持续好转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星期天(2月25日)在博客上载照片,介绍今年财政预算案的浅橙色演辞封面,并说香港预期今年经济逐步改善,也期望各行各业的经营环境持续好转,封面颜色反映着这份期盼。 陈茂波在博客上写道,每年预算案封面色调的选择,包含着对香港未来一年的期盼。“我们预期今年经济逐步改善,也期望各行各业的经营环境持续好转。今年财政预算案的封面颜色反映着这份期盼。” 陈茂波感谢各界在预算案咨询期间提供很多宝贵意见,让香港官方更好了解大家当前最关心的是什么,并说面对财赤,在运用有限的公共资源时,希望能更聚焦、更有效益。 他认为,香港在过去一年走出了疫情,生活逐步复常,经济恢复增长,但外围仍然复杂多变。地缘政治局势持续紧张,利率高企,不明朗不确定因素交织,影响了经济增长的力度。 他也说:“但无论如何,国家经济稳步发展,对香港的支持坚实,香港在国家的发展大局中地位和功能独特,背靠国家、联通世界,是我们最大的底气。我们要把机遇化为成果。” 陈茂波在博客上传的照片显示,他手中握着2024至25财政年度政府财政预算案演辞封面。桌上也有2023至24财政年度预算案文件封面,颜色为淡红色。 香港将在星期三(2月28日)发表新一份财政预算案。 2024年2月25日 2:49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