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感觉马未都应该是聪明人,早就润了吧,怎么还在国内呢?早年,窦文涛的锵锵三人行很让我明白了一些东西

1. 感觉马未都应该是聪明人,早就润了吧,怎么还在国内呢?早年,窦文涛的锵锵三人行很让我明白了一些东西 2. 日前,一则“马未都公司在未提前告之的情况下突然裁员80人”的消息,在网上引起发关注。 被裁员工称,其所在公司北京观复文化有限公司,在5月31日事先未与员工或员工代表进行任何沟通的情况下,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人数达到80余人。此外据报道,公司还被曝恶意欠薪,有员工工资目前只发到4月,公司要求员工先撤回仲裁申请,才能补发工资。 公开资料显示,马未都(dū),1955年3月22日出生于北京市,祖籍山东省威海市荣成市,收藏专家、文化学者,观复博物馆创办人及现任馆长,曾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编辑。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网传马未都公司裁员 80 余人,多名被裁员工已申请仲裁等待开庭,发生了什么?被裁员工如何维权?

网传马未都公司裁员 80 余人,多名被裁员工已申请仲裁等待开庭,发生了什么?被裁员工如何维权? 天眼查的回答 马未都公司一次性解雇80名员工,身价过百亿、拥有上千件藏品的收藏家却拖欠员工基本工资? 据媒体报道,马未都关联的两家公司,在事先未与员工或员工代表进行任何沟通的情况下,单方面发布解除劳动关系通知,解雇人数达到80余人,且至今未与员工具体沟通裁员赔偿的事宜。公司相关人员表示,目前在走程序。 天眼妹查到,马未都共关联24家公司,其中14家为存续状态,其中涉事公司「北京观复文化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6月,法定代表人为陈某,而「北京小观拍卖有限公司」则成立于2018年8月,这两家公司均由马未都控股,持股比例超95%。 大家觉得最后会如何处理呢?快来和天眼妹聊聊吧~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天眼查)

封面图片

:网传【老马已经把公司转让了,所以也不怕裁员状告,赶紧脱身去日本养老了】

: 网传【老马已经把公司转让了,所以也不怕裁员状告,赶紧脱身去日本养老了】 在日本提前购置的房子与徐文兵邻居,以后正好中医养生。 视频【马未都:当一个人有财产的时候,身边的坏人就会逐浙增多……】 | : | 马未都也没有余粮了? | | 网文【马未都公司被曝突然裁员80人!寻求出售!】 | 马未都的北京观复文化有限公司陷入了一场裁员风波,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 公司突然裁员80人,且未给予补偿,这种简单粗暴的方式引发了被裁员工的不满,他们开始在网上曝光此事,同时还提到了公司存在欠薪的情况…… | |

封面图片

80万买最贵国产车的人 气哭了

80万买最贵国产车的人 气哭了 “售前门店陆续都要关闭”春节假期后刚刚开工,高合汽车就被曝出召开内部大会,宣布即日起将停工停产6个月。这个消息在高合社区App炸开了锅。有催促发货的。一位车主表示,自己2023年12月订的车,一直到现在都没交付,定金也不给退。现在停工停产6个月,该怎么解决?有担忧售后的。“以后售后怎么办?”“都停工停产了,还能维修和保养吗?”“停工停产了,买到了绝版车,真无语。”更有直接开骂的。“车机也不更新了,售后也快了,就这么开开吧。车价猛跌,卖也不划算,垃圾车企,满嘴谎言。”“也不知道以后保险怎么办?威马车损不给上!咱们高合车主也好不到哪去!看能给找个接手下家不!”带着众多车主的疑问,新浪科技以消费者的身份致电了多家高合北京门店。一家体验店声称暂时没有接到正式通知,目前没有什么影响,正常营业中;另外一家体验店的工作人员则向新浪科技透露,高合北京的售前店将陆续都要关闭,后续可能暂时不卖车了。具体怎么发展,现在还不清楚。他所在的体验店可能到2月底就要关闭,海淀有家门店上个月就已经关了。不过,对于售后,上述工作人员则表示,官方还没有正式发布声明售后如何处理,但目前售后没有影响,用户可以在售后服务的微信群中,与小管家和售后专员对接,服务人员都在正常上班,维修、保养等服务均有人处理。“目前售后是没问题,但后续怎样还不好说。”新浪科技看到,高合汽车目前在北京拥有多家体验中心、交付中心,不过仅有一家服务中心。也即北京五方天雅店,既有销售职能,也有售后职能。五方天雅店工作人员向新浪科技表示,目前售后没有受到影响,都在正常服务。“北京一直只有这家门店负责售后,体验店关闭,对售后影响不大,就是工厂停工停产了,跟售后没有关系。”他说。不过,在威马的前车之鉴下,这并不能完全打消车主们顾虑。2023年,威马汽车继资金链危机后申请破产重整,车主的售后也成了大问题。不仅手机App无法正常使用,4S店也倒闭无处维修,第三方汽修店则漫天要价,维修保养极不方便。皆因定价过高实际上,在此次停工停产之前,高合汽车就曾多次传出危机。2023年10月,有认证为高合员工的网友爆料称,高合开启一轮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高达20%,个别部门裁员达到50%。高合方面表示所谓大规模裁员为不实信息,此次属于正常人事流动。今年1月,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疑似供应商消息称,高合所有工作暂停,包括停止发货、停止新项目开发,并称做好起诉准备工作。针对所有工作暂停的消息,高合汽车表示纯属谣言。高合汽车内部人士表示,工作一切正常。不过,随后高合汽车就被曝出了门店撤店的消息。1月底,高合汽车在广州一家汽车门店关闭,商场公告显示,“高合门店临时告知商场,由于品牌内部原因无力继续在本商场经营。”并称高合门店在未按租赁合同条款履行义务、租赁合同尚未到期、未依约提前告知商场且双方未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单方面关停门店。春节前,高合汽车召开全员大会宣布,延期发放1月工资、取消年终奖和全员降薪。其中1月工资将在2月底补发,引发内部员工吐槽。而春节后,员工们又等来了停工停产6个月的噩耗。并且只照常发放2月18日之前的员工工资;3月15日之前还留在高合汽车的员工,仅发放基本工资;3月15日之后员工仅发放上海基本工资。高合面临的多次危机背后,归根结底还是销量不太理想,未能形成商业正循环。一直以来,高合将自己定位为豪华品牌,产品定价也较为高昂,但在品牌积淀缺失之下销量并未跟上。首款车高合HiPhiX最高售价达到80万元,获得了“最贵国产车”的称号;第二款车型高合HiPhi Z售价在60万元以上;第三款车型高合HiPhi Y定价有所下降,但仍在30万元以上。相关数据显示,2021~2022年,高合汽车销量分别为4237辆和4520辆;2023年,高合汽车连续多个月未公布销量数据。其最近一次公布销量消息是在2023年11月1日,高合汽车称高合HiPhi Y 10月交付1606台。2023年4月,高合汽车还宣布开启全球品牌战略以及海外市场的拓展。但从销量数据来看,海外土豪显然也对高合并不买账,未能成为其救命稻草。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高合停工停产后续:店员已收到闭店通知 “韭菜”车主将投诉无门

高合停工停产后续:店员已收到闭店通知 “韭菜”车主将投诉无门 新浪科技从高合门店工作人员处获悉,后续高合的售前门店均要关闭,有门店已收到本月底闭店通知,目前售后服务还在正常进行,但后续情形不得而知。“售前门店陆续都要关闭”春节假期后刚刚开工,高合汽车就被曝出召开内部大会,宣布即日起将停工停产6个月。这个消息在高合社区App炸开了锅。有催促发货的。一位车主表示,自己2023年12月订的车,一直到现在都没交付,定金也不给退。现在停工停产6个月,该怎么解决?有担忧售后的。“以后售后怎么办?”“都停工停产了,还能维修和保养吗?”“停工停产了,买到了绝版车,真无语。”更有直接开骂的。“车机也不更新了,售后也快了,就这么开开吧。车价猛跌,卖也不划算,垃圾车企,满嘴谎言。”“也不知道以后保险怎么办?威马车损不给上!咱们高合车主也好不到哪去!看能给找个接手下家不!”带着众多车主的疑问,新浪科技以消费者的身份致电了多家高合北京门店。一家体验店声称暂时没有接到正式通知,目前没有什么影响,正常营业中;另外一家体验店的工作人员则向新浪科技透露,高合北京的售前店将陆续都要关闭,后续可能暂时不卖车了。具体怎么发展,现在还不清楚。他所在的体验店可能到2月底就要关闭,海淀有家门店上个月就已经关了。不过,对于售后,上述工作人员则表示,官方还没有正式发布声明售后如何处理,但目前售后没有影响,用户可以在售后服务的微信群中,与小管家和售后专员对接,服务人员都在正常上班,维修、保养等服务均有人处理。“目前售后是没问题,但后续怎样还不好说。”新浪科技看到,高合汽车目前在北京拥有多家体验中心、交付中心,不过仅有一家服务中心。也即北京五方天雅店,既有销售职能,也有售后职能。五方天雅店工作人员向新浪科技表示,目前售后没有受到影响,都在正常服务。“北京一直只有这家门店负责售后,体验店关闭,对售后影响不大,就是工厂停工停产了,跟售后没有关系。”他说。不过,在威马的前车之鉴下,这并不能完全打消车主们顾虑。2023年,威马汽车继资金链危机后申请破产重整,车主的售后也成了大问题。不仅手机App无法正常使用,4S店也倒闭无处维修,第三方汽修店则漫天要价,维修保养极不方便。皆因定价过高?实际上,在此次停工停产之前,高合汽车就曾多次传出危机。2023年10月,有认证为高合员工的网友爆料称,高合开启一轮大规模裁员。裁员比例高达20%,个别部门裁员达到50%。高合方面表示所谓大规模裁员为不实信息,此次属于正常人事流动。今年1月,社交媒体上流传的疑似供应商消息称,高合所有工作暂停,包括停止发货、停止新项目开发,并称做好起诉准备工作。针对所有工作暂停的消息,高合汽车表示纯属谣言。高合汽车内部人士表示,工作一切正常。不过,随后高合汽车就被曝出了门店撤店的消息。1月底,高合汽车在广州一家汽车门店关闭,商场公告显示,“高合门店临时告知商场,由于品牌内部原因无力继续在本商场经营。”并称高合门店在未按租赁合同条款履行义务、租赁合同尚未到期、未依约提前告知商场且双方未协商一致的情况下,单方面关停门店。春节前,高合汽车召开全员大会宣布,延期发放1月工资、取消年终奖和全员降薪。其中1月工资将在2月底补发,引发内部员工吐槽。而春节后,员工们又等来了停工停产6个月的噩耗。并且只照常发放2月18日之前的员工工资;3月15日之前还留在高合汽车的员工,仅发放基本工资;3月15日之后员工仅发放上海基本工资。高合面临的多次危机背后,归根结底还是销量不太理想,未能形成商业正循环。一直以来,高合将自己定位为豪华品牌,产品定价也较为高昂,但在品牌积淀缺失之下销量并未跟上。首款车高合HiPhiX最高售价达到80万元,获得了“最贵国产车”的称号;第二款车型高合HiPhi Z售价在60万元以上;第三款车型高合HiPhi Y定价有所下降,但仍在30万元以上。相关数据显示,20212022年,高合汽车销量分别为4237辆和4520辆;2023年,高合汽车连续多个月未公布销量数据。其最近一次公布销量消息是在2023年11月1日,高合汽车称高合HiPhi Y 10月交付1606台。2023年4月,高合汽车还宣布开启全球品牌战略以及海外市场的拓展。但从销量数据来看,海外土豪显然也对高合并不买账,未能成为其救命稻草。 文 | 新浪科技 张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刘强东的觉醒:京东采销大幅涨薪,业绩激励上不封顶

刘强东的觉醒:京东采销大幅涨薪,业绩激励上不封顶 图源:京东黑板报而现在的涨薪幅度比此前更甚,包括现金、股票等,所有采销C1、C2、C3三个层级的管理者,现金最低加薪幅度为20%。其中,C1和C3层级平均涨幅30%,最高50%;C2层级平均涨幅50%,最低涨幅30%,最高100%。预期薪资达到行业最高水平。另一方面,对全体采销人员每半年增加年终奖,“这是给奋斗在第一线的采销人员,随着采销薪资不断向好,其他各体系的薪酬待遇也会提升。”刘强东表示,京东将在两年时间内,将全体采销人员的年薪涨为20个月月薪。此外,京东还将给每个事业部设立1000万元的激励基金。对于具体的加薪细节,京东方面未给出更多的确认和回应。除了京东采销员工,2月开始,超2万名京东一线客服员工也实现全年平均薪酬上涨超过30%。春节期间,京东物流投入超5亿元,补贴春节坚守一线的京东员工。今年京东的多轮涨薪,旨在激励京东员工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工作中,为公司持续发展做贡献。当然,京东所有员工的共同努力,让京东业绩稳中有升,应该值得奖励。5月24日的京东高管会议上,刘强东表示,京东的各项参数已经稳住了下滑的势头,特别是4月份的利润比一季度的表现还要好很多。最新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京东收入达到2600亿元,同比增长7.0%;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89亿元,同比增长17.2%。同时通过加薪举措,刘强东希望传递出一个信号:即公司重视那些业绩好、拼搏努力的员工;但是那些业绩不好,从来不拼搏的人,公司都会逐步用各种手段全部淘汰出局。刘强东近日发表的内部讲话,是在回应近期京东内部考勤调整、午休时间缩短、人员优化等一系列事件引发的舆论热议。他强调了业绩和拼搏精神的重要性。刘强东认为,只有那些怀揣梦想、愿意为公司拼搏的人才能成为他的兄弟,共同为公司的未来而努力。图源:李成东微博同时他也提醒了所有员工,每个人的选择都是不同的,但选择加入京东就意味着要接受公司的文化和价值观,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刘强东的“狼性表态”与涨薪行为互相匹配,让员工感受到了公司的诚意和激励。从京东的角度看,目前京东的市场环境和竞争压力的确很大,京东需要优化内部管理,从内部挖掘增长潜力来激发公司活力。京东需要拼搏努力的员工在内部讲话中,刘强东直指“中午必须关灯睡大觉,业绩却能飙升”的幻想不切实际,并直言不讳地表示,京东需要的是那些真正愿意拼搏、为梦想付出努力的员工。刘强东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京东存在的“大企业病”已经显而易见,必须要“开刀医治”。比如,京东员工出现工作态度懒散、效率低下,业务进展缓慢的问题,并且还演变出代打卡现象。据京东内部调查,京东员工代打卡已经形成产业链,每个月有1.4万人次找人代打卡,代打卡一次收取15元。甚至有一些实习生两个月未到岗,但通过代打卡骗走公司1.5万元的工资。当前外部环境竞争激烈,企业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京东再也不能容忍这样的管理弊病。当然,京东存在的问题不止这些,还有内部机构臃肿的情况。5个月前,刘强东内网发文,痛批京东组织庞大臃肿,效率低下,并表示京东出现这么多问题,是自己管理不善,非常自责。而刘强东的深刻反思,起因于一位员工在内网详谈京东现存的一些问题。其中提到,京东的促销机制过于复杂、大促能动性较差;现有的低价战略落实也不够全面,文中还提到了京东平台生态不够完整,部门之间的联动性也较差。这些问题都阻碍着京东的进一步发展。京东高管表示,由于过去几年松散、不善的管理造成了公司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发展缓慢、业绩发展不达预期、一些主要业务板块企业文化出现了严重问题,以及股价长期低迷的局面。的确,京东的内忧外患依旧十分严峻。阿里长期占据电商市场主导地位,而近年来拼多多迅速崛起,对京东构成了直接威胁。2018年之后,拼多多市值开始超越京东,而在过去一年,京东股价大幅下跌,市值缩水,2023年京东股价下跌近50%。除了资本市场表现不佳,京东业绩增速下滑。去年第三季度,京东总营收为247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仅为1.7%,而零售业务营收增速基本为0。今年一季度,京东零售仍然面临增收不增利的局面。基于京东面临的问题依旧突出,京东需要灵活调整自身的战略,加强外部竞争力和适应能力。对此,京东先从内部管理入手,激励员工共同实现京东的长期目标和发展愿景。从此次加薪动作看,为什么京东加薪的重点对象是京东采销呢?这是因为京东坚持低价策略,而京东采销是京东零售部门最为关键的一线岗位,也是京东实现低价的王牌。去年年底,京东喊话京东采销前员工“回家即加薪”,还提供相应的福利待遇。各大平台向“大公司病”开刀企业规模扩大了,必然会出现一系列管理和运营上的问题,这不仅会影响企业的日常运营,还可能阻碍企业的长期发展。今年,除了京东,阿里、抖音、百度等互联网公司都纷纷“向大公司病开刀”。5月23日,阿里巴巴集团发布2024财年年报,与此同时,蔡崇信和吴泳铭联合署名发布首封致股东信。其中谈到阿里大公司病的问题,蔡崇信、吴泳铭在股东信中写道,在过去的25年里,阿里巴巴经历了不断成长,也出现了一些“大公司病”的症状,他们同时表达了将积极对“大公司病”开刀、保持创业精神的决心。而裁员是阿里对”大公司病“开刀的一大手段,近几年来,阿里已经持续对公司进行裁员。2022年,阿里员工减少了1.95万人,2023年又减少了2万人。今年一季度又少了1.4万人。同样在5月9日,在百度一年一度的先进颁奖活动“百度骄傲”上,百度集团董事长李彦宏、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崔珊珊等出席,表彰优秀员工并内部讲话。在会上,崔珊珊就指出百度存在的“大厂病”,“划地盘,设门槛,各自为战协同难”;“向上哄好,向下唬住,加班彰显工作态度”;“上级沟通全靠下属传话,结果烂尾还说漂亮话”等。崔珊珊的这些发言,是对前副总裁璩静言论争议的反思。抖音方面,今年1月30日,字节跳动公司CEO梁汝波在2024年年度全员会上也表示,“现在字节该有的大公司病全有了”。对此梁汝波还表示,字节跳动2024年的关键词是“始终创业,逃逸平庸的重力”,必须要从精神上打破自满,提高标准。对于“去大公司病”,京东阿里百度抖音的步调很一致。不过,要彻底铲除病灶,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时间。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裁员、清货、关门,盒马到底怎么了?

裁员、清货、关门,盒马到底怎么了? 当有人贴出盒马货架被清空,既没人补货,店里也没有顾客的照片时。差评君意识到这事有点不对头了啊。可就在 3 个月前,盒马 CEO 侯毅还放出了豪言壮语,未来盒马的使命是 10 年 1 万亿,和网友、同事的所见所闻一对比,这矛盾和冲突感,妥妥得拉满了。差评君也大概了解了一下,去年 5 月的时候,盒马憋住一口气要上市,可惜最后没憋住,从那之后,似乎就在不断漏气了。甚至于,一度传出了阿里要出售盒马的传闻。虽然官方立马跳出来辟谣了,说没有的事。但稍微留意一下,确实能发现盒马这日子是不太好过。开头网友传的盒马关门,确实是存在的, 2 月底大连盒马门店就宣布停业。不过,盒马一向开关门速度飞快,效益不好了就直接砍掉。根据知危编辑部采访到的武汉员工的说法, 3 月份,武汉还要再关 3 家。不光是对亏钱的门店下手,在日常生活中,盒马也是能省则省。在一些帖子的下方,就有员工吐槽过盒马近乎离谱的省钱法子。比如封厕所、不开门就不开灯,一关门立马关灯、一个人顶十个人用。巴不得一张厕纸,撕成两份使。这省钱的算盘,还打到了员工的工资和合同上。2 月初的时候,合肥等城市的门店,就只招收小时工或者兼职。像合肥后场拣货工,每件从 0.26 元,降到了 0.17 元。全国各地降薪幅度都在 20% 左右。同时,盒马试图把正式员工转成外包三方员工。知危编辑部采访的武汉门店员工就告诉咱们,他在 2 月 18 号就收到了转临时工的通知。取消五险一金、节假日三倍薪资、年假、十三薪,转为三方合同。要是不同意,就自己拍屁股滚蛋( 没有 N+1 )。“ 有员工同意转了,还有哭着签字的。 ”受访者估算了一下,按一家店 20 个员工算,一年能给盒马省 40 万元。这边疯狂地压榨员工,在消费者那边,盒马也是各种抠抠搜搜。以前免费提供的包装袋,现在每单强制收 1 元。在北京、南京、长沙的盒马,免送费门槛还升到了 99 元。对于很多习惯在盒马买菜做饭的人来说, 99 元的凑单门槛能要了他们的命。。大家实在想不通了,怎么大手大脚的阿里富哥儿,兜里好像突然没钱了。如果我们看数据,会发现虽然盒马整体仍在亏损,但前年亏损已经在变少了。侯毅还在员工全员信中透露,其中盒马鲜生单个业务,前年甚至已经盈利。按理来说,日子应该要慢慢好起来了,结果去年阿里一拆分,盒马独立了出来。离开了大家庭之后,盒马的日子也开始紧巴起来了,如何盈利,成了当务之急。所以,一整年时间,盒马都在做各种尝试。在 9 月份前,盒马想到的赚钱法子是把炮口对准山姆,去抢中产的钱。先对标山姆推出了每年 658 元的钻石会员。还搞了一场轰轰烈烈的移山运动,正面比价、比货,打出半折的优惠。最离谱的是跑到山姆门口,一车一车地往盒马运人……虽然没伤到山姆分毫,但这招棋也算给盒马带来了不少好处。根据瑞泽洞察统计的数据,移山期间,盒马 APP 周均日活涨了 13.3% ,山姆也小涨了 3.9% 。很多人以为,和山姆的这场贴身肉搏已经够猛的了。结果没想到,移山结束才一个月,盒马又上新一系列大开大合的操作。盒马干脆半放弃了自己的偏高价,重品质定位,打算用极致的低价硬刚到底。去年 10 月,整了个全面 “ 折扣化 ” ,全场 5000 多款商品降价甩卖,之后连成本极高的生鲜价格都被打下来了。随便举两个例子,以前卖 79 元的草莓盒子,现在只要 59 元、 39.9 的肥牛片降到了 31.9 。面对一直居高不下的配送成本,盒马也选择重拳出击。一位接近盒马的人士对知危表示,线上订单如果没到 99 元,对盒马来说送一单亏一单。不巧的是,很多店铺的线上订单都能到 80 % 以上,有配送员算过,平均每单配送费都在六七元左右。每天平均 3000 单,一个盒马门店一个月就要支出五六十万。估计是想止一波配送费的血,部分城市的盒马,便强制把运费门槛提高到了 99 元。但,这也让习惯了低运费门槛的消费者们,挨了一闷棍。而且,除了提高免运费门槛,盒马还额外加设了线下特惠价,逼用户到店消费。甚至还有过线下价格,比线上会员价还便宜的情况,这也导致很多会员抱怨盒马不地道。结果,盒马压根懒得安抚人心,直接挥刀把每年创收五亿多的会员制度全部砍了。只能说,没人能阻止它,给来线下的家人们谋低价。可能看到这,你会觉得有点奇怪。盒马不是说要赚钱吗?1 块钱的包装费都要抠搜,产品降价几十块,还有赚头吗?有。因为盒马的砍一刀,不只砍在自己身上,也砍到了背后的供应商们。产品方面的降价,主要来自两块地方:一是自有品牌,二是供应商。在自有品牌方面,盒马决定把占比在3 年内提高到 70% 。所以,我们稍微留心一点,就能发现货柜里的东西,不知道啥时候都印上盒马俩字了。因为卖自有品牌很爽,利润很高,没有品牌商赚差价。卖多少钱,完全自己说了算。除此之外,对那些供应商们,盒马也是下了狠手。先是精简 SKU ( 库存量单位 ),下架 3000 多个产品。另一方面,对供应商压价。根据茶叶品牌 Chabiubiu 创始人的爆料贴,盒马要他们降一半的价格。侯毅公开地和供应商们说过: “ 希望你们一次性给我最低价。 ”只要愿意给低价,产品有竞争力,那就合作。如果不肯给,再大的牌子也不伺候。如此高压下,导致去年年末就有大量的品牌跳出来说,要跟盒马 “ 断交 ” 。也难怪侯毅说,有人要封杀他们。如果我是供应商,已经想蹲他楼下,等着暴揍他了。盒马也知道这样会得罪不少品牌,但没办法,拆分之后,盒马每一步,走的压力都很大。去年 2 月,蔡崇信在阿里巴巴业绩会上说: “ 我们的资产负债表上依然有一些传统的实体零售业务,这些也不是我们的核心聚焦。如果能够完成退出的话,也是非常合理的。 ”面对不断调整的阿里,盒马必须尽快完成它所谓的 “ 753 ” 大业,即 KA ( 大客户 )商品是市场价的七折,自有品牌是市场价的五折,临期商品是市场价的三折。归根结底一句话,用便宜的价格来抢用户,扩规模。但价格压得越低,那些供货稳定的大牌子,就更懒得陪盒马玩。全靠自营,现在的盒马能力又还不够格。好在盒马现在在圈子里,还有点号召力。曾经公开断供的王小卤,转头又和盒马牵上手了。盒马还顺便谈下了百世、玛氏……也不可否认,盒马也依然拥有着一批相当忠实的用户,对很多人来说,盒马是更适合中国人体质的“ 山姆 ”。他们烧钱烧出来的日鲜蔬菜、肉类、品质在线的甜点,以及快速的配送网络,对于大城市里不好去菜市场的人来说,确实是很方便。反正差评君还记得,公司附近的盒马刚开业的时候,编辑部不少同事可都是翘班去实地考察的。用同事的原话来形容,第一次去盒马,甚至有种“楚雨荨第一次去美特斯邦威 ”的即视感。当然玩笑归玩笑,盒马确实是不少人对新零售生鲜超市这个概念的启蒙。但赔钱的生意终是做不长久,只能看盒马接下来,还会祭出什么样的牌吧。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