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一军,当年没阻止许家印掏空盛京银行?放弃了对盛京银行及其控股股东恒大系的金融监管职责?导致恒大在盛京银行造成了1837亿烂账!

唐一军,当年没阻止许家印掏空盛京银行?放弃了对盛京银行及其控股股东恒大系的金融监管职责?导致恒大在盛京银行造成了1837亿烂账!时间线:2017年10月,唐一军担任辽宁代理省长,2020年4月出任司法部部长。2019年6月,恒大集团以每股6元认购价,认购盛京银行内资股22亿股,总代价132亿人民币现金,持股比例将从17.28%增至36.4%,许家印成为盛京银行实际控制人。 via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恒大汽车官宣纽顿集团战略投资终止 此前拟议的条款修订未取得进展

恒大汽车官宣纽顿集团战略投资终止 此前拟议的条款修订未取得进展 债转股协议主要内容为:恒大集团、许家印等债权人通过认购恒大汽车新股份抵消恒大汽车结欠的208.95亿港元债务。这笔投资一度被看做是恒大汽车的“救命钱”,如今看来失败已成定局了。根据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恒大汽车累计亏损及股东亏损分别为1108.41亿元(2022年为989.06亿元)及376.93亿元(2022年为686.51亿元)。于2023年12月31日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9亿元(2022年为2.20亿元)。恒大汽车表示,由于资金原因,集团已安排部分人员放假,天津工厂暂停生产。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恒大汽车近三成股份或被收购 能否扭转经营困境?

恒大汽车近三成股份或被收购 能否扭转经营困境? 尽管公告中并未披露潜在买方的相关信息,但买方的出现或将缓解恒大汽车面临的资金难题。对此,恒大汽车表示,条款书中还提及订立一份授信协议,潜在买方将向其提供信贷额。这意味着,恒大汽车或将迎来“救命钱”入账。受此消息影响,5月27日复牌的恒大汽车股票开盘即大涨94.74%。截至当日收盘,恒大汽车报0.71港元/股,涨幅为86.84%。近三成股份或被收购公告显示,订立买卖协议后并在其条款及条件的规限下,拟定31.4亿股潜在待售股份将实时被收购,即恒大汽车已发行股份的约29%;另有约32亿股潜在待售股份,即余下的约29.5%,将成为买方于买卖协议日期后一定期限内的一项可行使选择权的标的。据了解,恒大汽车三大股东分别为恒大健康、中国恒大以及Acelin Global Limited,合计持有58.5%的恒大汽车股份。而此次的神秘买方,在为恒大汽车提供信贷资金后,或帮助恒大汽车恢复经营,继续生产电动汽车。由于严重的资金短缺问题,恒大汽车在天津的工厂自今年年初就已停止生产作业。对此,恒大汽车坦言:“公司是否能够继续持续经营,将取决于公司能否通过一些方面产生充足融资及营运现金流的能力,以及能否成功执行并完成业务和运营重组计划、融资计划。”事实上,在遭遇债务危机后,恒大汽车也曾希望引入外部资本,激活汽车业务。2023年8月份,恒大汽车发布公告称,纽顿集团向恒大汽车实施战略投资约5亿美元,并提供6亿元人民币过渡资金;债转股协议主要内容为,恒大集团、许家印等债权人通过认购恒大汽车新股份抵销恒大汽车结欠的208.95亿港元债务。然而,今年1月份,恒大汽车公告称,由于纽顿集团股份认购协议及债转股认购协议的订约方并未同意延长截止日期,因此,纽顿集团股份认购协议及债转股认购协议已于2023年12月31日失效。几乎与此同时,恒大汽车总裁、执行董事刘永灼因涉嫌违法犯罪,被依法刑事拘留。“纽顿集团对于恒大汽车的资金支持本质上还是一种资本投资,核心目的还是要投资获利。”中国乘用车产业联盟秘书长张秀阳表示,若恒大汽车负面压力超出预期,同时丧失了生产经营能力,甚至负责人被依法立案,资本自然会选择退出。张秀阳还表示,一般来说条款书不具有法律约束力,恒大汽车的买卖协议及授信协议尚待双方进一步协商才能最终确定。总体而言,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已非常激烈,在此背景下恒大汽车的翻盘难度很大。面临经营困境就在约一周前,恒大汽车因被要求退还19亿元奖励和补贴登上财经热搜。5月22日晚间,恒大汽车公告称,公司的附属公司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收到相关地方行政部门的通知,要求解除先前签订的一系列投资合作协议,并退还已获得的约19亿元奖励和补贴。公告显示,恒大汽车相关附属公司自2019年4月29日起与相关地方行政部门签订一系列的投资合作协议,因未按相关协议的相关条款约定履行合同义务,相关地方行政部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法规的规定,拟要求相关附属公司:解除相关协议;向相关地方行政部门退回已发放的各项奖励及补贴合计约19亿元,相关附属公司需互负连带责任。恒大汽车2023年财报显示,公司2023年营收约13.4亿元,其中约11.36亿元来自物业销售,汽车及汽车零部件销售额2.04亿元。截至2023年12月31日,恒大汽车累计亏损及股东亏损分别为1108.41亿元及376.93亿元;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剩1.29亿元。公司资产总额348.51亿元,负债总额725.43亿元。产品和交付方面,恒大汽车的天津制造基地于2022年9月份量产恒驰5,截至2023年12月31日,累计下线1700辆,累计交付1389辆。公司员工数量从2023年3月份的2795名降至2023年底的1342名。谈及愈发艰难的经营现状,恒大汽车相关负责人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受内外部因素影响,公司产销不达预期,面临经营困境。因此,公司研发、生产和销售等经营活动及员工队伍稳定都受到了很大影响。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被要求吐出19亿 恒大汽车难上加难

被要求吐出19亿 恒大汽车难上加难 而就在一周前,恒大汽车港股经历大幅波动,5月17日,股价一度大涨70%,但随后暂停买卖。截至停牌,恒大汽车的总市值为41.21亿港元。持续亏损加上之前的战略融资泡汤,眼下恒大汽车摇摇欲坠,一旦退还补贴,接下来如何经营肯定是问题,恒大也直接摊牌:上述函件要求如最终执行会对本公司或各相关附属公司的财务状况和经营产生重大不良影响。还有钱还吗?比起被要求退还巨额补贴,大家更关心恒大汽车还能不能拿出这么多钱。根据恒大汽车公布的2023年业绩报告,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其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1.29亿元。这意味着截至去年底,恒大账上只有被要求退还巨额补贴的不到十分之一,这就很尴尬了。恒大汽车方面称,他们已计划向相关地方行政部门致函协调沟通。至于这笔钱是怎么来的,还得追溯到2019年。当时,恒大汽车的附属公司恒大新能源汽车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相关地方行政部门签订了一系列的投资合作协议。但问题在于,恒大汽车并没有按投资合作协议的相关条款,约定履行合同义务。所以对方根据相关法律法规,提出了如下要求:1.解除之前签订的相关投资合作协议。2.退回已发放给恒大汽车的的各项奖励及补贴,总额约为人民币19亿元。3.相关附属公司还需承担连带责任。根据上市公司要求,恒大汽车在公告中警告称,如果地方政府部门的要求最终得以执行,可能会对恒大汽车及其子公司的财务状况和业务运营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显然,这笔钱不论是对当年签订合作协议,还是如今陷入巨额亏损的恒大汽车来说,都至关重要。不过恒大方面并未透露“相关地方行政部门”具体是哪里,根据恒大集团官网信息,2019年曾与多个政府和企业签订合作,具体可见下图:与此同时,2019年正值许家印大举进入汽车市场之际,还和多家公司以及相关银行签署合作协议,不过大多数合作都没能善终。目前恒大汽车港股仍暂停交易,在这之前,恒大汽车股价曾在5月17日一度大涨70%。随后恒大在当天宣布暂停在联交所的买卖,停牌时,恒大汽车股价涨幅达53.23%,每股报价0.38元,市值为41.21亿元。造车5年亏1100亿此次的19亿,对于恒大汽车来说像是最后一根稻草。根据恒大汽车不久前披露的2023年财报,全年毛亏0.51亿元;净亏损合计119.95亿元,同比减亏56.64%,但亏损总额依然高达376.92亿元。虽然全年营收了13.4亿元,但有约11.36亿元收入来自物业销售,占据了整体收入的八成以上,而汽车业务的贡献率还不足11%。也就是说,虽以“汽车”命名,但真正的主营业务是靠着其他业务赚钱。截至2023年年底,天津制造基地按市场需求生产恒驰 5,累计生产下线 1700 辆,累计交付1389辆。而汽车工厂至今也没有任何公开的信息披露,工厂是否复产继续交付车辆等信息也是未知。最重要的是,截至2023年年底,恒大汽车的资产总额为348.51亿元,负债总额则高达725.43亿元,其中包括借款264.84亿元,贸易及其他应付款430.12亿元,其他负债30.47亿元。而公司账上的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为1.29亿元。显然,19亿的资金补贴,和目前负债相比就像九牛一毛,即便是被要求归还,也得看恒大汽车有没有能力还。过去几年,恒大造车基本就是在烧钱,2021-2022年,恒大汽车的亏损分别为563.44亿、276.64亿元,截至去年年底,恒大汽车已经累计亏损及股东亏损超1100亿元。如今,随着许家印被采取强制措施,恒大多位高管也相继被拘留,母公司恒大集团都是自身难保,而旗下造车业务的结局可想而知。去年8月,总部位于阿联酋迪拜的纽顿集团曾宣布要投资5亿美元,认购恒大汽车约27.5%股份,并提供6亿元人民币过渡资金。但前提则是许家印和恒大集团需要以认购恒大汽车新股份的方式,抵消恒大汽车此前欠下的208.95亿港元债务。5亿美元虽然杯水车薪,但对于濒临破产的恒大汽车可谓是“救命钱”。恒大自己也信誓旦旦地表示,这笔投资款会全部用于恒大汽车天津工厂,以确保恒驰5的正常生产,以及后续恒驰其他车型的陆续量产。但事实上,这位所谓的金主,也是名不副实。这位中东金主的背后创始人实则来自中国,同样是新造车,前身在2014年在天津创立后,只发布了概念车,一台量产车也没造出来。而且在2020年至2022年,纽顿集团是0营收,截至2022年年底,纽顿集团总负债9197万美元,而持有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仅约2.12亿美元。两家“自身难保”企业的结合,结局也不难预见。一个月前,恒大汽车正式发布公告,宣布与纽顿集团的战略投资协议终止,原因则是此前拟议的交易及债转股的条款修订尚未取得进一步进展。如今外部支援确定退场,母公司恒大集团风雨飘摇,又被要求退还补贴。恒大汽车还能走多远?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雷军不是神,别总鼓动他接盘许家印

雷军不是神,别总鼓动他接盘许家印 收购恒大汽车?这是谣言这源于26日晚间恒大汽车的一则公告,称有潜在买家有意出资购买恒大汽车31.45亿股股份,这部分股份约在其已发股份的29%。根据协议内容,潜在买家在协议生效后一定期限内,对恒大汽车剩余29.05%的股份保留行使选择权。也就是说,恒大集团手中原来持有的恒大汽车股份,很可能都被该买家吃下,从而取得对恒大汽车的完全控制。这也意味着,若交易达成,恒大汽车将改姓,许家印彻底失去对恒大汽车的掌控。要知道,许家印曾把恒大汽车视为底牌,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咬着牙一股不卖。虽然公告没有透露买家身份,但市场多猜测是新能源汽车企业,最大的可能便是小米。受此影响,恒大汽车的公告发出之后,股价大涨86.84%。由此也不难看出,恒大汽车相关方有意使用模糊的表达,试图通过蹭小米一波流量以获得更大的利益。这则传闻发酵数天后,敏感且善于辟谣的小米在30日下午,用简单直接的话术澄清:小米汽车从未有过收购或控股恒大汽车的计划和举动。此举暂时平息了关于小米和恒大汽车更多的联想,也缓解了市场的担忧,稳定了股价。但为何外界乐于把二者关联在一起呢?从表面上看可以归结于:智能汽车行业洗牌,小米来势凶猛地初步挤上牌桌,恒大汽车如果没有神迹接盘者,就基本宣告出局。但许家印多年布局,恒大汽车手里还握有能让雷军心动的价值点。而且,雷军已经成神,拉恒大汽车一把,不过分吧?拆开来看,一方面,恒大汽车在许家印“买买买、合合合、圈圈圈、大大大、好好好”的战略指引下,砸了数百亿搭起一个最高市值超过5000亿港元的造车盘子,其中包括造车、销售双资质;整车设计、动力电池、自动驾驶以及智能网联等技术以及供应链体系等核心能力。恒大汽车若要翻身,这些早期沉淀下来的资产是最大的本钱。另外一方面,雷军造车正面临“甜蜜的烦恼”,即产能问题。虽然小米SU7完成43天累计交付破万辆的行业记录,但小米集团合伙人兼总裁卢伟冰透露,目前小米汽车面对的主要挑战是交付能力。有媒体查阅小米汽车APP发现,小米SU7 Pro锁定订单后的交付周期为29~32周。而小米SU7标配版和Max高配版锁定订单后交付周期,分别为29~32周和33~36周。目前,为实现“上市即交付,交付即上量”的目标,小米正加速扩产能、保交付。从这两个维度来看,雷军有充足的理由来接盘许家印,通过收购恒大汽车,快速将现有的闲置产能利用,以更高效地完成用户订车交付。公开资料显示,恒大汽车天津工厂自今年年初以来已不再生产作业。但在唐辰看来,表象的关联具有很强的迷惑性,或者被有意传达的解释。小米收购恒大汽车,有可能但已经完全没必要。事实上,小米收购恒大汽车的传闻早在2021年就闹过一次。当时有媒体称,中国恒大正在与小米集团谈判出售恒大汽车65%的股份。那段时间,恒大经历了长达半年的财务问题后,急需寻找资金度过难关。小米则是在雷军高调宣布“为小米汽车而战”之后,正埋头修炼,经历1000天的磨砺。摘现成的果实,无疑是一条捷径。但后来,小米和恒大双方均称与对方有过初步交流,但并未深入洽谈推进。雷军不是神,要讲新故事如今,这个所谓的“联姻”再次被否定,其原因不是恒大汽车的遗留资产对小米没有吸引力,而是小米汽车“人车家”的生态故事下,雷军没必要去处理这个有负资产的烂摊子。2023年业绩显示,恒大汽车资产总额为348.51亿元,负债总额达725.43亿元。还有数据显示,恒大汽车造车5年,累计亏损超1100亿元,去年底账上仅剩1.29亿元。雷军曾表示,小米造车十年计划投入100亿美元。单从账面数字就能看出,小米接过来的就是巨额负债,这是一个沉重的大包袱。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小米汽车走的是一条自主自研的路子。买,是某种程度上的路线偏移。以智能驾驶领域为例,小米坚持技术全栈自研,采用了包含了道路大模型、超分占用网络和变焦BEV等领先算法的先进架构,实现端到端大模型技术在国内的首次量产。再比如雷军多次引以为傲的大压铸技术,小米官方称是目前汽车行业新技术应用的明珠;同时,小米官方还表示,小米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同时拥有量产自研压铸合金材质以及自研大压铸设备集群系统两项技术的汽车厂商。这条造车路线对于小米来说,意义重大,甚至可能影响到雷军高端化故事的圆满表达。正如唐辰在《雷军的高端化,可能要在小米汽车上做成了》一文中所分析,小米高端之路走到第五个年头,智能汽车业务为小米的高端化带来新的想象空间。一方面,智能汽车业务为小米带来高端用户群体。雷军曾在投资者会议上展示,小米SU7系列产品购车用户群体中,女性购买者占比达28%,预计女性车主占比将为40%-50%;另外BBA用户购买者占比29%,苹果用户购买者占比52.5%。这种结构性的用户洗牌,对小米的其他产品的高端化有着重要的辐射作用。卢伟冰认为,SU7的成功助力小米人车家生态形成正式闭环,对现有其他业务也影响深远。“一是带来了用户的破圈,随着小米SU7成功,小米汽车带来用户结构变化意义重大,破圈效应非常明显,从窄众人群到全人群逐步覆盖。”另外一方面,智能汽车业务正在为小米估值打开上升空间。巴伦周刊统计,小米股价60日内上涨38.43%,年初至今涨幅达到17.31%。汽车业务已经成为小米股价的主要推动力:3月12日SU7官宣之初,小米股价飙升11.34%;3月28日晚上市后,小米股价在下个交易日(4月2日)上涨8.97%。目前, 摩根大通、华泰证券、浦银国际等机构已将汽车业务纳入小米估值考量,给出公司目标价在23港元-25港元之间。也就说,在小米既定的造车路线下,收购恒大汽车是一笔相当不划算的买卖,对其高端化战略的实施,也没有多大的增益。即便雷军已经被奉为神,但他毕竟不是神,套用他自己的一句名言来说,鼓动小米接盘恒大汽车,“这TM绝对是来捣乱的”。对小米来说,更应该重视的是,流量漫灌之下,那些潜在的礁石以及暗滩,任何一个不经意,都会对刚起步的小米汽车造成致命一击。相关文章:小米计划收购或控股恒大汽车? 官方回应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