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讯1.纽时:中国诱导外商技术转让 壮大国内电动车业

#短讯 1.纽时:中国诱导外商技术转让 壮大国内电动车业 2.应对中国 美参议院计划投入320亿美元发展人工智能产业 3.斯特兰蒂斯与中国零跑汽车合资 在中国境外生产廉价电动车 4.美台海军上月举行不公开联合军演引国际关注,北京坚决反对 5.港驻英官员涉违英国国安法 港经贸办参与情报工作? 6.外国法官在香港的角色引发争议:彭定康称其扼杀民主运动 7.以色列防长与总理内塔尼亚胡就战后加沙治理问题争吵不休 8.乌军从东北部分地区撤退,布林肯在基辅宣布20亿美元新军援 9.两名中国公民涉嫌在南加盗卡!携800张礼品卡被捕 10.抗药性真菌“耳念珠菌”肆虐全球!气候变迁恐是祸首? 11.习近平偷偷默认西洋母亲节?官媒发他与母亲照片 12.陈水扁有望获特赦 吴淑珍仍有多案审理中 13.特斯拉希望说服股东同意恢复马斯克的460亿美元股票期权 14.中国向巴基斯坦施压,要求其解决工人和项目的安全问题 15.拜登将派非官方代表团出席赖清德就职典礼 16.微软回应中国区AI团队打包撤离:国际轮岗 17.因言获罪判刑8年 伊朗名导拉素罗夫逃亡欧洲 18.中国销售低迷 广汽本田开始大规模裁员 19.港媒:香港金管局将推出数位人民币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纽时 : #中国 诱导外商技术转让 壮大国内 #电动车 业

封面图片

#短讯1.大陆电动车品牌极氪在美上市 首日大涨34.6%

#短讯 1.大陆电动车品牌极氪在美上市 首日大涨34.6% 2.大陆再开放太原、哈尔滨等8城市居民 赴港澳自由行 3.陆发布地磁暴红色预警 新疆阿勒泰出现极光 4.法国欢迎比亚迪建厂 5.20年来首场极端太阳风暴来袭 会看到壮丽极光 6.风暴眼丨瑞丰达背后公司被葛优给告了…… 7.深圳推动以旧换新!加购新能源车将取消社保限制 8.美国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征100%进口关税 9.工作量大待遇差 中国护士缺额高达400万人 10.港交所下周起不再披露沪深股通盘中交易信息 11.微软测试在Windows 11设置主页添加游戏广告 吸引用户尝试更多新游戏 12.星链卫星互联网服务受地磁暴冲击 埃隆马斯克称目前还能挺住

封面图片

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和电池等产品加征关税部分在8月1日生效

美国对中国电动车和电池等产品加征关税部分在8月1日生效 美国贸易代表署表示,对中国进口的电动车、电池、电脑晶片、医疗耗材等产品加征的关税,有部分将于8月1日起生效。美国贸易代表戴琪表示,她将履行承诺,抵制中国的不公平贸易行为,发布修改关税的正式提案,指总统拜登指示她大幅提高有针对性的战略产品关税,这是实践的重要一步。新关税影响中国价值180亿美元的进口产品,包含钢铝、半导体、电动车、太阳能电池、起重机、关键矿物等。电动车税率由25%加至100%,部分产品将由明年或后年生效。中国驻美大使馆表示,中方将采取一切必要措施捍卫权益。声明称,加征关税不仅会扰乱中美之间正常的经贸合作,还会大幅推高进口商品成本,给美国企业和消费者造成更大损失,让美国消费者付出更多代价。 2024-05-23 13:59:09

封面图片

美国电动车增长乏力 拜登政府挠头无力

美国电动车增长乏力 拜登政府挠头无力 尾气排放削减一半按照美国环保署的预计,新排放标准将在2055年之前减少超过70亿吨的二氧化碳,带来每年近1000亿美元的收益,包括130亿美元与减少污染带来的医疗收益,每年减少至多2500人因为污染死亡。具体而言,美国环保署规定轻型车的新排放标准为平均每英里85克二氧化碳,比起目前的2026排放标准减少了将近一半,而中型车辆的二氧化碳排放标准将减少44%。美国环保署预计,在新的排放标准作用下,到了2030-2032车型年,电动车将占据美国乘用车新车至多56%,从而实现拜登在2021年设定的电车普及目标。众所周知,推动美国转向新能源,普及电动车出行是拜登最主要的竞选主张。2021年8月,刚刚上台半年的拜登颁布行政命令,计划通过一系列基础设施投资和新能源车激励措施,推动美国加速转向电动车。根据拜登政府的规划,2030年美国零排放车辆至少要占据新车销售的一半,包括电动车、插电混动以及氢燃料车。但值得注意的是,美国环保署此次并没有对具体车型排放作出硬性规定,只是对车企设定了整体的减排要求,意味着只要车企能够提供足够多的电动车等零排放车辆,就可以继续生产目前的大排放量车辆。而且,环保署此次明显降低了对电动车的要求,不仅没有对车企制定具体的电车占比要求(此前规划是制定60%的硬性比例),更没有像加州或者欧盟那样制定明确的燃油车禁售时间标准。按照新的排放规定,美国市场的车企可以继续发布销售各种燃油车型。这或许会让不少激进环保组织感到失望。相比之下,加州政府在2020年就通过法案,计划在2030年实现零排放车辆保有量达到750万部,并在2035年禁售燃油车新车销售(已有燃油车可以继续上路,二手车销售也不受影响)。欧盟也在2022年出台法规,计划在2035年禁售非零碳排放的燃油车。但在汽车产业大国德国的强烈反对下,欧盟也开了一个口子:只要使用可以实现碳中和的合成燃料,就可以继续销售内燃机车。向工会与车企妥协显然,这个折衷的新排放规定,背后有着多方利益的共同影响。实际上,围绕这一排放规定,美国政府、汽车行业、工会组织、环保机构等诸多利益相关方已经展开了一年多的游说和争夺。今年正值美国大选之年,拜登政府更不愿意冒险推出激进政策,去得罪汽车行业。毫不夸张的说,汽车是美国政治影响力最大的行业之一。因为美国汽车工业的组装地主要集中在五大湖地区,而这里则是美国大选最为关键的摇摆州。美国汽车工会(UAW)拥有超过百万名工会成员,是两党都极力争取的对象。工会也对拜登的电动车雄心不太感冒。去年4月,美国环保署曾经在新排放标准的初步意见中提到,2032年美国电动车销售占比应该达到67%。但随后UAW主席肖恩范(Shawn Fain)就明确表示,由于对拜登政府的电动车转型规划存在担忧,他们需要慎重考虑是否支持拜登的连任选举。为什么UAW不太感冒电动车?因为UAW的势力主要在底特律三强等传统车企,集中在五大湖区的传统汽车工厂。而出于对UAW势力的担忧,很多电动车企都倾向于在工会势力较弱的南方州建厂。在这一方面,UAW和底特律三强的利益是一致的。而且,UAW一直想在特斯拉组建工会的计划也没有成功。对致力于连任的拜登来说,失去UAW的背书是不可想象的,这上百万张工人选票以及他们的家人亲友,直接关系到大选成败。在得到拜登政府的妥协让步之后,今年1月,UAW再次表示他们会支持拜登连任。拜登也在本月的国情咨文演讲中邀请了UAW主席肖恩范来到现场,进一步笼络了与工会组织的关系。传统车企也对美国环保署此次妥协的正式排放标准表示欢迎。行业组织汽车汽车创新联盟(AAI)包括了福特汽车、通用汽车、Stellantis以及丰田汽车等诸多传统车企。AAI发表声明表示,环保署调整了未来几年的电动车普及步伐,这是一个正确的决定。调整之后的电动车目标,虽然依然是个延伸性目标,但至少给了汽车市场和供应链追赶的机会。电车普及前景取决于大选拜登政府上台之后,一直致力推动美国传统车企转向电动车,多次亲自去福特汽车、通用汽车等传统车企参观和驾驶电动车型,甚至为福特的F-150电动皮卡做宣传推广,并且将联邦政府的电动车补助政策与汽车工会直接挂钩。拜登恢复了电动车购置退税政策(特朗普时期曾经废除),向传统车企展示了一个空间巨大的电动车市场规划。但推动电动车销量增长更为直接的因素是,全球汽油价格在2022年因为俄乌战火大幅飙升,直接迫使诸多消费者转向电动车。相比对传统车企的各种热情笼络,拜登对特斯拉和马斯克则显得异常冷淡。尽管特斯拉是电动车巨头,但并不在五大湖区,也没有太大的选票影响力,拜登政府甚至拒绝邀请马斯克去白宫参加电动车行业会议。拜登政府对特斯拉和自己的无视,是促使马斯克过去几年全面倒向共和党的重要原因。当然,美国能否完成电动车普及目标,完全取决于今年大选的结果。如果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特朗普当选,别说继续完成电动车普及目标,美国是否还会持续转型新能源都是巨大的问号。美国的气候危机进程又要暂停,甚至是倒退四年。众所周知,特朗普一直否认气候变化,甚至认为这是拖累美国经济发展的骗局。特朗普与传统化石能源巨头关系密切,他在执政期间带领美国退出了巴黎气候协定,大力发展美国石油开采,带来了美国过去十多年最为便宜的汽油价格。特朗普已经公开嘲讽拜登的电动车发展规划,宣布自己当选就要废除环保署的排放规定。他公开表示对电动车并不感冒,强调电动车的充电续航问题并不适合普及。由于UAW主席肖恩范支持拜登连任,他也同样遭到了特朗普的猛烈抨击,甚至直接骂肖恩范是个蠢货(Dope)。电车销量增长明显放缓在环保署新排放标准颁布之后,拜登政府表示,对完成2030年电动车普及率超过一半的目标充满信心。然而,现实情况却远没有他们想象的乐观。2023年美国电动车销量达到120万辆,创下了历史新高,但电动车普及率依然只有7.6%。行业分析机构Cox预计,随着更多的电动车型上市,2024年美国电动车销量可能会达到160万辆,渗透率可能会首次达到10%。不过,拜登政府在2021年制定的2030年电动车渗透率达到50%的目标,现在看起来依然是遥不可及,因为这意味着美国电动车年销量要在未来六年增长五倍,达到800多万辆。但对比大洋彼岸的中国市场,就知道美国民众对电动车兴趣寡淡。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中国乘联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乘用车零售销量增长5.6%,达到2170万辆,其中新能源车销量增长36.2%,达到774万辆。市场预计中国今年新能源车渗透率就会达到40%的新高。而且,或许令拜登政府和传统车企都感到失望的是,美国电动车销量已经呈现出增长减速的颓势。美国汽车行业研究机构KBB的统计数据显示,去年第四季度,美国电动车销量同比增长40%,连续三个季度销售放缓,增幅明显低于前两个季度的52%和49%。KBB分析报告认为,美国电动车市场尽管还在增长,但增幅已经放缓。传统车企调整电车规划由于市场对电动车需求放缓,一些传统车企已经开始调整自己的电动车产能和未来产品规划。福特电动皮卡F-150 Lighting是拜登推广电动车的形象车型,年过八旬的他甚至亲自去福特工厂驾驶这款皮卡。然而,由于市场需求疲软,福特汽车今年年初已经将这款电动皮卡的产能减半,从每周3200辆减少到1600辆...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滞销的中国电动车 淹没了全球最大的汽车港口

滞销的中国电动车 淹没了全球最大的汽车港口 现在,可以停放13万辆汽车的停车场,已经拥挤不堪。货车司机短缺、运输设备不够,让去往德国、意大利、波兰、英国等地的转运卡车排起了长队。它们运输的不仅包括宝马、奥迪、特斯拉、极星在中国生产的车辆,更多还是MG、蔚来、小鹏、红旗、欧萌达等中国品牌的汽车。由于部分品牌并没有事先预定好运输的车辆,从货船卸下后,就直接堆放在港口。港口扩建停车场的计划,远比不上新运达车辆的速度,形势在恶化中。许多汽车已经在这里停放了1年、1年半,甚至更长的时间。其中,最多的都是来自中国品牌的车辆:电动车。按照比利时方面的预测,2024年会有60万辆-100万辆中国制造的燃油车和电动车在安特卫普-泽布吕赫港卸货。在此之前,每年大约有40个品牌的平均340万辆在此进出。中国品牌成群结队的到来,让码头更加拥挤。港务局的员工时常抱怨,这里很多时候都是一团糟:无法收拾。同样状况也出现在了德国的埃姆登港、西班牙的巴塞罗那港、斯洛文尼亚的科佩尔港口、法国的勒阿弗尔港等欧洲的主要港口。欧洲的码头先于各国市场感受到了来自中国汽车海啸的威力。对此心存不满的人,把欧洲码头和物流的噩梦,全部归咎于中国汽车:把欧洲的港口变成了停车场。其实,欧洲的电动车市场比欧洲的码头更拥挤。欧洲汽车制造商协会提供了数据维度的证明,时至今日,欧洲汽车市场还没有恢复到2019年年销1530万辆的水平,2020年至2023年的种种,所产生的后遗症还没有完全消失。布鲁塞尔的政客们担忧地球升温而力推的电动车,在各国补贴政策取消或退坡后,需求在萎缩。2024年4月份,在欧洲31个市场中,包括德国、瑞典、瑞士等在内的13个市场,电动车的销量同比出现下降;1-4月份,电动车的销量为59.3万辆,在乘用车市场的渗透率出现了接近0.1个百分点。全球第二大市场的电动车的增速,已经从两位数降至个位数:6.5%。正在逼近的欧盟大选,让电动车变成了各方博弈的道具。按照正常的预期,在此前后,欧盟多国会发起反电动车的运动,环保人士与被零部件制造商裁减的工人,会用行动表达他们的心声,这会继续让电动车的销售继续放缓:乌云笼罩着电动车。大众、奔驰、斯特兰蒂斯、雷诺、福特欧洲等大型汽车集团已对市场的变化做出了调整,放弃或推迟了全面电动化的战略。电动化优先的正确口号,不能带来对等的收益。本轮欧洲市场的电动化转型,到了临界点,即便欧洲本土整车厂家生产的电动车也面临着滞销的压力。在这样的情势下,已经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品牌,需要找到更多愿意买单的客户;正在或计划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品牌,仅靠提高声量是不够的,当地的买家并不像中国消费者一样听话。在经销商与代理们把中国品牌的电动车卖出去之前,他们中的很多人选择了把港口作为存储仓库:来自中国制造商的电动汽车数量,远远超过欧洲市场需求。中国汽车品牌拼命涌入欧洲的队伍在变长,这种场面在中国、欧洲乃至全球更多市场产生了多维的效果:自豪与畏惧、兴奋与恐惧、蜜枣与棒槌,叠加出现,以至于更精确的数据被忽略了。欧洲31国市场中,在售的90个轻型车品牌中,中国品牌占据了22个,这是相当可观的数字,远远超过了日本和韩国品牌的总量。不过,以2023年的终端交付量计算,中国品牌的总销量仅为32.1万辆,约占整个欧洲市场2.5%的份额,不足韩国品牌的1/3,与日系品牌至少还有10个百分点的距离。在中国品牌最为热衷的电动车领域,其在欧洲的市占率不足8%:日本与韩国品牌在欧洲的遭遇,中国品牌同样绕不开。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品牌,其车型的平均售价为4.7万欧元,与日系品牌相差至少5000欧元,比韩国品牌平均便宜了1万欧元,离欧洲品牌的均价有2万欧元的价差。即便如此,越来越多的中国品牌还是登上了求生的货轮:中国的电动车在码头越堆越多。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上海临港新片区多家国企采购特斯拉电动车

上海临港新片区多家国企采购特斯拉电动车 美国电动车巨头特斯拉接连迎来利好消息,继列入江苏省政府新能源用车采购目录后,上海临港新片区多家国企已采购一批特斯拉电动车作为企业功能用车,并称这是“落实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的积极响应。 上海“临港新片区投资促进服务中心”微信公众号星期五(7月5日)透露,临港新片区的数家国有企业,包括城投兴港集团和临港投控集团,已采购特斯拉最畅销的Model Y电动车作为企业功能用车。 新闻稿称,这是优化营商环境内外资一视同仁的具体表现,也是临港新片区在政府采购活动中落实平等对待内外资企业的积极响应。 特斯拉上海超级工厂就位于临港新片区,工厂目前已实现超过95%的零部件国产化率。 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国副总理何立峰7月1日在北京召开外资工作座谈会时,提出要“一视同仁支持外资企业参与”中国政府采购,一视同仁地支持内外资企业参与大规模设备更新、政府采购、招投标等。 稍早前,特斯拉Model Y车型也被列入江苏省政府党政机关公务用车新能源汽车采购清单,这是特斯拉电动车首次获得中国政府的采购资格。 江苏省政府采购中心工作人员甚至说,特斯拉“不属于进口,属于国产的(车)”。 彭博社报道称,中国地方政府接连同意采购特斯拉电动车,表明中国政府长期以来对这家外资独资汽车制造商的安全担忧可能正在消散。 中国政府曾明确规定,不允许特斯拉汽车进入军事设施、政府大楼等敏感地点、甚至是一些特定路段,原因是中国政府担心车内的摄像头可能被用于间谍活动,这项禁令不可避免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为了遵守当地的数据法规,特斯拉在上海设立一个数据中心,并强调公司只在中国境内存储和处理数据。 不过,特斯拉执行长马斯克4月份访华,与中国总理李强会面后,特斯拉在中国受到的待遇出现扭转。 特斯拉先是马上获得中国国家数据安全认证、随后还传出官方同意特斯拉在中国境内测试全自动驾驶(FSD),上海成为首个开绿灯的地方,让特斯拉最快能在今年底让FSD全面入华。 ... 2024年7月6日 3:05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