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卫星通讯社世界经济论坛:2030年前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可创造近4亿个工作岗位 ||

None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2023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历史新高

2023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历史新高 气候科学家说,2023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预计将增加约1%,达到历史新高。 法新社报道,挪威奥斯陆国际气候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彼得斯说,今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本应下降5%左右。然而,根据他的研究,排放量仍在上升,目前预计今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增加0.5%至1.5%。 科学家曾指出,碳污染需要在未来十年中减少近一半,才能实现限制全球变暖和避免灾难性气候的目标。 彼得斯说:“碳排放量不断增加,使得实现《巴黎协定》的目标变得更加困难。” 最终研究结果将于12月发布,届时各国领导人将在阿联酋参加COP28会议,主要内容是国际社会对化石燃料未来的争论,化石燃料是二氧化碳污染的主要来源。 今年早些时候,国际能源署说,由于清洁能源技术和电动汽车的“惊人”增长,预计世界对石油、天然气和煤炭的需求将在这十年首次达到峰值。 但能源监管机构也警告,在疫情后经济反弹和俄乌战争引发的能源危机期间,化石燃料投资增加和“顽固的高排放”带来了负面影响。 彼得斯说,清洁能源应该开始取代化石燃料,但“这似乎还没有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发生”。 “我担心的是,我们只做了一半的工作,即发展清洁能源,而没有做好另一半的工作,即摆脱化石燃料。”

封面图片

分析报告: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或已见顶

分析报告: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或已见顶 一项分析显示,中国3月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冠病疫情结束后首次下降,表明中国的排放量可能提早达到峰值。 综合彭博社和法新社报道,亚洲协会政策研究所高级研究员柳力(Lauri Myllyvirta)星期二(5月28日)在“碳简报”(Carbon Brief)发布的报告中说,3月份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同比下降3%,这是自2023年1月以来的首次年度下降。 针对排放量下滑的原因,柳力说,创纪录的风能和太阳能装置增长几乎满足了增长的电力需求,加上房地产行业的放缓有助于减少高污染的钢铁和水泥行业碳排放。与此同时,石油消费增长也已“陷入停滞”。 他解释道,尽管家庭等层面的电力需求有所增长,但这些新增需求的近90%都由可再生能源填补。如果可再生能源容量继续以创纪录的水平增长,中国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已在2023年达到峰值。 报告提到,第一季度中国太阳能和风能的安装量增加40%;由于房地产行业放缓,钢铁产量下降8%,水泥产量同比大幅下降22%;电动车的日益普及继续打击石油需求,电动车目前占道路上所有车辆的10%。 上述分析与彭博新能源财经等其他研究相吻合。彭博新能源财经的研究显示,今年全球碳排放量可能下降2.5%,这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中国燃煤发电的减少。 柳力说,预计这一碳排放下滑的趋势会在4月份继续,意味着中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可能已在去年见顶,远远早于中国设定的2030年期限。 但报告警告,中国政府对GDP增长和碳强度(单位GDP产生的排放量)的目标表明,官方可能仍会增加排放。 2024年5月28日 3:56 PM

封面图片

2023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飙升至创纪录水平

2023年全球二氧化碳排放量飙升至创纪录水平 根据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的估计,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23年再次上升,达到创纪录的水平。科学家们说,石油、煤炭和天然气燃烧产生的排放量持续上升,阻碍了限制全球变暖的进程。全球碳预算评估这一发现是一项名为"全球碳预算"的地球碳循环年度检查的一部分。在这项年度评估中,科学家们量化了燃烧化石燃料和土地利用变化给大气增加了多少碳,以及从大气中清除并储存在陆地和海洋中的碳有多少。科学家对2023 年数据的早期分析表明,2023 年化石燃料的排放量比 2022 年增加了 1.1%,使 2023 年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总排放量达到了 368 亿吨。如果将其他来源(如加拿大的森林砍伐和极端野火季节)包括在内,2023 年的总排放量估计为 409 亿吨。分析显示,2023 年和 2022 年化石燃料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都创下了历史新高。气候影响和研究成果报告合著者、美国宇航局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科学家本-保尔特说:"排放的方向是错误的,我们需要限制全球变暖。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已从工业时代开始的 1750 年的约百万分之 278 上升到 2023 年的百万分之 420。"导致地球气温飙升的主要原因是二氧化碳和其他温室气体的增加。2023 年的全球地表温度比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基准期(1951-1980 年)的平均温度高出 1.2摄氏度(2.1华氏度),成为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一年。上面的可视化图像显示了 2021 年(可获得数据的最近一整年)二氧化碳进入、围绕和流出地球大气层的情况。它们依靠的是美国宇航局的戈达德地球观测系统(GEOS),这是一个用于研究地球天气和气候的建模和数据同化系统。为了描绘碳排放或吸收的位置,研究人员使用了植被、人口密度以及野火、发电厂、公路、铁路和其他基础设施位置的数据。可视化显示的二氧化碳主要来自四个方面:化石燃料(黄色)、生物质燃烧(红色)、陆地生态系统(绿色)和海洋(蓝色)。虽然陆地和海洋都是碳汇这意味着它们通过从大气中清除二氧化碳而储存的碳多于排放的碳但在某些时间和地点,它们也可能是碳源。绿点和蓝点代表被陆地和海洋吸收的碳。海洋和陆地吸收"令人惊讶的是,海洋和陆地继续吸收我们排放的碳的一半左右,"保尔特说。"每年只有约 44% 的排放量留在大气中,减缓了气候变化的速度,但却造成海洋酸化,改变了陆地生态系统的功能。"在过去的 60 年中,即使人类造成的排放量持续增加,停留在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比例(即空气中的部分)仍然保持着惊人的稳定。但是,科学家们对这种稳定是否会持续以及会持续多久提出了质疑。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领导的一项研究发表于 2023 年,该研究分析了二十年来海洋中的碳储存情况,发现有证据表明这种碳汇可能正在失去部分储存能力。他们推测,由于海洋已经积累了大量的二氧化碳,因此海洋的吸收速度已经放缓。全球海洋环流的变化可能会减少从表层水转移到海底的碳量,而碳可以在海底储存数百年。上图显示了从 1960 年到 2023 年全球碳循环的综合组成。它显示了化石燃料(黄色)和土地利用变化(橙色)排放了多少碳,以及大气(紫色)、海洋(蓝色)或陆地(绿色)吸收了多少碳。全球碳循环与排放趋势全球碳预算依靠多种数据来源来绘制地球碳循环的完整图景。主要数据来源是各国政府和能源机构收集的排放清单。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 OCO-2(轨道碳观测站-2)仪器提供的卫星数据也被用来估算陆地和大气之间的碳通量。报告显示,包括欧洲和美国在内的一些地区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略有下降,但全球排放量仍在上升。2023 年排放量增幅最大的国家是印度和中国。2015年12月,来自196个国家的代表通过谈判达成了《巴黎协定》,呼吁将全球平均气温控制在"远低于工业化前水平2摄氏度",同时"努力将气温升幅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全球碳预算小组还分析了在排放将地球温度推高到 1.5 度之前的剩余碳预算。他们估计,按照目前的排放水平,"全球变暖有50%的可能会在大约7年内持续超过1.5℃"。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和其他美国联邦机构定期收集温室气体浓度和排放数据,如上图中的可视化数据。这些数据现在可在最近启动的美国温室气体中心获取,该中心由多个机构组成,整合了来自观测和模型的信息,目的是为决策者提供一个数据和分析地点。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二氧化碳矿工大亨.apk》

《二氧化碳矿工大亨.apk》 简介:在二氧化碳矿工大亨.apk中,玩家将投身于独特的二氧化碳挖矿产业。需要建立高效的挖矿基地,合理规划设备布局,招募并管理矿工,通过优化流程提升产量,同时把握市场动态,将采集的二氧化碳转化为商业利益,逐步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挖矿商业帝国 标签: #二氧化碳矿工大亨 #模拟经营类游戏 #资源开采游戏 #商业策略游戏 文件大小 NG 链接:

封面图片

中国将建立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常态化发布机制

中国将建立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常态化发布机制 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将建立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常态化发布机制,并拟于2024年尽早发布2022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根据《人民日报》星期二(4月16日)报道,中国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发布《关于发布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的公告》。 此次发布的2021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分为三种口径,包括2021年全国、区域及省级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2021年全国电力平均二氧化碳排放因子(不包括市场化交易的非化石能源电量)和2021年全国化石能源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据介绍,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是核算电力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的重要基础参数。本次发布的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可供不同主体核算电力消费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时参考使用,是落实《关于加快建立统一规范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实施方案》中“统筹推进排放因子测算”要求的重要举措,为碳排放核算提供基础数据支撑。 公告说,下一步,生态环境部、国家统计局将建立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常态化发布机制。根据基础数据更新情况,拟于2024年尽早发布2022年电力二氧化碳排放因子。 2024年4月16日 8:16 PM

封面图片

日本研发出新型“纳米球”涂料 可减少飞机二氧化碳排放

日本研发出新型“纳米球”涂料 可减少飞机二氧化碳排放 飞机的重量越大,所需的燃料就越多,从而直接增加了航空公司的支出(然后向客户收费),以及燃烧为二氧化碳排入大气的燃料量。而新型“纳米球”涂料质量更轻,可以达到环保的效果。研究团队构建出特定大小的纳米晶体,然后创建出通俗的悬浮液,将结晶硅纳米颗粒与悬浮液混合在一起,制作出新型“纳米球”涂料。据悉,纳米球基墨水的颜色随团队改变纳米晶体的大小而变化。较大的颗粒会产生温暖的色调,如红色,而较小的颗粒则会显示出较冷的色调,如蓝色。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