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报业媒体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新中互信可以体现在深入交流社会课题

新报业媒体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新中互信可以体现在深入交流社会课题 新报业媒体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指出,新加坡与中国的互信,可以体现在双方深入交流社会层面课题,例如青年人面对的机遇与挑战。 李慧玲星期二(11月21日)在《联合早报》主办的第五届新中论坛开场致辞中说,社会层面议题与国家的发展、兴盛相互关联,也是好政府会关注的。“挑战很多,而理解是个必要的起点。” 今年3月新加坡总理李显龙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北京会面后,同意将双边关系升级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李慧玲认为,既然是“全方位”,说明两国还可以在社会课题等更多领域进行深入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既有政府之间的互动,也有民间的往来,让两边的人民也增进彼此的认识和了解。这在我看来,也是《联合早报》可以扮演的角色。” 新中论坛是《联合早报》自2017年起主办的高端论坛,旨在通过年度对话,邀请新中两国政商学界人士,对谈两国共同关心的产经合作新领域、社会课题新挑战,拓宽解决新思路。今年论坛在北京举行,主题为“新中青年成长的挑战与机遇”。 李慧玲回忆她20年前派驻北京工作前后,通过地铁和报亭感受到的北京青年心态变化。她说:“青年成长的烦恼,有时也会是他们家里长辈的烦恼;处理不好,有时也会是社会、国家的烦恼。这个烦恼可大可小,我们觉得值得好好地研讨。” 2023年11月21日 9:58 A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新中时隔八年再办社会治理高层论坛 肯定两国可借鉴彼此经验

新中时隔八年再办社会治理高层论坛 肯定两国可借鉴彼此经验 世界动荡不安、社会矛盾风险增多,新加坡和中国都面临社会治理的挑战。虽然两国土地面积悬殊,发展道路不同,但我国国务资政兼国家安全统筹部长张志贤和中共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陈文清都肯定两国在社会治理方面可借鉴彼此的经验。 第四届新中社会治理高层论坛星期三(6月19日)在新加坡的香格里拉大酒店举行。这是新中时隔八年后、两国关系在2023年提升为全方位高质量的前瞻性伙伴关系后,首次举行这个论坛。 张志贤在演讲中说,新中社会治理高层论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平台,让双方可以针对彼此如何应付两国社会的共同挑战,互相交流观点,汲取适合各自国情的经验,灵活应用。 他以我国如何处理种族和宗教课题促进多元文化、建立独特的劳资政三方伙伴关系保障经济发展和劳工权益,以及通过“居者有其屋”政策打造理想家园和社区为例,阐述我国坚守的“国家兴盛,攸关全民”的社会治理原则。 陈文清在演讲时形容,新加坡是“全世界法治最完善的国家之一”,“立法严密,执法严格,司法公正,遵纪守法的理念成为全社会普遍共识”。他说,中国愿意通过新中社会治理高层论坛,交流分享、学习借鉴各自的经验。 在社会治理的具体做法上,陈文清强调,中国要坚持预防在前,最大限度避免和减少矛盾纠纷的发生;坚持调解优先,充分发挥调解在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的基础性作用;坚持运用法治,把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全面纳入法制化轨道;坚持就地解决,及时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长马善高也在致辞中,介绍我国如何通过“新加坡携手前进运动”,打造以巩固家庭、维持社会流动性为核心理念的新社会契约。中共中央政法委委员兼秘书长訚柏则在讲话中,介绍中国如何通过保障政府有担当、社会有活力,提高社会治理系统化水平等。 2024年6月19日 4:00 PM

封面图片

王乙康:所有新加坡人都希望中美关系友好

王乙康:所有新加坡人都希望中美关系友好 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说,所有新加坡人都希望中美关系友好,避免冲突。 王乙康星期二(11月21日)出席《联合早报》在北京举办的。在现场对谈环节,一名就读于北京大学的新加坡学生向他提问:一些新加坡年轻人对中国并不持有非常正面的态度,这是否会冲击新加坡社会凝聚力? 王乙康在回答中说,新加坡人都希望区域和平、新加坡和平稳定。“当然因为历史关系,可能对中国感情不一样,但大家都希望世界外交关系会好,不要有任何政治灾难……而中美之间的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关系,我相信所有新加坡人,老也好,少也好,都希望中美关系会好。” 他强调,新加坡和周边国家都不希望在中美之间选边站。“我们实事求是,以客观的方式看待所有问题。希望和中国做朋友,和美国做朋友。其实中国和美国有很多可以合作的地方,我相信两边人民、周边国家、全世界都不希望他们冲突。” 王乙康在对谈环节,与教育培训机构VIPKID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米雯娟,以及澎湃新闻总裁兼总编辑刘永钢,就“处在东西方文明交汇点的青年思想”进行交流。对谈环节由新报业媒体华文媒体集团社长李慧玲主持。 2023年11月21日 11:54 AM

封面图片

学者:处理青年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政策资源是消除大学生就业壁垒

学者:处理青年就业问题最重要的政策资源是消除大学生就业壁垒 中国大学生目前面对的就业环境比过去困难许多,最重要的政策资源是消除大学生的就业壁垒、消除企业垄断、并在大学生寻找工作期间给予以最低的生活保障。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员郗杰英星期二(11月21日)在《联合早报》举办的上,参与圆桌讨论环节时,做出上述分析。 圆桌讨论环节题为“新中青年成长的烦恼”。郗杰英指出,中国年轻人目前面对的四大烦恼,包括学业重、就业难、成家不易、养育孩子很艰辛。 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率问题过去两年持续凸显。郗杰英在问答环节中,回应有关大学生面对的就业压力的提问时说,目前大学的就业环境比从前困难许多,其中涵盖结构性问题,也有经济需要转型的问题。 他认为,大学生得适应形势的变化,和就业市场的要求。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国家社会要做出更多的努力,为大学生就业搭桥铺路。 郗杰英认为,最重要的政策资源是要消除就业的壁垒和障碍,他也建议要消除垄断的企业,并且促进大学生就业,给大学生最低的生活保障。 他说:“不能让大学生饿着肚子找工作,所以国家在他们未就业期间、就业初期工资低的时候,以及创业的时候要给予资金的支持。” 参与同场圆桌论坛的嘉宾,包括我国文化、社区及青年部兼社会及家庭发展部高级政务次长蔡瑞隆、双丽国际董事卓丽娃、新加坡南洋艺术学院院长苏惠兰、新加坡全国青年理事会总裁蔡大卫,以及中国传媒大学在读博士生彭菲。 卓丽娃指出,这一个年代的年轻人和父母的交流出现了鸿沟。 她以身边一些朋友的经历为例说,一些父母认为他们已经替孩子铺好路了,提供了最好的教育、房子、保障。但是他们感觉不到孩子的忧虑,甚至觉得孩子有点无病呻吟,导致很多年轻人在家里感受不到家庭的温暖,拒绝与父母交流。 卓丽娃提醒,年轻一代向内探索我是谁,向外探索我该何去何从的时候,家庭和社会应该给予力所能及的引领。在社会层面上,学校、媒体、政府应尽可能提供一些渠道给青年人发声,让社会更好了解他们。 ... 2023年11月21日 2:39 PM

封面图片

吴秋北称发展新质生产力 应提升劳动阶层待遇及社会地位

吴秋北称发展新质生产力 应提升劳动阶层待遇及社会地位 立法会继续辩论本年度财政预算案的《拨款条例草案》,多名议员发言表示支持。工联会吴秋北表示支持草案,并肯定预算案巩固信心、稳建理财和聚焦高质量发展的施政方向,乐见对旅游业加大扶持。他重申政府要发展新质生产力,当中劳动力不可或缺,认为真正提升劳动阶层待遇及社会地位,人人能分享经济发展成果,劳动者才可激发劳动热情,让生产力有质提升,建议政府要带头推动全社会尊重劳动价值,加大投资人力资源等。A4联盟梁文广亦肯定预算案,认为「撤辣」等措施回应巿民意见及期望。他提出,争取调高公营房屋当中出售房屋的比例,提到居屋白表需求一向热切,最新一期绿置居暂时超额20倍,反映绿白表巿民均有很大需求,调高出售公营房屋比例,可回应巿民自置居所期望,长远增加房委会收益。他期望当局今年稍后公布长策周年报告,调整公营房屋出租及出售比例可以有明确指标。在地区特色旅游方面,梁文广建议在油尖旺打造香港特色文创旅游区,包括改变旧油麻地警署用途,成为全国知名网红景点及青年文创基地,并另行寻求更先进及合适地点作警务用途。民建联郭玲丽感谢政府于教育方面采纳民建联不少建议,包括在培训专业人才方面,加强大学与高等院校合作,配合未来社会需要,为不同范畴设计课程等。 2024-04-25 10:32:40

封面图片

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海纳百川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海纳百川是文化自信的表现 我国卫生部长王乙康在上致辞时说,在全球化时代,抵御外来文化影响是不切实际的;海纳百川是今时今日非常重要的特性,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 由《联合早报》举办的第五届新中论坛,星期二(11月21日)在北京举行,今年论坛的主题为“新中青年成长的挑战与机遇”。 王乙康在致辞时强调,中国和新加坡的青年正处在世界历史的关键时刻,如果国家方向正确,领导层施行政策得当,加上青年具备时代所需要的条件,肯定未来可期;青年最要做的是装备自己,把握当下。 他认为,未来将是一个全球化、相互联通的多极世界;在亚洲,各个经济体将更密切地融合,各国之间会频繁、活跃地进行经济、文化与人才交流,也会与亚洲以外的经济体建立关系。这将是一个生机勃勃、充满希望的新世界、新亚洲。 王乙康指出,青年人要打造这个未来,充分地把握机会胜任使命,也需要有符合这个时代需求的特性。为此,他提出三点期许。 王乙康首先呼吁年轻人要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有浓烈的好奇心,也要有不断吸收新知识的欲望。 其次,王乙康提醒,青年要有海纳百川的胸襟,既能坚守自己的文化身份,又可以接纳世界不同的观点。 他引述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说,“当你打开窗户让新鲜空气进来,要预见一些苍蝇也会飞进来”。他强调,今天窗户的默认状态是敞开的,要关也关不上了。 王乙康举新加坡的饮食文化、道教庆典和各国万圣节庆祝方式为例指出,除了好的新鲜空气以及不好的苍蝇,其他进来的东西未必非黑即白。 他说:“外来的影响不断在形塑我们的身份认同,但这是一种交流,而不是单向的影响。像我们受西方文化影响一样,美国和欧洲也受到亚洲文化影响。 ” 王乙康认为,在全球化时代,抵御外来文化影响是不切实际的,海纳百川是今时今日非常重要的特性,更是一种文化自信的表现。“文化底蕴更深厚、更能够包容吸收别的文化,让本土文化更丰富多元、蓬勃有趣。” ... 2023年11月21日 11:01 AM

封面图片

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中国若继续改革开放 没有理由对中国未来经济感到沮丧

新加坡卫生部长王乙康:中国若继续改革开放 没有理由对中国未来经济感到沮丧 我国卫生部长王乙康在上致辞时说,中国目前的情况和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截然不同,中国接下来如果能减少对房地产业过度依赖、促进国内消费、投资和发展科技领域,并继续推进改革开放,没有理由对中国未来经济感到沮丧。 由《联合早报》举办的第五届新中论坛,星期二(11月21日)在北京举行,今年论坛的主题为“新中青年成长的挑战与机遇”。 王乙康在致辞时说,有些经济学者拿中国目前的情况对比上世纪80年代的日本,当时日本经济因房地产泡沫化以及人口老龄化而大受影响,导致多年的无增长;他们假定中国会像日本那样进入长期的通缩与迟滞。 但王乙康认为,这两者之间的情况截然不同。1980年代的日本,人均收入已经高于美国,而中国目前的人均收入仅美国的三分之一。“中国克服目前不景气的情况之后,有很大的空间可以继续增长势头。” 至于人口老龄化,王乙康说,除了非洲以外,全球各个国家都出现类似的情况,中国的文化历史比新加坡“老”很多,但从人口结构来说,新加坡其实比中国“老”大约十年,而许多欧洲国家,例如德国,又比新加坡“老”20年。 他说,人口老龄化是一个重大且复杂的社会挑战,但不能一直靠永无止尽地扩大劳动队伍来驱动增长;也并不一定意味着社会老龄化就会失去活力。 王乙康相信,中国接下来如果能减少对房地产业的过度依赖、促进国内消费、投资和发展科技领域,并且继续推进改革开放的策略,人们没有理由对中国未来经济的展望感到沮丧。 他说,到了2030年,中国很有可能成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人均收入会提升到接近发达国家的水平。 王乙康说:“倘若没有发生任何的地缘政治灾难,世界能维持全球的和平与秩序,我们会迎来亚洲史上第一次的新景观。” ... 2023年11月21日 11:17 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