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抵达中国南极长城站

“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抵达中国南极长城站 中国“雪龙”号极地考察船,目前已抵达位于西南极乔治王岛的中国南极长城站,开始长城站区域卸货作业。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自然资源部透露上述消息。雪龙号极地考察船自12月16日从中国南极中山站区域启航以来,航行近3000海里,向西跨越九个时区。 报道称,此次雪龙号停靠长城站期间,考察队将完成长城站后勤保障、科考设备等近700吨物资的卸运工作,并完成长城站部分物资及垃圾等上船回运。 雪龙号此次执行的是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此次考察从于今年11月1日出发,2024年4月返回,历时五个多月,主要任务是在东南极罗斯海沿岸区域建设新的科考站。 据澎湃新闻早前报道,这是中国首次派出三艘船进行考察任务;其中“雪龙”和“雪龙2”号船从上海出发,主要执行科学考察、人员运送和后勤补给任务;“天惠”轮货船从江苏张家港出发,主要承担新科考站建设物资运送任务。考察队由来自中国80余家单位的460多人组成。 2023年12月31日 10:11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将建新站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将建新站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从上海和江苏出发,本次主要任务是在东南极罗斯海沿岸区域建设新的科考站。 据澎湃新闻报道,自然资源部与上海市人民政府星期三(11月1日)在上海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共同举办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启航活动。 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于11月1日从中国出发,2024年4月返回,历时五个多月。 据报道,这是首次派出三艘船进行考察任务;其中“雪龙”和“雪龙2”号船从上海出发,主要执行科学考察、人员运送和后勤补给任务;“天惠”轮货船从江苏张家港出发,主要承担新科考站建设物资运送任务。考察队由来自中国80余家单位的460多人组成。 本次的南极考察将重点开展三项工作包括在东南极罗斯海沿岸区域建设新的科考站。这是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是继长城、中山站之后的第三个常年考察站,也是首个面向太平洋扇区的考察站。 另外,南极考察任务也将围绕气候变化对南极生态系统的影响与反馈开展调查,以及开展国际南极科学前沿领域合作研究,实施与挪威、澳大利亚等多国合作的恩德比地航空调查任务等活动。 中国在2020年第36次南极考察首次开启“双龙探极”模式。 据人民网报道,今年4月,中国第39次南极科学考察队顺利完成各项预定任务,“雪龙”号和“雪龙2”号破冰船返回中国。 2023年11月1日 12:40 PM

封面图片

【双重震撼!硬核同框#】#雪龙2号和极地号同时面向公众开放# 7月3日,“雪龙2”号科考破冰船和“极地”号破冰

【双重震撼!#雪龙2号和极地号硬核同框#】#雪龙2号和极地号同时面向公众开放# 7月3日,“雪龙2”号科考破冰船和“极地”号破冰调查船亮相山东青岛奥帆中心码头,举办为期一天半的公众开放日活动。据悉,“极地”号是由我国自主设计、自主建造的新一代破冰调查船。这次是“极地”号正式命名交付后首次面向公众开放参观。“雪龙2”号是全球第一艘采用船艏、船艉双向破冰技术的极地科考破冰船。该船于今年4月顺利完成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任务。(人民日报记者朱笑熺) 人民日报的微博视频 via 人民日报的微博

封面图片

中国南极考察队冀香港科技工作者更多参与南极科考工作

中国南极考察队冀香港科技工作者更多参与南极科考工作 国家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及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抵港。「雪龙2」号完成5个多月南极考察后来港,负责大洋科考考察队副领队王金辉表示,今次的南极考察共有460多名队员,没有港人直接参与考察,有间接参与新仪器等研发。他希望香港的科技工作者更多参与南极科考工作。他又说会透过直升机进行考察,强调全球气候变化备受关注,南北两极有如地球的「气候调节器」,有类似空调、冰箱的降温作用,根据衞星遥感数据等可见冰川融化速度加快,加速影响气候。另一名考察队副领队魏福海指出,「雪龙2」号比「雪龙」号的破冰及科考能力更强,破冰高度可达1.5米,同时有助延长考察队在南北极的科考时间,为海洋调查方面的研究,提供更全方位保障。 2024-04-08 14:41:37

封面图片

何立峰:中国正由极地大国向极地强国迈进

何立峰:中国正由极地大国向极地强国迈进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表示,中国正由极地大国向极地强国迈进,未来要加强对极地事务的统筹谋划,推动中国极地事业开创新局面。 据新华社报道,何立峰星期五(6月28日)出席“冰路征程中国极地考察40周年成就展”开幕式并讲话。 何立峰说,中国极地事业正在实现跨越式发展,由极地大国向极地强国迈进。目前已形成“两船七站一基地”的极地考察格局,考察空间持续拓展,科学认知水平显著提升,资源开发利用稳步推进,国际交流合作不断深化。 何立峰要求,要始终坚持中共对极地工作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坚持创新引领极地事业发展,高度重视极地人才队伍建设。 他也提到,要加强对极地事务的统筹谋划,全面提升综合保障能力,深入开展极地科学研究,深化国际交流合作,推动新时代新征程中国极地事业开创新局面。 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中国在南极和北极共建有七座考察站,其中,南极有五座,分别是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泰山站,以及今年4月刚刚建成的秦岭站;北极有两座考察站,即黄河站、中国和冰岛合建的中-冰北极科学考察站。 中国近年来在极地考察方面也有不少突破,2023年9月5日,中国“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抵达北纬90度暨北极点区域,是中国科考船第一次抵达北极点区域开展综合调查;今年2月7日,中国第五个南极考察站秦岭站开站,填补了中国在南极罗斯海区域的考察空白。 2024年6月29日 1:12 PM

封面图片

马逢国称「雪龙 2 」号将认识保护利用极地讯息深入各阶层

马逢国称「雪龙 2 」号将认识保护利用极地讯息深入各阶层 国家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 2 」号结束5日访港活动,启程返回上海基地补给,准备下一次极地科研考察。送别仪式在海运码头举行,「雪龙 2 」号访港筹委会主席马逢国、环境及生态局副局长黄淑娴等送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副领队魏福海及「雪龙2」号代表与众人挥手道别。「雪龙 2」号驶离岸边时,船上代表高呼「感谢香港」,在岸上的港方代表则回喊「欢迎再来」。马逢国表示,「雪龙 2」 号访港活动圆满结束 ,他感谢国家的支持,由特首李家超牵头支持,学界、商界和民间配合,让「认识极地、保护极地、利用极地 」讯息深入各阶层, 希望以此为契机,鼓励更多市民关心气候变化 、激发更多年青一代参与极地科考。他说,当局已积极与有关部门展开讨论,希望在未来科研考察尤其极地方面,拨出名额予香港年青学者及学生参与。 2024-04-12 15:28:01 (1)

封面图片

孙书贤:习近平高度重视极地工作 冀更多香港科学家支援极地考察

孙书贤:习近平高度重视极地工作 冀更多香港科学家支援极地考察 国家第一艘自主建造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 2」号早上于尖沙咀码头泊岸。国家自然资源部副部长、国家海洋局局长孙书贤致辞时指出,国家主席习近平高度重视极地工作,他鼓励更多香港科学家、市民与企业支援并参与国家极地考察工作,为极地事业的高品质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孙书贤又提到,雪龙号极地考察船曾于2004年10月访港,受市民热烈欢迎,时隔20年,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乘坐国家第一艘自主建造的「雪龙2」号破冰船访港,并举办一系列交流活动,向港人展现一代代极地工作者勇斗极寒、坚忍不拔的精神风貌,相信今次活动将促进内地与香港科研机构在极地考察的交流合作,增进市民对极地考察了解及认知,以及激发香港青年对探索极地的兴趣和热情。第40次南极考察队领队张北辰表示,感谢香港的邀请,未来5日将努力增进香港市民对国家极地考察工作的了解及认知,他又感谢香港各界对考察队及「雪龙2」号的深情厚意,队员将全力配合今次访港活动。 2024-04-08 12:30:09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