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与经济学家举行研讨会 讨论疏通货币政策等问题

中国央行与经济学家举行研讨会 讨论疏通货币政策等问题 中国央行与国内几位知名经济学家举行研讨会,就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问题展开讨论。 据中国央行星期三(1月10日)在官网发布的新闻稿,中国央行副行长陆磊出席研讨会,与会专家包括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原央行顾问李稻葵、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等。 新闻稿称,与会专家围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协调、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更好引导市场预期、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中国央行没有提及此次研讨会举行的具体日期。 陆磊在会上说,央行历来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工作,注重发挥专家学者的智慧力量,诚恳希望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就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构建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金融开放与安全,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等有关问题提出真知灼见。 彭博社报道,中国实际借贷成本飙升,而且由于通缩压力持续,预计实际利率今年将保持高位,这对经济增长构成另一重大威胁。 同时,信贷需求依然疲软,尽管央行努力宽松货币政策。长达数年的房地产市场低迷抑制了与楼市相关许多行业的投资。在就业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消费者也在握紧钱包。这使得流动性只能在金融体系内循环,而不是投资于更有利经济增长的活动。 2024年1月11日 6:28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央行主管媒体: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利于提升经济发展质效

央行主管媒体: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利于提升经济发展质效 据央行主管《金融时报》报道,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并不利于提升经济发展质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在粤开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罗志恒看来,货币政策会遵循高质量发展的总体要求,不会“大水漫灌”。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连平认为,“金融松紧程度和经济增长质量之间有密切关系,货币信贷持续过快增长反而会带来较大副作用,不利于经济转型升级。”北京国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王小鲁认为,货币供应过度会在诸多生产领域造成产能过剩,这也恰恰抑制了价格上涨。整体看,市场普遍认为在经济转型背景下,当前的社会融资规模和信贷增长有助于经济高质量发展,过于宽松并不利于经济发展。

封面图片

【欧洲央行经济学家建议限制使用数字欧元以保护银行】

【欧洲央行经济学家建议限制使用数字欧元以保护银行】 根据欧洲中央银行发布的一份报告,监管机构应限制欧洲人使用数字欧元,以防止资本从商业银行的存款中外逃。该报告由欧洲央行经济学家Frank Smets领导的专家团队撰写。作者认为,流通中的数字欧元的最佳数量应在欧元区季度实际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5%至45%之间。 这与之前的一项建议相似。欧洲央行董事会成员Fabio Panetta曾指出,将数字欧元持有量保持在1至1.5万亿欧元之间,有助于避免对欧洲金融体系和货币政策的潜在负面影响。他还指出,这一总数与目前流通中的纸币持有量相当。由于欧元区国家的人口目前约为3.4亿,这将允许人均持有3,000至4,000数字欧元。

封面图片

中国央行: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 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中国央行: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 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中国经济数据出现平稳势头之际,中国央行会议决定,要持续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加快经济良性循环。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星期三(9月27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三季度例会9月25日在北京召开,提出上述要求。 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际经济贸易投资放缓,通胀仍处高位,发达国家利率将持续保持高位;中国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回升向好、动力增强,但仍面临需求不足等挑战。 会议提出,要持续用力、乘势而上,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搞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加快经济良性循环,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会议提出的调控方案包括:加大已出台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促进物价低位回升,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继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支持银行补充资本,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央行政策利率引导作用,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 会议还提出,要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综合施策、校正背离、稳定预期,坚决对单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此外,还要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落实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金融政策措施,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中国8月经济和金融数据表现高于预期,显示市场在急剧下滑后正趋于稳定,但由于房地产市场危机存续,加之地方债务和地缘政治风险,也有分析认为稳定趋势恐难以延续。

封面图片

尽管通货膨胀不断加剧,但日本央行周四维持超低利率不变,仍未加入全球收紧货币政策的浪潮。

尽管通货膨胀不断加剧,但日本央行周四维持超低利率不变,仍未加入全球收紧货币政策的浪潮。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已表示,他不认为收紧货币政策是稳定日圆的好办法。日本央行官员认为,日本目前的通胀不太可能持续很长时间。

封面图片

央行行长潘功胜此前谈及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时表示,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这意味着未来我国货币政策调

央行行长潘功胜此前谈及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时表示,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这意味着未来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将发生重要转型。” 权威专家表示,主要政策利率明确为央行短期操作工具的利率。我国有短端的政策利率,即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这和国际上是相似的,发达经济体央行主要是盯短端利率。同时,我国还有中端政策利率。

封面图片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加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 易会满退出

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加入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 易会满退出 中国央行星期二(3月19日)发布了更新后的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名单,名单显示,中国证监会新任主席吴清等四人加入,被免职的原证监会主席易会满等四人退出。这也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条例》修订之后,首次对货币政策委员会成员进行调整。 据中国央行网站公布的最新名单显示,货币政策委员会主席为潘功胜,另有13名委员分别是徐守本、李春临、廖岷、张青松、宣昌能、李云泽、吴清、康义、朱鹤新、田国立、王一鸣、黄益平、黄海洲。 目前,货币政策委员会由下列单位和人员组成: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国务院副秘书长一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一人;财政部副部长一人;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两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局长;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主席;国家统计局局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中国银行业协会会长;专家委员三人。整体上看,货币政策委员会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相关政府部门负责人,二是金融专家。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去年12月召开的第四季度例会显示,会议由主席潘功胜主持,货币政策委员会委员廖岷、张青松、李云泽、易会满、康义、朱鹤新、刘世锦、蔡昉、王一鸣出席会议。徐守本、李春临、刘国强、田国立因公务请假。 与此前的名单相比,此次调整后的四个新面孔分别是:中国证监会主席吴清、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宣昌能、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院长黄益平、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特聘教授黄海洲。 易会满、刘世锦、蔡昉、刘国强四人退出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 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成立于1997年7月,是央行制定货币政策的咨询议事机构。 2003年12月27日修订的《中国人民银行法》第十二条明确指出:中国人民银行设立货币政策委员会。货币政策委员会的职责、组成和工作程序,由国务院规定,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备案。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应当在国家宏观调控、货币政策制定和调整中,发挥重要作用。 ... 2024年3月20日 4:55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