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央行: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 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中国央行: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 实施稳健货币政策 中国经济数据出现平稳势头之际,中国央行会议决定,要持续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加快经济良性循环。 据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星期三(9月27日)消息,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23年第三季度例会9月25日在北京召开,提出上述要求。 会议指出,当前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际经济贸易投资放缓,通胀仍处高位,发达国家利率将持续保持高位;中国国内经济持续恢复、回升向好、动力增强,但仍面临需求不足等挑战。 会议提出,要持续用力、乘势而上,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精准有力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搞好逆周期和跨周期调节,更好发挥货币政策工具的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着力扩大内需、提振信心,加快经济良性循环,为实体经济提供更有力支持。 会议提出的调控方案包括:加大已出台货币政策实施力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增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的引导作用,有效带动激发民间投资;促进物价低位回升,保持物价在合理水平;继续加大对普惠金融、绿色发展、科技创新、基础设施建设等国民经济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引导大银行服务重心下沉,支持银行补充资本,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发展;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和传导机制,发挥央行政策利率引导作用,释放贷款市场报价利率改革和存款利率市场化调整机制效能。 会议还提出,要深化汇率市场化改革,引导企业和金融机构坚持“风险中性”理念,综合施策、校正背离、稳定预期,坚决对单边、顺周期行为予以纠偏,坚决防范汇率超调风险,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此外,还要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落实促进平台经济健康发展的金融政策措施,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持续发展;推进金融高水平双向开放,提高开放条件下经济金融管理能力和防控风险能力。 中国8月经济和金融数据表现高于预期,显示市场在急剧下滑后正趋于稳定,但由于房地产市场危机存续,加之地方债务和地缘政治风险,也有分析认为稳定趋势恐难以延续。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信可期

财政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 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可信可期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加强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协调配合”。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是宏观经济治理体系中的两大重要支柱,也是支持扩大内需、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两大重要手段。积极的财政政策能发挥乘数效应扩大总需求,稳健的货币政策可通过货币信贷、利率等政策作用于经济,二者协同发力相辅相成创造宏观政策空间,营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在稳定经济、促进增长、调整结构等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聚焦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任务,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更需要协同发力。积极的财政政策适度加力、提质增效;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通过二者的 “协奏”,更好地引导资源配置,优化经济结构,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华彩乐章贡献更多力量。(证券日报)

封面图片

人行:保持稳健货币政策灵活适度 稳妥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人行:保持稳健货币政策灵活适度 稳妥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 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主持召开党委扩大会议,指出要聚焦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精准有效,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加强总量及结构双重调节,持续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促进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会议指出,稳妥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做好金融支持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化解工作;因城施策精准实施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满足各类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会议说,要聚焦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提高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同时要持续完善政策框架及工具箱,完善金融市场开放制度,稳慎扎实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2024-03-14 21:35:18

封面图片

中国央行与经济学家举行研讨会 讨论疏通货币政策等问题

中国央行与经济学家举行研讨会 讨论疏通货币政策等问题 中国央行与国内几位知名经济学家举行研讨会,就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问题展开讨论。 据中国央行星期三(1月10日)在官网发布的新闻稿,中国央行副行长陆磊出席研讨会,与会专家包括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祝宝良、原央行顾问李稻葵、长江证券首席经济学家伍戈等。 新闻稿称,与会专家围绕疏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加强货币政策与其他政策协调、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质效、更好引导市场预期、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等问题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建议。中国央行没有提及此次研讨会举行的具体日期。 陆磊在会上说,央行历来高度重视理论研究工作,注重发挥专家学者的智慧力量,诚恳希望与会专家畅所欲言,就建立现代中央银行制度,构建科学稳健的金融调控体系,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金融开放与安全,稳步扩大金融领域制度型开放等有关问题提出真知灼见。 彭博社报道,中国实际借贷成本飙升,而且由于通缩压力持续,预计实际利率今年将保持高位,这对经济增长构成另一重大威胁。 同时,信贷需求依然疲软,尽管央行努力宽松货币政策。长达数年的房地产市场低迷抑制了与楼市相关许多行业的投资。在就业市场疲软的情况下,消费者也在握紧钱包。这使得流动性只能在金融体系内循环,而不是投资于更有利经济增长的活动。 2024年1月11日 6:28 PM

封面图片

潘功胜:今年将坚持稳健货币政策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潘功胜:今年将坚持稳健货币政策 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表示,过去一年,人行适时强化逆周期调节,两次降准、两次下调政策利率、引导有序降低存量房贷利率等,取得较好成效。今年将坚持稳健货币政策,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使社会融资规模、货币供应量同经济增长和价格水平的预期目标相匹配,在节奏上把握好新增信贷的均衡投放,增强信贷增长的稳定性。潘功胜表示,将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加大对民营企业、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同时注重盘活被低效占用的金融资源,提高存量资金的使用效率。至于价格方面,将兼顾内外均衡,促进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他强调,目前国内金融风险可控,下一步将加强风险监测预警和评估能力,并按照市场化、法制化原则,配合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稳妥有效化解重点领域和重点机构的风险。他又表示,将持续深化金融改革开放,推动香港及上海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 2024-01-24 15:27:32

封面图片

央行行长潘功胜此前谈及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时表示,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这意味着未来我国货币政策调

央行行长潘功胜此前谈及未来货币政策框架时表示,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这意味着未来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框架将发生重要转型。” 权威专家表示,主要政策利率明确为央行短期操作工具的利率。我国有短端的政策利率,即公开市场操作利率,这和国际上是相似的,发达经济体央行主要是盯短端利率。同时,我国还有中端政策利率。

封面图片

人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物价处于低位因实体经济需求不足

人行货币政策执行报告:物价处于低位因实体经济需求不足 人民银行发布首季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指出目前物价处于低位根本原因在于实体经济需求不足、供求失衡,并非货币供给不够,又预计居民消费价格还将继续温和回升,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跌幅亦将收敛。报告提到,中长期看,供需条件有望持续改善,货币条件合理适度,居民预期稳定,物价保持基本稳定有坚实基础。报告说,密切关注海外主要央行货币政策变化,持续加强对银行体系流动性供求及金融市场变化分析监测;灵活有序展开公开市场操作,搭配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货币市场利率平稳运行。要畅通货币政策传导机制,避免资金沉淀空转;统筹研究消化存量房产及优化增量住房的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另外,报告内专栏文章提到,目前中国信贷总量已从过去两位数以上较高增速,放缓至个位数,但不意味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力度减弱;下一步要保持合理融资环境,宏观上要更加注重把握好融资环境的松紧适度。 2024-05-10 21:32:52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