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国安部公布国企人员出国考察被异国女郎围猎案

中国国安部公布国企人员出国考察被异国女郎围猎案 中国国家安全部向公众公布一起国企关键人员出国考察过程中,前往情色场所后被逼迫加入间谍组织的案件详情。 中国国家安全部微信号星期二(1月23日)以“猎艳?猎物!”为题发文,化名“李四”的某国企关键岗位人员在出国考察过程中,被导游邀请至当地的色情娱乐场所消费,第二天被人拍下照片。 文章称,李四被突然闯入房间、身材魁梧,穿着制服带入一间会议室,对方以将艳照发给李四单位领导相威胁,逼迫李四加入间谍组织,惊恐的李四只能同意,并被当场要求交出涉密的电脑。 文章也称,这是一场早有预谋、早有计划的“围猎”行动。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早就盯上了李四,陪同导游、香艳女郎都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早已安排好的“猎人”,特色酒吧、暧昧色情娱乐场所也都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提前精挑细选的“猎场”。一切的准备,就是为了捕获李四这个“猎物”,最终窃取国家秘密。 文章也提醒,“这种并不高明的“套路”,值得我们高度警惕。” 中国在去年7月实施新修订的《反间谍法》后,国安部开始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相关国家安全宣传,频繁公布此前被认为是神秘的间谍案、以及相关的安全行动等。 2024年1月23日 8:34 A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安部吁警惕“热心人”围猎驻外人员

中国国安部吁警惕“热心人”围猎驻外人员 中国国安部星期五(5月10日)发文提醒,警惕“热心人”围猎中国驻外人员,开展渗透策反。 中国国安部在文中说,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长期觊觎中国高新技术领域优势企业内情,关注重点驻外人员群体,采用多种手段进行贴靠拉拢、情报刺探和渗透策反。一些披着“热心人”外衣,对中国驻外人员进行“围猎”的手法具有很强欺骗性,应当高度警惕、有效防范。 文章具体举例“热心人”的三层套路,包括主动搭讪、制造偶遇。在公共场合精心制造偶遇机会,通过主动搭讪展现出友好亲和的“热心人”姿态,并塑造出一种自身社会资源丰富、可以提供各种帮助的假象,以此博取目标好感,使其放松警惕,进而获取信任。 第二层是嘘寒问暖、投其所好。经常主动联系和问候目标对象,分享生活经历,并通过聚餐、洽谈等方式单独会面,从而分析评估其个性特点,制定针对性方案,以便投其所好、拉拢贴靠。 第三层是威逼利诱、图穷匕见。持续加深对目标人员的感情拉拢、物质利诱乃至威逼胁迫。在如此缜密的圈套中,相关驻外人员有的警惕性不强,在言谈举止间泄露国家秘密;有的定力不足,被迫出卖国家利益;更有甚者抵挡不住诱惑,主动沦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危害国家安全的帮凶。 文章提出防范“有心人”的三声警钟,包括警惕对方交友目的、牢固树立保密意识以及提高抵御诱惑能力。 文章引援《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第五十五条规定,在境外受胁迫或者受诱骗参加间谍组织、敌对组织,从事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及时向中国驻外机构如实说明情况,或者入境后直接或者通过所在单位及时向国家安全机关如实说明情况,并有悔改表现的,可以不予追究。 文章最后说,一时行差踏错,及时悬崖勒马。如果自己或身边人员在境外遭遇“热心人”贴靠,哪怕已经踏入“有心人”的陷阱,也应当保持冷静,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及时举报反映,积极寻求驻外机构及国家安全机关的保护和帮助。 2024年5月10日 10:28 AM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安机关:境外间谍机构威胁恐吓中国专家强迫合作

中国国安机关:境外间谍机构威胁恐吓中国专家强迫合作 中国国家安全部发文称,境外间谍机构通过威胁恐吓中国专家强迫合作,窃取中国家秘密。 “国家安全部”微信公号星期天(2月26日)发布文章说,随着中国综合国力不断提升,国际合作交流项目逐渐增多,一些中国国内专家学者因工作需要经常赴境外考察。 文章称,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高度关注中国专家学者出国与出境情况,“甚至以威胁恐吓等卑劣手段进行拉拢策反”,试图窃取中国家秘密。 文章以专家“李某”为例称,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借检查出入境证件为由约赴外国开展实地调研李某会面,并以可能从事危害该国国家安全活动为由,胁迫李某前往隐秘场所开展“秘密审查”。 此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长时间以“不保障其生命安全”和“终身监禁”等威胁恐吓,李某为确保自身人身安全,只得被迫签署“自愿”与该国间谍情报机关合作的协议,并按要求向该国间谍情报机关提供了一些内部科研信息。 文章称,李某回中国后,第一时间与国家安全机关取得联系详细说明其在境外遭遇情况,自己被胁迫参加间谍组织、提供情报的来龙去脉,并主动提供相关印证材料,对自身行为给国家安全造成的损害表示强烈悔恨。 中国国家安全机关经缜密侦查、综合研判,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间谍法》对李某作出不予追究决定,并将为其后续工作提供保护。 文章最后强调,出国(境)人员在境外留学、出访、旅游期间,应牢固树立国家安全意识和反间防谍意识,避免掉入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设置的“陷阱”,精准识别其“合法”外衣下的非法勾当。 2024年5月26日 10:39 AM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安部披露一涉密单位工作人员在社媒泄露身份后被策反

中国国安部披露一涉密单位工作人员在社媒泄露身份后被策反 中国国家安全部披露案例,有在涉密单位工作人员在社交媒体上泄露身份后,被境外间谍策反。 根据中国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星期五(6月14日)发布文章说,当前各类网络社交媒体平台凭借其即时性的沟通优势,成为人人必备的网络应用产品。同时,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也在其中不断地寻找目标,试图“猎取”用户手中的秘密。 文章说,今年4月15日发布的《创新引领·国安砺剑》“十大公民举报案例”专题展播中,就公布了一起犯罪嫌疑人赵某因为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泄露自己涉密人员身份,而遭到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攀拉策反的典型案例。 案例显示,在某涉密单位工作的赵某,喜欢在办公场所自拍并上传至网络社交媒体平台,还时常在与网友的互动中透露自己的工作单位。其中一网民对赵某的工作表现出浓厚兴趣,经常打探其具体工作内容,并表示可出大价钱购买赵某单位的内部资料,并提出最好能够提供涉密材料。 赵某虽然已经意识到对方可能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但在金钱的诱惑面前,还是越过红线,出卖了大量单位内部涉密文件。赵某目前已被国家安全机关依法审查。 文章指出,随着网络社交媒体平台逐渐成为日常生活中难以分割的一部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运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窃密也愈发猖獗。 文章说,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往往会潜伏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的暗处,从广大网友在网络社交媒体平台中发布的文字、照片、视频等信息中,分析寻找中国涉密接密人员,并伺机展开“猎密行动”。 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发现目标后,可能会通过加好友攀拉关系、表示对相关工作内容的浓厚兴趣、开展研究合作、提供高收入“兼职”等方式,伪装其真实身份和意图,与中国相关人员建立联系。 在初步建立信任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可能会采取金钱拉拢、诱蚀腐化等各种方式开展情报窃密,甚至会卸下伪装,以威胁警告等粗暴方式逼迫对象就范,以达到其窃密目的。 ... 2024年6月14日 11:39 AM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安部披露:高校学生投靠境外间谍机关后上演主动投案戏码

中国国安部披露:高校学生投靠境外间谍机关后上演主动投案戏码 中国国安部通报一起间谍案,案情显示,一名高校学生投靠境外间谍机关后上演主动投案戏码,被国安部门识破。 据“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星期二(6月11日)消息,中国国安部称,去年6月,国家安全机关接到一通蹊跷的举报电话。 举报人自称是某高校学生,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勾连,对方要求他提供“红头文件”,被他断然拒绝;但举报人又称,为了帮助国家安全机关“抓获间谍”,自己在不久前主动联系了境外间谍,还“骗取”了对方数万元间谍经费,遂拨打国家安全机关12339举报受理电话主动反映情况。 中国国安部称,虽然心存疑虑,但国安干警仍秉持对举报线索认真负责的态度,依法及时约见了举报人,详细询问相关情况。谈话期间,举报人闪烁其词,围绕其反映的遭到勾连、骗取间谍经费等情况,回答前后矛盾,对于其中一些细节更是漏洞百出。 经国家安全机关侦查,相关案情终于水落石出。举报人贺某系某高校在读大学生,日常花销大手大脚,导致年纪轻轻就负债累累。为牟取经济利益、填补亏空,贺某产生了主动投靠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搜集出卖国家秘密赚钱的想法。他借助某境外社交软件,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建立联系,并在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蛊惑和指挥下,多次非法赴中国军事禁区附近拍照,并向有关人员套取涉密信息,前后共收到间谍经费数万元。 中国国安部称,贺某深知自己的行为是危害国家安全的间谍行为,内心十分惶恐焦虑,于是自编自导了主动投案的戏码,妄图通过反映虚假线索、刺探国家安全机关掌握证据情况,逃脱法律制裁。 中国国家安全机关在开展案件侦办过程中,对贺某进行了严肃批评教育。贺某认识到错误后,对自己的行为悔恨不已,主动交代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勾连细节。据此,中国国家安全机关顺藤摸瓜破获了一起重大间谍案件。贺某也因主动彻底交代问题、积极认罪悔罪并提供反间谍工作线索,被依法从轻处罚。 2024年6月11日 7:54 AM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安部:境外间谍或通过网恋与提供高薪工作窃取情报

中国国安部:境外间谍或通过网恋与提供高薪工作窃取情报 中国国家安全部说,境外间谍机关可能通过网恋或提供高薪工作,引诱年轻人为其搜集与窃取情报。 “国家安全部”微信公号星期三(3月13日)发文称,境外间谍情报机关人员可能以交友“恋爱”、网络求职等行为方式,采取“漫天撒网,重点捕鱼”的策略,“诱使涉世未深的青年群体为其搜集、窃取情报”。 中国国安部也说,一旦“上钩”,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就会采取威胁、利诱、讹诈等手段施加控制,难以轻易脱身。 根据中国国安部,境外间谍情报机关具体可能“以收集文献资料、发放调查问卷、拍摄风景建筑之类为名目,以丰厚的酬金为诱饵”。 中国国安部在文中以两个故事为例,指境外间谍机关可能通过成为网恋对象诱导年轻人拍摄中国军舰停靠和进出港情况,并要求其改用境外通讯软件,使用“暗语”联系;或通过为年轻人提供高薪工作引导其前往军事敏感区域拍摄军机军舰情况。 此前,中国国家安全部曾在3月7日与2月20日分别发文指,军迷近年来已成为涉军领域间谍、窃密、泄密案件的高危群体,以及有境外地图公司诱使境内人员地图“打卡”采集敏感信息。 2024年3月13日 9:32 AM

封面图片

中国国安部:境外间谍以校园贷逼迫学生窃密

中国国安部:境外间谍以校园贷逼迫学生窃密 中国国家安全部称,有境外间谍通过校园贷,以高息压力、暴力催债、威胁恐吓等方式,逼迫贷款学生为其窃取中国国家秘密。 中国国安部微信公众号星期五(7月12日)发文,介绍国家安全微电影《看不见的风景》的主要内容,微电影讲述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通过校园贷,逼迫、威胁贷款学生为其窃取中国国家秘密,国安机关雷霆出击,坚决维护国家安全的故事。 文章举例说,安勇是某重点高校摄影系学生,由于贪图虚荣,花费大量资金购买高端器材造成日常开销严重超支,禁不住诱惑以高额利息申请了2万元(人民币,下同,约3700新元)校园贷,深陷套路无力偿还。临近毕业,放贷人李明要求安勇“兼职抵债”,而李明及其背后的森山均是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的人员。 文章称,安勇的父亲安致和是中国重点科研单位的工作人员,所接触的文件和课题涉及国家机密。森山的目标就是通过校园贷胁迫安勇前往其父所在的单位拍摄涉密文件,并以安勇父子的前途和名誉要挟安勇父亲与其合作,意图盗取中国国家机密。所幸安勇拍摄的文件未涉及机密实质内容。 最后,安致和向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并与儿子安勇一起配合国安机关开展相关工作,阻止了境外间谍人员窃取中国国家秘密的图谋,避免造成重大损失,国安机关对安致和、安勇父子进行了批评教育,依法不予追究刑事责任。 2024年7月13日 7:25 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