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高检:遏制金融领域新型隐性腐败犯罪增多势头

中国最高检:遏制金融领域新型隐性腐败犯罪增多势头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强调,遏制金融领域新型隐性腐败犯罪增多势头。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星期五(2月2日)刊登最高检检察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第三检察厅厅长史卫忠的访谈内容。 史卫忠在访谈中说:“金融领域职务犯罪呈现三大明显特征,即腐败问题依然复杂严峻,治理力度应持续加大;贪污贿赂和渎职犯罪互相交织,给国家利益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管理岗位廉政风险高,从业人员法律意识淡漠。” 他指出,在近年来提起公诉的国企人员职务犯罪案件中,金融领域人数较多。犯罪手段日趋专业和隐蔽,运用金融工具和交易规则实施的新型隐性腐败犯罪数量日益增多。 史卫忠分析,由于金融领域特有的行政权力和巨额资金配置权,金融工作人员在腐败犯罪的同时经常伴随违法发放贷款、违规出具金融票证等失职渎职行为,严重破坏金融管理秩序和国有资产安全。有的金融机构过于追求经济效益,缺乏有效风险防控机制,内部不正之风和“潜规则”流毒蔓延,在领导干部中形成“破冰效应”,由风及腐、风腐一体,最终形成破坏金融生态环境的顽瘴痼疾。 史卫忠也指出,从2023年1月至11月,检察机关起诉医疗系统相关职务犯罪近500人,起诉金融领域相关职务犯罪300余人,起诉粮食领域350余人。 央视网早前报道,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厅长徐向春12月28日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说,近年来最高检依托涉金融法定领域,加大对国有金融财产保护、金融账户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涉电信网络诈骗金融领域治理、金融行业反垄断等领域检察公益诉讼监督办案力度。 2024年2月2日 5:16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最高检:足球领域系列腐败案例已有15人被起诉

中国最高检:足球领域系列腐败案例已有15人被起诉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在工作报告中介绍,检察机关过去一年受理各级监委移送职务犯罪两万人,办理足球领域系列腐败案,已有15人被起诉。 根据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官网消息,应勇星期五(3月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作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作报告。 应勇说,中国检察机关去年充分履行反腐败检察职责,受理各级监委移送职务犯罪两万人,同比上升9.3%;已起诉1.8万人,其中原省部级干部25人。 他也说,中国检察机关去年积极参与行业性、系统性腐败治理,分别起诉金融、医疗领域职务犯罪348人和580人;指导湖北检察机关办理足球领域系列腐败案,已起诉中国足协原主席陈戌源等15人。落实受贿行贿一起查,起诉行贿犯罪2593人,同比上升18.9%。 应勇提到,中国检察机关去年共办理各类案件425.3万件,同比上升28.9%。全年批准逮捕各类犯罪嫌疑人72.6万人,提起公诉168.8万人。突出惩治群众反映强烈的盗窃、诈骗、毒品犯罪,起诉35万人。 他指出,中国检察机关也推动网络空间依法治理。起诉利用网络实施的犯罪32.3万人,同比上升36.2%。起诉电信网络诈骗犯罪5.1万人,同比上升66.9%。 2024年3月8日 1:46 PM

封面图片

【最高检检察长张军:依法惩治涉虚拟货币等新型金融犯罪】

【最高检检察长张军:依法惩治涉虚拟货币等新型金融犯罪】 3月10日消息,3月8日上午,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张军在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上作最高检工作报告,内容包括:依法惩治涉虚拟货币、网贷平台等新型金融犯罪,协同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典型案例,起诉洗钱犯罪1262人,同比上升78.5%。从严追诉洗钱犯罪,让上游“罪”与“赃”无处遁形。

封面图片

中国最高检:严打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证券犯罪

中国最高检:严打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证券犯罪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提出,严打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证券犯罪,坚决惩治金融腐败。 据中国央视新闻报道,最高人民检察院星期四(12月28日)发布《关于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 依法服务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在刑事检察方面,意见提出,重点加大惩治金融风险高发领域金融犯罪力度,突出打击各种名目非法金融活动,持续加大对洗钱及其关联犯罪的追诉力度,依法妥善处置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风险,严厉打击财务造假、操纵市场等证券犯罪,坚决惩治金融腐败犯罪,以精准有力的刑事追诉惩治金融犯罪、震慑金融犯罪、预防金融犯罪。 在民事检察方面,意见提出,高质效办理金融领域民事监督案件,重点加大对金融领域逃废债、“砍头息”“套路贷”等虚假诉讼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着重加强民事执行监督,强化民事检察与刑事检察的有序衔接,加大对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维护公平诚信的金融市场秩序。 在行政检察方面,意见提出,结合刑事案件办理,积极推进与行政机关“反向”衔接工作。 在公益诉讼检察方面,意见提出,围绕国有金融财产保护、金融账户敏感个人信息保护、涉金融领域电信网络诈骗治理、金融行业反垄断等法定领域开展公益诉讼,并积极探索拓展普惠金融、养老金融、绿色金融等领域公益司法保护。 最高检相关负责人称,下一步,各级检察机关将扎实抓好意见的贯彻落实,以实实在在的工作成效,为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法治保障。 2023年12月28日 1:40 PM

封面图片

最高检:重点加大对金融领域逃废债、职业放贷人、“砍头息”“套路贷”等违法行为的审查

最高检:重点加大对金融领域逃废债、职业放贷人、“砍头息”“套路贷”等违法行为的审查 最高检3月9日发布《民事检察工作白皮书(2023)》。白皮书介绍,2023年,检察机关强化民事检察监督,积极服务保障金融高质量发展。高质效办理涉金融民事纠纷案件。检察机关加强对借贷纠纷和与公司、证券、保险、票据等有关的民事纠纷案件的监督。近两年来,全国检察机关受理与公司、证券、保险、票据等有关民事纠纷类案件4800余件,提出抗诉240余件,提出再审检察建议270余件。重点加大对金融领域逃废债、职业放贷人、“砍头息”“套路贷”等违法行为的审查,强化对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司法保护,维护公平诚信的金融市场秩序。 标签: #金融 频道: @GodlyNews1 投稿: @GodlyNewsBot

封面图片

胡卫列任中国司法部副部长 此前在最高检任职

胡卫列任中国司法部副部长 此前在最高检任职 长期在中国检察系统工作的胡卫列,已出任中国司法部副部长。 根据中国司法部网站“部领导介绍”栏目显示,胡卫列已出任司法部党组成员、副部长。 公开简历显示,胡卫列今年55岁,研究生学历,法学博士。 胡卫列长期在检察系统工作,历任国家检察官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国家检察官学院党委书记,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第八检察厅厅长等职。 今年9月1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会议通过,免去胡卫列的最高检检察委员会委员、检察员职务。

封面图片

中国最高检:依法审慎监督遏制虚假诉讼向非诉程序蔓延态势

中国最高检:依法审慎监督遏制虚假诉讼向非诉程序蔓延态势 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六检察厅厅长冯小光说,最高检过去一年加大对民事虚假诉讼监督力度,持续开展虚假诉讼专项监督。在办案基础上,最高检依法审慎开展对虚假仲裁、虚假公证的监督,阻止虚假诉讼向非诉程序快速蔓延态势。 据中国最高检官网消息,冯小光星期二(2月6日)在最高检厅长网络访谈中,作出以上表述。 在介绍去年虚假诉讼监督、民事执行监督工作时,冯小光说,2023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依法纠正虚假诉讼案件8765件。对于一些疑难、复杂、重大案件,最高检充分发挥业务领导作用,先后指导地方办理了涉八省份违规转让房产民事虚假诉讼专案、辽宁谭某集团涉黑涉恶民事虚假诉讼专案等一大批案件,多名参与虚假诉讼的不法行为人受到依法严惩。 他介绍,2023年4月,最高检还印发了典型案例,推动各地探索开展虚假仲裁、虚假公证监督工作。目前,不少地方检察机关通过案件办理、信息共享、联席会议等方式,与仲裁委、公证机构建立虚假诉讼联防机制,助力预防整治利用仲裁和公证进行虚假诉讼的违法行为。 冯小光指出,民事执行是实现当事人胜诉权益的一项重要执法工作。近年来,全国检察机关民事检察部门重点对不当终结本次执行、消极执行、不依法采取保全措施或者违法采取强制执行措施等严重侵害当事人实体和程序权利的违法行为,不断加大监督力度,并注重运用类案检察建议,提升整体监督效果。 他说,2023年,最高检持续推进对民事执行活动监督走深走实。前11个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民事执行监督案件7.4万余件,提出检察建议6.1万余件,法院同期采纳率94.3%。2023年1月至11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受理民事审判活动监督案件6.79万余件,提出检察建议6.24万余件,法院同期采纳率93.6%。各地民事检察部门积极开展民事审判程序违法和审判人员违法监督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 2024年2月6日 10:04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