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部分饮料实行营养分级

上海部分饮料实行营养分级 上海一些饮品实行“营养分级”,在饮料售卖页面、产品包装、货柜等场景出现了营养从A到D级推荐程度递减的分级标识。 据微信公号“上海疾控”星期二(3月26日)消息,在上海市卫生健康委员会指导下,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制了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目前正在试行中。 目前,上海共有四家企业参与“营养选择”标识试点,今年陆续在上海区域的产品销售菜单、饮料外包装、线上点单程序及售卖场所等醒目位置标注符合要求的“营养选择”分级标识。 上海疾控介绍,“营养选择”饮料分级方法主要参考国内外标准,考虑饮料营养成分分布及人群饮料摄入情况,最终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的含量对饮料进行综合分级。ABCD四个等级综合反映饮料中含有糖、脂肪等成分的情况,方便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哪个更健康。 2024年3月26日 10:15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上海试行饮料“营养分级”ABCD该怎么选?

上海试行饮料“营养分级”ABCD该怎么选? 很多人都在关注这个分级制度是如何运作的,它是否科学合理,以及按照它来选是否就意味着自己更健康。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问题~营养分级是怎么分的?营养分级标识,它是一种通过图形方式,让消费者一眼就能看出食品营养情况的标识,可以帮助我们在购买食品时,快速做出更健康的决策。“营养选择”标识饮料分级原则。图片来源:“上海疾控”微信公众号它们会将饮料分为 ABCD 四个等级,主要根据饮料中非乳源性糖、饱和脂肪、反式脂肪、非糖甜味剂的含量对饮料进行综合分级。界限值糖的界限值是 0.5 ,5 和 11.5 。0.5g/100ml 是我国现行预包装食品国标(GB 28050-2011)里规定可以声称“无糖”的界限,5g/100ml 是国标里规定可以声称“低糖”的界限。11.5 是膳食指南中对高糖的分界,饮料含糖量≥ 11.5/100ml 为高糖。非乳源性糖,意思是不是乳糖的糖。乳糖主要来自牛奶,也就是说,牛奶里的乳糖不算。非糖甜味剂,就是指我们常说的代糖、甜味剂,比如赤藓糖醇、阿斯巴甜、安赛蜜等。反式脂肪,A和B级所要求的≤ 0.3g/100ml 也是现行国标里规定可以声称不含反式脂肪酸的界限。饱和脂肪的两个界限值是 0.75g/100ml 和 2.5g/100ml 。一般来说,糖少的、不用甜味剂的、脂肪少的、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少的,就是 AB 级的产品。如何看待?对于这个“营养分级”,有人欢喜有人忧。有些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尝试,可以让大家在选择饮料时更加明确它们的营养价值;而有些人则认为这只是形式主义,对实际健康状况并没有太大帮助。那么,到底应该如何看待这个“营养分级”呢?首先,我们要明白,“营养分级”的初衷是为了让大家更加直观地了解饮料的营养价值,从而帮助消费者做出更加健康的抉择。从这一点上来看,它的出现是有积极意义的。不过,这个“营养分级”也可能有误判。例如:纯的鲜榨果汁,糖分都在 5% 以上,很多还超过 11.5% ,应该被归为 C 级或 D 级。全脂纯牛奶的饱和脂肪含量约有 1.86g/100ml 左右,应该被归为 B 级或 C 级。一款加牛奶的咖啡或者奶茶,牛奶多加一些,因为饱和脂肪,则可能会被评为 B 级或 C 级。这个分级表格里,美式咖啡是 A ,有的拿铁是 C 。其实,拿铁就加点牛奶,我觉得比美式还是要健康一些的,还能弥补钙的流失呢。这个分级还特别指出,不使用非糖甜味剂的才能是 A 级,意思是,只要用了代糖,就不能是 A ,可能是因为之前关于代糖的一些争议。然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指出:“尽快研究制定我国儿童添加蔗糖摄入的限量指导,倡导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饮料替代饮用。”“提倡城市高糖摄入人群减少食用含蔗糖饮料和甜食,选择天然甜味物质和甜味剂替代蔗糖生产的饮料和食品。”图片来源:《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其实,批准使用的代糖都是安全的,不加糖只喝白水茶水当然是最健康的,但是,如果想要甜味又不想要糖,代糖依然是目前最好的替代办法。毕竟我们吃东西、喝饮料还有一个很重要的需求享受美味和快乐。另外,“营养分级”并不是万能的,不能完全依赖它,更不把它当作健康的“护身符”或者“挡箭牌”。如果你觉得选了 AB 级就更健康,就可以放飞自我,敞开了吃甜点、吃红烧肉、吃炸鸡,最终也不一定有多健康。总的来说,上海饮料开始实施的营养分级制度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参考,也是一个值得尝试的新举措,但并不是唯一的标准。我们还是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结合自己的身体状况与需求,合理安排每天的饮食和生活,才能真正做到健康。最后,还是想提醒大家,饮食健康的基本原则还是合理搭配,适量饮食。在适量的前提下,还是可以享受奶茶、饮料等美味的。在享受美味的同时,注意保持均衡的饮食和适度的运动!目前,上海共有 4 家企业参与“营养选择”标识试点,今年陆续在上海区域的产品销售菜单、饮料外包装、线上点单程序及售卖场所等醒目位置标注符合要求的“营养选择”分级标识。后续会如何,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上海首批4家企业试点饮料分级标识引导“控糖”

上海首批4家企业试点饮料分级标识引导“控糖” 为了帮助消费者快速简单地辨别饮品中的糖分等情况,上海开始试点饮料营养选择分级标识。上海市疾控中心介绍,“A、B、C、D”营养选择标识根据“非乳源性糖、非糖甜味剂、饱和脂肪、反式脂肪”四种含量,对饮料进行的综合分级。例如,不加糖、不含奶的纯茶饮品属于A类;而中杯、少糖的奶茶是B类;部分风味果茶或风味咖啡属于C类;奶盖茶则属于C或D类。此前法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家已推出饮料营养分级。此次,上海率先在国内试点,是基于去年11月1日实施的《上海市爱国卫生与健康促进条例》第二十六条: 要在含糖饮料和酒精饮料的售卖区域来设置健康提示标识。目前,共有4家企业参与饮料分级标识首批试点,范围将从现制茶饮逐步覆盖到瓶装饮料外包装。

封面图片

全国首个饮料分级标识试行:按含糖量等分为A、B、C、D四级

全国首个饮料分级标识试行:按含糖量等分为A、B、C、D四级 参与试点的企业在包装、菜单等处清晰标注分级标识。据企业反映,加标后,A、B等级产品销量占比明显提升。根据规定,每100毫升所含糖分在5克至10克之间、饱和脂肪在1.2克至2.8克之间的饮料属于C级,糖分超过10克、饱和脂肪含量2.8克以上则是D级。 上海市疾控中心曾对全市13个品牌、销量前三的奶茶,共计122款产品进行营养分析。结果显示,按照最新试点的A、B、C、D分级,仅含糖量一项,93%以上标称“额外不加糖”的奶茶,可能被评为B级以上。将近一半“标称三分糖”的奶茶,可能被评为C级以上。与此同时还发现,一杯奶盖茶的饱和脂肪含量,是人体一天摄入量的三分之一。虽然说分级制度并不是作为检验饮品合规的标准,但是却能让消费者有一个非常直观的参考,方便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水果别再榨汁喝了!接近喝糖水,营养可能全浪费

水果别再榨汁喝了!接近喝糖水,营养可能全浪费 很多人认为喝鲜榨果汁和吃水果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的营养本质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比吃完整水果,水果榨成汁反而浪费了精华,很多营养物质都被破坏了。1、糖含量增加水果榨成汁后,其中的糖分被浓缩,导致糖含量变高。以苹果汁为例,一杯鲜榨苹果汁的糖分含量甚至可能超过一罐可乐。不信你看↓2、膳食纤维损失在榨汁过程中,水果中的膳食纤维几乎全部被丢弃。膳食纤维可以增加饱腹感、促进肠道蠕动,对于预防缓解便秘、促进消化、控制体重等方面都有着重要作用。虽然水果含糖,但世界卫生组织在《成年人和儿童糖摄入的指南》对游离糖界定时,并不包括水果。主要就是因为膳食纤维等成分,可以“抵消”水果中糖的负面影响。但变成果汁后,膳食纤维缺乏,水果中糖的问题就凸显出来,果汁(包括水果鲜榨的纯果汁),也被列为游离糖的一员。图片来源:世界卫生组织《成年人和儿童糖摄入的指南》3、维生素C等抗氧化成分丢失水果中的维生素C、β-胡萝卜素、多酚类抗氧化物质在榨汁过程中也会有一定的流失。这是因为在榨汁的过程中,水果被切碎和搅拌,维生素C等抗氧化物质与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接触,发生氧化反应,使得维生素C、多酚类的含量降低。以维生素C为例,根据实验数据,分别测定青瓜、芒果和橙子鲜榨果汁的维生素C,发现损失率分别为84.11%、58.92%和32.76%,不容小觑。果汁喝太多 对身体真的不健康!糖含量增加、VC和膳食纤维等关键成分的损失只是水果打成汁的营养变化,实际上,这些变化也会导致对健康的作用差异。1、糖更易被吸收,升血糖速度变快水果变成果汁后,糖本身的属性也发生了变化,从内源性糖变成了游离糖,变得更容易被人体吸收。这是因为榨汁过程中去除了大部分的膳食纤维,使得果汁中的糖分更容易释放出来。这样一来,人体对糖分的吸收速度会加快,血糖水平也会比吃水果升得更快。以橘子为例,榨汁后,从低GI(GI<55)的食物变成了中GI(GI在55~70之间)的食物,升血糖的能力变强,血糖波动变大。上面提到了,鲜榨果汁中的糖分以游离糖的形式存在,这种糖分对人体没有任何益处。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游离糖的摄入量应控制在总能量摄入的10%以下,最好能进一步限制在5%以下。然而,一杯鲜榨果汁的糖分含量很可能就已经超过了这个建议摄入量。2、摄入更多能量,增加肥胖风险一杯橙汁,需要3~5个橙子才能做成。吃三个橙子可能需要你慢慢来,但是喝一杯橙汁,就算是个小孩子也轻而易举。但是,这种吃橙子的新方式却会悄悄地让我们吃进太多的糖分。而且,果汁的饱腹感很低、不占肚子,续杯毫无压力,还不耽误吃饭,无形之中增加了能量摄入。拿鲜榨果汁当日常饮料,长肉长胖顺理成章。3、增加痛风的风险水果中的果糖丰富,而果糖的摄入可以增加尿酸的产生,从而导致血液中的尿酸偏高。要知道,高尿酸血症是痛风的主要原因之一。在著名医学杂志《英国医学杂志》发表的一项研究,调查 50000 多名美国男性在每天饮用超过2杯的果汁后,痛风的患病风险增加81%。在《含果糖和痛风的重要食物来源:前瞻性队列研究的系统回顾和荟萃分析》中,有证据发现,果汁的摄入与痛风发病有不利的关系。图片来源:网站截图除了这些,导致脂肪肝、腹泻等问题,也是果汁被经常诟病的。可是,果汁真的这么一无是处吗?结论是少量果汁可能有益。《英国营养学杂志》2019 年的一项大型研究发现,与不喝果汁的人相比,每天喝 5 盎司(约150mL)或更少果汁的人,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了 15%。所以,我们没理由完全拒绝果汁,但需要控制量和频率。果汁要少喝 每天应该这样喝!鉴于鲜榨果汁存在的种种问题,国际权威机构建议人们要尽量少喝果汁。2017年5月,美国儿科学会在其网站上发布了新的果汁政策声明,明确指出了关于果汁摄入的建议,并在6月,将详细内容发表在了著名杂志《儿科学》上。图片来源:网站截图该声明对2001年的果汁建议作出了修正,不适合喝果汁的年龄从6个月提升至1岁。同时,对于幼儿和大龄儿童,果汁的摄入量也应受到限制。具体建议如下:0~1岁的婴儿,不建议喝果汁,没有营养益处(除非有临床建议);1~3岁的幼儿,每天最多饮用120mL的果汁;4~6岁的儿童,每天果汁摄入量应控制在120~180mL之间;6~18岁的儿童、青少年,每天果汁摄入量不应超过240mL。图片来源:作者拍摄那成人每天有要求吗?当然!不过,不同国家对果汁的态度并不一致。《2020-2025 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允许每天水果摄入量的一半以内由100%纯果汁替代。相比之下,在荷兰等其他国家,果汁被归类为含糖饮料,不鼓励饮用。图片来源:《2020-2025 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如果想喝果汁,怎么喝相对健康呢?选择新鲜、无污染、无破损的水果作为榨汁原料这些都是基础,这里说几点喝果汁减少负面影响的关键。1、选择含糖量低、升血糖速度慢的水果榨汁。比如椰子水、番茄汁、西瓜汁。2、制作果汁别去渣。果泥比果汁更健康,果泥保留了膳食纤维,在营养上更胜一筹。3、控制饮用量,一天别超过150mL,多喝无异。另外,适当减少水果的量。4、不要用果汁来服药。比如葡萄柚汁会干扰它汀类药物的代谢,降低药效。一些可能还会因为代谢受到阻碍,血液药物浓度增加,增加安全隐患。5、喝完尽快漱口,以免增加龋齿风险。总之,鲜榨果汁虽然口感鲜美、方便快捷,但并不是一种理想的饮品。我们应该尽量减少果汁的摄入量,将吃水果作为获取水果营养的主要途径。同时,在饮食中保持均衡和多样性,才能确保身体健康。参考资料[1]WHO.成年人和儿童糖摄入的指南[2] AAP.Fruit Juice in Infants, Children, and Adolescents: Current Recommendations.https://, 2017, 44(17):2.DOI:10.3969/j.issn.1007-1865.2017.17.039.[4] the University of  Search.https:// S, Liu Q, Khan TA, et al.Important food sources of fructose-containing sugars and incident gout: 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of prospective cohort studiesBMJ Open 2019;9:e024171. doi: 10.1136/bmjopen-2018-024171[6] Underwood M. Sugary drinks, fruit, and increased risk of gout. BMJ. 2008 Feb9;336(7639):2856. doi: 10.1136/bmj.39479.667731.80. PMID: 18258933; PMCID: PMC2234537.[7]《2020-2025 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8] 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标准版(第6版第一册)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研究发现大量饮用加糖或人工甜味的饮料与心律不齐的发生率有关

研究发现大量饮用加糖或人工甜味的饮料与心律不齐的发生率有关 对英国生物库健康数据的分析发现,每周喝两升或更多(约 67 盎司)人工甜饮料的人患心律不齐(即房颤)的风险要高出 20%。而那些自称喝类似量的含糖饮料的人的风险则高出 10%。每周饮用一升(约 34 盎司)或更少的纯果汁(如 100% 橙汁或蔬菜汁)与房颤风险降低 8% 有关。这项观察研究无法证实甜饮料会导致心律不齐。研究还发现,每周饮用一升(约 34 盎司)或更少的纯净无甜味果汁(如橙汁或蔬菜汁)与房颤(AFib)风险降低有关。不过,该研究无法证实甜饮料是否会导致房颤,但在考虑了个人的遗传易感性后,这种关联仍然存在。在以前的研究中,饮用甜饮料与 2 型糖尿病和肥胖症有关。这项对英国生物库健康数据的大型研究是首批评估含糖或人工加糖饮料与房颤之间可能存在的联系的研究之一。房颤是一种心脏跳动不规则的疾病,会使中风风险增加五倍。根据美国心脏协会发布的《2024 年心脏病和中风统计数据》,到 2030 年,预计将有超过 1200 万人患有房颤。研究的主要作者、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和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研究员王宁建(医学博士、博士)说:"由于我们饮食的复杂性,而且有些人可能会喝不止一种饮料,因此我们的研究结果并不能明确得出一种饮料比另一种饮料对健康的风险更大的结论。然而,基于这些研究结果,我们建议人们尽可能减少甚至避免饮用人工甜味饮料和含糖饮料。不要想当然地认为喝低糖、低热量的人工甜饮料就是健康的,它可能会带来潜在的健康风险。"研究人员回顾了2006年至2010年期间20多万名没有房颤的成年人的饮食问卷调查数据和基因数据。在近10年的随访期间,研究参与者中共有9362例房颤患者。分析发现:与不饮用任何甜味饮料的人相比,每周饮用 2 升(约 67 盎司或更多,或每周 6 天饮用一杯 12 盎司的饮料)以上人工甜味饮料的人患房颤的风险增加了 20%;每周饮用 2 升或更多含糖饮料的参与者患房颤的风险增加了 10%。自称每周喝 1 升(约 34 盎司)或更少纯果汁的人患房颤的风险降低了 8%。饮用人工甜味饮料较多的参与者更可能是女性、年轻人、体重指数较高者和 2 型糖尿病患病率较高者。饮用含糖饮料较多的参与者更可能是男性、年轻人、体重指数较高、心脏病发病率较高以及社会经济地位较低。喝加糖饮料和纯果汁的人比喝人工加糖饮料的人更有可能摄入更多的总糖。吸烟也可能影响风险,每周喝两升以上含糖饮料的吸烟者患房颤的风险高出 31%,而曾经吸烟或从不吸烟的人患房颤的风险没有明显增加。Wang说:"这些关于房颤风险与含糖饮料、人工甜饮料和纯果汁之间关系的新发现,可能会促使人们考虑减少甜饮料的摄入量,从而制定新的预防策略,帮助改善心脏健康。"研究人员还评估了房颤的遗传易感性是否是与甜饮料有关的一个因素。分析发现,无论遗传易感性如何,每周饮用 2 升以上人工甜饮料的人患房颤的风险都很高。"尽管甜饮料与房颤风险之间的关联机制尚不清楚,但有几种可能的解释,包括胰岛素抵抗和人体对不同甜味剂的反应,"Wang说。"食品和饮料中的人工甜味剂主要包括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糖精和安赛蜜"。美国心脏协会 2018 年发布的一份科学建议指出,有关人工甜味剂功效和安全性的大型、长期、随机试验很少。撰写小组建议不要让儿童长期饮用低热量甜饮料;不过,他们指出,对于习惯饮用大量含糖饮料的成年人来说,人工甜饮料可能是减少含糖饮料消费量的一种有用的替代策略。美国心脏协会营养委员会成员 Penny M. Kris-Etherton 博士说,"考虑到每周两升人工甜味饮料相当于每天一杯 12 盎司的健怡苏打水,这些关于人工甜味饮料的发现令人惊讶。"Kris-Etherton 是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营养科学名誉教授,也是该协会人工甜味剂科学建议的共同作者。她说:"这是第一项报告无热量和低热量甜味剂以及含糖饮料与房颤风险增加之间存在关联的研究。她说:"虽然有大量证据表明含糖饮料和心血管疾病风险会产生不利影响,但关于人造甜味剂对健康的不利影响的证据却较少。我们仍然需要对这些饮料进行更多的研究,以证实这些发现,并充分了解它们对心脏病和其他健康状况的所有健康影响。同时,水是最好的选择,根据这项研究,应限制或避免饮用无甜味和低热量的甜饮料。"美国心脏协会的2016 年膳食指南与美国农业部的《2020-2025 年美国人膳食指南》一致,建议尽量减少含糖饮料的摄入量;指南还指出,目前尚无明确证据表明无热量和低热量甜味剂对许多健康结果的作用。美国心脏协会建议限制含糖饮料的摄入量,如软饮料、水果饮料、运动饮料、能量饮料、甜茶和咖啡饮料。健康饮料包括水、脱脂或低脂牛奶,建议用不加糖的新鲜、冷冻或包装果汁代替加糖果汁。半杯纯果汁(如橙汁或葡萄柚汁)被视为一份水果。研究背景和细节:英国生物数据库是一个大型生物医学数据库,其中包含约 50 万名成年人的健康记录,这些人从 2006 年到 2010 年一直居住在英国,并通过英国国民健康服务接受医疗服务。我们对英国生物库中 201,856 名参与者的数据进行了审查,他们的年龄从 37 岁到 73 岁不等,其中 45% 为男性。参与者平均接受了近 10 年的跟踪调查。收集血样是为了测量房颤的遗传风险,参与者在 2009 年 4 月至 2012 年 6 月期间,五次重复回答了一份以上有关其饮食的 24 小时问卷。这项研究的局限性包括:研究结果是观察性的,不能证明饮用某些类型的饮料与房颤风险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此外,研究结果依赖于参与者对自己饮食的回忆,因此可能存在记忆错误或偏差。此外,含糖饮料和人工甜味饮料是否含有咖啡因也不得而知。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这种豆子当主食 降血脂、控血压,营养不输牛肉

这种豆子当主食 降血脂、控血压,营养不输牛肉 高蛋白、高膳食纤维、低脂肪含量 营养不输肉类1、蛋白质含量丰富干鹰嘴豆的蛋白质含量高达 21.2克/100 克,即便是煮熟的鹰嘴豆,蛋白质含量也能达到 8.86克/100 克。牛肉的蛋白质含量为 18.3克/100 克,虽然比熟鹰嘴豆高,但鹰嘴豆在补充蛋白方面还有其他优势鹰嘴豆属于豆类中的杂豆,和红豆、绿豆、芸豆等属于一类。按理说,这类杂豆中的蛋白质质量都不会太好,主打一个提供碳水化合物、膳食纤维和 B 族维生素等。可鹰嘴豆偏偏就属于比较另类的一个,它的蛋白质属于优质蛋白,质量能和黄豆及肉类媲美。这主要是由于鹰嘴豆蛋白质中包含了人体所必需的全部 8 种氨基酸,而且比例合理,利用率很高。2、膳食纤维含量高、脂肪含量低除了蛋白质含量不低,比起红肉,鹰嘴豆还有膳食纤维含量高、脂肪含量低且质量高等优点。相比几乎不含膳食纤维的牛肉,干鹰嘴豆的膳食纤维高达 11.6 克/ 100 克(熟鹰嘴豆的膳食纤维含量为 7.6 克/ 100 克),可以说是碾压式胜利了。这对于想要补充膳食纤维来减肥、促进肠道蠕动的朋友来说,自然是更友好的选择。减脂期如果感觉“嘴巴寂寞了”,最好的零食就是鹰嘴豆。另外,熟鹰嘴豆的脂肪含量为 2.59 克/ 100 克,也比牛肉更低( 4.2 克/ 100 克)。而且,鹰嘴豆的脂肪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这可比以饱和脂肪酸为主的牛肉强多了。不饱和脂肪酸在体内具有调节脂类代谢的作用,只要不摄入过量,对于血脂的控制利大于弊。代替普通主食 更健康鹰嘴豆的好处,远不止于前文所述的补充膳食纤维和蛋白质:1、升糖指数低相比普通主食,如大米饭(升糖指数 90 )、白面条(升糖指数 82 )、白馒头(升糖指数 88 )等,鹰嘴豆的血糖生成指数很低,仅 33~36,属于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血糖生成指数小于 55 就属于低血糖生成指数食物)。对于需要控制血糖或体重的朋友来说,鹰嘴豆是更优秀的选择。2、钾含量高鹰嘴豆比起普通主食,还是典型的高钾食物,干鹰嘴豆每 100 克中含钾 830 毫克,熟鹰嘴豆每 100 克中含钾 291 毫克,比大米饭的钾含量(30毫克/100克)、煮面条的钾含量(15毫克/100克)都要高出数倍。患有高血压的朋友如果能适当多吃点鹰嘴豆,就可以通过“减钠补钾”的方式,来辅助调节血压水平。3、矿物质和 B 族维生素含量高作为杂豆,鹰嘴豆和红豆、绿豆一样,矿物质和 B 族维生素含量也高于精米白面。对于常吃快餐、细粮的现代人来说,每天能通过鹰嘴豆或者其他杂粮来补充适量的矿物质和B族维生素,对于改善现代人因为缺乏矿物质和 B 族维生素而引起的身心亚健康状态,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考虑到鹰嘴豆毕竟还是属于杂豆类,以提供碳水化合物为主,因此我们平时可以用鹰嘴豆替代部分主食(比如用 1 两鹰嘴豆替换大米饭),既能补充膳食纤维,还能提供一定量的优质蛋白,对提升健康、控制体重都有益处。鹰嘴豆 这样吃,更美味和其他杂豆不同,鹰嘴豆由于脂肪含量较高(比红豆、绿豆等其他杂豆高),使得其煮熟或者做成鹰嘴豆泥后,质地非常绵密丝滑,还带着浓郁的坚果香气,这一点很像核桃、花生、榛果等油脂类坚果~在中东一带的国家,如土耳其、黎巴嫩、以色列等国家,鹰嘴豆泥是非常常见的佐餐“酱料”。他们会用皮塔饼抹上一层鹰嘴豆泥,再加入蔬菜和肉类大快朵颐。如今,人们更多地将其作为一种蘸料,来搭配新鲜蔬菜,如生胡萝卜、生芹菜条等。如果你也对鹰嘴豆心动了,可以立刻某宝下单,按照下面的做法实操起来:1、鹰嘴豆泥这大概是最简单的做法了。提前一夜将鹰嘴豆洗净用清水浸泡至少 6~7 小时以上,煮熟后直接放进料理机,想调味的可以加入芝麻酱、柠檬汁和一勺橄榄油。还可以依据自己口味加点盐或者胡椒、辣椒等调味,就能打出细滑的鹰嘴豆泥啦!做好后,可以用干净的密封罐储存起来放冰箱冷藏,拿来抹馒头、抹面包,都能够让你的早餐增色不少。记得最好在一星期之内吃完哦。2、鹰嘴豆豆浆除了打成泥,浸泡过后的鹰嘴豆多加点水也可以打成豆浆,还可以搭配黄豆、雪梨块、红枣、黑芝麻等一起打豆浆。那种丝滑浓郁鲜甜,相信我,可比普通豆浆要美味许多。3、鹰嘴豆杂粮粥将鹰嘴豆和红豆、绿豆一视同仁地扔进压力锅中煮杂粮粥,熬煮出的鹰嘴豆有着板栗一样绵密的口感,老人小孩也完全嚼得动,全家都适合。4、五香鹰嘴豆和煮五香花生米一样,将浸泡后的鹰嘴豆,依据口味加入盐、花椒、八角、辣椒、香叶等香料和调味料,一同小火煮至豆子尝起来粉粉糯糯的,就可以啦!煮好的鹰嘴豆,作为佐餐或充饥的小零食都可以。对了,把老爸下酒的猪头肉换成五香鹰嘴豆,也很棒!若说鹰嘴豆的其他美味吃法,建议大家去新疆时,除了吃烤肉、大盘鸡,也可以关注一下鹰嘴豆。鹰嘴豆烤馕、脆烤鹰嘴豆、鹰嘴豆羊杂等等,菜场上各种有鹰嘴豆的美食不一而足。这才是产地人民吃鹰嘴豆的花样呢!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