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官员:盼与大陆探讨将部分垃圾运往大湾区处理

港官员:盼与大陆探讨将部分垃圾运往大湾区处理 香港特区政府暂缓垃圾征费计划后,香港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说,希望可与中国大陆探讨将部分香港的垃圾运到处理大湾区废物的设施,因为此举不仅成本效益较高,也有助推动绿色产业发展。 综合《明报》和网媒“香港01”报道,港府政务司副司长卓永兴星期一(5月27日)宣布,原定在8月1日施行的垃圾征费计划将无限期暂缓。这已是该计划第二次暂缓。此前,垃圾征费计划原本敲定在4月1日推行,但因为公众反对声浪太大,港府在日期逼近前夕宣布推迟到8月1日执行。 谢展寰星期三(5月29日)出席电台节目时说,目前社会对厨余回收需求大,港府要把握市民对回收的热切关注,再加大力度推动宣传教育和回收配套等设备,然后再视乎情况决定下一步。 谢展寰说,即使暂缓垃圾征费计划,但港府仍希望可在2035年彻底停用垃圾堆填区。他进一步说,香港第一座焚化设施将在明年落成启用,也计划兴建第二座焚化设施;港府也正在物色适合用来兴建第三座焚化设施的土地,若落成后可关闭香港所有的堆填区。 谢展寰表示,希望可与大湾区探讨垃圾资源处理一体化,让大湾区的废物设施处理部份香港垃圾。他相信此举的成本效益较高,也有助推动绿色产业。不过,由于牵涉到废物出入境法规及标准制定等问题,环境局会继续与大湾区方面讨论整体运作细节及双方的角色。 据无线新闻网报道,谢展寰早前曾表示,港府暂缓垃圾征费计划,“不是要放弃这概念,不是要放弃这工具”,而是认为要先做好减废回收;未来或会分阶段推行,但不一定以征费的方式。 2024年5月29日 2:19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谢展寰:正探讨将部分废物运往大湾区焚化

谢展寰:正探讨将部分废物运往大湾区焚化  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说,正探讨能否将本港的部分可回收废物,运往大湾区进行循环回收一体化处理,要考虑的包括出入境法规标准、双方运作安排合作等,他指出,基本上已经与内地展开讨论,有具体计划会尽快公布。谢展寰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目前每天已经有大约1000至2000吨废纸收集后,运往大湾区纸厂作原料,生产纸张。香港有资金技术,内地有较多地方及人工较平,制成产品可以用香港作窗口示范,一齐合作资源循环,发展绿色产业,长远希望达致「无废湾区」的愿景。他又说,正探讨将部分废物运往大湾区焚化,香港将兴建两个大型焚化炉,大湾区可协助处理部分垃圾,参考外国经验,将焚化后产生所谓的「炉底灰」用作建筑水泥等材料,因为若纯粹在本港操作,土地及人工成本将较高,与大湾区合作,可降低成本。政府暂缓实施垃圾收费,下月起向公屋住户免费派发指定袋,签署有关约章的私人屋苑物管代表,亦可免费获发指定袋。谢展寰说,现时有超过2000个私人屋苑有提供回收分类设施,会要求签订了约章的物管公司管理好设施,找回收商处理好分类垃圾。 2024-05-29 11:32:48

封面图片

港官员称暂缓垃圾收费政策是基于民情决定

港官员称暂缓垃圾收费政策是基于民情决定 香港特区政府暂缓推行垃圾征费政策后,香港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解释,这是基于民情的决定,并非放弃垃圾收费政策。他也表明,收费“不是唯一的选项”。 据香港《星岛日报》报道,港府星期一(5月27日)宣布暂缓实施垃圾收费政策,但没有提出一个明确的时间表。 对此,谢展寰星期二(5月28日)在电台节目上解释,目前香港社会约七至八成民众不赞成在8月1日如期推行垃圾收费政策,加上港府在“先行先试”阶段发现了许多问题,如前线清洁工人的工作量及压力加重、指定袋设计不便等,显示政策法例需要再优化,才决定将整个计划暂缓,并非放弃执行。 他说,垃圾收费并非只是单纯的硬件问题,还涉及民情问题。垃圾收费要推行得好,必须符合两大条件,一是要适合民情,二是制度设计要便利市民。 他认为,目前港府不适合定下时间表,先进行宣传教育、评估民情后,再重新设定时间表会更加实际。他表示,事实上,垃圾收费政策先行先试推行后,整个社会对减废回收的认同及支持都有增加,这是好的气氛。 当主持人追问未来港府检讨完成后的政策,有无可能不是垃圾收费,谢展寰表明“不排除”,收费确实“不是唯一的选项”,在不同情况下需要有不同做法,但政府没有放弃污者自付原则,只是落实这个原则有很多不同方式。 垃圾征费条例草案于2021年8月在立法会通过,原定在去年底推行,但考虑到去年底至今年农历新年期间垃圾量大增、清洁服务业人手紧绌,港府决定延至今年4月1日实施,后再推迟至8月1日。 据网媒“香港01”报道,香港民主党抨击港府思虑不周,没有深入研究征费具体运作细节,甚至宣传解说也模煳不清,令市民无所适从,成为扰民政策,浪费近1.8亿元(港元,3100万新元)公帑,相关负责官员应该问责。 2024年5月28日 10:31 AM

封面图片

环境及生态局称探讨废物资源一体化 并非把垃圾送上大湾区焚烧

环境及生态局称探讨废物资源一体化 并非把垃圾送上大湾区焚烧 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表示,正探讨能否将本港的部分可回收的废物运往大湾区,透过两地合作资源循环,发展绿色产业,将废物与资源一体化处理,长远达致「无废湾区」的愿景。环境局在社交专页回应是否指把香港垃圾送到大湾区焚烧时表示,局长指的是探讨推动大湾区共同发展绿色产业和相关设施,推动把废物转为资源利用,回收再造,既可减少废物,亦可以发展经济。对香港来说,亦会有助减少处理部分垃圾,而不是把垃圾送上大湾区焚烧。环境局表示,香港正在加速发展转废为能设施,即是现代垃圾焚烧发电设施,第一座现代垃圾焚化设施已经在石鼓洲旁建设中,明年底投入运作。第二座已经选址在屯门曾咀,下月会咨询立法会环境事务委员会,计划在2030年启用后,便可以停止使用打鼓岭堆填区处理垃圾。政府亦正大力推动市民减废回收,以及在北部都会区物色地点兴建第三个设施。 2024-05-29 21:32:30

封面图片

港官员:没有放弃污者自付原则 将扩大社区垃圾回收网络

港官员:没有放弃污者自付原则 将扩大社区垃圾回收网络 香港特区政府宣布垃圾收费暂缓执行后,香港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说,没有放弃污者自付原则,将在未来一年加速扩大社区垃圾回收网络设施。 综合《星岛日报》和无线新闻网星期天(6月2日),谢展寰在电视节目《讲清讲楚》中说,未来一年会借扩大减废回收设施,再一并考虑生产者责任制或优化的垃圾收费模式。 谢展寰强调,没有放弃污者自付原则,并说明有研究发现,如果要人们对自己的污染行为付出代价,会有助改变人们的行为、能减少污染。 扩大回收配套方面,谢展寰透露,期望从7至8月起延长每个“绿在区区”回收点营业时间三小时。“绿在区区”是由香港环境保护署管理的社区回收网络发展项目。 目前“绿绿赏积分”可换油、米、面等,谢展寰说,收到市民意见指兑换种类不足,并且对购物券特别有兴趣,因此正具体考虑是与超市合作或是其他方式,期望可在今年内做到这个转变。“绿绿赏积分”指的是香港市民于社区回收网络提交回收物后可换取的积分。 回收率方面,他说,原本的减废目标是在2035年前将回收率提升至45%,回收率已由过往数年不足30%增至2022年的32%,期望通过增加一系列回收配套后,短时间内能提升至35%。 2024年6月2日 5:41 PM

封面图片

谢展寰指大湾区废物资源一体化是藉合作建立新绿色产业

谢展寰指大湾区废物资源一体化是藉合作建立新绿色产业 本港正与内地探讨大湾区废物资源一体化,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在本台节目《星期六问责》解释时强调,没有想过将垃圾运上大湾区处理或者烧。他说,市民每日平均产生1万1千吨垃圾,由于未来合共会有3座焚化炉,届时完全有能力处理本港的垃圾量。谢展寰表示,废物资源一体化的概念是藉著合作,迈向碳中和,建立新的绿色产业,推动资源循环和再利用,生产高增值产品。他指出,当局未来的首要工作仍然是源头减废,推动回收可以建立绿色产业,制造职位。谢展寰提到,以堆填方式处理垃圾是落后,而且带来很多滋扰,土地资源亦都珍贵,需要改变。他说,现代化焚化设施已无污染的问题,垃圾经过焚化炉后可以用作建筑材料,转废为能,焚化炉亦可结合成为康乐设施,甚至成为旅游景点。 2024-06-01 09:24:33

封面图片

谢展寰:向公屋户免费派指定袋 鼓励尝试一个月只用20个垃圾袋

谢展寰:向公屋户免费派指定袋 鼓励尝试一个月只用20个垃圾袋 环境及生态局局长谢展寰表示,暂缓实施垃圾收费是基于清晰的民意,当局未来会做好源头减废及增加回收设施,本月起会免费派指定袋予公屋居民,鼓励尝试一个月只用20个垃圾袋,减少废物。谢展寰又强调,没有想过将垃圾运上大湾区处理或者焚烧,由于未来会有3座焚化炉,届时完全有能力处理本港的垃圾量。 2024-06-01 12:33:46 (2)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