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5月份百强房企销售跌势放缓

中国5月份百强房企销售跌势放缓 中国住宅房地产市场的下滑势头在5月份有所放缓,表明中国政府重振房地产市场的努力开始发挥作用。 据彭博社星期五(5月31日)报道,克而瑞地产研究初步数据显示,5月份中国前百大房企的新房销售额同比下降约33.6%至3224.1亿元(人民币,下同,614亿新元),环比增长3.4%,4月份的同比降幅为45%, 中指研究院报告也显示,前五个月百大房企销售总额为1万6184.5亿元,同比下降但降幅较上月收窄。从单月销售数据看,百大房企5月单月销售额环比增长4.95%。 报告预计,6月房企将加快营销。一是将迎来上半年度收官重要节点,预计推盘力度和销售力度都将加大;二是在外部环境进一步优化下,房企抓紧机会推动销售增长。 今年5月中旬,中国政府宣布了迄今为止最强力的稳楼市举措,包括下调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利率0.25个百分点;取消个人房贷利率政策下限,实现房贷利率市场化;购买首套房首付比例下限从20%降至历来最低的15%,第二套房首付比例下限从30%降至25%。 中国中央出台稳楼市举措后,三个一线城市上海、深圳与广州也相继出台针对购房者的宽松政策,包括放松房贷最低首付款和抵押贷款要求。 彭博社称,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低迷已进入第三个年头,给这个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增长带来压力,并加剧国内开发商的流动性危机。中国政策制定者正尝试重振担心房价下滑和楼盘烂尾的购房者的情绪。 彭博行业地产分析师Kristy Hung星期四(5月30日)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展望未来,随着开发商推进年中促销,最新的刺激计划可能有助于稳定6月份的交易。 不过,穆迪评级分析师在一份报告中写道,尽管中国官方放松抵押贷款政策能提高人们的负担能力,在短期内刺激住房需求,但由于经济增长前景温和,销售不太可能持续改善。 分析师还提到,中国官方要求地方政府购买未售出库存住房的计划“可以为财务紧张的开发商提供流动性,但其规模不足以大幅减少现有住房库存”。 2024年6月1日 9:32 A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百强房企4月销售额同比降四成

百强房企4月销售额同比降四成 中国房企销售额在众多房地产利好政策中仍然承压。地产研究机构克而瑞4月数据显示,百强房企4月业绩环比降低12.9%,同比降低44.9%。 据每日经济新闻和财新网报道,市场机构克而瑞星期二(4月30日)晚间发布的数据显示,4月百强房企实现操盘销售额3121.7亿元(人民币,下同,588.5亿新元),环比下降12.9%,同比大降44.9%,单月业绩维持在历史较低水平。 今年前四个月,中国百强房企的累计销售额为10914.1亿元,同比下降46.8%,降幅收窄0.7个百分点。 头部房企的4月销售额也不如3月。4月保利发展以单月销售331亿元排名第一,同时也是前4月销售额唯一突破900亿元关口的房企。中海地产和万科分别以820亿元和779.8亿元销售业绩位居行业第二和第三位。 克而瑞方面预计,百强房企5月的销售额绝对值将与4月持平或小幅下降,考虑到2023年同期基数较高,5月百强房企销售业绩同比仍将延续降势。 另一地产研究机构中指研究院预计,房企会加大力度赶在五一假期推盘,推出灵活多样的营销活动,抓住上半年的营销窗口期。 2024年5月1日 10:04 AM

封面图片

中国百大房企前两个月销售额同比大跌51.6%

中国百大房企前两个月销售额同比大跌51.6% 尽管中国政府加大力度试图拯救步入寒冬的房地产市场,最新数据显示,中国购房者仍在持续观望,百大房企前两个月的销售额同比大跌51.6%。 中国指数研究院星期四(2月29日)在官网公布今年1至2月中国房地产企业销售业绩排行榜。 数据显示,今年前两个月,中国百大房企销售额为4762.4亿元(人民币,下同,约890亿新元),同比大跌51.6%,2月销售额比1月减少29.3%。 数据显示,销售额超百亿房企14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2家;超50亿房企八家,较去年同期减少18家。 数据也显示,各档房企销售额均下滑,前十大房企销售额均值212.0亿元,同比下降47.7%、11至30大房企销售额均值同比下降53.5%、31至50大房企销售均值同比下降52%、51至100大房企销售额均值同比下降57.6%。 报告指出,销售额下滑的原因主要是2023年春节房市出现部分反弹,销售额基数较大。其次,收入以及市场预期的不确定,导致需求端的疲软,房企促销活动仅能提升部分城市来访者数量,并不能实质改变购房者观望情绪。 今年1月底以来,中国一二线城市接连推出优化楼市政策,政策力度不断增强,各地房企节前开展促销活动。但报告说,从市场情况来看,春节期间部分城市售楼处到访量有所提升,实际成交却平淡。 报告说,春节房市“看多买少”,房企促销活动难改购房者观望情绪。数据显示,2024年春节假期期间(2月10日至2月17日),25个代表城市新房日均成交面积较上年春节假期下降约27%。 另据彭博社报道,中国房产信息集团数据也显示,中国前百大房企2月的新屋销售同比暴跌60%,降至1859亿元,1月份则同比下跌34.2%。 中国房产信息集团说,房屋的供需预计到3月才会有所恢复,但同比下跌的趋势可能仍会持续,因为恢复市场信心的措施需要时间发酵。 彭博社引述市场分析表示,房屋价格下跌以及失业加剧意味着,中国政府需要开始祭出更强劲的刺激措施。 2024年3月1日 1:48 PM

封面图片

中国6月房屋销售乏力,房地产市场远未企稳。

中国6月房屋销售乏力,房地产市场远未企稳。 克而瑞地产研究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6月,TOP100房企实现销售操盘金额5267.4亿元,环比增长8.5%,同比降低28.1%,环比增幅处于历年同期的最低水平。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2023年第二季度城镇储户问卷调查报告》,15.9%的居民预期“上涨”,低于一季度的18.5%;16.5%的居民预期“下降”,高于一季度的14.4%;未来三个月打算购房的居民占16.2%,亦低于一季度的17.5%。 5月份现房价格恢复环比下跌,并随着房主大幅降低要价而可能继续下跌。新房价格则增长放缓,房地产投资恶化。销售疲软可能使开发商进一步承压。本周早些时候,包括建业在内的2家开发商美元债券违约。 而在土拍市场,根据华创证券的统计,5月城投拿地占比22.87%,环比提升7.84个百分点,为去年12月以来首次抬升。 (彭博社,克而瑞,央行,华创证券)

封面图片

百强房企半年拿地额超四千亿 有七成房企 “按兵不动”

百强房企半年拿地额超四千亿 有七成房企 “按兵不动” 2024 上半年,房地产 “救市” 政策频发,但开发商的生存处境未现根本改观,销售下滑、投资收缩、融资减少仍是企业主基调。 对外投资行为最能折射房企资金实力、以及对后市的态度。从克而瑞最新公布的数据看,今年前 6 个月,百强房企拿地金额总量为 4204 亿元,同比下降 40%,降幅创 2023 年以来新高。 虽然总额超过四千亿,但相较往年仍在下滑,头部企业的拿地力度也在收缩。其中,拿地金额超过 100 亿元的房企只有 12 家,较去年同期减少 3 家;超过 200 亿元的企业有 5 家,较去年减少 4 家。百强房企中,拿地的只占到三成,仍有七成百强房企未拿地。 诸葛数据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关荣雪告诉第一财经,从供需层面看,如果房企拿地力度持续萎缩,未来新供应及上市楼盘规模或将有所减少。目前房地产市场处于供大于求的局面,收缩新供应也有助于推动市场回到新的平衡状态,以及迈入更高质量的发展阶段。(第一财经)

封面图片

卫星数据显示中国9月份经济复苏更强劲

卫星数据显示中国9月份经济复苏更强劲 全球经济分析公司引述卫星图像数据称,9月份中国经济的复苏将更强劲。 据彭博社星期五(9月29日)报道,商业卫星图像公司斯佩斯诺(Spaceknow)说,继8月份之后,9月份中国购物中心周围的活动仍保持在相对较高水平;中国水泥制造业从6月份开始的回升势头也持续到了9月。 斯佩斯诺还依据几个卫星图像活动指标制定了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数据显示,中国9月份的PMI升至51,比8月份上升了三个百分点。 斯佩斯诺经济学家平特拉(Jan Pintera)说,卫星图像信息显示“中国建筑业的积极方向”和“消费者信心的恢复”。 但平特拉也说,与2021年相比,中国水泥制造业的景气仍处于较低水平,显示房地产市场的低迷拖累水泥制造业的景气;购物中心周围的活动也在今年8月底达到每日峰值后略有减弱。 中国经济增长自二季度以来明显放缓,直到8月份工业利润、制造业指数等多项宏观经济数据出现增长。世界经济研究院9月份发布的中国所有行业销售增长指数升至53.1,为六个月高点,表明在中国政府近几个月采取多项措施提振房地产市场、刺激消费之后,经济出现企稳回升迹象。

封面图片

中国4月份工业利润同比增长4.0% 扭转3月跌势

中国4月份工业利润同比增长4.0% 扭转3月跌势 中国4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0%,扭转了3月份的跌势。 中国国家统计局星期一(5月27日)公布,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4.0%,扭转了3月份3.5%的跌势,3月份利润的下滑终结了自去年8月以来月利润持续增长的趋势。 数据显示,今年1至4月份,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2万零946.9亿元(人民币,下同,3900亿新元),同比增长4.3%,增速与1至3月份持平。 今年1至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7396.4亿元,同比下降2.8%;股份制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万5508.1亿元,增长0.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285.9亿元,增长16.7%;私营企业实现利润总额5448.0亿元,增长6.4%。 中国国家统计局工业司统计师于卫宁解读,4月份,随着宏观组合政策落实落细、效果持续显现,市场需求继续回暖,工业生产回升向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持续恢复;然而,国内有效需求仍然不足,外部环境依然复杂严峻,工业企业效益恢复基础仍需巩固。 彭博社称,中国官方正依赖国内工业生产商来抵销疲软的内需,帮助经济实现今年约5%的增长目标,但内部的疲软依然令经济活动承压。 4月份的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延续了从2022年底以来的跌势,同比下降2.5%。彭博社指出,PPI长期下跌意味着企业利润受到挤压,这将导致他们不愿投资。尽管中国的制造业出现复苏且出口强劲,但通货紧缩压力仍然对中国经济构成威胁。 2024年5月27日 10:45 A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