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行示威是否为软对抗? 港警务处副处长:若纯粹表达意见没问题

游行示威是否为软对抗? 港警务处副处长:若纯粹表达意见没问题 《香港国安法》及《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同时生效。香港警务处副处长(国家安全)简启恩星期天(7月7日)说,国安风险仍存在,一些软对抗转趋地下化。至于游行示威是否算是软对抗,简启恩说,《基本法》保障游行示威的自由,所以未必是一种软对抗,只不过是市民表达意见的方法,并说“如果市民纯粹是表达意见,你出来多少次都没有问题”。 简启恩在香港一档电视节目《讲清讲楚》中说,《香港国安法》生效后,街头暴乱或大型活动数量大减,甚至烧声匿迹,但国安风险并非如此简单地消失。 他说,目前仍有三大风险正威胁香港,包括美西方干预、软对抗、本土恐怖主义。他指美西方仍不停地干扰香港事务,借包括法庭审讯、警方拘捕事件等不同方式试图围堵国家、遏制国家发展,他们利用香港这窗口去做这些事情,从而增加香港的国安风险。 对于软对抗,简启恩表示,这些行为转趋地下化,他们被两项国安法震慑而不敢明目张胆去做,但会在周边做“擦边球”,利用妖言惑众,或是假新闻、假消息等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做软对抗,令人潜移默化,当找对时机时,就可能煽动人们出来“搞事”。 至于本土恐怖主义,简启恩指最担心有些人思想极端化,找对时机便去做极端恐怖主义行为。他指这些行为“不是没发生过”,例如2021年的七一刺警案、甚至数人一起买枪、军训、制造炸弹,他们目的是威逼政府,甚至罔顾市民生命,希望大规模地造成伤害。 简启恩表示,风险只是转变,威胁仍存在,一定要警惕自己,否则很容易堕入“以为无事发生,那就不用居安思危的陷阱”。 简启恩强调“软对抗”的特点是“表面看起来好像没有犯法,但超越某个界线时,其实就是煽动”。他以“羊村绘本案”、“黄色市集”为例,售卖煽动物品,甚至卖煽动港独的书籍或者T恤,实际上就是煽动。他说,最重要是看该人士有否意图去煽动人们憎恨政权或行政机关,如果是有这意图,很明显是有恶意。 ... 2024年7月7日 2:08 PM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警方指本港目前面临三大国安风险包括软对抗等

警方指本港目前面临三大国安风险包括软对抗等 《香港国安法》实施4年,《基本法》23条今年完成立法。被问到本港国安风险是否有下降,负责国家安全的警务处副处长简启恩表示,2019年「黑暴」事件后,大规模街头暴乱活动已经减少,但国安风险并未消失,而是形式转变。他指出,目前香港面临的三大国安风险,包括西方干预、软对抗及本土恐怖主义。 简启恩于一个电视节目表示,软对抗指透过日常生活很多方面,包括透过网络、媒体、艺术等渠道,向市民渗透反中乱港的信息,企图煽动仇恨情绪。他强调,市民纯粹表达意见,不论次数多寡都没问题,但若意图煽动、背后有外国势力推动,性质就有改变。 对于外界质疑警方劝阻市民参与游行示威,简启恩澄清,警方一直有与游行主办方沟通,了解示威活动的内容以便部署,做法多年来从未改变。他批评,有人将此妖魔化,塑造自己是受害者,目的是煽动更多人支持,重申国安处若发现有人可能触犯国安法,绝不会坐视不理。 2024-07-07 15:46:00

封面图片

港警务处长萧泽颐:任何人煽动破坏必果断执法

港警务处长萧泽颐:任何人煽动破坏必果断执法 香港警察学院星期六(6月22日)举行结业会操,香港警务处处长萧泽颐出席活动时说,社会仍然有暗流涌动,当发现有人企图进行煽动和破坏社会安宁的行为,警方定必果断执法。 根据星岛日报报道,萧泽颐在警队结业会操后表示,社会仍然有暗流涌动,有别有用心人士透过各种途径尝试煽动违法行为,外部势力及逃离香港的反中乱港分子用尽方法抹黑如国安法的法律,企图抺黑和煽动仇恨中央及特区政府。 他说,在警方立场上,任何煽动和破坏社会安宁的行为,定会果断执法,警方一直加强特别在情报收集工作,包括线上线下,当发现有人企图作出违法行为时会从速执法,不让其有机可乘。 另外,对于记协早前指有会员收到不明讯息,称周年大会可能遭受执法机关监视,萧泽颐回应说,网络上有很多不实讯息,作为记协会员一定清楚,专业的新闻工作者一定会澄清和报道事实,传播未澄清的讯息属误导公众,提醒当面对谣言时,要“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被问到“七一回归日”的部署,萧泽颐说,为确保庆典等活动安全能够有序进行,警方会视乎风险调配足够警力。 2024年6月22日 7:23 PM

封面图片

#六四35 警务处副处长(国家安全)简启恩到维园巡视

#六四35 警务处副处长(国家安全)简启恩到维园巡视 今日是六四35周年,警方在铜锣湾维园一带布置重兵。警务处副处长(国家安全)简启恩、国安处处长兼高级助理处长(国家安全)江学礼傍晚到场巡视。 在约傍晚6时,简启恩、江学礼一起到维园巡视。二人身穿西装,期间有多名军装警员陪同,他们及后与执勤的警员交流。

封面图片

23条立法|汤家骅:有一个月时间就两个新增范畴表达意见可接受

23条立法|汤家骅:有一个月时间就两个新增范畴表达意见可接受 政府即日起就《基本法》23条立法展开公众咨询,咨询期大约1个月,至2月28日结束。行政会议成员、资深大律师汤家骅认为,现时是立法前的咨询,政府日后会将相关文件提交立法会审议,到时市民可以通过不同渠道或透过议员表达意见,因此2月28日不是一条「死线」。他说今次咨询的绝大部分涉及现有罪行,只有两个范畴比较新,分别是外国干预罪及涉及网上的罪行,有1个月时间就这两个新增范畴表达意见,时间上是可以接受。他又说咨询文件有相当充实的资料,将主要国家的国家安全法例都罗列出来,可以见到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将国家安全的涵盖面拉得很宽,贸易、经济、科技、文化等层面都涉及国家安全。他认为《香港国安法》较西方国家的国安法宽松、合理和严谨,市民不需过分担心个人权利的问题,因为香港国安法已有先例证明国际人权公约和法治原则都是适用。汤家骅指出今次立法时机与2003年有相当大分别,当年没有「港独」情绪、街头暴力和外国干预,经过2019年的教训大家都知道社会稳定是非常重要,是投资者首要考虑的条件。被问到如何汲取2019年的经验做好解说工作,汤家骅说留意到政府会成立「应变反驳队」,对外界流传的谬误会即时作出解说,期望特区政府在解说工作方面能做得更全面,特别是向外国政府、政客、传媒多做即时解说。他又说,差不多所有外国国家都有「境外干预罪」,英国、澳洲、美国的相关法例涵盖面广阔得多,英国甚至有国家安全投资法,在英国投资可能会被视为一种外国干预,即使外国政府或政客理解香港的处理方法远比西方国家合理,而且不及他们严苛,但基于地缘政治问题,他不会幻想外国政客、特别是英国、美国政客会轻易放过香港,他不会低估外国对 23条立法的阻碍,相信特区政府进行解说时一定会遇到困难,认为政府不能让虚假消息在公众领域酝酿太久,令太多人信以为真。 2024-01-30 18:17:32

封面图片

邓炳强:做好软应对和软性教育打击软对抗

邓炳强:做好软应对和软性教育打击软对抗 香港保安局局长邓炳强说,在当前复杂的国际地缘政治下,香港经常遭遇无端抹黑,港府需要采取“软应对”的方式进行对抗,同时长期做好“软性教育”,提升港人国安意识和国民身份认同。 邓炳强接受《文汇报》星期五(7月5日)刊发的专访时说,国家安全风险仍在,并称有外部势力抹黑香港“一国两制”的实施情况,并用“软对抗”煽动香港市民。 他续说,面对无端抹黑,港府需要及时反驳诬蔑,但最重要的还是采取“软应对”的方式,长期做好“软性教育”,以提升香港市民的国安意识和国民身份认同。 邓炳强说,市民应该明白外部势力采取“软对抗”是想危害香港的安全,并希望从文化和日常工作着手,加强市民对国家和香港的认识,让他们能分辨不确信息,及明白事实真相。 据香港01报道,邓炳强去年7月说,不认同有言论指特区政府打击“软对抗”的行动,会扼杀香港“软实力”的看法,并强调会继续全力打击“软对抗”。他也否认把部份行为归入“软对抗”是在控制市民思想,并强调政府要居安思危,绝不能掉以轻心,不能到了“由治及兴”的新阶段就松懈。 香港律政司司长林定国今年4月接受《南华早报》专访时,提出培养软实力抗衡“软对抗”。他说,“软对抗”通常是指错误、误导、不公正的的讯息,包括指“香港已不再是国际金融中心”等言论,旨在制造不必要的恐惧,并称港府现在迫切需要打击“软对抗”。 林定国坦言,建立软实力要向西方取经,毕竟西方国家在过去几十年非常善于使用其软实力。他强调,政府官员过去虽曾有说过要打击“软对抗”,但不会以此压制市民发表意见的自由。他强调,政府会聆听批评和反对意见,并称施展软实力的第一步,可以通过反驳不实资讯,以提升市民的信心。 2024年7月6日 11:37 AM

封面图片

#港闻【Now新闻台】警务处处长萧泽颐指,维护国家安全是警队工作的重中之中,会继续执法必严,并会加强青少年的国民身份认同。

#港闻 【Now新闻台】警务处处长萧泽颐指,维护国家安全是警队工作的重中之中,会继续执法必严,并会加强青少年的国民身份认同。 萧泽颐:「现在的香港社会表面平静,但大家一定要知道,仍有别有用心的人,包括一些外部势力以及反中乱港的人士,透过不同途径,用软对抗的方式,做一些煽动的行为,煽动其他人走出来做违法的行为。要增强青少年的国民身份认同,提高他们对维护国家安全的认知,了解他们的责任,警队锐意举办各类型活动给青少年。」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