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条立法|汤家骅:有一个月时间就两个新增范畴表达意见可接受

23条立法|汤家骅:有一个月时间就两个新增范畴表达意见可接受 政府即日起就《基本法》23条立法展开公众咨询,咨询期大约1个月,至2月28日结束。行政会议成员、资深大律师汤家骅认为,现时是立法前的咨询,政府日后会将相关文件提交立法会审议,到时市民可以通过不同渠道或透过议员表达意见,因此2月28日不是一条「死线」。他说今次咨询的绝大部分涉及现有罪行,只有两个范畴比较新,分别是外国干预罪及涉及网上的罪行,有1个月时间就这两个新增范畴表达意见,时间上是可以接受。他又说咨询文件有相当充实的资料,将主要国家的国家安全法例都罗列出来,可以见到美国、英国等西方国家将国家安全的涵盖面拉得很宽,贸易、经济、科技、文化等层面都涉及国家安全。他认为《香港国安法》较西方国家的国安法宽松、合理和严谨,市民不需过分担心个人权利的问题,因为香港国安法已有先例证明国际人权公约和法治原则都是适用。汤家骅指出今次立法时机与2003年有相当大分别,当年没有「港独」情绪、街头暴力和外国干预,经过2019年的教训大家都知道社会稳定是非常重要,是投资者首要考虑的条件。被问到如何汲取2019年的经验做好解说工作,汤家骅说留意到政府会成立「应变反驳队」,对外界流传的谬误会即时作出解说,期望特区政府在解说工作方面能做得更全面,特别是向外国政府、政客、传媒多做即时解说。他又说,差不多所有外国国家都有「境外干预罪」,英国、澳洲、美国的相关法例涵盖面广阔得多,英国甚至有国家安全投资法,在英国投资可能会被视为一种外国干预,即使外国政府或政客理解香港的处理方法远比西方国家合理,而且不及他们严苛,但基于地缘政治问题,他不会幻想外国政客、特别是英国、美国政客会轻易放过香港,他不会低估外国对 23条立法的阻碍,相信特区政府进行解说时一定会遇到困难,认为政府不能让虚假消息在公众领域酝酿太久,令太多人信以为真。 2024-01-30 18:17:32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23条立法|汤家骅:早一日通过法例对社会安定有帮助

23条立法|汤家骅:早一日通过法例对社会安定有帮助 行政会议成员、资深大律师汤家骅表示,曾于2003年撰文,指23条立法并非洪水猛兽,当时关注咨询方式,又说从第一日开始已支持立法。他不认为咨询期1个月是「走过场」,因为本港面对的风险大,加上地缘政治的对立性,早一日通过法例对社会安定有帮助。而经过「占中」事件及2019年的事件,现时已有国安法。今次 23条立法的咨询文件就个别罪行的元素提出如何处理,以及外国的处理方法等,大家有机会公开讨论。汤家骅在一个电台节目表示,对于有法律或经济学者批评文件内容定义模糊,损害香港经济,汤家骅认为如以政治角度作出广泛批评,并无大意议。他又说与20年前相比,不同国家的转变相当大,英国近期亦通过国家安全法,亦有外国干预罪。 2024-02-03 09:08:31

封面图片

游行示威是否为软对抗? 港警务处副处长:若纯粹表达意见没问题

游行示威是否为软对抗? 港警务处副处长:若纯粹表达意见没问题 《香港国安法》及《维护国家安全条例》同时生效。香港警务处副处长(国家安全)简启恩星期天(7月7日)说,国安风险仍存在,一些软对抗转趋地下化。至于游行示威是否算是软对抗,简启恩说,《基本法》保障游行示威的自由,所以未必是一种软对抗,只不过是市民表达意见的方法,并说“如果市民纯粹是表达意见,你出来多少次都没有问题”。 简启恩在香港一档电视节目《讲清讲楚》中说,《香港国安法》生效后,街头暴乱或大型活动数量大减,甚至烧声匿迹,但国安风险并非如此简单地消失。 他说,目前仍有三大风险正威胁香港,包括美西方干预、软对抗、本土恐怖主义。他指美西方仍不停地干扰香港事务,借包括法庭审讯、警方拘捕事件等不同方式试图围堵国家、遏制国家发展,他们利用香港这窗口去做这些事情,从而增加香港的国安风险。 对于软对抗,简启恩表示,这些行为转趋地下化,他们被两项国安法震慑而不敢明目张胆去做,但会在周边做“擦边球”,利用妖言惑众,或是假新闻、假消息等在日常生活中渗透、做软对抗,令人潜移默化,当找对时机时,就可能煽动人们出来“搞事”。 至于本土恐怖主义,简启恩指最担心有些人思想极端化,找对时机便去做极端恐怖主义行为。他指这些行为“不是没发生过”,例如2021年的七一刺警案、甚至数人一起买枪、军训、制造炸弹,他们目的是威逼政府,甚至罔顾市民生命,希望大规模地造成伤害。 简启恩表示,风险只是转变,威胁仍存在,一定要警惕自己,否则很容易堕入“以为无事发生,那就不用居安思危的陷阱”。 简启恩强调“软对抗”的特点是“表面看起来好像没有犯法,但超越某个界线时,其实就是煽动”。他以“羊村绘本案”、“黄色市集”为例,售卖煽动物品,甚至卖煽动港独的书籍或者T恤,实际上就是煽动。他说,最重要是看该人士有否意图去煽动人们憎恨政权或行政机关,如果是有这意图,很明显是有恶意。 ... 2024年7月7日 2:08 PM

封面图片

23立法|汤家骅指草案加入公众利益作辩护 回应社会意见

23立法|汤家骅指草案加入公众利益作辩护 回应社会意见 政府今日将《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草案》刊宪。行政会议成员、资深大律师汤家骅表示,政府整体有回应社会在咨询期提出的意见,包括在「国家秘密」方面加入「公众利益」作为免责辩护;而条例草案较其他国家温和及合理,同时亦列明在维护国家安全的同时,亦要尊重《基本法》下订明的个人权利,相信可令对草案有疑虑的人士安心。汤家骅指出,英国政府拒绝将「公众利益」作为免责辩护,加拿大虽有相关条文,但涵盖面相当狭窄,相反23条草案条文的涵盖面则较为广阔。至于会否担心被滥用,他认为有关门槛高,相信不会削弱维护国家安全的精神。对于草案下部分罪行如叛国、叛乱等,最高刑罚为终身监禁,汤家骅说,国家安全法例下的罪行是相当严重,是对整个国家的犯罪行为,终身监禁是国际标准。至于会否担心有人会误堕法网,汤家骅相信不会,因为有关法例其中一项重要元素是有犯罪意图,要有意图伤害国家利益,相信绝大多数港人都不会有该意图,因此应该不会出现误堕法网的情况。 2024-03-08 18:31:32 (1)

封面图片

23条立法|刘兆佳料今次立法较03年顺利

23条立法|刘兆佳料今次立法较03年顺利 全国港澳研究会顾问刘兆佳相信,关心国家安全的人会把握一个月的咨询期,提出意见,亦认为今次立法会比2003年时顺利得多。行政会议成员汤家骅说,西方政府或政客理应明白香港的做法,但基于地缘政治,不能低估外国对香港23条立法的阻碍。 2024-01-30 18:18:50 (1)

封面图片

23条立法|四大商会支持尽快立法

23条立法|四大商会支持尽快立法 本港四大商会表示,全力支持政府就《基本法》23条进行公众咨询,并尽快展开立法工作。香港总商会、中华厂商会、工业总会及中华总商会在声明指出,支持尽快立法,早日为缠扰香港26年的问题画上句号,为维护国家安全提供更坚实的法律屏障,巩固和提升香港整体营商环境,确保「一国两制」行稳致远,让香港社会聚焦经济和民生议题。声明指出,地缘政治日益复杂,香港工商界认为落实23条刻不容缓,一个月的咨询期合适,尽快立法有助缔造稳定而安全的营商环境,重燃投资者信心,令商界能专注全力拼经济拼佳绩。声明又说,建议政府尽力就立法内容,详细向市民、传媒、外国商会及外国驻港领事解说,争取各界支持,亦呼吁各界积极表达意见,在理性及务实的基础上达成共识,缔造稳定的营商环境。 2024-01-30 19:53:29

封面图片

港资深大律师汤家骅谈23条立法:若公众利益作为答辩理由可更安心

港资深大律师汤家骅谈23条立法:若公众利益作为答辩理由可更安心 香港《基本法》23条立法正进行公众咨询,行政会议成员、资深大律师汤家骅星期六(2月3日)重申,不认为有任何公众利益凌驾国家安全,但若将公众利益加入窃取国家机密罪的答辩理由可令市民安心,当局可考虑相关建议。 根据星岛日报报道,汤家骅在一档电台节目中就《基本法》23条立法的咨询工作作出如上表述。他说,可考虑公众利益加入窃取国家机密罪的答辩理由,但条文必须写清楚以供法庭衡量,客观考虑整体社会利益,不能让市民有错觉,以自己准则来判断属公众利益便挑战国家安全。 汤家骅补充说,涉及市民健康、性命等属公众利益,但涉经济策略则不属于。 被问及媒体干犯相关罪行的可能性,汤家骅认为可能性不大,媒体在披露政府资料前,应先进行查册确定披露资料是否超越权限,如媒体报道高官透露的政策内容,无犯罪意图,不属违法。 至于23条立法咨询一个月,汤家骅认为时间虽逼切,但绝非“走过场”,香港目前面对国家安全风险,早一日完成立法对安定社会有帮助。他认为,学者若愿意花时间去研究内里的对与错、平衡,相信能在咨询期内提出中肯及有建设性意见。 2024年2月3日 9:04 PM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