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宣布根据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

中国证监会宣布根据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 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星期天(8月27日)宣布,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首次公开售股)节奏,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不受破发、破净和亏损限制。 证监会在官网上公布,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 对于金融行业上市公司或者其他行业大市值上市公司的大额再融资,证监会决定实施预沟通机制,关注融资必要性和发行时机。 证监会也宣布,突出扶优限劣,对于存在破发、破净、经营业绩持续亏损、财务性投资比例偏高等情形的上市公司再融资,适当限制其融资间隔、融资规模。证监会也会引导上市公司合理确定再融资规模,严格执行融资间隔期要求。 中国官方也在星期天宣布,将从星期一(28日)起,减半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 另一方面,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也会将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这项调整将自2023年9月8日收市后实施。证监会解释,此举是为了落实证监会发布的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的一揽子政策安排,促进融资融券业务功能发挥,更好满足投资者合理交易需求。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证监会:不存在IPO关闸和提高上市门槛情况

中国证监会:不存在IPO关闸和提高上市门槛情况 针对近期有自媒体报道新股发行上市“关闸”、发行上市标准变化等情况,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星期五(9月15日)说,不存在IPO(首次公开募股)“关闸”和提高上市门槛的情况。 据中新社报道,关于IPO发行节奏,中国证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说,证监会加强一二级市场的逆周期调节,在充分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的基础上,科学合理保持新股发行常态化,更好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 负责人说,近期阶段性收紧IPO节奏,是维护市场稳健运行的安排,证监会、交易所IPO受理、审核、注册等相关工作没有暂停,不存在IPO“关闸”情况。上市公司再融资也不存在“关闸”情况。 关于发行上市条件,负责人说,试点注册制以来,证监会坚持信息披露为核心,进一步明确板块定位,精简优化发行条件,设置多元包容的上市条件。上海、深圳、北京证券交易所各有侧重、协调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可以满足不同行业、不同发展阶段企业的上市融资需求。目前,各板块的定位、发行和上市条件、信息披露要求等没有变化,不存在提高上市门槛的情形。 至于部分在审企业撤回,负责人透露,近期撤回的企业,主要存在控制权稳定性不足、业绩下滑等影响企业持续经营能力的问题。对于媒体报道中涉及的产能过剩、周期性强及天花板低的行业企业,审核实践中,证监会、交易所充分关注行业发展趋势以及发行人自身情况,根据产业政策、发行条件、板块定位严格审核把关。 关于严把审核质量关,负责人表示,试点注册制以来,证监会实施更加严格、透明、审慎的发行上市监管,充分运用多要素校验、审核问询、现场检查等方式加快问题企业出清。发行上市审核中严防严查欺诈发行,压严压实发行人和中介机构责任,保持高压态势,以零容忍态度打击财务造假,从严从重查处。

封面图片

中国证监会回应“IPO再融资全面放缓”:科学合理保持常态化

中国证监会回应“IPO再融资全面放缓”:科学合理保持常态化 近日关于首次公开募股(IPO)审核放缓、再融资暂缓的消息在市场流传。中国证监会星期五(8月18日)回应,始终坚持科学合理保持IPO、再融资常态化,同时充分考虑二级市场承受能力,加强一、二级市场的逆周期调节,更好地促进一二级市场协调平衡发展。 根据澎湃新闻报道,证监会有关负责人说,“市场会感受到这种变化”,实现资本市场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考虑投融资两端的动态积极平衡。没有二级市场的稳健运行,一级市场融资功能就难以有效发挥。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召开会议指出,要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市场对于A股接下来会出台哪些改革措施出现了颇多传闻。 部分声音认为,新股发行数量过多,“吸血较多”,从而对市场造成了冲击,并认为暂停IPO可以减小抽血效应,并以此来维护资本市场运行稳定。近几个月以来,IPO节奏放缓之后,有关“暂停IPO”的传闻在市场上广为流传。 报道指出,相关小作文包括“IPO申报暂缓”、“第五套标准暂停”“新能源与储能行业不批准上市”等。7月IPO淡季正常的“0”申报,甚至引发市场“IPO暂停”误读。8月以来,民生银行、华鑫股份等多家上市公司叫停再融资之后,又传出再融资、大股东减持全面暂停传闻。 报道引述资深投行人士王骥跃说:“市场传言与事实相差甚远。证监会今天的回应就是,小作文都看到了,有些点可以研究,但大部分不靠谱。”他还说,监管方正面回应小作文,是“一件好事”。 王骥跃还分析认为,市场情绪高涨,发行节奏就会提高。市场低迷时,IPO节奏会随之变慢。监管提及的“科学合理保持IPO”,就是与市场相匹配,市场可承受的意思。 证监会有关负责人星期五就活跃资本市场、 提振投资者信心答记者问时还表示,在推动优化科技企业上市流程,为关键科技企业提供上市“绿色通道”。 据证监会有关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证监会在加快研究论证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一揽子政策举措,相关文件将适时出台。其中主要政策举措之一,就是建立突破关键核心技术的科技型企业上市融资、债券发行、并购重组“绿色通道”,提高审核注册效率,增加优质上市公司供给。 ...

封面图片

中国宣布减半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自2023年8月28日起实施,以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中国宣布减半征收证券交易印花税,自2023年8月28日起实施,以活跃资本市场、提振投资者信心。 中国证监会27日还公告: 批准将融资买入证券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至80%,自9月8日收市起实施; 破发、破净,或近三年未现金分红、累计现金分红低于近三年年均净利润30%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不得通过二级市场减持股份; 阶段性收紧IPO节奏,对再融资扶优限劣;房地产上市公司再融资不受破发破净和亏损限制。 (中国财政部)

封面图片

中国证监会11月28日宣布: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

中国证监会11月28日宣布:恢复涉房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及配套融资,恢复上市房企和涉房上市公司再融资。 此前知情人士介绍,央行未来数周拟提供再贷款,支持金融机构认购房企债券。 (中国证监会,路透社,第一财经、证券时报)

封面图片

中国证监会:目前没有IPO倒查十年的安排

中国证监会:目前没有IPO倒查十年的安排 针对“IPO要倒查十年”的消息,中国证监会回应称,防范打击财务造假、欺诈发行是持续的过程,目前没有这样的安排。 综合澎湃新闻、第一财经报道,中国证监会首席风险官、发行司司长严伯进星期五(2月23日)在证监会龙年首场发布会上说,证监会系统坚持以投资者为本,从严审核拟上市企业,对违法违规、侵害投资者利益的行为严惩不贷,用监管的威慑力让企业不敢“带病闯关”,从源头上提升上市公司质量。 严伯进指出,企业上市后,财务真实性仍是日常监管的重中之重,证监会综合运用定期报告监管、现场检查等多种方式,循环筛查高风险可疑类公司,发现财务造假、欺诈发行的依法立案查处,情节严重的移送公安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可以说,无论是在审的拟上市企业,还是已经上市的企业,无论是什么时候上市的企业,都要受到证监会持续严格监管。” 严伯进表示,目前没有IPO倒查十年的安排,媒体出现这方面说法,体现了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质量的关心关注。 他还说,在发行上市监管工作中,证监会正持续加强全链条把关,严审重罚财务造假、欺诈发行,并将大幅提高拟上市企业现场检查比例,以上市公司质量的提升回应投资者关切。 另外,证监会首席检查官、稽查局局长李明在同场发布会上说,聚焦提高上市公司质量这一目标,证监会将进一步加大对上市公司欺诈发行、财务造假,以及大股东违规占用等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 李明称,证监会将持续投入更大人力、物力,通过年报审阅、公司历史数据对比、行业数据对比、重大舆情监测、投诉举报处置等多元化渠道识别造假线索,并通过现场检查核实验证,进一步提升线索发现能力。 证监会也将紧盯上市公司滥用会计政策调节利润等恶劣行为,不让造假者“蒙混过关”。 对于操纵市场、内幕交易等行为,李明说,证监会将通过全方位监控、大数据碰撞、多渠道收集、智能化分析等多维技术手段构建“穿透式”线索筛查体系,对这些行为进行精准识别、严厉打击。 中国监管层近期从多方面遏制打击资本市场的违法违规行为,并多次强调金融监管要“长牙带刺”、有棱有角。 ... 2024年2月24日 4:20 PM

封面图片

中国证监会提高融券保证金比例至100%

中国证监会提高融券保证金比例至100% 中国证监会星期六(10月14日)发布消息,阶段性收紧融券和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出借,将融券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50%上调至80%,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融券的保证金比例上调至100%。 根据“证监会发布”微信公号消息,为进一步加强融券业务逆周期调节,证监会经充分论证评估,根据当前市场情况,对融券及战略投资者出借配售股份的制度进行针对性调整优化,在保持制度相对稳定的前提下,阶段性收紧融券和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出借。 在融券端,将融券保证金比例由不得低于50%上调至80%,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参与融券的保证金比例上调至100%,发挥制度的逆周期调节作用。 同时督促证券公司建立健全融券券源分配机制、穿透核查机制和准入机制,加强融券交易行为管理。出借端,根据有关法规规定可以对战略投资者配售股份出借予以调整,为突出上市公司高管专注主业,取消上市公司高管及核心员工通过参与战略配售设立的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出借,适度限制其他战略投资者在上市初期的出借方式和比例。 证监会也将加大对各种不当套利行为的监管,扎紧扎牢制度篱笆,进一步加强监管执法,对各种违规行为,发现一起,查处一起,从严从重处罚。 证监会将持续强化融券业务监管,及时总结评估融券机制运行效果,并根据市场情况适时调节,更好发挥融券机制的积极作用。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