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首次发现新恐龙化石 取名“奇异福建龙”

福建首次发现新恐龙化石 取名“奇异福建龙” 中国科研团队首次在福建省发现恐龙化石,经研究确认为新发现的物种,将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 据央视新闻报道,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简称“古脊所”)和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合作,在福建首次发现恐龙化石,通过研究,确认为该化石物种为世界上侏罗纪最晚期和地理位置最南的鸟翼类恐龙,距今1亿4800万年至1亿5000万年,并将其命名为“奇异福建龙”。这一成果9月6日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 据报道,该化石于2022年10月在福建北部的政和大溪盆地发现,经过近一年的修复和分析,研究团队认为此次发现的新物种前肢与始祖鸟相似,后肢相对细长,在体形上介于恐龙和鸟类之间,是一类善于奔跑的,或者生活在水边的小型兽脚类恐龙。 中国科学院古脊所研究员王敏介绍,目前全世界发现的鸟翼类恐龙化石非常稀少,只有三个地点有所保存,其中一个是在中国河北地区燕辽生物群,另一个在德国索伦霍芬,奇异福建龙的发现则代表了第三个。 福建省地质调查研究院高级工程师徐立明介绍,奇异福建龙的发现,弥补了鸟类起源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部分空白,为研究鸟类起源与演化提供了重要信息。 除了奇异福建龙外,考察团队还发现了与奇异福建龙同时期的大量保存完好的爬行动物化石,包括水生/半水生的龟鳖类、离龙类,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政和动物群”,这也是目前全球已知侏罗纪最晚期,地理位置最南的保存有鸟翼类的动物群。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英国发现大规模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群

英国发现大规模侏罗纪恐龙足迹化石群 2025年1月3日星期五伦敦2025年1月3日电 英国研究人员在英格兰南部牛津郡一处采石场发现数百个恐龙足迹化石,这些足迹可追溯至侏罗纪中期。研究显示,包括体长达9米的巨盗龙在内的爬行动物曾在此留下巨大的活动轨迹。 牛津大学和伯明翰大学的研究人员2日表示,在迪沃斯农场采石场的发掘工作中发现了五条延伸的足迹路径,其中最长的一条超过150米。 科学家表示,其中四条足迹路径由长颈素食性巨型恐龙滑龙类留下。这些恐龙很可能属于鲸龙科,与体长18米的著名双冠龙为近亲。第五条足迹路径则由三趾带爪的巨盗龙类肉食性恐龙留下。 研究人员指出,这些距今约1.66亿年的肉食性和草食性动物足迹相互交错,引发了人们对这两类恐龙之间互动方式和程度的思考。

封面图片

云南禄丰发现1.2亿年前恐龙足迹化石

云南禄丰发现1.2亿年前恐龙足迹化石 中国云南省禄丰市发现400多枚超过1.2亿年的恐龙足迹化石。 据央视新闻星期一(5月27日)报道,研究人员在云南省禄丰市恐龙山镇梨园村,发现数量众多的白垩纪早期恐龙足迹化石。 现场测定地层年龄显示,恐龙足迹所在岩石层距今虽然已经超过1.2亿年,但现场很多足迹保存却依然十分清晰。 这些恐龙足迹化石最早由两名当地村民上山牧羊时发现,再报告给了自然资源部门。随着勘测调查范围扩大,越来越多的恐龙足迹化石持续被发现,截至5月26日,研究人员共发现恐龙足迹化石400多枚。 禄丰市恐龙化石保护研究中心主任王涛介绍,“这些脚印有三个类型的,一个是大型的蜥脚类,类似梁龙这个类型踩的;另外一个是类似霸王龙这个类型踩的;还有一个类型看上去像甲龙、剑龙这个类型踩的脚印化石。” 禄丰市恐龙山镇是恐龙足迹化石的集中发现地,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邢立达、吕君昌等中国知名古生物学家和地质学家先后在当地贝壳山、竹箐口水库、大栗树村和李家村等地发现恐龙足迹化石。 报道称,此次发现很大程度上证明,白垩纪时期,依然有种类丰富、种群庞大的恐龙族群在禄丰地区生活过。目前,现场勘测和相关研究还在进行中。 2024年5月27日 10:10 PM

封面图片

福建发现全球最大恐爪龙类足迹

福建发现全球最大恐爪龙类足迹 中新社报导,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执行馆长钮科程表示,21世纪福建省恐龙学科的研究热潮始于2020年。2020年11月,由福建省文物局牵头,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与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组成联合科考队,成立了在福建寻找恐龙的考察项目。据钮科程介绍,联合科考队在龙岩市上杭县临城镇龙翔大道附近发现了大规模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自此“福建无恐龙”的漫长历史终于结束。2023年,联合科考队将该足迹群正式命名为“福建龙翔恐龙足迹群”,相关论文发表在国际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图为英良福建足迹复原图。(图取自福建省英良石材自然历史博物馆/中新社)福建龙翔恐龙足迹群的恐龙足迹点具有面积大、保存好、多样性强的特点,目前已产出恐龙足迹包括大型蜥脚类、鸟脚类、大型三趾型兽脚类、两趾型恐爪龙类、小型兽脚类等至少8种造迹恐龙。其中两趾型的恐爪龙类足迹有12个,从大小和形态上可以很明显地划分为来自两类恐爪龙的不同类型。据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介绍,在两种不同的恐爪龙足迹中,较小的形态类型包括一个孤立足迹和一道由5个足迹组成的行迹;而另外一种更加引人注目的大型二趾足迹共有6枚,其中5个足迹组成了一道行迹,足迹平均长约36.4公分,宽16.9公分,远超过之前发现的山东驰龙足迹的长度(28.5公分),是当今中国乃至全世界发现的最大的恐爪龙类足迹。从形态上看,这种引人注目的大型二趾足迹并不符合以前所建立的所有恐爪龙类足迹属的特征。基于研究需要,联合科考队建立了新的足迹分类群,将这类足迹命名为“英良福建足迹”(Fujianipus yingliangi)。邢立达表示,其极有可能是某种大型伤齿龙类的杰作。钮科程表示,福建龙翔恐龙足迹群的正式命名,让其作为中国目前发现的保存最好、面积最大、多样性最高的晚白垩世恐龙足迹群有了真正的“科学身份证”。同时,英良福建足迹的发现,极大地拓展了恐爪龙类足迹的尺寸范围,显示了福建龙翔恐龙足迹群的巨大研究潜力,对于中国晚白垩世恐龙动物群的研究同样有著重要意义。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在英格兰怀特岛,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此前未知的恐龙类型的化石遗骸。

在英格兰怀特岛,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此前未知的恐龙类型的化石遗骸。 这是自1865年以来,在该岛上发现的首个新的甲龙物种,它与此前发现的多刺甲龙属于同一家族。 该化石是在距今6600万至1.45亿年的岩石层中被发现的。它被命名为“Vectipelta…

封面图片

山东莱阳发现恐龙蛋新蛋种:命名“变形蛋”

山东莱阳发现恐龙蛋新蛋种:命名“变形蛋” 研究人员推测,“变形蛋”可能是鸭嘴龙的蛋,其年龄为晚白垩纪中期。据了解,截至目前,国内外科学家已在莱阳勘测出数十个化石出露点。共发掘、采集了恐龙化石5大类9属12种,恐龙蛋化石5科6属13种,昆虫化石72属300多种。本次新蛋种的发现,扩大了圆形蛋科在东亚地区的古地理分布,并为进一步研究白垩纪时期的物种进化提供了更为详实的依据。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科学家在摩洛哥发现奇特的鸭嘴龙化石 揭示欧洲和非洲恐龙之间的联系

科学家在摩洛哥发现奇特的鸭嘴龙化石 揭示欧洲和非洲恐龙之间的联系 Minqaria bata大约有一匹小马那么大(3-4米长),与欧洲的鸭嘴龙非常相似。图片来源:Raul Martin一个国际科学家小组在摩洛哥发现了马驹大小的鸭嘴龙化石。他们的分析揭示了欧洲和非洲恐龙之间惊人的联系。发表在《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项新研究揭示,鸭嘴兽不仅设法穿越了特提斯海,而且一旦它们殖民到非洲,就变得高度多样化,在白垩纪末期,至少有三个物种栖息在北非。来自摩洛哥的化石揭示了一种新的鸭嘴龙物种Minqaria bata,它长约 3-4 米,重约 250 千克,与一匹小马差不多大。尽管按照鸭嘴龙的标准,它的体型很小,但头骨紧紧地连接在一起,表明它已经发育成熟。鸭嘴兽脑壳化石。资料来源:Nick Longrich 博士新鸭嘴兽的解剖结构与欧洲物种非常相似,这表明鸭嘴兽是游过或漂过几百公里的开阔水域来到北非定居的。此外,更大的骨骼表明这是第三种更大的鸭嘴兽,大约有 5-6 米长。这项研究由巴斯大学生命科学系和米尔纳进化中心的尼古拉斯-朗里奇(Nicholas Longrich)博士、巴斯克大学的哈比尔-佩雷达-苏贝尔比奥拉(Xabier Pereda-Suberbiola)、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娜塔莉-巴代(Nathalie Bardet)以及马拉喀什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卡迪-阿亚德大学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努尔-埃丁-贾利勒(Nour-Eddine Jalil)共同完成。这种新恐龙被命名为Minqaria bata(阿拉伯语,分别指"鸟嘴"和"鸭子")。Minqaria与之前唯一已知的非洲鸭嘴龙Ajnabia odysseus非常相似,但下颌和牙齿的形状却截然不同,这表明它是一个不同的物种,可能占据着不同的生态位。Minqaria和Ajnabia都属于兰贝龙亚科,兰贝龙亚科是鸭嘴龙的一个族群,以其精致的头冠而闻名。这些头冠并不纯粹是为了炫耀,它们的鼻腔很长,可以像号角一样发出共鸣。领导这项研究的朗里奇博士说:"这些很可能是大声发声的动物。现代鸟类为寻找配偶或宣布领地而发声。但它们在成群结队时特别爱发声一群火烈鸟或筑巢的鹈鹕群非常吵闹,不停地交流。所以这些鸭嘴兽很可能和鸟类一样 是社会性动物。"按照恐龙的标准算,它的大脑也很大,这是乌鸦和灵长类动物等社会性动物的特征。朗里奇博士说:"6600万年前,这些小鸭子可能在摩洛哥海岸游荡,它们的叫声非常响亮、嘈杂,如果你愿意,也可以说是成群结队。"Minqaria是一种小型动物,但大脑周围的骨骼紧密结合在一起并部分融合,表明它是一种完全成年的动物。摩洛哥的另一个物种Ajnabia 的大小也差不多。研究小组还研究了更大的骨骼,包括一块臂骨和一块大腿骨,这表明还有第三个更大的物种。"鸭嘴兽不仅设法在白垩纪末期到达非洲,"朗里奇说,"而且一旦到达非洲,它们就迅速进化,利用开放的壁龛,变得多种多样。"新发现的意义白垩纪末期,海平面很高,淹没了大部分大陆,地球陆地因盘古大陆的解体和大陆漂移而支离破碎。这使得非洲孤零零地漂浮在海洋中,成为一个像现代澳大利亚一样的岛屿大陆。但是,鸭嘴龙在陆地连接断裂很久之后才开始进化,并以某种方式成功地到达了非洲。朗里奇说:"恐龙能够跨越水域到达非洲,这是极不可能的,但不可能并不等于不可能。只要有足够的时间,不可能的事情就会变成可能。每天买一张彩票,如果你等待的时间足够长,你就会中奖。这些漂洋过海可能是百万年一遇的事件,但白垩纪持续了近一亿年。在那段时间里会发生很多奇怪的事情包括恐龙漂洋过海"。他指出,有时会看到现代动物进行不寻常的海洋旅行。加勒比海的鬣蜥被飓风卷走,漂到了几百公里外的另一个岛上。一只来自阿尔达布拉岛的乌龟被冲到海上,漂流到 700 公里外的坦桑尼亚上岸。鹿、大象和河马在冰河时期游到了克里特岛。"这些鸭嘴龙也许是我职业生涯中最令人惊讶的发现,"朗里奇说。"如果你问我我们会在非洲发现什么样的恐龙,那么鸭嘴龙是我最想不到的,更不用说有三个物种了。化石记录中还有很多未知的东西,但如果没有,我们就不需要继续收集化石了。"巴黎自然历史博物馆和卡迪-阿亚德大学的努尔-埃丁-贾利勒博士说:"摩洛哥的磷酸盐提供了生命史关键时期过去生物多样性的新图像,即恐龙时代的最后时刻,随后是哺乳动物的多样化,宣告了一个新时代的到来。Minqaria和它的亲戚们是几年前我们绝对想不到会出现在当时的非洲大陆上的选手。"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