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可帮助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恢复语言能力

针灸可帮助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恢复语言能力 在中风后的急性期,约有三分之一的幸存者会出现中风后运动性失语,即无法说话或组织言语的肌肉运动,61%的幸存者在一年后仍会受到影响。语言和交流能力的中断会对生活质量产生负面影响。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症的一线康复治疗是行为言语治疗。在中国,针灸经常被推荐为脑卒中后失语症的补充和替代疗法。中国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教学医院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项新研究,调查针灸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损伤的影响。研究人员招募了 252 名首次缺血性中风后被诊断为失语症的患者(78.6% 为男性),他们的年龄在 45 岁到 75 岁之间。根据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BDAE),符合条件的参与者是那些失语症持续时间在15到90天之间、失语症严重程度在0到3分之间的人。参与者被随机分配接受人工针灸或"假"针灸(使用非经络穴位和浅针刺入)。两组患者均在连续六周内接受了 30 次治疗,每周 5 次,每次 30 分钟,同时进行语言训练和常规治疗。徒手针灸遵循标准的"行气开窍"方案和"德气感"诱导。中医理论认为,"德感"是针灸治疗成功的关键。"德感"是指针刺某些穴位时,病人的主观感觉和身体的客观反应,以及针灸师的感觉。主要结果是西方失语症测验的失语商数(AQ)和第六周的中文功能性沟通档案(CFCP)得分。AQ是衡量失语症表现的一个敏感、有效和可靠的指标,得分越低(范围:0-100)表示语言功能受损越严重。CFCP测量的是普通话功能性交流能力,得分越高(范围:0至250分)表示能力越强。次要结果包括评估参与者的中风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人工针灸组在第六周的平均 AQ 得分为 69.66,比基线平均提高了 29.60 分,假针灸组为 61.68,平均提高了 17.88 分。与假针灸组相比,手法针灸组的 AQ 得分提高了 7.99 分,具有显著的临床意义。第六周时,手法针灸组和假针灸组的 CFCP 平均得分分别为 167.60 分和 144.08 分,分别比基线提高了 72.68 分和 50.52 分。在六个月的随访结束时,手法针灸组的 AQ 和 CFCP 分数也有显著改善。与假针灸相比,在失语症发生后六个月的随访中,手法针灸在语言功能、生活质量和神经功能损伤方面也有显著和持续的改善。徒手针灸组和假针灸组分别出现了三种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但都是一过性的,并不严重。据研究人员所知,他们的研究是首个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试验,旨在评估针灸对中风后运动性失语症患者的疗效。考虑到针灸改善语言障碍效果的原因,他们得出结论认为,30 次治疗提供了"足够的针灸剂量",并将其效果归功于严格遵守标准治疗方案。"研究结果证实,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是受针灸治疗影响的主要病症,这表明针灸可作为中风后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辅助治疗手段,"研究人员说。"此外,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结果为决策者、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了针灸治疗中风后失语症的证据"。该研究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网络版》(JAMA Network Open)上。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康复治疗师临床工作指南:吞咽障碍康复治疗技术+嗓音障碍康复治疗技术+儿童语言康复治疗技术+心肺疾患康复治疗技术+失语症康复治疗技

康复治疗师临床工作指南:吞咽障碍康复治疗技术+嗓音障碍康复治疗技术+儿童语言康复治疗技术+心肺疾患康复治疗技术+失语症康复治疗技术+神经疾患康复治疗技术+肌骨疾患康复治疗技术+儿童发育障碍作业治疗技术+物理因子治疗技术+运动治疗技术+矫形器与假肢治疗技术+儿童疾患物理治疗技术(套装共12册)

封面图片

虚拟现实技术有望帮助治疗抑郁症

虚拟现实技术有望帮助治疗抑郁症 访问:NordVPN 立减 75% + 外加 3 个月时长 另有NordPass密码管理器 最近发表在《JMIR Mental Health》上的一项研究强调了虚拟现实(VR)在治疗重度抑郁症(MDD)方面的巨大潜力。这项研究由斯坦福大学的玛格特-保罗博士及其团队领导,证明了扩展现实(XR)增强行为激活(XR-BA)在缓解抑郁症状方面的有效性。多发性抑郁症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对许多人来说,获得循证心理疗法仍然是一项挑战。传统疗法往往面临障碍,这促使研究人员探索创新的解决方案。包括 VR 在内的 XR 包含各种身临其境的技术,涉及计算机生成的融合物理和数字世界的环境。本研究利用 XR 的沉浸式功能,探索了 XR-BA 作为 MDD 治疗中潜在的游戏规则改变者的可能性。保罗博士和他的团队在26名接受远程治疗的门诊患者中开展了一项随机对照试验。通过使用 VR Meta Quest 2 头显,参与者参与了模拟的愉悦或掌握活动,包括玩 VR 棋盘游戏、破译线索解谜、随音乐起舞以及独自或与朋友一起打迷你高尔夫球。虽然使用头显的学习曲线较高,但参与者表示,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体验变得更加愉快和有用。结果与通过远程医疗提供的传统行为激活疗法相当。根据患者健康问卷-9(Patient Health Questionnaire-9)的测量结果,XR-BA 和传统行为激活疗法都能显著减轻抑郁症的严重程度。此外,研究结果表明,XR-BA 组中的个体可能因为技术的新颖性和对心理健康治疗的隐性信念而产生了更高的期望值或安慰剂反应。"这些结果表明,XR 有助于消除心理保健的污名化,减少个人寻求治疗的障碍。临床医生可以将 XR 作为一种治疗工具,通过完成新颖、有趣、易于接受的'家庭作业'来激励客户积极参与心理治疗。"这项研究强调了 VR(尤其是 XR-BA)的潜力,它能提供与传统疗法类似的疗效,从而彻底改变抑郁症的治疗方法。这是一个很有希望的途径,可以提高治疗效果,解决获得基于证据的精神疗法治疗 MDD 的障碍,从而有可能扩大对患者的治疗能力。此外,对 XR 放大安慰剂效应能力的探索也暗示了技术辅助心理健康疗法的变革可能性。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针灸经穴歌赋读本》简介:针灸经穴歌赋读本是一门系统性的学习课程,涵盖相关领域的核心知识。通过详尽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习者深

《针灸经穴歌赋读本》 简介:针灸经穴歌赋读本是一门系统性的学习课程,涵盖相关领域的核心知识。通过详尽的讲解和案例分析,帮助学习者深入理解课程主题,提高实践应用能力,适合希望扩展知识储备、提升专业技能的学员。 标签: #知识#学习资源#技能提升 文件大小:NG 链接:https://pan.quark.cn/s/71925b9d9efc

封面图片

即使睡了一夜好觉也很累?您可能患有特发性多梦症

即使睡了一夜好觉也很累?您可能患有特发性多梦症 特发性嗜睡症的症状不仅包括白天非常困倦,还包括睡眠时间过长、难以醒来和醒来后神志不清。这使患者难以完成日常活动,降低了生活质量。它不同于嗜睡症。嗜睡症患者白天也会犯困,但通常不会睡得太久,午睡后醒来就会轻松很多。研究报告的作者、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的 David T. Plante 博士说:"要确定特发性嗜睡症的患病率一直很困难,因为要做出诊断,需要进行昂贵而耗时的睡眠测试。我们检验了一项大型睡眠研究的数据,发现这种情况比以前估计的要普遍得多,其流行程度不亚于癫痫、躁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其他一些常见的神经和精神疾病。"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检查了 792 名平均年龄为 59 岁的人的睡眠数据。所有参与者都完成了一次夜间睡眠研究和一次白天小睡研究,后者测量的是一个人在四到五次小睡过程中入睡的速度。研究人员还调查了参与者的白天嗜睡程度、疲劳程度、午睡时间,以及他们在工作日夜晚和非工作日夜晚的睡眠时间。研究人员发现,12 人可能患有特发性嗜睡症,发病率为 1.5%。尽管睡眠时间相近或更长,但嗜睡症患者的嗜睡程度更为严重。特发性嗜睡症患者的平均得分为 14 分,而非特发性嗜睡症患者的平均得分为 9 分。得分超过 10 分就值得关注。在睡眠研究中,特发性嗜睡症患者夜间入睡平均需要 4 分钟,午睡平均需要 6 分钟,而无此症状的患者夜间入睡平均需要 13 分钟,午睡平均需要 12 分钟。研究人员还调查了特发性嗜睡症患者平均 12 年的白天嗜睡情况。他们发现,在有数据可查的 10 人中,白天过度嗜睡往往是长期性的。不过,有 4 人(占研究对象的 40%)的嗜睡症状会消失。普朗特指出,这不仅为嗜睡症患者带来了希望,也强调了进一步研究导致嗜睡症缓解的原因的必要性。普朗特说:"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特发性嗜睡症比较常见,比一般认为的更为普遍,因此,患有这种疾病的人数与寻求治疗的人数之间可能存在相当大的差异。需要进一步努力识别、诊断和治疗特发性嗜睡症患者。更多的研究也可能会澄清特发性嗜睡症的病因,并带来新的治疗方法。"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常用药扑热息痛的创新性新用途可能改变败血症治疗方法

常用药扑热息痛的创新性新用途可能改变败血症治疗方法 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支持的一项试验的最新研究结果表明,静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可能有助于减少脓毒症患者的器官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尤其是那些有严重风险的患者。这项研究表明,对重症患者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可能有好处,但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虽然试验并没有改善所有败血症患者的死亡率(无论其严重程度如何),但研究人员发现,对乙酰氨基酚对器官损伤风险最高的患者的益处最大。使用这种疗法后,这些患者需要的辅助通气减少了,死亡率也略有下降,但在统计学上并不显著。这项研究发表在《美国医学会杂志》上。败血症发生时,红细胞会受伤并以异常高的速度死亡,向血液中释放所谓的"无细胞血红蛋白"。机体不堪重负,无法清除这些多余的血红蛋白,从而导致器官损伤。田纳西州纳什维尔范德比尔特大学(Vanderbilt University)肺部和重症监护医学教授、本研究的第一作者 Lorraine Ware 医学博士以前的研究表明,对乙酰氨基酚除了能止痛和退烧外,还能阻断无细胞血红蛋白对肺部的有害影响,而肺部在败血症期间极易受到损伤。有限的研究还表明,对乙酰氨基酚可能对最严重的败血症患者无细胞血红蛋白水平较高的患者效果更好,因为无细胞血红蛋白水平较高的患者患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风险更高,死亡风险也更高。 生物标志物在治疗中的应用潜力科学家们指出,将高水平的无细胞血红蛋白确定为一种生物标志物,在病人刚入院时就进行检测,这将是一个突破,因为它有助于迅速确定哪些脓毒症病人可能从对乙酰氨基酚治疗中获益。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医学和麻醉学教授、该研究的资深作者、医学博士迈克尔-马泰(Michael Matthay)说:"重症监护中的一个问题是病人发病太快,我们通常没有时间弄清楚哪些生物标志物有助于预测哪种疗法能带来最佳疗效。我们希望这些发现能强调使用生物标志物的潜在治疗价值,以帮助成功找到在患者最需要时有效的治疗方法。"为了在中期临床试验中更全面地检验对乙酰氨基酚的治疗潜力,研究人员从2021年10月到2023年4月在美国40家学术医院招募了447名患有败血症和呼吸或循环器官功能障碍的成人患者。患者被随机分配接受对乙酰氨基酚或安慰剂静脉注射,每六小时一次,连续五天。随后,研究人员对患者进行了为期28天的随访,以了解他们的情况。他们还利用无细胞血红蛋白水平超过一定阈值的患者的数据完成了一项特殊分析。总的来说,研究小组最感兴趣的是,有多少患者能够在没有机械通气或肾衰竭治疗等器官支持的情况下存活下来。研究人员发现,静脉注射对乙酰氨基酚对所有脓毒症患者都是安全的,与安慰剂组相比,肝损伤、低血压或其他不良事件没有差异。在次要结果中,他们还发现对乙酰氨基酚组的器官损伤明显较低,入院七天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病率也明显较低。研究人员仔细观察了无细胞血红蛋白较高的患者,发现对乙酰氨基酚组仅有8%的患者需要辅助通气,而安慰剂组则有23%的患者需要辅助通气。28天后,对乙酰氨基酚组中有12%的患者死亡,而安慰剂组中有21%的患者死亡,但这一结果没有统计学意义。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国家心肺血液研究所(National Heart, Lung, and Blood Institute)肺部疾病部主任詹姆斯-凯利(James Kiley)博士说:"虽然对乙酰氨基酚疗法并没有对所有败血症患者产生预期效果,但这项研究表明,它对重症患者仍有希望。"尽管如此,还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揭示机制和验证这些结果。"瓦尔说,危重病人的研究结果趋向于一个充满希望的方向。她和 Matthay 计划进行更大规模的临床试验,可能主要招募那些无细胞血红蛋白水平较高的患者。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世界失智症月鼓励加强认识 早期预防及发现失智症

世界失智症月鼓励加强认识 早期预防及发现失智症 #卫生局 国际失智症协会定每年九月为世界失智症月,旨在加强各地对失智症的认识,减少负面标签。今年主题为“Know Dementia,Know Alzheimer’s",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期望社会大众关注及正确认识失智症,一同认识失智症可改变的风险因素,达至“早期预防";并且掌握失智症早期症状,以便及早识别和跟进,做到“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及“早期支援"。为响应世界失智症月的宣导工作...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