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小、最紧的绳结仅由54个原子组成

史上最小、最紧的绳结仅由54个原子组成 三叶草结的基本结构研究人员正在进行化学反应以制造小金链,当一个反应出错时,制造出的金链自发地打成了一个三叶草结。这种三叶结类似于椒盐卷饼,只是松散的两端融合在了一起。仔细观察后发现,这个不经意的结实际上创造了两项世界纪录。由于它只包含 54 个原子,因此它是有史以来最小的绳结,超过了 2020 年创下的 69 个原子的记录。这个新绳结也是有史以来打得最紧的绳结这是用主干交叉比(BCR)来衡量的,数字越小表示绳结越紧。新绳结的 BCR 值为 23,仅次于上一个最紧绳结的 24。团队的新绳结示意图,该绳结曾创下最小和最紧的世界纪录我们大多数人并不经常思考结的问题,但数学中有一个专门研究结的分支,叫做"结理论"。研究结不仅仅是为了找到更有效的系鞋带方法它们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一些极端的事情,比如为什么宇宙是三维的,或者更实际一点,DNA 和蛋白质是如何自然地打成结的。在后一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学习如何制造更好的药物、化学品和材料。目前,研究人员假设,使用同样的结构,可以实现由 49 个原子组成的更小的结。至于更小的结是否有可能实现,还有待观察。这项研究发表在《自然通讯》杂志上。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结绳手册 手把手教你打绳结史上最全的绳结打法[pdf] 》

《结绳手册 手把手教你打绳结史上最全的绳结打法[pdf] 》 简介:结绳手册 手把手教你打绳结史上最全的绳结打法[pdf]是一本深入探讨其核心主题的著作,作者通过大量案例分析与深入研究,提供了对相关问题的独特见解。书中详细介绍了该领域中的关键点,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适合各类读者阅读。更多详情请访问相关链接。 标签: #结绳#结绳手册 手把手教你打绳结史上最全的绳结打法[pdf]#书籍 文件大小:NG 链接:

封面图片

日本老哥种出63片叶子的三叶草 密密麻麻

日本老哥种出63片叶子的三叶草 密密麻麻 我嘞个豆,搁这儿卡上bug了。目前Yoshiharu Watanabe已经被调侃为“最幸运”的人了,毕竟63除以4,相当于一口气找到了15次有四个叶子的三叶草,这运气叠加得比我防御力都高。所以,这个老哥上哪弄的这棵草?也太怪异了。三叶草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植物,在多国文化中深受喜爱,有着很多寓意与解读。比如说前三片叶子代表信仰、希望和爱,第四片叶子代表神的恩赐或者运气。因为第四片叶子比较稀有,如果遇到就相当于抽中了SSR,会带来好运。但有些小智多星对这个传说进行了推理,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四片叶子代表幸运,五片叶子更稀有岂不是更幸运,如果让三叶草拥有六、七、八、九、十片叶子呢?于是从2009年开始,Yoshiharu Watanabe就在自家的花园里培育三叶草。通常他会在公园寻找五叶、六叶的草,然后就把它们带回家养起来。他认为这种小植物有着很强的适应能力,只需要简单培育就能获得更多叶子。没想到几年后,还真让他搞成了。他在自家花园里发现了一棵20叶的三叶草,也就是在这个瞬间,让他想要创造一个“幸运值拉满”的世界纪录。不过当时的世界纪录是另一位爱好者Shigeo Obara的三叶草,拥有整整56片叶子,几乎是他的三倍。他的三叶草在这个纪录面前,堪比斗之气三段面对魂天帝,十年魂环对比十万年魂环,差距还是挺大的。但这没有打消他的积极性,随着老哥不断种植三叶草,每年叶子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而且这一坚持就是十多年。在2020年的时候,老哥总算是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他种出了一棵49叶的三叶草,距离世界纪录就差临门一脚。然而运气就是这样,你越是刻意抓取,它就会离你远去。从此之后Yoshiharu Watanabe的三叶草养成计划可以说是毫无进展,数量再也没有变多过,叶子的数量还会减少。老哥自己也迷糊,他只知道叶子的数量与遗传因素有关,但具体怎么个关联与培育其实并不清楚,一切全靠撞大运。所以说,他最后的成功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因为还真被他撞上了。就在他都要准备放弃的时候,去年他成功培育出了一棵三叶草,叶子的数量达到了63片。由于数量过多,叶子很小,所以很难计数,最后花了一个小时才确认有六十多片叶子,打破了世界纪录。网友看完也是吐槽欲望飙升,这还真是我命由我不由天了,而且这么玩堪比运气永动机,永远都是处于“最幸运”的时候。但总感觉像是在说地狱三头犬长出了三十颗头,九尾妖狐被培育出了九百多根尾巴,太奇怪了。但其实类似的三叶草爱好者还有很多,比如瑞士老哥Julio也是一个狠人。这个老哥倒不是去培养更多三叶草的叶子,而是搞收集。他的思路同样简单明确,如果找到一棵拥有四片叶子的三叶草代表幸运,那我找到10棵呢?100呢?多搞点不就得了?所以他收集了超过3400棵代表幸运的三叶草。他从9岁就开始搞收集,25岁到30岁之间收集的最多,因为当时他失业了,空闲时间有的是。他认为三叶草中,有万分之一的概率会找到一棵四片叶子的,至于七片叶子实属罕见。除了这老哥,这位名叫Gabriella Gerhardt姐姐更是已经站到了顶点,号称三叶草猎人,拥有超过95000棵三叶草。她甚至拥有两项世界纪录,感觉她就像是开了关于三叶草的系统一样。在她的收藏中,四叶自然是最基础的,五、六、七叶也被找到过,甚至她找到过十片叶子的,相当罕见了。对她来说,能有如此收藏,勤奋已经远超了运气。但要是让这些收集大佬知道有人靠种植培育,搞出了六十多片叶子的三叶草,不知道大家会不会道心破碎。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世界上最精确的原子钟每300亿年误差仅1秒

世界上最精确的原子钟每300亿年误差仅1秒 你的米老鼠电子表在日常使用中可以很好地显示时间在开会或午餐时,这里或那里偏差一秒并不重要。但对于像太空发射这样的复杂事件来说,几分之一秒的误差可能意味着控制室里香槟酒瓶塞爆开与人类所能制造的最昂贵爆炸之间的差别。原子钟是实现这些惊人壮举的极其精确的仪器。它们的工作原理是计算某些原子极其可预测的振动例如,铯-133 每秒精确"滴答"9,192,631,770 次,自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这一直被用来正式定义一秒的长度。它们的精确度在 3 亿年一秒之内。现在,JILA 的科学家们已经开发出了一种更加精确的原子钟。它基于该团队多年来的一些研发成果。首先,它不使用铯原子,而是使用锶原子,锶原子每秒滴答作响429万亿次。这种原子钟不使用微波来测量这些滴答声,而是使用频率高得多的可见光波。数以万计的锶原子被困在一种激光网(或称"光学晶格")中,当它们跳起可预测的舞蹈时,激光网将它们固定在原地。将如此多的锶原子困在一个地方有助于提高精确度,这些锶原子在数十亿年内只会下降一秒。 激光将一团锶原子困在世界上最精确的原子钟的"光学晶格"中 激光将一团锶原子困在世界上最精确的原子钟的"光学晶格"中K.Palubicki/NISTJILA 团队的新原子钟使用了更浅、更柔和的光阱,将精度提高到了破纪录的水平。这就避免了光学晶格原子钟经常出现的两个误差源激光光源的影响和原子相互碰撞。这种新设计的精确度显然可以达到万亿分之 8.1(10 后面有 19 个零)。换句话说,如果时钟运行 300 亿年,误差仅为一秒,这相当于目前宇宙年龄的两倍多。我们想说的是,这真是太精确了。这种惊人的精确度可以用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好地测量时间,从而改进全球定位系统和通信等技术。但它也可以帮助探测物理学本身毕竟重力可以改变时间流逝的速度,而这个仪器可以测量一根头发粗细的距离上的这种差异。这项研究的作者叶俊说:"这个时钟非常精确,它甚至可以在微观尺度上探测到广义相对论等理论所预测的微小效应。它突破了计时的极限。"这项研究已被接受在《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杂志上发表,目前在 ArXiv 上以预印本的形式提供。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日本福岛ALPS处理水取样,由三个国际原子能机构实验室和四个国家实验室(瑞士施皮茨实验室、法国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研

国际原子能机构对日本福岛ALPS处理水取样,由三个国际原子能机构实验室和四个国家实验室(瑞士施皮茨实验室、法国辐射防护与核安全研究所、美国洛斯阿拉莫斯国家实验室、韩国核安全研究所)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于今年5月公布,与东京电力公司的检测结果一致。

封面图片

世界上最薄的镜头只有三个原子厚

世界上最薄的镜头只有三个原子厚 透镜是用来收集光线、弯曲光线并将光线聚焦到指定点的。这可以放大物体,矫正视力,通过显微镜看到非常微小的物体,或通过望远镜看到非常遥远的物体。镜片通常由弧形玻璃或其他透明材料制成,如隐形眼镜中的水凝胶。但这种经典设计可能意味着大型透镜相当厚重,尤其是用玻璃制成的透镜。为了节省材料,19 世纪发明了一种叫做菲涅尔透镜的替代设计,最初用于灯塔。这种透镜使用一系列同心圆材料将光线衍射到一个焦点,虽然牺牲了一些图像清晰度,但透镜却薄得多。而现在,科学家们几乎将其推向了极限,制造出了厚度仅为 0.6 纳米(nm)的透镜,也就是只有三个原子。这使它成为有史以来最薄的透镜,打破了 2016 年创下的厚度为 6.3 纳米的上一个纪录,比它厚 10 倍。这种新型透镜由二硫化钨同心环组成,它能吸收照射到它的红光,并将红光重新发射到离表面 1 毫米(0.04 英寸)远的焦点上。它的工作原理是形成名为"激子"的短寿命准粒子,然后衰变并发光。由于它能选择性地聚焦红光,其他波长的光实际上不受影响地通过,这可能会带来一些有趣的应用。这项研究的作者约里克-范-德-格鲁普(Jorik van de Groep)说:"这种镜片可用于这样的应用:通过镜片的视线不应受到干扰,但可以利用一小部分光线来收集信息。这使它成为增强现实等可穿戴眼镜的完美选择。"研究小组表示,下一步将研究该技术能否用于制造更复杂的涂层,通过微小的电击激活涂层。这项研究发表在《纳米快报》(Nano Letters)杂志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大原子模型新增 7 个覆盖领域

大原子模型新增 7 个覆盖领域 北京在科学智能(AI for Science)领域的重要基础设施建设持续取得成果。最近,由北京科学智能研究院牵头,协同开源社区及 30 多家共建单位建设的大原子模型计划(OpenLAM)新上线了 7 个科研领域的模型解决方案。该院还联合多家单位发布新一代科研文献开放平台,通过人工智能技术,让科研人员的检索效率显著提高。(北京日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