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在月球上发现异常岩石

科学家在月球上发现异常岩石 现在,由明斯特大学的奥塔维亚诺-吕施博士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小组首次在月球表面发现了一米大小的异常岩石,这些岩石被尘埃覆盖,可能表现出独特的性质比如磁性异常。科学家们最重要的发现是,月球上只有极少数巨石上有一层具有非常特殊反射特性的尘埃。例如,这些新发现的巨石上的灰尘反射阳光的方式与之前已知的岩石不同。这些新发现有助于科学家了解月壳的形成和变化过程。研究结果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行星》杂志上。月球磁异常和反射特性众所周知,月球表面有磁性异常现象,特别是在一个叫做莱纳伽马的区域附近。然而,人们从未研究过岩石是否具有磁性的问题。行星学研究所的奥塔维亚诺-吕施(Ottaviano Rüsch)在归类这一发现时说:"目前对月球磁性的了解非常有限,因此这些新岩石将揭示月球及其磁核的历史。""我们首次研究了尘埃与莱纳伽马地区岩石的相互作用,更准确地说,是这些岩石反射特性的变化。例如,我们可以推断出这些大岩石对阳光的反射程度和方向"。这些图像是由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绕月勘测轨道飞行器(Lunar Reconnaissance Orbiter)拍摄的。利用人工智能进行月球探测研究小组最初感兴趣的是裂开的岩石。他们首先利用人工智能在约一百万张图片中搜索破裂的岩石这些图片也是由月球勘测轨道器拍摄的。伯尔尼大学太空与宜居性中心的瓦伦丁-比克尔(Valentin Bickel)说:"现代数据处理方法让我们能够对全球环境有全新的认识同时,我们也不断通过这种方式发现未知物体,比如我们在这项新研究中调查的异常岩石。搜索算法确定了大约 13 万块有趣的岩石,其中一半由科学家进行了仔细研究。""我们仅在一张图片上就认出了一块有明显暗区的巨石。这块岩石与其他岩石截然不同,因为与其他岩石相比,它向太阳散射的光线较少。我们怀疑这是由于特殊的尘埃结构造成的,比如尘埃的密度和粒度,"Ottaviano Rüsch 解释说。"通常情况下,月球尘埃多孔,会将大量光线反射回照明方向。然而,当尘埃被压实时,整体亮度通常会增加。多特蒙德工业大学的马塞尔-赫斯(Marcel Hess)补充说:"观测到的被尘埃覆盖的岩石并非如此。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发现然而,科学家们对这种尘埃及其与岩石的相互作用的了解仍处于早期阶段。在接下来的几周和几个月里,科学家们希望进一步研究导致尘埃与岩石相互作用以及形成特殊尘埃结构的过程。这些过程包括,例如,由于静电荷或太阳风与当地磁场的相互作用而导致尘埃上升。未来研究与月球探索除了其他许多国际无人太空任务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还将在未来几年内向雷纳伽马地区派出一个自动漫游车,以寻找类似类型的带有特殊尘埃的巨石。即使这仍然是未来的梦想,但更好地了解尘埃的运动也有助于规划人类在月球上的定居点等。毕竟,我们从阿波罗宇航员的经验中知道,尘埃会带来许多问题,如污染居住地(如空间站)和技术设备。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转发!#我国科学家在月壤中发现分子水#】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悉,我国科学家们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本中,发现了月球

【转发!#我国科学家在月壤中发现分子水#】记者今天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获悉,我国科学家们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本中,发现了月球上一种富含水分子和铵的未知矿物晶体ULM-1。这标志着科学家首次在月壤中发现了分子水,揭示了水分子和铵在月球上的真实存在形式。该研究成果近日在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在线发表。(总台央视记者帅俊全 褚尔嘉)网页链接 via 央视新闻的微博

封面图片

中国科学家为月球绘制高清地质“写真集”

中国科学家为月球绘制高清地质“写真集” 月球表面的陨石坑什么样?月球上有哪些岩石和矿产?月球经历过怎样的地质活动?在这套“写真集”里,都可以直观地看到。我国科研团队绘制的全月地质图。(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供图)为什么要绘制这套“写真集”?月球是离我们最近的星体,千百年来,人类从未停止过对月球的探索。随着美国阿波罗、苏联“月球”、中国“嫦娥”等探月活动的开展,人类对月球的认识水平前所未有地提升。“月球地质图是月壳表层地质构造、岩浆活动、矿产分布等信息的综合表达,能够集中、直观地呈现人类对月球的观测、研究成果。”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刘建忠介绍,绘制月球地质图,能够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月球,也能为月球科研与探测,乃至月球基地建设提供有力支撑。长期以来,国际上使用的月球地质图,主要是基于美国阿波罗计划获取的数据和资料。随着当前国际上月球探测研究的加速发展,这些月球地质图已明显滞后。“这些地质图中,精度较高的只有局部图,覆盖全月的只有1:500万的比例尺精度。”刘建忠说,这些月球地质图的绘制年代较早,人类近几十年来的最新研究成果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有鉴于此,2012年,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任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院士提出开展新的月球地质图编研的设想。此后,来自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吉林大学、山东大学等多家单位的科研人员组成的编研团队“十余年磨一剑”,绘成了这套“写真集”。我国科研团队绘制的月球构造纲要图。(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供图)“编制月球地质图,需要月球起源演化理论的指导,也离不开现实观测数据的支撑。”刘建忠说,编研团队始终将地质编图与综合研究紧密结合。编研团队创造性地建立了“三宙六纪”的月球地质年代划分方案,建立了以内、外动力地质演化为主线的月球构造和岩石类型分类体系,构建了月球撞击盆地和盆地建造亚类的分类体系,搭建起月球地质图的“骨架”。我国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则令月球地质图“血肉丰满”。“这些数据为我们区分月海与非月海区域、识别撞击坑物质、分析盆地构造等工作提供了支撑。”刘建忠说。这套“写真集”精度如何?得益于嫦娥工程科学探测数据的高精度,这套“写真集”的比例尺为1:250万,精度达到此前月球全月地质图的约2倍。我国科研团队绘制的全月岩石类型分布图。(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供图)这套图集包含一幅月球全月地质图(主图)、一幅全月岩石类型分布图、一幅月球构造纲要图和30幅月球标准分幅地质图。在主图上,可以看到全月12341个撞击坑、81个撞击盆地,辨别出17种岩石类型、14类构造。人类探测器着陆点、特殊高程点等一些特殊要素,在图集中也有显示。“目前,该图集已集成至我国科学家搭建的数字月球云平台上,未来我们还将编制更高精度的月球地质图,服务于月球科学研究、科普教育以及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刘建忠说。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科学家在月球背面发现一个热点

科学家在月球背面发现一个热点 今天的月球没有活跃的火山,但其表面之下仍然可能存在大量岩浆。科学家利用中国月球轨道探测器在月球背面发现了一个热点。中国月球轨道探测器携带了微波仪器,这种仪器在绕地气象卫星上很常见,但在行星际探测器上很罕见,嫦娥一号和嫦娥二号因此能提供不同的月球视角,测量表面下最深 15 英尺的热流。位于月球背面的 Compton-Belkovich,热流最高达到了每平方米 180 毫瓦,是月背面高地平均热流的 20 倍,相当于表面下 6 英尺零下 23 摄氏度,比其它地方高大约 30 摄氏度。热点被认为来源于已凝固熔岩中的放射性元素。来源 , 来自:雷锋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投稿:@kejiqubot

封面图片

中国科学家在月壤中首次发现分子水

中国科学家在月壤中首次发现分子水 中国科学家在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样本中,发现了月球上一种富含水分子和铵的未知矿物晶体ULM-1。这标志着科学家首次在月壤中发现了分子水,揭示了水分子和铵在月球上的真实存在形式。研究报告发表在《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期刊上。月球上是否存在水,对于月球演化研究和资源开发至关重要。嫦娥 5 号采集的月壤样品属于最年轻的玄武岩,是迄今为止纬度最高的月球样品,为月球水的研究提供了新机遇。基于单晶衍射和化学分析发现,这些月球水和铵以一种成分为(NH4,K,Cs,Rb) MgCl3·6H2O的水合矿物形式出现。该矿物分子式中含有多达六个结晶水,水分子在样品中的质量比高达 41%。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上均可以清晰地观察到源于水分子和铵的特征振动峰。晶体的电荷密度可以清晰地看到水分子中的氢。ULM-1的晶体结构和组成与地球上近年来发现的一种稀有火山口矿物相似。 via Solidot

封面图片

韩国科学家开发出创新型月球表面模拟舱

韩国科学家开发出创新型月球表面模拟舱 在地球上模拟月球静电环境方面取得的突破为未来的月球探索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通过精确复制和评估月球尘埃的影响,这项技术为克服太空任务中的主要障碍之一提供了重要见解,为先进的月球研究和原地资源利用计划铺平了道路。光电电流测量装置照片。资料来源:韩国土木建筑技术研究院(KICT)执行月球任务的最严重威胁之一是月球表面带静电的环境。由于月球大气层极其稀薄,月球直接暴露在太阳紫外线、X 射线、太阳风、地球等离子体等的照射下。因此,月球上的尘埃云呈现出强烈的静电。月球的静电环境白天带正电,夜间带负电。由于月球上几乎没有大气层,空气阻力极小,即使是很小的撞击也能轻易吹走尘埃。带静电的碎石颗粒粘附在空间探索设备上时,可能会对其造成严重损害。例如,当粘附在光伏电池上时,这些颗粒会降低发电效率。在载人飞行任务中,它们会损坏保护宇航员的太空服,或穿透呼吸系统,造成危及生命的后果。KICT的研究小组由Shin, Hyusoung博士(与资深研究员Chung, Taeil和Park, Seungsoo博士一起)领导,开发了一个旨在模拟带电条件的试验室。其目的是实现类似月球表面的静电环境。附说明的设计测量单元原理图(不按比例)。资料来源:韩国土木建筑技术研究院(KICT)韩国信息和通信技术研究所开发的试验室集成了紫外线灯、电子束和等离子体发生器,可对测试物体表面进行正电或负电充电。该设备可用于利用紫外线辐射和电子束对月球土壤的复制品进行静电充电。这将有助于确定月球车上附着了多少材料,并预测潜在的问题。这项技术不仅仅是进行静电充电,还可以模拟月球在各种条件下的带电环境,如白天或夜晚环境,以及受地球等离子体影响的环境。这项研究工作的最大成就在于所开发的设备能够以定量和独立的方式测量所产生的光电流量,而光电流量对月尘在月昼期间的充电影响最大。这项研究获得的实验测量值与相应理论值之间的误差大约在 5%以内,这证明了所开发技术的可靠性。因此,KICT 的尝试不仅成功地再现了土壤尘埃仍带静电的类似月球的环境,而且还开发了相关的评估技术。这项研究工作为在大型脏热真空室(DTVC)中配备所开发的设备,以实现静电环境并进一步评估其性能奠定了基础。领导该项目的申博士说:"我们的研究提出了将韩国在世界上首次开发的全尺寸DTVC与月球尘埃充电技术有效结合的可能性。这一解决方案将成为未来在月球上实施原地资源利用(ISRU)的一系列技术的试验台,解决并应对带电月球尘埃带来的一系列潜在技术挑战。"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月球岩石形成的发现解决了月球地质学的重大难题

月球岩石形成的发现解决了月球地质学的重大难题 图为 1972 年 NASA 执行阿波罗 17 号任务期间,宇航员兼地质学家 Harrison H. Schmitt 站在一块巨大的月球巨石旁。这项研究中的科学家们使用了来自这次阿波罗任务的岩石样本。资料来源:NASA/Gene Cernan利用熔岩进行的高温实验室实验与对月球样本进行的精密同位素分析相结合,确定了控制其成分的关键反应。图片显示的是阿波罗 17 号任务中的月球岩石(被称为高钛玄武岩)样本,与本研究中分析的样本类似。资料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核心反应这种反应发生在大约 35 亿年前的月球内部深处,涉及岩浆中的铁(Fe)元素与周围岩石中的镁(Mg)元素的交换,改变了熔体的化学和物理特性。共同第一作者、布里斯托尔大学地球科学教授蒂姆-埃利奥特(Tim Elliott)说:"火山月岩的起源是一个引人入胜的故事,它涉及原始岩浆海洋冷却时产生的不稳定的行星级晶体堆的'雪崩'。"制约这段史诗般的历史的核心是存在月球独有的岩浆类型,但解释这种岩浆如何到达月球表面并被太空任务采样一直是个棘手的问题。能解决这个难题真是太好了"。图片显示的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克莱门汀号航天器获得的月球表面钛丰度图。与陆地岩石相比,红色部分表示极高的浓度。图片来源:月球与行星研究所了解高钛玄武岩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和 70 年代,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阿波罗任务就成功地从月球地壳中取回了凝固的古老熔岩样本,自此人们就知道月球表面部分地区钛(Ti)元素的浓度出奇地高。最近的轨道卫星测绘显示,这些被称为"高钛玄武岩"的岩浆在月球上广泛存在。"到目前为止,模型还无法再现符合高钛玄武岩基本化学和物理特征的岩浆成分。"共同第一作者、明斯特大学矿物学研究所研究员 Martijn Klaver 博士补充说:"事实证明,要解释它们的低密度尤其困难,因为这种低密度使它们能够在大约 35 亿年前喷发。"该研究实验的电子显微镜图像。熔体(棕色)与周围的晶体(绿色)发生反应,导致含铁量较低的熔体。资料来源:布里斯托尔大学/明斯特大学由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和德国明斯特大学领导的国际科学家小组利用高温实验成功地在实验室中模拟了高钛玄武岩的生成过程。对高钛玄武岩的测量还发现了一种独特的同位素组成,为实验所再现的反应提供了指纹。这两项结果都清楚地表明,熔固反应是理解这些独特岩浆形成的不可或缺的因素。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