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电AE86即将开启收费试驾:3小时近千元 还要抽签

纯电AE86即将开启收费试驾:3小时近千元 还要抽签 丰田将出借的试驾车已在2023年和2024年的改装车展会“东京汽车沙龙”上展示。 把汽油车AE86改造成电动版,作为让现有汽车支持脱碳的技术推出。 虽是纯电动汽车,但也配备了离合器和换挡杆,可手动档驾驶。据悉,AE86是丰田汽车公司出厂的一款小巧、轻量、经济效益取向的小车,在1983年以丰田卡罗拉四代的身份投入生产线,目前已有四十余年历史。AE86的全称是“AE86型卡罗拉Levin”,作为赛车漫画《头文字D》的主人公的爱车而被人所熟知。AE86作为大众车于80年代上市,但随着作品爆火,作为改装车的基础款也越来越受欢迎。据说丰田的佐藤恒治社长自己也买了一辆,进行了改装。由于在作品中车身侧面写着“藤原豆腐店”,试驾车上也写着“电动汽车”。改装版AE86内部:虽是纯电动汽车但配备了换挡杆和离合器试驾活动时间为3月13日-4月24日的周五和周六,中签的人可在丰田市的丰田会馆借车。出借的车辆为双座车。3月1日前将公布共13组的抽奖结果。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3小时体验价近千元 纯电版“AE86”在日本开启试驾

3小时体验价近千元 纯电版“AE86”在日本开启试驾 报名者可通过抽签形式入选,已开始受理抽签申请。值得一提的是,此次试驾活动的价格为3小时2万日元,约合人民币956.18元。作为回顾,纯电版AE86首次亮相于2023年日本东京汽车沙龙,在该展览会上,丰田展示了两款“新能源”AE86概念车,其中一台是用氢气代替汽油的版本,另一台就是纯电版。有意思的是,虽然该车是一款纯电动汽车,但也配备了离合器和换挡杆,可手动档驾驶。不过,又消息称,这两辆车是丰田GR部门面对碳中目标并基于及驾驶乐趣打造的概念车,我们推测其不会进行量产。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氢动力滞销,帮帮我们丰田在日本东京汽车沙龙上首次展示了两款概念车,展示了其在零排放改装方面的潜力。 基于丰田 AE86,这些概念

氢动力滞销,帮帮我们 丰田在日本东京汽车沙龙上首次展示了两款概念车,展示了其在零排放改装方面的潜力。 基于丰田 AE86,这些概念具有不同的动力系统,一种使用氢燃料电池,另一种是全电动的。 AE86 H2 概念车基于 Trueno 车身风格,配备可伸缩前灯和双色调白黑车身。 它配备了两个来自 Mirai 的氢燃料电池,将原来的四缸发动机改装为与氢系统配合使用。 另一个概念是 AE86 BEV,采用 雷凌(Levin) 车身风格(因为Levin单词中间有EV)和固定大灯,由来自 Tundra 混合动力车的电动机、普锐斯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电池组以及其他丰田和雷克萨斯车型的组件提供动力。 该概念车还配备了手动变速器,丰田的目标是使汽车的重量平衡尽可能接近原车。 这两个概念都以使用回收材料修复的座椅为特色。 丰田已与售后市场公司合作开发原型,但目前还没有大规模生产的计划。

封面图片

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 雷军:董事们已试驾小米SU7

小米汽车超级工厂正式揭幕 雷军:董事们已试驾小米SU7 据了解,小米首款汽车小米SU7将于3月28日发布。这是从2021年3月30日小米官宣造车开始,“2024年上半年上市”的三年之约正式赴约的时候。面对网友对小米汽车是否有信心打开市场的质疑,雷军回应表示:“当然有信心,因为,我们是小米汽车,我们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据小米集团2023财报显示,小米2023年智能电动汽车等创新业务投入67亿元,现金储备1363亿元,创历史新高。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比亚迪进军美国市场 特拉斯和福特准备好了吗?

比亚迪进军美国市场 特拉斯和福特准备好了吗? 德意志银行(Deutsche Bank)分析师Edison Yu上周四(2月15日)在研报中写道:“比亚迪发言人没有谈到在哪里建厂,但暗示墨西哥新莱昂州(Nuevo Leon)和巴希奥工业区(Bajio)可能是候选地点。”特斯拉(TSLA)也计划在新莱昂州建设新厂。Yu写道:“在成为中国电动汽车市场市占率最高的车企之一后,比亚迪正在向海外市场扩张。去年比亚迪出口汽车共计24.3万辆,覆盖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比亚迪销量突破300万辆,其中约8%的汽车销往海外。不过,比亚迪出口的汽车还没有进入美国市场。由于美国对中国进口汽车征收25%的关税,因此中国汽车制造商必须在美国当地生产汽车。如果比亚迪通过降价来抵消美国关税,每辆车的隐含损失将在4000至5000美元之间(根据该公司近期财务表现计算),这还不包括任何运输成本。那么,如果比亚迪必须在美国当地生产汽车,特斯拉和其他美国汽车制造商需要多长时间做准备?建厂一般需要一两年时间,此外,比亚迪还要花时间搭建分销系统。丰田汽车进入美国市场并获得立足之地的经历可以作为参考。丰田于1958年开始在美国销售汽车,当年销量为258辆。到了1963年,丰田在美国拥有125家经销商。销售进口汽车的经销商并没有对美国国内汽车行业构成重大威胁。汽车数据供应商Wards的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丰田在美国的市场份额约为1%。丰田于1972年和1974年在美国进行了首次汽车制造投资。1984年,丰田和通用汽车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即后来卖给特斯拉的加州弗里蒙特工厂。丰田通过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的制造业扩张,获得了约6个百分点的市场份额。如今,丰田在北美拥有13个工厂,其中包括8个汽车组装工厂。2023年,丰田在北美销售了220万辆汽车,在美国市场的市占率约为14%。丰田在美国建立起制造能力大约20年后,该公司市场份额的增长才开始给美国国内汽车制造商的业绩带来显著影响。如今事情发展的速度比过去更快,所以美国汽车制造商或许还有10年时间做准备。如何做准备是最重要的问题。比亚迪生产低成本电池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比亚迪电动汽车的电池是自己生产的,这有助于降低成本。目前美国所有汽车制造商都已经或正在建设电池产能,可能会抵消比亚迪的这一优势。墨西哥的劳动力价格低于美国,但美国所有汽车制造商都已经或即将在墨西哥建设产能。综上所述,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是产品。美国国内汽车制造商有必要推出价格更低、更有吸引力的电动汽车。2024款雪佛兰探界者EV起价3.5万美元,这款车将于2024年年中上市。雪佛兰探界者EV福特目前正在研发“第二代电动汽车”,“第一代电动汽车”包括野马Mach-E和F-150闪电。这些车辆基本都是经过改装的汽油动力平台,并没有针对电动技术进行优化。福特野马Mach-E福特的第二代电动汽车之一将是一款更小、价格更低的车型。特斯拉正在开发下一个汽车平台,该平台将成为一款起价可能低于3万美元的电池电动汽车的基础,这款电动汽车可能会在2025年上市。面临来自比亚迪的竞争,美国汽车制造商的行动速度越快越好。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前F1世界冠军试驾小米SU7 感慨德国车企能否跟得上中国

前F1世界冠军试驾小米SU7 感慨德国车企能否跟得上中国 其中,他感触最深的是,这些车辆的续航能力有了显著提升,一些车型充一次电最多可行驶830公里,5分钟快充续航就能增加220公里。车辆的内饰极具未来感,配备大型触摸屏和与家用电器无缝集成的底层系统。自动驾驶也是另一个亮点,体现了这些车背后工程团队的创新。此外,罗斯伯格指出,2023年,欧洲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为4.6万欧元,而中国生产的电动汽车的平均价格不到3.2万英镑。这使得中国车企对那些想要低排放,以及价格更实惠的欧洲客户来说,处于有利地位。而且,中国这些车辆从概念车到量产车的速度之快也令人着迷,一些车企可以把一辆车从想法到量产,短短三年就能生产十几万辆。如此快速的开发周期,再加上竞争力和先进的技术,绝对值得关注;最后,罗斯伯格提出了一个问题,德国车企能否跟上中国这种快速演变的竞争?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丰田跟华为合作智驾,“华系”就这么走向全球了?

丰田跟华为合作智驾,“华系”就这么走向全球了? 最开始是车fans在微博透露了:丰田、本田、日产之一,会上华为智驾的消息。合作方式、合作对象等具体细节全都没有提及,但“日系”、“华为”两个词连在一起,就成了张力极强的流量密码,令人浮想联翩。紧接着一则新的爆料,直接指出与华为合作的那家日系车就是丰田,并明确说明是三方合作,顿时将此事的话题度拉上了一个新台阶。和谁合作、怎么合作都被点出来了,看着有鼻子有眼的,不由吃瓜群众不信。至此,广大网友的热情已经被彻底点爆,更多人加入了讨论。很快,又有媒体去找官方求证,得出了一条新的信息:丰田将在北京车展期间宣布与国内大厂的重要合作。几条爆料连起来看,基本可以推测出这样一条新闻预告:丰田即将在4月的北京车展上,宣布与华为、Momenta之间关于智驾领域的合作!当然,以上只是推论。这瓜保不保真,还得等官方发话。01. 劲爆!按理来说,不过是一条未经证实的合作传闻而已,不该关注度如此之高。生意场上大企业间合作意向多如牛毛,每天都有无数的合作意向达成或者流产,没人有空盯着每一条去发散思维。但丰田与华为的同框,乍看起来似乎确实很稀奇。按照大家的刻板印象,丰田=日系代表、华为=民族之光,两个品牌各有各的用户群体,且好像八竿子打不着。所以丰田和华为的合作传闻一经流出,在引起惊讶声一片后,延伸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反对声音。有人认为,华为作为国货之光,不需要和日本车企合作;也有人认为丰田作为国际巨头,不需要蹭华为的流量。明明是两家品牌的商业行为,且合作肯定是因为有互利共赢可能才会出现,却迎来了很多纯情绪性的“二极管”发言,方向越跑越偏。02. 靠不靠谱?理性讨论,丰田真要跟华为合作的话,好处还真不少。时至今日,丰田对电动化的排斥,已经成了车圈版的“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退居二线的丰田章男有事没事炮轰几句电动车,不是他真跟电动车有“不共戴天之仇”,而是丰田眼下在电动车领域,连李想看不上的“仨瓜俩枣”都赚不到!在中国市场,被丰田汽车寄予厚望的bZ4X和bZ3全成了“扑街货”。bZ3在有天津出租车这条后路的接盘下,还能勉强维持每月千台以上的销量;bZ4X到2024年后居然仅剩个位数的月销量,恐怕一不小心就要达成销量排名300名开外的历史成就。数字看着好像有点丢脸,但结合丰田汽车2023年全球汽车销量第一的硬实力下,这份新能源“家丑”也不是不可以藏一藏。只要别把“纯电动汽车占比不到1%”这事单拎出来鞭尸。于是接下来的问题就成了,丰田真实的想法是什么?答案是,电动化、智能化,丰田其实都想搞!孔子他老人家早就告诉过咱们,“听其言而观其行”,听人说了啥不算完,还得看人干了啥。落实到行动层面上,丰田的身体还是很诚实的。去年不仅把在华最大研发基地改名为“丰田智能电动汽车研发中心(中国)有限公司”,还早早预告了中国市场上的产品会引入“本土供应商”。只是当时一纸平平无奇的新闻稿发出来,估计并没有多少人预料到,“本土供应商”的名单里居然有可能出现华为。但华为的出现确实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一方面丰田虽然是HEV领域多年的行家,但在PHEV才算新能源的中国,丰田彻底失去了“环保”“省油”的光环,在一众“苦合资车久矣”的用户面前,成了“国产干死日系车”期待的最大目标对象。越来越多人对丰田结实耐用的形象祛魅,丰田给自己营造新优势的需求就越迫切。另一方面华为因为美国的制裁,一举被捧到了“英雄”的地位,承载着远超一家民营企业的社会价值,年年顶着全球名列前茅的研发投入,更是让华为戴上技术的王冠迎接着无数的称赞。事实已经证明,华为这位在舆论上动辄能引起血雨腥风的“新王”,在营销上有着让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战斗力。5G回归的华为mate60不宣而爆卖,名不见经传的赛力斯“华”丽转身后突破月交付三万,全都证明了华为在国内确实是块金字招牌。于是答案不言自明,问界的销量有多好,用户对于“含华量”有多在意,丰田跟华为的合作前景就有多光明。更何况对于短板明显的丰田而言,华为在智能化上的实力是真的有点东西。今年3月刚上市的第九代凯美瑞,采用华为技术打造的智能座舱被官方描述为“车机响应速度相比第八代提升8倍”,据说在用户反馈方面体验很不错。有车机领域的合作基础在前,智驾方面想必也大有可为。03. 为啥是三方合作?如果说,丰田选择与华为在智驾领域合作,是说得通的,那非要引入另一家中国自动驾驶Momenta的操作,又是意欲何为呢?根据爆料中的信息,丰田全球车型将搭载的智驾方案,是华为提供硬件,另一家中国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提供软件,三方深度合作并整合。华为在汽车领域的三种合作模式分别为,零部件供应模式、解决方案模式(HI 模式)以及智选车模式(鸿蒙智行)。只是提供硬件的话,那华为与丰田的合作(如果真有),一定会是零部件供应模式。华为在智驾领域有自研的升腾芯片、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MDC算力平台、AR-HUD,打造出一整套华为原生、软硬结合的ADS高阶辅助驾驶系统都没问题,丰田要用什么硬件,想必华为也都能满足。而负责软件的Momenta,也是国内小有名气的自动驾驶公司,具备L2-L4智能驾驶实力。其最为大家所熟识的应当是搭载于上汽智己车型上的NOA解决方案,甚至由于与智己的深度合作关系,Momenta还有个“上汽干儿子”的名号。不过,Momenta不止跟上汽有关系,或者也可以说,Momenta是一家明显面向国际的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的投资者既有国内的上汽、蔚来、雷军(顺为资本),也有国外的梅赛德斯-奔驰、博世、丰田、通用。划重点,丰田投资,而且丰田还是Momenta C轮融资的领投方。有这么层关系,丰田“钦点”Momenta的决定,似乎就不难理解了。另外不得不提的是,比起“软硬一体”打通的华为,Momenta其实比起硬件更擅于软件,哪怕智己采用了Momenta的NOA方案,却使用着英伟达Orin的智驾芯片。因此有理由怀疑,丰田选择在智驾领域采用中国本土供应商,却组了个三方联合方案的理由,多少跟上汽“不愿将灵魂交给华为”有些相似。毕竟国内车企考虑的,还只是华为出了名的风格强势,而丰田这种全球巨头要考虑的,还有华为被疯狂制裁的现实因素。如果丰田在全球车型上真的采用华为ADS高阶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到时候能不能卖到美国去,还真得画个问号,而现在爆料的这个仅采用华为硬件的三方联合方案,最起码看起来要好解释得多。当然,如果全球车型只是个幌子,实则还是中国市场特供版,那就另当别论。比如,专门为硬件不够出色的Momenta这碟醋,搭上华为这个噱头拉满的添头,包了一顿智驾饺子?此外对于目标做“中国博世”的华为来说,真跟丰田敲定合作的话,同样也是好事。虽然丰田在中国市场上的地位不如以往,但在海外市场上丰田汽车的名头依旧响亮。多这么一个国际汽车巨头加入自己的朋友圈,也相当于为华为的汽车业务打了有效广告。为此哪怕先从个别硬件着手,只要能慢慢打开局面也值。写在最后说到底,丰田和华为有可能合作的消息之所以能爆,除了二者之间奇妙的化学反应,有不小原因是大家觉得这事大概率能成。或者再进一步,所谓丰田“投降”、“低头”的言论背后,是很多人认为丰田需要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加...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