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化石:古老恒星在大麦哲伦云的NGC 1841中默默无闻地存在

银河化石:古老恒星在大麦哲伦云的NGC 1841中默默无闻地存在 这张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图像显示的是大麦哲伦云(LMC)中的球状星团 NGC 1841。像 NGC 1841 这样的球状星团以其密度和古老恒星为特征,是宇宙的化石,揭示了早期星系发展的复杂性。图片来源:ESA/哈勃和 NASA, A. Sarajedini, F. Niederhofer我们通常认为距离银河系最近的星系是仙女座星系,但更准确的说法是,仙女座星系是离我们最近的星系,但并不在银河系的轨道上。事实上,我们的银河系被几十个已知的卫星星系环绕着,这些星系比仙女座星系要近得多,其中最大、最亮的是 LMC,从南半球用肉眼很容易就能看到它(不过由于光污染,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LMC 是许多球状星团的家园。这些天体介于开阔星团和小型紧凑星系之间开阔星团的密度要小得多,束缚也紧密得多。越来越精密的观测发现,球状星团的恒星群和其他特征是多样而复杂的,人们对这些紧密结合的星团是如何形成的还不是很清楚。不过,所有球状星团都有某些共同点:它们非常稳定,因此能够持续很长时间,也因此可能非常古老。这意味着球状星团通常包含大量非常古老的恒星,这使它们类似于天体"化石"。就像化石可以让人了解地球上生命的早期发展一样,NGC 1841 这样的球状星团也可以让人了解星系中恒星形成的早期情况。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哈勃揭示NGC 2005星团 星系合并的古老见证

哈勃揭示NGC 2005星团 星系合并的古老见证 这张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显示的是球状星团 NGC 2005。它距离大麦哲伦云中心约 750 光年,距离地球约 162000 光年。这个星团是古老宇宙结构的一个范例,其中可能蕴藏着数百万颗古老的恒星,它们提供了类似于地球化石的洞察力,揭示了古老恒星的特征。图片来源:ESA/哈勃和 NASA, F. Niederhofer, L. GirardiNGC 2005距离大麦哲伦云(LMC)中心约750光年,大麦哲伦云是银河系最大的卫星星系,它本身距离地球约162000光年。球状星团是由数万或数百万颗恒星组成的密集星团。它们的密度意味着它们受到紧密的引力束缚,因此非常稳定。这种稳定性造就了它们的寿命:球状星团的年龄可达数十亿年,因此通常由非常古老的恒星组成。因此,研究太空中的球状星团有点像研究地球上的化石:化石让人了解远古动植物的特征,而球状星团则让人了解远古恒星的特征。目前的星系演化理论预测星系会相互合并。人们普遍认为,我们在现代宇宙中观测到的相对较大的星系是由较小的星系合并而成的。如果这一观点是正确的,那么天文学家就会发现有证据表明,附近星系中最古老的恒星起源于不同的星系环境。众所周知,球状星团中含有远古恒星,而且它们非常稳定,因此是检验这一假说的绝佳实验室。NGC 2005就是这样一个球状星团,它的存在为星系通过合并而演化的理论提供了证据。事实上,NGC 2005中恒星的化学成分与它周围的LMC中的恒星截然不同。这表明,LMC在其历史的某个时期曾与另一个星系发生过合并。另一个星系早已合并或消散,但NGC 2005却作为一个古老的见证者留在了这里。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天文学家发现位于银河系中心区域的三颗恒星异常年轻

天文学家发现位于银河系中心区域的三颗恒星异常年轻 这张照片是用欧洲南方天文台位于智利的甚大望远镜拍摄的,显示了银河系最内层的高分辨率景象。在新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对此处显示的密集核星团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图片来源:ESO这项研究发表在《天体物理学杂志通讯》上,研究对象是位于构成银河系中心的核星团中的一组恒星。研究涉及三颗难以研究的恒星,因为它们距离太阳系非常遥远,隐藏在巨大的尘埃和气体云后面,遮挡了光线。事实上,该区域还布满了恒星,这使得分辨单个恒星变得非常复杂。在之前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提出了一个假设,即银河系中部的这些特定恒星可能异常年轻。验证银河系核心的年轻恒星"我们现在可以证实这一点。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已经能够确定其中三颗恒星相对年轻,至少在天文学家看来是如此,年龄在 1 亿年到 10 亿年左右。"隆德大学天文学研究员丽贝卡-福斯伯格说:"这可以与太阳相比,太阳的年龄为 46 亿年。"核星团一直被视为银河系中非常古老的部分,这一点非常正确。但研究人员新发现的这些年轻恒星表明,在银河系这个古老的组成部分中,恒星的形成也非常活跃。然而,对距离地球 2.5 万光年的恒星进行测年并不是一件急于求成的事情。研究人员使用了来自夏威夷凯克 II 望远镜的高分辨率数据,该望远镜是世界上最大的望远镜之一,镜面直径达 10 米。为了进一步验证,他们还测量了恒星中铁这种重元素的含量。这种元素对于追踪银河系的发展非常重要,因为天文学家关于恒星形成和星系发展的理论表明,年轻的恒星含有更多的重元素,因为随着时间的推移,重元素在宇宙中形成的程度越来越高。为了确定铁的含量,天文学家用红外光观测了恒星的光谱,与光学光相比,红外光的光谱部分更容易透过银河系尘埃密集的部分。结果显示,铁的含量差异很大,这让研究人员感到惊讶。了解银河系和宇宙的意义"铁含量的分布非常广泛,这可能表明银河系的最内层是非常不均匀的,也就是不混合的。"隆德大学天文学研究员布莱恩-托尔斯布罗(Brian Thorsbro)说:"这是我们始料未及的,它不仅说明了银河系中心的面貌,也说明了早期宇宙的面貌。"这项研究为我们了解早期宇宙和银河系中心的运作提供了重要启示。研究结果还可能有助于启发我们今后继续探索银河系的中心,以及进一步开发星系和恒星形成的模型和模拟。"我个人认为,我们现在可以如此详细地研究银河系的最中心,这是非常令人兴奋的。对于我们所在的银河系圆盘的观测来说,这些类型的测量已经成为标准,但对于银河系中更遥远、更奇特的部分来说,却是遥不可及的目标。"Rebecca Forsberg总结说:"我们可以从这些研究中了解到很多关于我们的银河系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信息。"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哈勃太空望远镜带你认识疏散星团

哈勃太空望远镜带你认识疏散星团 这张哈勃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显示的是一个名为 NGC 2164 的疏散星团,它是由一位名叫詹姆斯-邓洛普的苏格兰天文学家于 1826 年首次发现的。NGC 2164 位于银河系的近邻之一被称为大麦哲伦云的卫星星系内。大麦哲伦星云是一个相对较小的星系,距离地球约16万光年。它被认为是一个卫星星系,因为它与银河系有引力约束。图片来源:ESA/哈勃和 NASA, J. Kalirai, A. Milone由于其开放和弥散的结构,它们并不是特别稳定,其组成恒星可能会在几百万年后消散。因此,在新恒星正在形成的螺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中会发现疏散星团,而在椭圆星系中则不会发现疏散星团。在银河系中,我们可以在旋臂内和旋臂之间发现疏散星团。天文学家对所有星团都非常感兴趣,因为其中的恒星都是在大致相同的时间和地点形成的。疏散星团通常比球状星团更容易观测,因为可以对单个恒星进行研究。对星团的研究为了解恒星的形成和演化过程提供了独特的视角。疏散星团是由几十颗到几百颗恒星组成的松散星团。它们存在于螺旋星系和不规则星系中。图片来源:NASA和 ESA迄今为止,天文学界在银河系中已经发现了大约 1100 个疏散星团,不过人们认为还有更多疏散星团存在。Trumpler 14就是其中之一,它位于大约 8000 光年之外,靠近著名的船底座星云的中心,被哈勃拍摄得非常美丽。在整个银河系中,这个空间区域是大质量、高亮度恒星最密集的地方之一。NGC 1872 位于我们的小邻近星系大麦哲伦云中。这个星团具有两种星团类型的特征它和典型的球状星团一样丰富,但要年轻得多,而且和许多疏散星团一样,它的恒星更蓝。这样的中间星团在大麦哲伦云中很常见。资料来源: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和欧空局哈勃还瞄准了著名的鹰状星云(NGC 6611)的壮观部分,这是一个开放星团,形成于大约 550 万年前,距离地球大约 6500 光年。这是一个非常年轻的星团,包含许多炙热的蓝色恒星,其强烈的紫外线光芒使周围的鹰状星云发出耀眼的光芒。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地球收到神秘信号:来自银河系第二亮的古老球状星团

地球收到神秘信号:来自银河系第二亮的古老球状星团 研究人员认为,这个信号来自一个中等质量黑洞,或者一颗脉冲星。如果是后者并不算太意外,但如果是前者,那将是天体物理学上的一次突破。中等质量黑洞是恒星级黑洞、超大质量黑洞之间的缺失一环,主流观点怀疑它藏在球状星团内部,但到目前为止,仍未发现球状星团内部存在中等质量黑洞的确凿证据。天体物理学家相信,超大质量黑洞是小黑洞一次次合并产生的,但需要找到一个中等质量黑洞,或者恰巧捕捉到小黑洞合并。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宇宙年龄再次受质疑:仅8亿年古老星系却比银河系的恒星数量还要多

宇宙年龄再次受质疑:仅8亿年古老星系却比银河系的恒星数量还要多 2024 年 2 月 14 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一篇新论文介绍了 ZF-UDS-7329 星系,这是一个非常古老的星系,从宇宙学红移角度来说,这个星系大约为 8 亿岁,也就是在宇宙大爆炸后的 8 亿年内形成。然而该星系包含的恒星数量甚至比银河系还要多,目前银河系的恒星数量大约是在 2000 亿~4000 亿颗之间,不过银河系的年龄已经有 136 亿岁,也就是从宇宙大爆炸之后的 2 亿年开始形成,花费了几十亿年吞并附近的星系才有今天的规模。ZF-UDS-7329 星系意味着从某种程度上说,在诞生时没有暗物质的帮助就形成了 (注:暗物质在大尺度上帮助物质聚集),这与当前星系形成的标准模型相反。论文合著者、国际射电天文学研究中心天文学副教授克劳迪娅拉戈斯:这些极其巨大的星系出现在宇宙早期,对我们的标准宇宙学模型构成了重大挑战。这是因为巨大的暗物质结构被认为是将早期星系聚集在一起的必要组成部分,但在宇宙早期暗物质还没有时间形成。论文合著者、澳大利亚斯威本理工大学的天文学教授 Themiya Nanayakkara:这突破了我们目前对星系形成和演化的理解极限,现在的关键问题是这些古老星系是如何在宇宙早期形成的如此快,以及当宇宙的其他部分正在推动星系形成的时候,是什么神秘的机制导致突然形成大量的恒星。对研究人员来说,现有理论被质疑或者推翻都不是大问题,毕竟科学的进步就是在前人基础上不断研究,不断发现新证据、不断完成理论亦或者推翻就理论形成新理论。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比想象中更大

中国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比想象中更大 中国科学家近日利用APOGEE近红外恒星光谱巡天数据分析,首次重构了银河系从内到外完整的恒星径向密度分布,直接测量结果显示“银河系比之前假定的更大”。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自然·天文学》上。文章第一作者、云南大学中国西南天文研究所副教授连建辉介绍,基于新的恒星面密度分布,研究团队发现银河系半光半径(包含星系总光度一半的半径)几乎是之前估计的两倍(约1.9万光年),并和近邻同质量星系的半径基本一致,表明银河系在星系大小方面是一个典型的盘星系。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