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中发现"令人费解的矿物组合"

嫦娥五号月球样品中发现"令人费解的矿物组合" Procellarum 月海上的新鲜环形山 资料来源:NASA/GSFC/亚利桑那州立大学CE-5风化层样品01GP中含硅铁长石和硅辉石硅块的背散射电子(BSE)图像在铁长石、铁长石和类α-方石长石相周围光滑区域的相为无定形二氧化硅。Sft, seifertite;Sti,超石英;α,α-Crs-like -cristobalite-like。月球上布满了小行星撞击造成的陨石坑,由于月球上缺乏大气层和地质活动,这些陨石坑保持原样。小行星撞击产生的强烈压力和温度改变了月球岩石和尘埃顶层的成分,称为风化层,科学家们通过研究风化层来拼凑月球的演化历史。根据计算机模型的估计,Changesite-(Y) 一定是在一次这样的小行星撞击之后形成的,根据计算机模型的估计,撞击可能会在任何地方留下一个 1.9 英里到 20 英里(3 到 32 公里)宽的陨石坑,具体取决于撞击角度。此前的分析将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岩石的年龄确定为19.7亿岁。Y+REE与其他阳离子在changessite -(Y)中的对比,表示为每56个O原子中的阳离子。数据列于表1。(a) Y+REE vs Ca;回归方程为所示直线,拟合CE-5样品01GP的changessite -(Y)晶粒。(b) Y+REE与Na、Si和Mg、fe位原子在changesite-(Y)中的变化。镁、铁位原子包括镁、铁和锰。返回的嫦娥五号样本还含有以前已知的二氧化硅矿物的混合物,其中最著名的是镁铁矿和辉铁矿。科学家认为,这两种矿物很可能是在形成阿里斯塔克斯陨石坑的碰撞中沉积下来的,阿里斯塔克斯陨石坑是四个陨石坑中最年轻的一个,喷射物从该陨石坑中倾泻而下,落到嫦娥五号采样的地区。CE-5风化层样品01GP中玄武岩碎屑变址-(Y)的BSE图像。足总,铁橄榄石;Px,辉石;Pl,斜长石;Crs,方石英;Bdy斜锆石;有望,陨硫铁。众所周知,Seifertite 在小行星撞击的高压余震中会变成 Stishovite,但对于月球上的这些矿物,还有很多东西需要了解。研究报告的合著者、中国科学院的杜伟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尽管月球表面覆盖着数以万计的撞击坑,但高压矿物在月球样本中并不常见。” “对此的可能解释之一是大多数高压矿物在高温下不稳定。”科学家表示,从理论上讲,镁铁矿和辉铁矿只有在比样品所见证的压力高得多的压力下才能共存,因此它们在嫦娥五号返回的样品中的存在是一个“令人费解的组合”。今年五月,中国预计将发射下一次探月任务嫦娥六号,它将尝试从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SPA)盆地收集样本。周三(2 月 6 日)《物质与辐射》杂志上发表的一篇论文介绍了这项新研究成果。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嫦娥六号带回1935.3克月球样品

嫦娥六号带回1935.3克月球样品 经初步测算,嫦娥六号任务采集月球样品1935.3克。在样品安全运输至月球样品实验室后,地面应用系统的科研人员将按计划开展月球样品的存储和处理,启动科研工作。这标志着嫦娥六号任务由工程实施阶段正式转入科学研究新阶段。官方表示,人类首份月背样品在科学上具有独特意义,将进一步增进人类对月球演化的认知,加快人类和平探索利用月球资源的脚步,是全人类的重要财富。据了解,嫦娥六号探测器于5月3日发射升空,历经53天,首次获取月背的月球样品,于6月25日与轨道器分离并携带月背样品重返地球。这标志着探月工程嫦娥六号任务取得圆满成功,实现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据专家介绍,嫦娥六号探测器带回的月壤,位于月球背面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区域内,这片区域是月球最古老、最大的陨石撞击坑。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NASA月球勘测轨道器发现疑似俄罗斯Luna-25的撞击坑

NASA月球勘测轨道器发现疑似俄罗斯Luna-25的撞击坑 日前 NASA 公布了一张观测照片,照片中可以看到在 Luna-25 着陆前后月球表面某个位置出现了明显的撞击坑,这个撞击坑很有可能就是 Luna-25 造成的。 新陨石坑直径约为 10 米,具体位置是月球南纬 57.865 度、东经 61.360 度、海拔高度为 - 360 米,撞击点为 Pontécoulant G 陨石坑周围的斜坡内缘上,坡度大于 20 度。该位置距离 Luna-25 的计划着陆点即南纬 69.545 度、东经 43.544 度相距 400 千米左右。 当然基于严谨考虑,NASA 使用的词是 "陨石坑",毕竟没人确定这个是月球表面常见的陨石坑还是 Luna-25 造成的。来源 ,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封面图片

香港理工大学获得嫦娥五号采集的月球土壤样品

香港理工大学获得嫦娥五号采集的月球土壤样品 香港理工大学(理大)今日(3 日)举行发布会,宣布通过国家航天局探月与航天工程中心月球样品管理办公室的审核,成功获得由中国嫦娥五号采集的月球土壤样品,包括一份 400 毫克的表面铲取样品及一份 42.6 毫克的深层钻取样品。理大科研团队将深入月壤结构,探讨在 “月壤中找水”。

封面图片

嫦娥六号成功登月 古老的月球背面到底藏了什么秘密?

嫦娥六号成功登月 古老的月球背面到底藏了什么秘密? 只要一切顺利,嫦娥六号将带着月球样品起飞,六月底就会安全回家。嫦娥二号 CCD 影像图中的南极-艾肯盆地区域。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1那么,为什么嫦娥六号选择阿波罗盆地作为着陆区?阿波罗盆地里有什么值得我们如此大费周章地进行探索?要回答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首先搞清楚阿波罗盆地在哪里。阿波罗盆地在哪里?由于月球被地球潮汐锁定,所以月球当前仅有一侧面向地球,其中面向地球一面称为月球正面(Lunar near side),背向地球一侧称为月球背面(Lunar far side)。阿波罗盆地就是一个位于月球背面“南极-艾肯盆地”内部的盆地。嫦娥六号发射当天,有媒体在采访中提到的“南极-艾特肯盆地”位于月球背面,是月球已知最大、最古老的撞击盆地,不过其在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绘制的月球地质图中规范名称是“南极-艾肯盆地”(South Pole–Aitken Basin),”故本文统一称为“南极-艾肯盆地”。早在 2018~2023 年的一系列讨论中,嫦娥六号预选着陆区就暂定为南极-艾肯盆地,并进一步细化为阿波罗盆地的南部边缘。月球仪上的阿波罗盆地,手指位置为嫦娥六号预选着陆区附近。月球仪根据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绘制的 1:250 万月球地质图制作,直径约 1.55 米。图片来源:作者拍摄阿波罗盆地就位于南极-艾肯盆地内部的东北部,是一个多环撞击盆地,直径约 500km,在嫦娥二号全月影像图中非常醒目。南极-艾肯盆地直径约 2500~3000km,由于过于巨大,且形成后经历了漫长的撞击、外来溅射物覆盖等侵蚀作用,其在影像上肉眼较难识别,需要月球高程、地形数据才能识别。月球南极-艾肯盆地、阿波罗盆地、嫦娥六号着陆区、长白山位置关系图,可以见到南极-艾肯盆地并不显眼。图片来源:参考文献5月球背面南极-艾肯盆地假彩色高程图。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2嫦娥六号要在阿波罗盆地寻找什么?简要来说,嫦娥六号在阿波罗盆地的主要任务包括:寻找新矿物、寻找月球深部物质、寻找古老矿物、研究苏长岩、寻找名义含水矿物、寻找高压矿物等。1、寻找新矿物和岩石如果一种矿物的构成元素比例,微观结构,至少其一与其他已知矿物都不同,就有机会被认定为新矿物。但是新矿物一般尺寸微小,容易与已知矿物混淆,需要极端的温压条件或特殊的化学条件形成,而不是随处可寻。在嫦娥五号样品中,我们就发现了至少三种新矿物,七种不同的岩石。正如地球上不同地方的岩石、土壤的成分并不一致一样,月壤、月岩也存在不均一性,甚至单次采样返回的不同样品之间也是如此,因此嫦娥六号的登月活动就有极大可能发现更多新的矿物和岩石。2、寻找月球深部物质正如前文提到的,阿波罗盆地是南极-艾肯盆地内部东北侧的撞击盆地,而南极-艾肯盆地是月球已知最大、最古老的撞击盆地。通俗讲,因为阿波罗盆地是个多次撞击形成的“盆中之盆”,所以可能是月壳最薄的位置之一。阿波罗盆地区域高程与月壳厚度。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一些理论认为,形成南极-艾肯盆地的撞击事件可能挖掘出了月幔物质。然而,也有人提出,即使盆地挖掘出了月幔物质,由于在撞击过程中月幔物质可能会经历熔化-冷凝的过程,导致不同化学成分的矿物和岩石被分离开这个过程被称为熔融分异。熔融分异可能会使识别变得困难,或者在形成之后被更晚期的撞击出现的溅射物混合、掩埋而难以被遥感发现。因此嫦娥六号有可能在阿波罗盆地中发现这些来自月幔的深部物质,对我们理解月球深部结构和月球的起源和演化起到重要作用。3、寻找古老物质根据近期正式出版的 1:250 万月球地质图,将月球地质年代划分为“三宙六纪”。南极-艾肯盆地形成于月球岩浆洋大部分固结,月球初步形成固体月壳的时代,代表月球艾肯纪的开始。又根据撞击坑统计定年,南极-艾肯盆地一带年龄约 42 亿年,可能分布有月表最古老的岩石,但这个数值需要实际样品修正。之前嫦娥五号采集的样品包括月球已知最年轻(约 20 亿年)的岩石之一,嫦娥六号的一个关键任务则是尽量采集古老的月球岩石和可定年的矿物(包括锆石、斜锆石、磷灰石等)。4、揭开苏长岩成因之谜根据近期正式出版的 1:250 万月球岩石类型分布图,南极-艾肯盆地内部的主要岩石类型为苏长岩。苏长岩在过去美国阿波罗、苏联 LUNA、嫦娥五号的月球样品都极少发现,由于苏长岩成因有多解性,既有可能是下月壳、月幔等深部物质,又有可能是大规模岩浆房分异(是指地球内部巨大的岩浆体在冷却过程中,其中的化学成分被分离成不同的层次或部分),还有可能是撞击熔融物分异。采集阿波罗盆地的苏长岩,有助于解决苏长岩成因之谜,从而帮我们研究阿波罗盆地的演化历史。1:250 万月球岩石类型分布图。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55、寻找名义含水矿物因为月球被地球潮汐锁定,所以有一面恒定朝向地球(此面一般称为正面),会受到“地球风”影响,相对富氧、富水。而实际上根据遥感光谱研究,月球背面虽然不如正面富氧、富水,但也存在少量富氧、富水区域,甚至发现了赤铁矿等名义含水矿物(指在其化学式中包含水分子,但实际上并不以液态水的形式存在,而是以水合物或羟基等形式存在的矿物),而过去阿波罗样品里曾零星地发现四方纤铁矿、角闪石等名义含水矿物,其成因均不明确。嫦娥六号如果采集到名义含水矿物,或者样品包含特殊的水赋存状态,将是非同寻常的突破。6、寻找高压矿物阿波罗盆地既是撞击盆地,又是深部物质潜在出露区,无论大规模撞击还是月球深部高压,都是形成高压矿物的有利条件。月球表面遭受频繁的撞击作用,有利于指示高压的矿物形成,过去的样品中已发现熔长石、钙硬玉、赛石英、雷锆石等高压矿物,但是在理论上月幔中可能存在的石榴石等高压矿物发现极少,因此这个理论模型需要实际样品修正。嫦娥六号着陆月球模拟图。图片来源:央视新闻、国家航天局除了以上研究任务之外,一些需要借助嫦娥六号的热门研究主题还包括:空间风化特征,月尘电磁学性质,月壤成熟度新指标,原位资源利用方案等。嫦娥六号任务不但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任务,而且嫦娥六号选择南极-艾肯盆地中的阿波罗盆地这一盆中之盆采样,为的就是尽可能采到与过去美国阿波罗系列、苏联 LUNA 系列、中国嫦娥五号不同的样品,从而帮助我们更全面地研究月球。参考文献[1] 刘力维,韩坤英,丁孝忠,等.嫦娥六号探测器预选着陆区区域地质特征及演化分析 [J].地学前缘: 1-13.   郭弟均,刘建忠,HEADW.James,  等.月球阿波罗盆地区域月壳结构及光谱特征 [J].深空探测学报, 2018, 5(05):488-494. DOI:10.15982/j.issn.2095-7777.2018.05.013.[3] 籍进柱,郭弟均,刘建忠,等.1:250 万月球全月地质图 [J].科学通报:英文版, 2022, 67(15):1544-1548.[4] Jia Z , Chen J ,  Kong J ,et al. Geologic context of Chang'e-6 candidate  landing  regions and  potential non-mare materials in the returned samples[J].Icarus, 2024,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嫦娥六号完成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与在轨样品转移

嫦娥六号完成月球轨道交会对接与在轨样品转移 从国家航天局获悉,嫦娥六号上升器成功与轨道器和返回器组合体完成月球轨道的交会对接,将月球样品容器安全转移至返回器中。这是我国航天器继嫦娥五号之后,第二次实现月球轨道交会对接。(央视新闻) 标签: #嫦娥六号 #月球背面 #登月 频道: @GodlyNews1 投稿: @GodlyNewsBot

封面图片

嫦娥六号月背着陆影像发布 近距离观看月球表面陨石坑

嫦娥六号月背着陆影像发布 近距离观看月球表面陨石坑 据悉,此次嫦娥六号任务实施人类首次月背采样返回,工程创新多,风险高,难度大。相比2020年实现月球正面采样返回的嫦娥五号任务,嫦娥六号任务突破了月球逆行轨道设计与控制技术,并将在鹊桥二号中继星的支持下,完成月背智能快速采样、月背起飞上升等关键技术节点。按照计划,陆器将通过鹊桥二号中继星,在地面控制下,进行太阳翼和定向天线展开等状态检查与设置工作,此后正式开始持续约2天的月背采样工作。通过钻具钻取和机械臂表取两种方式分别采集月壤样品和月表岩石,实现多点、多样化自动采样。之后由上升器携带样品飞向环月轨道,与轨返组合体对接并转移样品。随后轨返组合体进入月地转移轨道返回地球附近,返回器择机再入大气层回到地球。任务周期预计约为53天。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