灾难过后的重要食物来源:被忽视的植物有助于缓解粮食不安全状况

灾难过后的重要食物来源:被忽视的植物有助于缓解粮食不安全状况 据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称,原产于美国东部的美洲满江红具有作为一种快速生长、短季节作物的巨大潜力,只需极少的投入、维护和加工。这种植物有时被称为蚊子蕨、仙人苔和水蕨,可用于增加食物供应。资料来源: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这种迅速生长的水生蕨类植物具有必要的营养成分,可以作为灾后的重要食物来源,而且采集后随时可以食用。根据最近发表在《食品科学与营养》(Food Science & Nutrition)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这种原产于美国东部的植物美洲满江红(azolla caroliniana Willd)在不久的将来也能缓解粮食不安全问题。研究人员发现,与生长在野外、在亚洲和非洲被种植作为牲畜饲料的满江红属植物相比,美洲满江红更容易被人类消化,营养价值也更高。这项研究由生态系统科学与管理学教授迈克尔-雅各布森(Michael Jacobson)实验室的研究助理丹尼尔-温斯蒂德(Daniel Winstead)和蔬菜作物科学助理教授弗朗切斯科-迪焦亚(Francesco Di Gioia)领导,是农业科学学院开展的名为"面对灾难性全球事件的食品复原力"的大型跨学科研究项目的一部分。这项研究由丹尼尔-温斯蒂德(Daniel Winstead)领导,图中他是生态系统科学与管理学教授迈克尔-雅各布森(Michael Jacobson)和蔬菜作物学助理教授弗朗切斯科-迪焦亚(Francesco Di Gioia)实验室的研究助理。该研究是农业科学学院开展的更大跨学科研究项目"面对灾难性全球事件的粮食复原力"的一部分。图片来源: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雅各布森说:"几千年来,世界各地一直将其他种类的满江红用作牲畜饲料和'绿肥',为农作物施肥,因为这种植物具有固氮能力。人们认为,由于其多酚总含量较高,会影响其消化率,因此限制了将满江红用于人类食用。但这项研究表明,美洲满江红的酚含量要低得多,而烹饪该植物会进一步降低酚含量。"雅各布森解释说,多酚是植物中天然存在的丰富化合物,较低浓度的多酚具有抗氧化活性,对人体健康有益,但高浓度的多酚会限制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成为抗营养因子。没食子酸是一种稳定的酚,已成为测定食物中酚含量的标准测量方法。研究人员在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帕克分校的温室中种植了美洲满江红,这种植物被描述为质地清脆、味道中性。研究人员发现,美洲满江红的总酚含量约为每公斤干重 4.26 克没食子酸当量。温斯蒂德指出,与水果相比,这一含量一般在 1.4 到 6.2 之间;豆类在 1.2 到 6.6 之间;坚果在 0.5 到 19 之间。他补充说,相比之下,生长在亚洲和非洲的其他品种的绿萝每公斤干重的没食子酸当量介于 20 克到 69 克之间,对人类来说太高了,难以消化。研究人员测试了三种烹饪方法,多项研究表明,这三种方法都能降低食物中的多酚类物质含量,目的是减少可能限制人们食用绿花椰菜的抗营养因素煮沸、高压烹饪和自然发酵(如图所示)。资料来源: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测试了三种烹饪方法煮沸、压力烹饪和自然发酵,多项研究表明,这三种方法可以降低食物中的多酚含量,目的是减少可能限制人类和牲畜食用绿萝的抗营养因素。测试表明,与生植物相比,煮沸、高压蒸煮和自然发酵的总酚含量分别降低了 88%、92% 和 62%。温斯蒂德指出,美洲满江红具有作为快速生长、短季节作物的巨大潜力,只需极少的投入、维护和加工,并补充说,这种植物可用于增加粮食供应。他说:"我们的研究凸显了美洲满江红的营养价值和适度的蛋白质含量,并证明烹饪方法能轻松且显著地降低总酚含量。其适度蛋白质和高矿物质产量使这一物种成为理想的栽培品种。"研究人员说,由于种植满江红简便易行、生长迅速,因此是灾害和灾难期间的理想资源,也适合小农农场和低收入地区经常使用。他们说,这是一种多用途野生食用植物,在经济、农业、营养和抗灾能力方面具有巨大潜力,但还需要进一步开发。"无论是作为灾难情况下的'速效'解决方案,还是长期的恢复计划,卡罗莱纳绿藻都有可能为人类和牲畜提供大量蛋白质和热量,"他还指出这种植物甚至被考虑纳入美国太空计划。"如果可以提高美洲满江红栽培和制备系统的效率,那么在自然灾害发生后,在室内或室外栽培它就可以提供具有气候适应能力的补充营养生产。"这项研究与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同一批研究人员正在进行的其他系统性综述相联系,这些综述探讨了在灾害日益频繁并经常导致粮食系统混乱的情况下,如何种植区域性的、具有抗灾能力的抗旱粮食作物并增加农业生物多样性。例如,发表在《可持续食品系统前沿》(Frontiers in Sustainable Food Systems)上的一篇论文研究了北美大量目前很少使用的野生食用植物,而这些植物曾被美洲原住民大量使用。"目前,我们正在非洲地区进行研究,"雅各布森说。"希望通过揭示较少使用的植物的生存能力,能够帮助社会做好更充分的准备,以确保建立一个有弹性的粮食系统"。食品科学与国际农业博士研究生 Marjorie Jauregui 对本研究做出了贡献。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日本植物感知温度机制研究获进展 有助稳定粮食生产

日本植物感知温度机制研究获进展 有助稳定粮食生产 据了解,植物感知温度的机制一直是个谜团,随着气候变化持续给农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探明植物适应气温变化的机制对稳定粮食生产来说是一个紧迫课题。 新华社星期天(12月3日)报道,日本东北大学一个研究小组最新发现,豆科植物雨树下雨时合拢叶子的现象与温度下降有关,一种控制雨树叶子夜间合拢、白天打开的分子同时充当着温度感受器。 东北大学日前发布新闻公报说,温度是在很大程度上能影响细胞活动的环境因素之一,因此,感知温度对所有生物来说都非常重要,而植物感知温度的机制一直是个谜。相关成果已发表在美国《当代生物学》杂志上。 东北大学研究生院理学研究科教授上田实等研究人员注意到,雨树在下雨的时候会合拢叶子,研究后发现叶子温度下降是触发叶子合拢的原因。 雨树夜间会合拢叶子,早晨重新打开,这种类似植物睡觉的运动称为植物的感夜性。上田实等人2018年曾报告,控制雨树感夜性的是存在于叶柄部位细胞中的钾离子通道SPORK2。在本次研究中,他们又发现SPORK2同时也具备感知温度变化的功能。 研究员还发现豆科的另外两种植物以及最常见的模型植物拟南芥的SPORK2直系同源基因的活性,发现这些基因合成的蛋白质同样是具备温度感知功能的离子通道。这证明植物界可能普遍存在温度感应分子。 公报说,近年来气候变化给农作物生产造成严重影响,探明植物适应气温变化的机制对稳定粮食生产来说是一个紧迫课题。 2023年12月3日 5:15 PM

封面图片

研究发现锌对豆科植物的固氮过程有重大影响

研究发现锌对豆科植物的固氮过程有重大影响 日本莲图片来源:Helene Eriksen发现锌在固氮中的作用科学家们发现了锌在豆科植物固氮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这一发现与对称为"硝酸盐下固氮(FUN)"的转录调节因子的深入研究相结合,有可能通过提高作物效率和减少对合成肥料的依赖来改变豆科植物的种植。通过深入研究锌和FUN控制固氮作用的机制,研究人员旨在提高氮的可用性,提高作物产量,并促进更环保的耕作方法。豆科作物与根瘤菌形成共生关系,根瘤菌将大气中的氮固定在根瘤中。然而,这些根瘤很容易受到各种环境压力的影响,如温度变化、干旱、洪水、土壤盐碱化和土壤氮含量升高。植物微量营养元素传感技术取得突破奥胡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与马德里理工大学和法国欧洲同步辐射设施合作,发现豆科植物利用锌作为次要信号来整合环境因素并调节固氮效率。研究人员在发表于《自然》(Nature)的研究报告中发现,FUN是一种新型锌传感器,它能解码结核中的锌信号并调节固氮作用。"发现锌在植物中作为次要信号的作用确实很了不起。锌是一种重要的微量营养元素,以前从未被认为是一种信号。在筛选了超过15万株植物后,我们终于确定了锌传感器FUN,揭示了植物生物学的这一迷人之处,"该研究的第一作者林杰顺(Jieshun Lin)助理教授解释说。Jieshun Lin 展示日本莲上的根瘤。图片来源:Helene EriksenKasper Røjkjær Andersen 教授解释说:"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 FUN 是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当土壤氮浓度较高时,它能控制结核的分解。"从农业角度来看,持续固氮可能是一种有益的性状,它可以增加氮的供应量,无论是对豆科植物,还是对依赖豆科植物生长后留在土壤中的氮的共同栽培作物或未来作物来说都是如此。这有助于为未来的研究奠定基础,为我们提供新的方法来管理我们的耕作系统,减少氮肥的使用并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这项研究意义重大。通过了解锌和 FUN 如何调节固氮作用,研究人员正在制定优化豆科作物固氮过程的策略。这可以增加氮的输送,提高作物产量,减少对合成肥料的需求,而合成肥料会带来环境和经济成本。研究人员目前正在研究 FUN 如何产生和解码锌信号的机制。他们期待着将这些新发现应用于豆类作物,如蚕豆、大豆和豇豆。研究团队齐聚奥胡斯大学的实验室设施。图片来源:Helene Eriksen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它的硒含量是苹果 41.7 倍 果核营养也很丰富 可惜很多人都扔了......

它的硒含量是苹果 41.7 倍 果核营养也很丰富 可惜很多人都扔了...... 今天这篇文章,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菠萝蜜,看看这个“热带水果皇后”到底有哪些和榴莲不同的营养价值?菠萝蜜、榴莲有什么关系?菠萝蜜也叫木菠萝,属于热带水果,有“热带水果皇后”的美誉,在东南亚、太平洋岛国及中南美洲热带、亚热带地区广泛种植,我国引入菠萝蜜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海南是我国最大的菠萝蜜种植产地。有人觉得菠萝蜜和榴莲隐隐约约有点关系,不仅都有怪怪的味道,而且还经常被摆放在一起出售,上市时间也差不多。实际上,它俩除了都属于热带水果之外,没啥特别关系,榴莲是锦葵科(有的资料中写的是木棉科),菠萝蜜是桑科。并且榴莲是一个单果,而菠萝蜜则是聚合果,打开以后有很多独立的小果子。来源:中国植物智如果看营养的话,总体上两者营养成分差不多。不过菠萝蜜的热量略低于榴莲,维生素 C 含量却是榴莲的 3 倍。菠萝蜜含有多种营养菠萝蜜果肉香味浓郁,酸甜可口,深受大家喜爱。它的营养也不错,含有膳食纤维、维生素 C、钾、硒、多糖、胡萝卜素等营养。1、矿物质钾菠萝蜜的钾含量为 330 毫克/100 克,这个量是我们常吃的香蕉钾含量的 1.3 倍,更是同为热带水果木瓜的近 18 倍。对需要控血压的人群来说,还是比较友好的。2、矿物质硒菠萝蜜的硒含量为 4.17 微克/100 克,比大多数的常见水果都高,更是苹果的 41.7 倍。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参与调节甲状腺功能、新陈代谢、血液循环,也能维持正常的免疫功能。3、胡萝卜素菠萝蜜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是菠萝蜜果肉的呈色物质。在含量上红色果肉多于黄色果肉,对眼睛的健康有益,是保护视网膜健康的“卫士”。因此,与黄肉的相比,红肉品种的菠萝蜜营养价值、外观品质、风味口感更具市场优势。4、黄酮类物质黄酮类物质也是菠萝蜜的呈色物质,红色果肉的菠萝蜜类黄酮表现出优势积累。这种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炎的作用,能帮我们减轻身体的炎症反应,保护心血管健康。图:参考文献25、多糖菠萝蜜中含有丰富的多糖,有体外研究表明菠萝蜜多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作用,可清除自由基,降低疾病风险。并且动物实验表明菠萝蜜多糖可提高免疫力,诱导肿瘤坏死因子(TNF﹣α)、γ 干扰素(IFN﹣γ)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的分泌。至于菠萝蜜的膳食纤维和维生素 C 含量,在水果中不具有特别的优势,果肉的膳食纤维含量为 1.0~1.5 克/100 克,和苹果差不多;维生素含量为 7~10 毫克/100 克,还不到橙子的三分之一呢。菠萝蜜核,别扔!吃菠萝蜜时扒出来的果核,很多人都扔掉了吧?这核是菠萝蜜的种子,是完全可以吃的,而且营养还不错,扔了真的太可惜了!图:菠萝蜜种子 自己拍的菠萝蜜种子很有营养,高淀粉(60%以上)、高蛋白(12%以上)、低脂肪(低于1.5%),富含高膳食纤维,能增强饱腹感,促进胃肠蠕动,改善肠道菌群,保护肠道健康,还能预防心血管疾病。除此之外,菠萝蜜种子还富含矿物质钾、植物多酚等营养。另外,也有研究发现菠萝蜜种子中还含有功能因子 γ-氨基丁酸,含量高达  413.76mg/100g,这种成分具有促进记忆、缓解疲劳等功能。市面上也有很多与 γ-氨基丁酸成分相关的保健品,主要宣传其具有舒缓压力、促进睡眠的功效。所以,以后吃菠萝蜜可别扔果核,用盐水煮一煮直接吃,口感粉糯,有点像板栗。也可以和大米一起煮饭(最好能扒掉外层的皮),它的赖氨酸含量丰富高达 1%以上,而谷物缺乏赖氨酸,二者一起吃可形成营养互补,提高蛋白质的吸收利用率。图:菠萝蜜核饭(没去皮,吃起来有点麻烦) 自己拍的三类人别吃太多1、减肥人群菠萝蜜的热量和碳水化合物含量可都不低,在水果中可以说是名列前茅了,都是苹果的近 2 倍。100 克的菠萝蜜(大约去核 5 瓣)热量为 105 千卡,几乎相当于 1 小碗熟米饭了。如果贪嘴吃得多,妥妥的会长肉。图:100 克去核菠萝蜜约 5 个2、糖尿病菠萝蜜的餐后血糖 GI 值为 75,属于高 GI 食物,对于需要控血糖的人来说并不友好。糖尿病人少吃为佳,同时建议搭配几颗坚果一起吃,对平稳血糖有帮助。3、高尿酸和痛风患者菠萝蜜的果糖含量较高为 9.19%,过多果糖的摄入会升高尿酸水平,诱发痛风,也不利于痛风患者控制病情。最后,还要提醒大家,整个的菠萝蜜建议放在 10~15℃ 条件下贮藏,低于这个温度可能会导致菠萝蜜受到冷害损伤。如果将整个菠萝蜜放在 5℃ 贮藏,其表面会出现严重的棕色斑点。相比之下,扒好的新鲜菠萝蜜果肉比完整水果更耐受低温,10℃ 贮藏能使新鲜菠萝蜜果肉的呼吸速率保持在最低水平,比较耐贮藏。菠萝蜜的水分含量在 70%以上,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水分会逐渐丧失、硬度下降、鲜度降低、表皮褐变。所以综合来看,新鲜的菠萝蜜果肉最好放在 8~12℃ 条件下贮藏,能更好的防止褐变,并保持其自身风味,一般可以贮藏 7 天左右。总结:菠萝蜜真的很好吃!除了能直接吃果肉,还可以试试烤菠萝蜜:①将菠萝蜜去核、切片后,烤箱预热 200℃,烤 5~10 分钟(根据个人口味调节);②空气炸锅 140℃ 烤 10 分钟,翻面继续烤 5 分钟左右。烤完的菠萝蜜不仅更甜,还有点脆,口感独特哦!参考文献[1]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册[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2]岑怡,程俊,丁元昊,吴刚,伍宝朵,范睿,谭乐和,胡丽松.菠萝蜜不同颜色果肉中类黄酮物质分析[J].热带作物学报,2021,42(11):3301-3306.[3] 张彦军,王少曼,左慧玉等.菠萝蜜主要功能活性成分及其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技术学报,2019,37(6):16-22.DOI:10. 3969/j. issn. 2095﹣6002. 2019. 06. 003.[4]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5] Hettiaratchi UP, Ekanayake S, Welihinda J. Nutritional assessment of a jackfruit (Artocarpus heterophyllus) meal. Ceylon Med J. 2011 Jun;56(2):54-8. doi: 10.4038/cmj.v56i2.3109. PMID: 21789865.[6]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专家建议多把荞麦当主食 理由1个就够了

专家建议多把荞麦当主食 理由1个就够了 常吃荞麦对身体有啥好处?荞麦是蓼科荞麦属的草本植物,也叫乌麦、荞子,食用部位为种子,通常被当作杂粮来食用。如果把荞麦当做主食的一部分,不仅能为我们提供更为丰富的营养,还有很多健康益处。1、维持肠道健康荞麦的膳食纤维含量在主食中算是前排了,是大米的 10 倍以上,也比玉米、黑米、大黄米、小米、高粱米等更高,可以称其为“通便主食”。并且,荞麦还富含抗性淀粉,也属于膳食纤维的一种,具有益生元功能。抗性淀粉在小肠中不能被吸收利用,在结肠中会被微生物菌群发酵,增加短链脂肪酸水平并降低肠道 pH,抑制致病菌的生长、繁殖,同时可促进肠道益生菌的生长,有利于预防结肠疾病,维持肠道健康。2、平稳血糖荞麦的 GI 值为 54(GI 值是衡量食物引起餐后血糖反应的一项有效指标,数值越高越不利于控制血糖),属于低 GI 食物,对控制血糖有利。荞麦中的黄酮类物质也具有稳定血糖的作用,特别是苦荞麦黄酮类成分含量更高,还含有糖醇分子,在胰岛素信号传导工作中发挥重要价值。有研究人员将患有 2 型糖尿病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平均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早餐食用荞麦类主食,对照组早餐食用小麦类主食,在早餐过 4 小时后统一食用标准化午餐,在两餐后均检测血糖,结果发现实验组的餐后血糖更为平稳。还有研究提到,荞麦饮食干预有助于改善血糖水平,建议每天至少吃 40 克,并坚持至少 12 周,效果会更好。另外,改善血糖水平对减肥和控制体重也有帮助。3、有利于控制血压荞麦饮食干预能降低收缩压。荞麦的钾含量比较丰富,为 401mg/100g,是大米的近 4 倍,对控制血压有利。并且,荞麦中还含有芦丁等类黄酮成分、γ-氨基丁酸和荞麦蛋白及其酶解后生成的多肽等,这些成分对改善血压水平都有帮助。4、调节血脂荞麦黄酮可以降低血液中总胆固醇含量,调节脂质代谢。也有动物实验显示,荞麦槲皮素能显著调节高脂膳食大鼠的血脂异常,改善脂质堆积,也能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相关的生理指标。5、抗氧化抗炎荞麦中的酚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作用,有助于帮身体清除多余的自由基、减轻身体的炎症反应。并且,荞麦烘焙后黄酮含量会有所增加,熟甜荞麦的总黄酮含量增加幅度为 73.53%,熟黑苦荞的总黄酮含量增加幅度为 95.05%。在荞麦的摄入量方面,我们平时做米饭的时候,直接抓一把代替部分大米即可,女性朋友的手抓1把荞麦约为 25 克。另外,对于麸质过敏的人群来说,荞麦也是非常友好的,因为荞麦不含麸质,麸质过敏的人完全可以放心吃。荞麦比大米好在哪?根据《中国食物成分表》中的数据,荞麦和我们常吃的大米相比,虽然二者可提供的热量相差不大,但荞麦的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 B 族、维生素 E 以及矿物质钙、铁、锌、钾、镁等营养都比大米丰富。除了以上这些我们熟知的营养之外,荞麦还富含黄酮类物质,特别是芦丁,也就是维生素 P(不是一种维生素哦,而是一种生物类黄酮),其含量占荞麦总黄酮的 50%~90%,这种成分能降低毛细血管脆性,改善微循环。甜荞麦和苦荞麦哪个更好?还有些人会问,哪个荞麦品种更好一些呢?现在市面上的荞麦通常有甜荞麦(普通荞麦)和苦荞麦(鞑靼荞麦),甜荞麦果实较大,三棱形棱角明显,表面与边缘平滑光亮;苦荞麦果实较小,三棱形不明显,表面粗糙、无光泽,棱成波纹状,中央有深的凹线。图:自己拍的根据文献显示,二者在营养上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等含量差别不大,粗淀粉含量均在 70%左右、粗蛋白含量均在 15%左右、粗脂肪含量均在 2.4%左右。在黄酮和多酚物质含量上二者差别较为明显,总黄酮含量上甜荞麦为 8.23mg/100g,而苦荞麦高达 125.33mg/100g,是甜荞麦的近 15 倍;总多酚含量上甜荞麦为 40.07mg/g,而苦荞麦为 107.24mg/g,是甜荞麦的 2.68 倍。二者相比,苦荞麦的营养价值更高,只不过因为其黄酮类化合物含量较高,所以也有一些苦味,如果你能接受苦荞麦的味道,推荐多吃苦荞麦。总结:荞麦是非常优秀的主食,每天做米饭的时候直接抓一把代替部分大米,就能帮你调控血糖、血压、血脂,还能减肥和预防便秘,真得很“贴心”。你喜欢吃甜荞麦还是苦荞麦呀?参考文献[1]王世霞,刘珊,李笑蕊,刘三才,幺杨,任贵兴,贠婷婷,綦文涛.甜荞麦与苦荞麦的营养及功能活性成分对比分析[J].食品工业科技,2015,36(21):78-82[2]杨月欣.中国食物成分表第6版第1册[M].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18[3]金红.荞麦预处理方式对生物类黄酮提取的影响[J].中国食品工业,2021(16):120-125[4] 哈洛德·马基[美] 著.蔡承志 译.食物与厨艺.蔬·果·香料·谷物.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2013.8[5]杨琴,龚来觐,李鹤.苦荞降血糖活性分子作用机制的研究[J].中国食品工业,2023(21):108-110[6]李静舒,贺东亮.荞麦的主要生理功能及其应用研究进展[J].农业与技术,2022,42(19):32-34[7]王妍,曹妍,朱瑞芳,冯耀清,韩世范,寇丽红.荞麦饮食干预对血糖、血脂及血压影响的系统评价[J].全科护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为什么食用油建议时常换着吃?只需记住这两点

为什么食用油建议时常换着吃?只需记住这两点 访问:NordVPN 立减 75% + 外加 3 个月时长 另有NordPass密码管理器 为什么食用油建议时常换着吃?一句话总结:时常换着吃能摄取更多种类的不饱和脂肪酸,更健康。我们平时用的食用油可分为植物油和动物油:常见的植物油: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菜籽油、芝麻油、玉米油、橄榄油等;常见的动物油:猪油、牛油、羊油、奶油(黄油)等。脂肪的化学结构是甘油三酯,就是一个甘油分子上连接着三个脂肪酸。根据结构的不同,脂肪酸又分为两大类: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其中,不饱和脂肪酸又分为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不同的食物油,它们最主要的区别就是这些脂肪酸的组成会有所不同。根据我国《中国居民膳食营养指南》(2022)的推荐,饱和脂肪酸需要控制摄入量,不饱和脂肪酸反而应该适当多摄入一些。翻译一下:动物油的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植物油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较高,建议优先选择植物油。由上图,我们可以发现,常见的食用油,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相差较大,很难找到完全符合三种脂肪酸组成的单一油脂,而长期食用单一油脂,可能会影响营养平衡。总结一下,食用油建议优先选择植物油,并时常换着吃,这样可能达到比较完善的结构。但有两种植物油不要选,椰子油和棕榈油,他们的饱和脂肪比动物油还高,接近或超过 80%。为什么选食用油要看“烟点”?平时用油炒菜的时候,很多人还有一个直观且让人头疼的感受冒烟。在油的加热过程中,开始冒烟的温度叫作“烟点”。油冒烟的时候,油烟里会含有丙烯醛,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很强的刺激作用。除此之外,油烟跟空气中的那些雾霾颗粒一样,也会增加肺癌风险。在做饭的时候,我们需要注意不同的做法,选择不同烟点的油。比如,爆炒煎炸的时候温度高,选择用烟点高的油,凉拌温度低,可以选用烟点低的油。常见油脂的烟点讲到这里,很多人可能要问了,这么多种油,烟点都不一样,根本记不住呀,怎么办?教大家一招,直接选用烟点高的油,烟点越高,可使用的场景就越多。另外,食用油烟点的高低跟油脂的加工工艺息息相关,通常“精炼”过的植物油烟点更高。这是因为油脂经过精炼之后可以去除其中可能存的杂质,大大提高烟点。比如大豆和花生的粗油烟点在 160°C 左右,而精炼之后能够达到 230°C 以上。如果看到“初榨”“特级初榨”“冷榨”字样的油,就不要用来炒菜、油炸等温度比较高的烹调了。因为他们没有经过精炼处理,油里有很多的多酚等抗氧化物质,味道很香,但烟点就比较低,用来凉拌还是不错的。最后,需要特别提醒大家的是,尽量不要爆炒!因为爆炒时的温度通常在 180℃ 到 240℃,基本上常见的花生油、大豆油、玉米油、葵籽油等烟点都不超过 240℃。这就意味着,爆炒容易产生大量的油烟。最后的最后,再总结和强调一下选油的重点:1、优先选植物油,时常换着吃,保证不饱和脂肪酸的多样摄入,更健康;2、平时炒菜和油炸较多,优先精炼植物油,烟点较高;平时凉拌较多,可选用初榨、初级冷榨、特级初植物油。参考资料[1] 孙长颢.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8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7: 48[2] 中国营养学会编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3] 杨月欣, 葛可佑. 中国营养科学全书(第二版)[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9.[4]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简本[J].营养学报,2021,43(02):102.DOI:10.13325/j.cnki.acta.nutr.sin.2021.02.001.[5] 膳食总脂肪、饱和脂肪与健康关系的科学认识[J].营养学报,2022,44(04):313-315.DOI:10.13325/j.cnki.acta.nutr.sin.2022.04.014.[6] Total fat intake for the prevention of unhealthy weight gain in adults and children:WHO guideline.Saturated fatty acid and trans-fatty acid intake for adults and children: WHOguideline.https://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钾枯竭:全球粮食安全的隐形威胁

钾枯竭:全球粮食安全的隐形威胁 这项今天(2 月 19 日)发表在《自然-食品》上的研究发现,在世界许多地区,从农业土壤中移除的钾比添加的钾还要多。研究还就如何缓解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建议。钾是植物生长的重要养分,有助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缺乏钾会抑制植物生长,降低作物产量。农民通常在田地里施用富含钾的肥料,以补充耗尽的养分,但供应问题可能会阻碍钾的使用,而且钾对环境的影响也是一个挥之不去的问题。研究人员报告说,在全球范围内,约有 20% 的农业土壤面临严重缺钾问题,一些特定地区的缺钾情况可能更为严重,其中包括东南亚 44% 的农业土壤、拉丁美洲 39% 的农业土壤、撒哈拉以南非洲 30% 的农业土壤以及东亚 20% 的农业土壤,这主要是由于农业生产方式更为密集造成的。共同作者马克-马斯林教授(伦敦大学洛杉矶分校地理学系)说:"钾对维持作物产量至关重要,钾的消耗对全世界数百万人的粮食安全构成了重大威胁。这是一个被忽视的问题,随着世界人口的不断增长,需要采取一系列行动加以解决。"农民通常依靠钾肥来补充田间的钾元素,但这种矿物质的价格波动很大。钾肥生产高度集中,在近 120 亿英镑的国际钾肥市场上,仅有 12 个国家占据主导地位,其中加拿大、俄罗斯、白俄罗斯和中国生产的钾肥原料占全球总量的 80%。研究人员强调了 2022 年 4 月钾肥价格如何在一系列"完美风暴"因素(包括化肥需求上升、燃料价格上涨、大流行病的恢复、世界各地一系列政府行动以及俄罗斯入侵乌克兰)的作用下,比上一年上涨了 500%。俄罗斯和白俄罗斯出口的钾肥约占全球供应量的 42%,但在 2022 年俄罗斯入侵乌克兰之后,英国、美国、加拿大和欧盟对这两个国家实施了进口制裁,扰乱了全球供应,加剧了价格飙升。自最初价格飙升以来,钾肥成本已下降了约 50%,但仍然居高不下,这让人们担心,在目前的制度下,农民将无法获得足够的化肥来维持粮食供应。共同作者、爱丁堡大学的彼得-亚历山大(Peter Alexander)博士说:"钾肥价格的波动对全球粮食系统具有重大影响。获得钾对农民保持作物产量至关重要,但最近钾肥成本居高不下,使得最弱势群体更难获得钾肥。这种市场集中和脆弱性是研究人员呼吁改善钾管理和建立健全政府间协调机制的原因之一。目前,在土壤钾的可持续管理方面,还没有类似于为氮和磷等其他重要作物养分建立的制度那样的国家或国际政策或法规。2021 年,全球钾肥消费量达到 4500 万吨,预计到 2025 年,随着白俄罗斯、加拿大、俄罗斯、澳大利亚、厄立特里亚和英国新项目的启动,全球产量将增至约 6900 万吨。然而,钾盐开采引起了人权方面的关注,并对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钾盐开采会产生数百万吨垃圾,其中大部分是氯化钠盐,这些垃圾会渗入土壤,使土壤和地下水位盐碱化,对动植物造成危害。人们对钾肥径流对当地生态系统的影响知之甚少,研究人员建议对其影响开展更多研究。主要作者、英国生态学与水文学中心的威尔-布朗利(Will Brownlie)说:"钾肥开采和农业使用对环境的影响需要更严格的审查。关于人工富钾对附近生态系统的影响,我们还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通过明智地处理氮、磷、钾等养分,我们可以获得多重效益,防止污染,提高作物产量,并最大限度地减少养分流失。这就需要协调我们的方法,以取得更好的农业成果"。研究人员提出了六项政策和实践建议,以防止潜在的作物减产,保护农民免受价格波动的影响,并解决环境问题。这些建议包括:对目前的钾储量和流量进行全球评估,以确定风险最大的国家和地区建立监测、预测和应对钾价波动的国家能力进一步研究各种作物和土壤中有限的钾对产量的影响,帮助农民保持足够的土壤钾含量评估钾盐开采对环境的影响并制定可持续的应用方法发展全球循环钾经济,最大限度地减少营养物质的使用,并最大限度地进行再利用和再循环通过联合国和其他机构加强政府间合作,开展类似于氮问题的全球政策协调工作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