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彦宏:不要去卷大模型了,卷应用吧

李彦宏:不要去卷大模型了,卷应用吧 人工智能的发展日新月异,但李彦宏看来,“人工智能的发展比我想象的还要更慢一些。人工智能这个词提出来已经快70年时间了,可能每十年左右,就有人会说我们终于要实现通用人工智能了,后来发现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情况比想象的要复杂。”李彦宏说,“在2024年,我最想做的一件事,是让每个人都具备程序员的能力。”他说,大模型对于人类生产生活的改变会是非常根本性的。“互联网改变了我们的很多生活,但这一波人工智能的改变,会更加的彻底、更加的深刻。以后其实不会存在程序员这种职业了,所有人只要会说话,甚至连写字可能都不用,你就具备今天程序员所具备的能力,所以这个意义还是很大的。未来的编程语言只会剩下两种:一种叫英文,一种叫中文,这也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智能技术最领先的两个语言。我觉得还是非常令人兴奋的。”为什么百度十几年前就坚定地投入人工智能?李彦宏说,搜索本身解决的问题跟人工智能能解决的问题是一模一样的。“在今天出现文心一言,出现大模型的时候,它又发生了一个本质变化。大模型实际上是事先学习了全网所有的知识,把它压缩成一个模型,或者是一大堆参数。当用户来问问题的时候,我直接根据这些参数,就可以猜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它背后的工作原理,已经非常不一样了。”谈到文心一言和ChatGPT目前的区别,李彦宏说,“在中文上我们其实已经很明显超过了,比如说写一首词牌名为《沁园春》的词,那ChatGPT4.0完全就搞蒙了,它不知道第一句是4个字还是5个字。但客观的讲,我们用的英文训练数据没有它多,如果要比英文的效果,我们确实还有一点差距。”对于国内去年一度出现的“百模大战”局面,李彦宏说,这其实是社会资源的一个很大浪费,大家都在重复劳动做同样的事情。“我一直也在劝大家不要去卷大模型了,卷应用吧,只有应用是真正直接创造价值。”萝卜快跑是百度Apollo全新升级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平台,也是全球最大的无人驾驶运营商,已为用户累计提供超500万次乘车服务。目前,萝卜快跑全无人自动驾驶车队已驶入北京、深圳、武汉、重庆、上海五座城市。李彦宏说,“智能交通最大的应用就是自动驾驶、或者说是无人驾驶。武汉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商业无人化驾驶运营区,是目前全世界范围内最大规模的商业化无人驾驶运营区。现在覆盖的人口已经是300万,像美国旧金山,全城不到100万人,覆盖的人口比我们小很多。”李彦宏最后谈道,“人工智能大潮的到来,对未来社会会有非常深刻的改变。年轻人有可能迷茫,尤其在人工智能领域,对于年轻人来说,他们有更少的肌肉记忆,他可以更加撇开过去各种各样思想上的束缚,做一些前人没有做过的事情,所以还是希望大于挑战。”上游新闻记者 杨昕华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李彦宏谈人工智能应用:让AI来当律师

李彦宏谈人工智能应用:让AI来当律师 5月18日上午消息,第七届世界智能大会在天津举行,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在谈及人工智能的运用时表示,在美国,基于大模型的人工智能技术出现,可以让你在高速上超速行驶不用交罚单。“ 在美国你开车超速了,警察给你一个罚单,一般也就是几百块钱交,其实可以不交的,你请一个律师,他就可以帮你打官司就不交了,但请一个律师的钱可能是那罚单钱两倍,所以你就不行了。”李彦宏表示。他补充道,“今天如果用AI来给你当律师,你就可以不交那个钱了”。

封面图片

李彦宏内部演讲内容曝光:坚信技术可以改变世界 会一直走下去

李彦宏内部演讲内容曝光:坚信技术可以改变世界 会一直走下去 李彦宏还回顾了百度大模型的发展历程,提到自去年五月用大模型重构产品线以来,已有10%的大搜流量通过文心一言的模型生成,每天有250万用户使用文库的AI能力。目前,近10万家企业正在调用文心一言的能力,萝卜快跑的无人化率也大幅提升。在谈到人工智能的长期价值时,李彦宏表示,人们往往高估技术的短期价值而低估长期价值。他认为,2023年已经看到了通向通用人工智能(AGI)的曙光,“2024年我们熬过去,就能够化茧成蝶。”李彦宏说道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大模型将替代程序员?周鸿祎又撅了李彦宏

大模型将替代程序员?周鸿祎又撅了李彦宏 3月9日,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CEO李彦宏在接受央视采访时表示,基本上以后不会存在“程序员”这种职业了,因为只要会说话,人人都会具备程序员的能力。“未来的编程语言只会剩下两种,一种叫做英文,一种叫做中文,这也是目前世界上人工智能技术最领先的两个语言。”走向成熟的人工智能,将会让“程序员”这个职业不复存在。李彦宏的观点可能不像李一舟,使用极尽挑逗的表达来刺激用户的情绪。但作为真正深耕AI赛道的头部企业一号位,他的论断显得更具权威性。这让不少正在为生活奔波的普通打工人瑟瑟发抖。比如有评论表示,“先把百度的程序员都开除了吧”。还有更悲观的观点认为,“程序员还需要 AI 淘汰? 一到 35 岁你就找不到工作啦。”事实上,李彦宏的这个观点并非首次提起。早在2023年3月,他在与36氪对话时就做了一个预测,“十年以后,全世界有50%工作会是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不会写提示词(prompt)的人会被淘汰。”这次,李彦宏只不过是在前述观点上进行了聚焦,并未脱离他的认知和判断。和李彦宏有类似观点的技术大佬不少。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此前参加某次峰会时表示,编程已经发生变化,可能变得不那么有价值了;Fixie 联合创始人兼 CEO、前Google Chrome 移动团队工程总监 Matt Welsh 曾表示,“程序员这个工作或许在三五年内不复存在,甚至编程这个学科都会被终结。”为此,Welsh还成立了一家初创公司来证明他的理论。Stability AI 创始人兼 CEO Emad Mostaque 也曾在某技术播客节目预言:“五年内,人类程序员将彻底消失。” 这家公司目前最大的竞品就是刚刚掀起AIGC新浪潮的Sora。特别是Sora的出现,文生视频成为现实可能,人工智能对物理世界的模拟达到新的高度。“一句话生成视频”对李彦宏所说的提示词工程(prompt engineering)倚重更为明显。这是AI发展的未来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程序员”职业,就已经被“李彦宏”们立即判定死刑了。张雪峰可能因为一个观点,让新闻学遇冷,但程序员、编程仍然是当下很多学生、从业者涌入的赛道。周鸿祎回怼李彦宏“小作文”截图3月10日晚,周鸿祎就驳斥道:“大模型将替代程序员?未来不用学编程了么?我认为,程序员热十年内不会减弱。尽管未来人人都会用电脑,所谓人人都是程序员,但不同的人用电脑创造的产品完全不一样,AI 时代更需要计算机专家和程序员,他们可能是各行各业最有发言权的。”他给出了三个理由:第一,计算机和其他行业天生不一样,未来这个世界将会被软件重新定义,需要更多计算机专家和程序员来实现。第二,大模型爆发,对程序员人才的需求会越来越大。第三,未来一定是跨学科、跨领域的跨界人才带来更多想象力和冲击力,最佳组合是人工智能+生物学。最后,周鸿祎总结称,"尽管未来人人都会用电脑,所谓人人都是程序员,但不同的人用电脑创造的产品完全不一样,AI时代,计算机专家和程序员可能是各行各业最有发言权的。"客观上说,周鸿祎和李彦宏关于“程序员职业将是否存在”的分歧,并无对错之分,只是他们站在各自的角度对未来的描画,在认知上存在差异。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顶尖人工智能专家对程序员未来发展的担忧,背后也是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对人类带来的革命性改变。但周鸿祎和李彦宏对上线,让不少人想起他们之间的诸多往事。其实,从搜索到造车,再到AI大模型,两个人之间的战争就从来没有熄火。以搜索大战为例,周鸿祎创业的第一个项目是3721,主要做中文上网业务,用户在3721里输入中文,就能跳转到对应的网站,占据了早期用户上网的流量入口。这之后,3721还和微软合作,占据了IE浏览器搜索框,获得市场优势地位。当时,李彦宏把3721看成是搜索的替代产品,是未来的竞争对手。不但上线对标产品,还通过技术手段抢夺用户的浏览器。商战未果必然就是法律战。2003年,百度将3721告上法庭,以著作权被侵犯为由,索赔100万元,要求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公开赔礼道歉。对于这起诉讼,周鸿祎在自传《颠覆者》中提到一个细节:在法庭上,主审女法官向我发问:“百度指责你删掉他们的东西,你干了没有?”李彦宏抢答:“他肯定干了。”我赶紧笑着答:“我干了,但是是他先干的。我干的所有坏事儿,他都干了。”双方对簿公堂的场面,很符合早期互联网大战的格调。这与今天大佬隐匿,王不见王的温和局面大为不同。这场一番战,以百度在搜索领域获胜,3721卖身雅虎为结束。当然,周鸿祎与李彦宏的搜索之争,还延续到后来的3SB大战、虚假医疗广告互怼等时间节点,每一次对峙都能掀起舆论的巨浪。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尼山论坛,李彦宏、张勇、周鸿祎合影紧接着,在火热的造车赛道,周鸿祎与李彦宏一样发生过观点的争执。比如在某次活动现场,周鸿祎和李彦宏相遇,他说,现在的一些人把人工智能吹捧的那么厉害,其实上是害了这个行业。倒不如真诚一点,把事实告诉消费者,自动驾驶只能在某些场景中实现,而且车是离不开人的。电动汽车的下半场之争就是智能驾驶。周鸿祎这番话就差直接点名在场的李彦宏了。在百度All in AI之前,李彦宏全力投入的方向就是智能驾驶,除了萝卜快跑,还有一个落地项目就是集度汽车。周鸿祎在造车赛道的布局是投资了哪吒汽车。如今形成的新势力局面显示,他们都没有摘到好果实。比如,哪吒汽车时下境况不佳,被外界猜测或成为下一个“高合”。而在上述央视栏目中,李彦宏被问及不想亲自下场造车吗?他回复称,“那个门槛稍微有点高,得有生产资质之类的,比较麻烦。”由此我们可以回溯看到,二人竞争的跨度从互联网时代延伸到移动互联网时代,再在人工智能时代“擦枪走火”,共同奏起中文互联网“繁花”时代的插曲。只是现在,周鸿祎也没那么具有攻击性了,这一次也温和得多,撅人还写出了小作文。就像他年初回应一位叫程前的年轻人道歉时说,“天空飘来五个字,那都不是事。小伙子说要找我道歉,我觉得没必要。我年轻的时候更狂妄,更有攻击性”。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李彦宏称大模型公司热衷于写高考作文,价值不大,不要卷模型,要卷应用,没有应用,模型一文不值,如何理解?

李彦宏称大模型公司热衷于写高考作文,价值不大,不要卷模型,要卷应用,没有应用,模型一文不值,如何理解? 看图说话的回答 磨刀不误砍柴工!李老板说得没错,但似乎有点操之过急啦! 李彦宏说大模型公司别老盯着写高考作文,得把重点放到应用上,这看法的大方向那肯定是没问题的,但对大模型公司写高考作文这种尝试,可能不用那么着急否定。在推动大模型技术发展的时候,可以一边强调应用,一边给这些探索性的尝试留点空间和时间,慢慢把技术弄完善,让应用广泛落地!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应用! 现如今,科技发展这么快,大模型技术能应用十分广泛,像医疗、交通、金融等等。要是把精力都放在开发那些能实实在在有用的功能上,那能给社会带来很大的改变和进步。从这点来说,李彦宏强调应用的重要性,眼光很长远,很有战略头脑的!思考的力量! 然而,也不能不看看大模型公司写高考作文这事儿背后的考量,就一刀切否定。首先,这可以当成是小试牛刀,在大家都熟悉、又受公众关注的领域展示一下大模型处理语言的本事。这么一来,能让社会上很多人都注意到这个技术,把大模型的名气和影响力搞上去,给后面的发展和推广弄个好的舆论环境。其次,写高考作文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帮着技术团队给模型做个初步的测试,找找毛病,改进改进。磨刀不误砍柴工! 虽说高考作文的应用场景不那么宽,但能当个开头,让团队发现模型在理解语言、推理逻辑这些方面可能有的问题,以便下一步更好的运用于实际作用,可谓“磨刀不误砍柴工”!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看图说话)

封面图片

李彦宏法国谈AI:中国AI与西方的最大区别在于应用

李彦宏法国谈AI:中国AI与西方的最大区别在于应用 “很多人都在关注GPT-5的发布时间,但我更感兴趣的是,哪些应用可以充分利用大语言模型的所有能力。”李彦宏表示,在中国,无论是初创公司、还是互联网大厂,都在努力寻找PMF(产品市场契合度),致力于探索最能发挥生成式AI能力、能被数十亿人使用的应用形态。他举例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有大量DAU达到数亿、乃至十亿的超级应用;但在人工智能时代,无论是美国、欧洲还是中国,超过1亿日活的超级应用都尚未诞生。“超级应用最可能的形态是什么?是一个聊天机器人、还是Copilot,目前还不确定。”李彦宏介绍,自去年上线至今,文心一言的累计用户已经达到2亿,每天都有数千万用户在使用百度搜索、百度文库等应用的AI功能。随着这些用户的快速增长,全新的AI应用形式会逐渐成型,成为超过1亿DAU的超级应用,“未来与我们今天看到的大不相同。”在李彦宏看来,关注应用并非是忽视基础模型的发展,与之相反,AI应用与基础大模型的发展相辅相成。“应用的进步,可以推动基础模型的创新,也有助于加快从互联网时代向人工智能时代的转变。”他以百度搜索、直播电商数字人等应用举例说,应用端获取真实的用户需求和问题后,可以持续反馈模型,并由此推进基础模型的技术迭代。在基础模型的数据训练方面,李彦宏表示,超级应用诞生后,还可以促进大量数据生成,为大模型提供更加充沛的训练数据。“有人说,随着模型参数越来越大,我们很快就会用完所有现存的数据,但我认为,当超级应用诞生时,数据会大量生成,所以我并不担心。”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李彦宏:中国基本不会再出一个OpenAI

李彦宏:中国基本不会再出一个OpenAI 上周正式发布类ChatGPT的大语言模型生成式人工智能(AI)产品文心一言后,百度CEO李彦宏本周三回应媒体有关AI的疑问。 对于中国会不会再出一个打造ChatGPT的组织OpenAI,李彦宏认为,基本不会了。他说,OpenAI诞生是因为美国大厂都不看好这个方向,但现在中国的大厂都看好AI大模型,都在做这个方向。创业公司重新做一个ChatGPT其实没有多大意义,基于大语言模型开发应用机会很大,没有必要再重新发明一遍轮子。 #baidu #openai #chatgp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