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暴砍30%,日本车被比亚迪们偷家了

产能暴砍30%,日本车被比亚迪们偷家了 主动减产的原因很简单,国内本土车企把价格战玩得出神入化,尤其是比亚迪、吉利这些传统选手,把价格战打到10万级,这是日系车赖以生存的主力市场,受到的影响也最大。以日产为例,目前销量担当是轩逸,作为A级家轿的实力选手,地位一直都非常稳固,“小天籁”的光环加持下,年销量轻松超过40万辆,2020-2023年,轩逸连续4年成为燃油轿车销冠。注意只是油车,如果算上新能源的话,比亚迪秦PLUS在去年总销量,已经超过了轩逸。以往日系车给人的标签就是省油、皮实,但是在新能源时代,省油的逻辑被插混车型降维打击,优势也被碾压。不止轩逸,在价格战的攻势下,卡罗拉、朗逸等“马路三大妈”们,都将受到冲击。不过和日系车面对电动化转型消极的态度不同,大众的ID系列纯电车已经全方位布局,而且大众也在积极联手江淮、小鹏等中国车企转型电动化。对电气化转型踟蹰不前的日本车企,该拿什么拯救自己?01轩逸们的反击面对比亚迪开年就降价带来的攻势,最先感到紧张的是那些轩逸的经销商们。在他们发布的宣传海报中,反其道而行,喊出了“油比电稳,更比电低”的口号,把轩逸的起售价降到6.98万。除此之外,价格一向坚挺的卡罗拉也破防了,采取降价求量的手段,全系直降3.5w,降至8.68万元起。其实单从价格来说,轩逸已经相当有优势。“我们从开年就一直搞促销,现在我们最大优惠能到6.6万,这个价格落地后已经比亚迪那些荣耀版还要低。”一位山东区域的日产轩逸销售顾问告诉超电实验室。“别看网上那些人说合资车不行了,我们车还是很能打的,技术成熟油耗很低,智能配置也都有,而且价格战我们同样打得起,你看最新的政策,在价格上还是我们合适。”在这位一线销售看来,想买轩逸、卡罗拉的人还是会买,并没有因为比亚迪推出荣耀版车型被分走太多潜在顾客。虽然不影响原有的购车意向,但同级别新能源的一再降价,也实打实地影响到了他们的市场份额。一年之前,秦PLUS DM-i冠军版首次将价格降至10万元以内后,2023年秦PLUS累计销量超40万辆,也一度超出合资燃油车轩逸、朗逸的销量,首次夺得A级车市年度销量冠军,曾经称霸A级轿车市场三巨头轩逸、朗逸、卡罗拉2023年销量分别同比下滑了15%、6%和31%。自2月19日秦PLUS荣耀版推出以来,效果同样立竿见影,2月19日-25日,新车推出首周内,比亚迪秦PLUS DM-i单周销量达到7852辆,仅次于特斯拉Model Y。相比之下,轩逸和朗逸就没有那么舒服了,单周销量分别为4088辆和3183辆。而卡罗拉下滑更是严重,在2021年之前单月销量还能动辄三万多台,但近两年销量逐渐下滑,2023年单月销量基本在一万多台,和秦PLUS再也没有了一战之力。根据第三方平台的数据,刚刚结束的2月份中,秦PLUS也“得偿所愿”以月销21268辆的成绩登上了榜单第一,而轩逸以不足1500辆的微弱差距死死咬在后面,同期销量为19878辆。卡罗拉更惨,销量还不过万。所以再怎么反击,销量下滑已成事实。A级车市场向来是日系车的主战场,牵一发动全身。作为日产历史上生产周期最长、累计生产数量最多的车系,轩逸诞生于1959年,当时还是叫蓝鸟,在战后复苏的日本,蓝鸟推出后很快成为市场上热销车型之一,随后就和丰田皇冠、花冠系列一样,成为日本汽车进军美国市场的主力军。而且车型的定位也非常明确,驾乘舒适、CVT无级变速箱平顺省油等都让轩逸有着大批家庭用户。过去的64年的时间,轩逸历经14次换代,凭借空间大、省油的优势,逐渐成为东风日产的销量一哥。2022年,轩逸的销量达到42万辆,占东风日产全年总销量一半以上。而到了2023年,轩逸的销量降到了37.6万辆,与此同时,东风日产品牌全年总销量也下滑至68.7万辆。其它日本车企的销量轨迹,基本和日产相同。比如丰田的雷凌、卡罗拉,本田的思域、型格等,都曾是主力车型,随着销量逐步下滑,品牌在中国区的累计销量也随之下滑。2023年全年,1-12月,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累计销量为79万台,这个数字相比2022年下滑超过20%。2022年,日产汽车在华销量还能超过百万台,达到104.5万台。02混动大法好?严格意义上来说,秦PLUS能够取胜,靠的并不单是纯电,还有插混车型,而日本车企更是擅长搞混动。而且本田两年前就这么干了,本田的CEO八乡隆弘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相信混合动力汽车将在近几年发挥关键的作用。至于纯电动汽车,其表示不太确定他们的顾客是否真的想要它,因为他认为这种汽车目前在基础架构以及硬件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八乡隆弘还强调,“本田的目标是减少碳排放,不是为了拥有电动汽车而生产电动汽车,所以混合动力系统也会是本田重点的发展方向”。从本田计划的电气化目标来看,在2030年实现电气化车型的全球销量占其总汽车总销量的三分之二,实现这个目标主要就是靠混合动力汽车来实现。相比之下,日产在日系品牌里面算是在纯电领域投入最积极的,其在2021年宣布将投入132亿美元让旗下的车款加速电气化,但是最近其公司高管在接受访问的时候表示“需要由消费者决定电气化进程的速度”,换句话说,用户喜欢什么,日产就决定造什么。这么来看,日产都打算在中国减产,显然电气化的进程并不是那么顺利。其实以丰田为首的日本企业一直不情愿投入精力发展纯电,他们不止一次在公众场合唱衰纯电车,认为抵制电动车是正确的,电动汽车的销量放缓,会让人们意识到这项技术失败的现实,而“汽车制造商应该继续投资混合动力汽车”。抵制纯电,发力混动,也是由其原有的产业技术与利益决定的。日本燃油车三大件具有很大的先发优势,尤其是发动机技术一直是领先世界,如果发展纯电,相当于丢掉了优势,而混动则保留了发动机技术,甚至发动机还是主角,这也是为什么日本车企们会强行给内燃机技术续命。其实不止日本车企,其它外资巨头也在加码插电混动或者混动车型。据路透社的报道,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表示,奔驰将继续更新燃油发动机,并计划到2027年推出一个全新的内燃机车型阵容,使内燃机能够持续到2030年代。到2030年,包括混合动力车在内的电动化车辆销量将占其总销量的50%。通用汽车也在发生转变,多年前弃用插混技术路线之后,在经销商的压力下,通用汽车重启插混路线,计划在北美市场推出几款插混车型。在海外知名非营利性消费者组织、产品测试机构《消费者报告(Consumer Reports)》不久前发布的2024年消费者首选汽车排名中,混合动力汽车型在前10名中就占了6席,而纯电车型只有一款Model Y上榜,其他的三款则是燃油车型。面对纯电业务越来越大的亏损,福特也削减了对于电动化转型的决心,促使其也开始向油电混动方向靠拢。根据乘联会的数据,今年2月纯电动乘用车市场市场批发量,同比狂降22.8%,市场普遍遇冷的情况下,插混车市场批发量同比仅仅下降了4%,而且同属于混合动力的增程式乘用车更是逆势上扬,2月份的增程车型批发量升至6.1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47%,市场份额增至14%,同比增长9%。不难看出,采用混合动力路线,不仅让秦PLUS登上宝座,在海外也是大有市场。在被比亚迪、吉利等中国车企偷家后,日本车企能凭借混合技术杀个回马枪吗?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退无可退!日系车市场份额跌至14.4% 日产等被传在华削减产能

退无可退!日系车市场份额跌至14.4% 日产等被传在华削减产能 “由于燃油车目前的促销已经达到一定的底线,因此形成了新能源车独自降价蚕食燃油车市场的局面。”全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秘书长崔东树认为,新能源车掀起的价格战正传导并直接影响燃油车的市场表现。近日还有消息传出,广州南沙有一家东风日产4S店要退网终止营业。记者拨通了该店的服务电话,该店的汽车销售人员对此表示否认:“我们的店并没有退网,但换了投资人。店内还可以正常提供试驾等业务。等待售后服务交接和转移之后,店内业务就会完全恢复。”尽管该店撤店一事不属实,但日系车式微却是不争的事实。两家日本车企计划削减在华的生产规模,日产汽车考虑将在中国的产能削减30%,本田则计划削减20%。对此,记者分别向本田与日产方面求证。本田方面回应称:“我们没有确定,也没有对外公布过关于产能调整的措施。”日产方面给出了相似的回答称:“目前没有事实支持这一报道。”对于日系车的困境,业内均聚焦于新能源车的特点让日系车优势不再。与此同时,日系车在电动车转型之上踟蹰不前。“失速”之下,日系车该如何拯救自己?降价潮下 日系车已“退无可退”今年春节刚过,比亚迪把价格战打到了合资品牌燃油车的腹地。作为A级家轿的实力选手,轩逸可以说是市场的“常青树”。在2020年~2022年,轩逸连续3年问鼎燃油轿车销量王。但在2023年,比亚迪秦PLUS以43.4万辆的销量成为当年的轿车销冠。比亚迪的价格攻势下,日系车不是没有反击。据记者了解,部分地区的经销商已经将轩逸经典版的价格调整至6.98万元起。上述东风日产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轩逸经典版低配最后落地价约在8万元,新轩逸也有2万元左右的现金优惠。“这么调整是为了应对市场的价格战,真的已经退无可退。”述东风日产销售人员表示。但消费者似乎没有买账。今年2月,比亚迪秦PLUS以月销2.1万辆的成绩登上了销量榜单第一,轩逸同期销量近2万辆。“走量的轩逸经典版确实有些‘毛坯’,开起来代步没有问题的,这些基础性能完全不输。但是可能在一些配置上,确实比不上国产车,且国产车的价格实在太便宜了。”上述东风日产销售人员说。“轩逸驾乘舒适、CVT无级变速箱平顺省油等特点是家庭用户的首选。整个日系车好开又省油,是性价比很高的选择。不过,在新能源时代,日系车省油的优势被插混车型、纯电车型的优势碾压了,选择买新能源车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了。”上述东风日产销售人员认为,比亚迪秦PLUS确实从轩逸手中抢走了一部分的客户。事实上,不仅是轩逸受到了国产车降价的冲击。朗逸、卡罗拉同样也不例外。2023年,两者的销量分别下滑了6%和31%。日系车市场份额跌至14.4%曾经,日系车有着“买发动机送车”的称呼,但是现在它们正在把市场份额“拱手让人”。乘联会数据显示,今年2月,日系车销量约为15.9万辆,同比下滑35.7%,日系车的市场份额为14.4%。图片来源:乘联会而在3年前的2020年,日系车企的市场份额一度达到了24.1%。图片来源:乘联会从销量排名来看,2024年2月厂商批发销量排行榜上,已经没有一家日系品牌进入前十名。但在3年之前,前10名中日系车可以占据3个席位。前15名中,日系车更是能够占据5个席位。图片来源:乘联会落在具体的车企身上,“下滑”也成为了主旋律。2023年,日产8年来在华销量首次跌破百万辆大关,为79.3万辆,其在2018年的巅峰时期销量达到了156万辆。本田2023年累计销量约123.42万辆,与2022年的137.31万辆相比下滑10.12%。销量下滑,使得日系车在合资车企的角色从“利润奶牛”变为业绩“拖油瓶”。3月8日,东风汽车集团股份在港股披露业绩预亏情况,并给出两点理由:“一是合资非豪华品牌的市场空间被大幅挤压,产品价格不断下降;二是新能源业务还处于战略投入期,新能源、智能化领域研发、品牌、渠道建设等投入加大。”中国市场销量下滑,也让日产和本田开始重新规划产能。报道称,日产在华的年产能可能会从目前的160万辆削减至110万辆,而本田从原本的160万辆减少到120万辆左右。日产和本田方面都予以否认。但是,日产与本田都已经开始通过出海来消化国内的产能。根据公开资料,东风本田的CR-V和e:NS1车型已经出海。日产(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总经理松山昌史表示,日产考虑将在华生产和开发的燃油车,以及即将推出的混动与纯电动汽车出口到海外市场。“电动车成冷门车”电动化转型缓慢是日系车的重要症结之一。直到近两年,日产汽车在国内推出了艾睿雅,本田汽车推出了e:NP品牌,丰田则有bZ4X车型。记者在走访终端渠道时发现,艾睿雅被摆在该家东风日产4S店最靠后的角落里,进店的消费者很难第一时间看到它。“这是一款冷门车。从这款车上市至今,我们店还没有卖出过一台。而且到店的消费者也很少是来看新能源车的。”上述东风日产店的汽车销售人员表示,他们店仅有一台艾睿雅展车,没有试驾车,也没有其他现车。记者在走访中发现,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广汽本田4S店。这家广汽本田4S店将店里的“C位”给了销量担当雅阁,其纯电车型没有摆放在店内。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辛旭 摄不过,日系车企也没有放弃,如今正在尝试在雅阁、卡罗拉、奇骏等热销车型上推出强电智混、智能电混、超混电驱等多种混动版本,期望以这种方式来让消费者为其技术和产品买单,弥补新能源战略上的迟缓。目前为止,东风本田、广汽丰田还采取了推新能源子品牌的做法来证明自己电动化的决心。此外,本田和日产还在考虑通过合作应对挑战。3月15日,日产和本田宣布签署谅解备忘录,就电动汽车业务展开全面合作,包含联合采购、共同开发动力平台、零配件通用化等。日产与本田希望通过资源整合实现降本,提升对电动车产品竞争力。不过,双方合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仅签署谅解备忘录,是否会达成最终合作以及具体合作方向仍有待确认。眼下,日系车已经加速电动化转型。但在比亚迪等本土制造商的进攻下,日系车稳固自己的市场地位将不会容易,这也将是一场实力与智慧的考验。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车进军泰国市场 抢夺日本车市场份额

中国车进军泰国市场 抢夺日本车市场份额 日本传统车企没有同类型的电动车产品可以与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在很多地方的电动车市场只能挨打。在泰国,日本车企去年的市场份额掉了8.2个百分点,多年来首次降到80%以下,中国车的市占率达10%。 中国车商不仅在泰国建立了工厂,还向泰国和其他国家出口了数量创纪录的新能源汽车,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日本汽车资讯公司Carnorama分析师宫尾健说,从泰国和本区域其他国家的汽车市场变化来看,“日本车商不能自满了”。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报道,尽管2020年电动车仅占东南亚乘用车销量的1%,但这一数字在2030年将达14%,2040年更是可能达到64%。

封面图片

传日产、本田将大幅削减在华产能

传日产、本田将大幅削减在华产能 本田的一位发言人则表示,公司尚未决定将在中国的产量减少到约120万辆汽车,并拒绝进一步评论。虽然上述两厂商并未确认产能削减报道的真实性,但其在华销量大幅下滑,却是不争的事实。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日产中国累计销量为79.3万辆,相比2022年同比下降24.8%;而2022年,日产中国的销量为105.5万辆,同比降幅22.1%,日产中国在国内已连续多年销量大幅下滑。本田中国2023年销量为1234181辆,同比下降超10%;2022年本田中国销量为1,373,122辆,同比下降12.1%。即便是相对坚挺的丰田,2023年在华销量170.1万辆,但仍同比下滑12.36%;随着国产品牌质量、车型产品力和口碑的提升,国人不再热衷日系车,已是当前车市大趋势。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全球销量最好的25款车型排名出炉 比亚迪3款上榜 特斯拉Model Y第一

全球销量最好的25款车型排名出炉 比亚迪3款上榜 特斯拉Model Y第一 日本汽车品牌在全球销量仍然遥遥领先,去年共计售出了2359万辆新车。欧洲汽车品牌则紧随其后。从具体车型来看,2023年特斯拉Model Y在全球销量排名中占据榜首,销量高达122万台,遥遥领先。丰田RAV4荣放和卡罗拉分别位列二、三位去年销量分别为107万辆和80.3万辆。比亚迪成为排名最靠前的中国汽车品牌,其旗下三款车型共同跻身全球最畅销车型TOP25。其中,比亚迪秦在去年共销售了47.3万辆,排名第12。比亚迪宋在去年共销售36.9万辆,比亚迪元Plus去年共销售35.5万辆,分别排名第19、第23位。跻身该榜单前25名的车型中,共包括13款日本车型、5款美国车型、3款中国车型、2款韩国车型和2款欧洲车型。以下位具体榜单: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比亚迪又出高端车型 特斯拉压力更大了

比亚迪又出高端车型 特斯拉压力更大了 三款新车均为比亚迪旗下方程豹品牌系列,包括旗舰SUV豹8,以及两款概念车:SUV Super 3、跑车Super 9,更多细节将在4月25日北京车展上公布。去年夏天,比亚迪推出了高端品牌方程豹,并发布首款SUV车型“豹5”,售价区间为30-40万元。公司表示,豹5交付量已达2万辆。豹5的价格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后者在中国起售价为约30万元。目前,比亚迪多数车型售价均低于3万美元(约合22万元),低价策略已经获得回报。过去一年,比亚迪低价车型销量增长约60%,高端车型销量增速约为14%。比亚迪占据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约25%的份额。比亚迪进军高端汽车领域,将对特斯拉、大众汽车等欧美车企造成压力。特斯拉汽车没有售价低于3万美元的车型。过去12个月,特斯拉向中国客户交付约60万辆汽车,同比增长超过25%。不过,销量增速正在放缓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一季度,特斯拉中国汽车销量为13.24万辆,同比下滑3.6%。大众汽车过去一年在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交付量增长44%,一季度销量增长超过90%。2023年第一季度是大众中国销量的相对低点。截至4月17日收盘,比亚迪港股股价下跌0.68%,恒生指数收盘微涨0.02%。特斯拉股价于4月17日下跌1.06%,当日纳斯达克指数跌幅为1.15%。来源:财经杂志| 杰克·丹顿(Jack Denton)、艾尔·鲁特(Al Root)编辑 | 曹妍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报告称日本车企阻碍气候政策 丰田最为典型

报告称日本车企阻碍气候政策 丰田最为典型 访问:NordVPN 立减 75% + 外加 3 个月时长 另有NordPass密码管理器 InfluenceMap主任表示:“尽管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持续增长,但落后型汽车制造商,尤其是日本车企,为了保护其燃油发动机技术投资而进行的负面宣传,仍然是阻碍科学气候政策的最大障碍之一。”据悉,丰田曾不止一次公开反对纯电动汽车,此前其还向一些气候变化怀疑论的政客捐款,招致部分投资者的不满。除了丰田,还有不少同样不作为的车企,许多汽车制造商通过行业协会进行游说,例如美国的汽车创新联盟和澳大利亚的联邦汽车工业商会,这些组织都成功削弱了各自国家近期宣布的气候政策。InfluenceMap认为,为了实现国际能源署更新的1.5℃控温目标并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最严重危害,到2030年,全球66%的车辆必须是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然而按照目前的生产趋势, 到2030年仅有53%的汽车符合上述类别之一,和目标差距过大。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