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称日本车企阻碍气候政策 丰田最为典型

报告称日本车企阻碍气候政策 丰田最为典型 访问:NordVPN 立减 75% + 外加 3 个月时长 另有NordPass密码管理器 InfluenceMap主任表示:“尽管全球电动汽车销量持续增长,但落后型汽车制造商,尤其是日本车企,为了保护其燃油发动机技术投资而进行的负面宣传,仍然是阻碍科学气候政策的最大障碍之一。”据悉,丰田曾不止一次公开反对纯电动汽车,此前其还向一些气候变化怀疑论的政客捐款,招致部分投资者的不满。除了丰田,还有不少同样不作为的车企,许多汽车制造商通过行业协会进行游说,例如美国的汽车创新联盟和澳大利亚的联邦汽车工业商会,这些组织都成功削弱了各自国家近期宣布的气候政策。InfluenceMap认为,为了实现国际能源署更新的1.5℃控温目标并避免气候变化带来的最严重危害,到2030年,全球66%的车辆必须是纯电动汽车、氢燃料电池汽车或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然而按照目前的生产趋势, 到2030年仅有53%的汽车符合上述类别之一,和目标差距过大。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汽车认证存造假行为,日本车企丰田、本田、马自达高管鞠躬道歉

汽车认证存造假行为,日本车企丰田、本田、马自达高管鞠躬道歉 日本国土交通省 6 月 3 日在官网发表声明称,鉴于之前大发工业公司违规操作等情况,国交省对 85 家车企在量产认证申请过程中是否存在违规操作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丰田、马自达、雅马哈发动机、本田、铃木的 38 种车型存在认证欺诈问题。 国交省要求在确认丰田、马自达和雅马哈发动机 3 家公司的 6 款现有车型符合安全标准之前,暂停其出货。国交省在声明中还要求问题车企启动内部调查并尽快递交调查结果。此外,国交省将依法对上述 5 家问题车企开展进一步调查。国交省最快将于 4 日开始对丰田的调查,而后依次调查其他四家问题企业。 当天,丰田、本田、马自达企业高管分别召开记者会,就此事道歉。丰田集团社长丰田章男在记者会上称,“造假是动摇认证制度的原则性问题,是汽车制造商绝不能做的事。作为丰田集团的负责人,我就此由衷道歉。”丰田宣布,即日起停产停售三款涉及造假问题的车型。马自达社长毛笼胜弘也在记者会上表示,“让使用马自达汽车的顾客感到担忧,对此感到愧疚…… 我深刻对待作为经营方的责任。”来源 , 附: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封面图片

中国车进军泰国市场 抢夺日本车市场份额

中国车进军泰国市场 抢夺日本车市场份额 日本传统车企没有同类型的电动车产品可以与中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在很多地方的电动车市场只能挨打。在泰国,日本车企去年的市场份额掉了8.2个百分点,多年来首次降到80%以下,中国车的市占率达10%。 中国车商不仅在泰国建立了工厂,还向泰国和其他国家出口了数量创纪录的新能源汽车,中国已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日本汽车资讯公司Carnorama分析师宫尾健说,从泰国和本区域其他国家的汽车市场变化来看,“日本车商不能自满了”。 据彭博新能源财经报道,尽管2020年电动车仅占东南亚乘用车销量的1%,但这一数字在2030年将达14%,2040年更是可能达到64%。

封面图片

日系主要车企抱团,汽车软件7领域共研

日系主要车企抱团,汽车软件7领域共研 丰田、日产、本田等日本主要车企将超越企业的边界,合作开发新一代汽车软件。各厂商将共享生成式AI、半导体等7个领域的技术,有利于低成本开发。围绕汽车数字化的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日本车企将携手抗衡海外对手。日本经济产业省近期将发布“移动数字转型战略”,上述内容将作为截至2030年代日本新一代汽车开发的路线。日本主要汽车厂商已同意这一战略,并实际开始合作。

封面图片

产能暴砍30%,日本车被比亚迪们偷家了

产能暴砍30%,日本车被比亚迪们偷家了 主动减产的原因很简单,国内本土车企把价格战玩得出神入化,尤其是比亚迪、吉利这些传统选手,把价格战打到10万级,这是日系车赖以生存的主力市场,受到的影响也最大。以日产为例,目前销量担当是轩逸,作为A级家轿的实力选手,地位一直都非常稳固,“小天籁”的光环加持下,年销量轻松超过40万辆,2020-2023年,轩逸连续4年成为燃油轿车销冠。注意只是油车,如果算上新能源的话,比亚迪秦PLUS在去年总销量,已经超过了轩逸。以往日系车给人的标签就是省油、皮实,但是在新能源时代,省油的逻辑被插混车型降维打击,优势也被碾压。不止轩逸,在价格战的攻势下,卡罗拉、朗逸等“马路三大妈”们,都将受到冲击。不过和日系车面对电动化转型消极的态度不同,大众的ID系列纯电车已经全方位布局,而且大众也在积极联手江淮、小鹏等中国车企转型电动化。对电气化转型踟蹰不前的日本车企,该拿什么拯救自己?01轩逸们的反击面对比亚迪开年就降价带来的攻势,最先感到紧张的是那些轩逸的经销商们。在他们发布的宣传海报中,反其道而行,喊出了“油比电稳,更比电低”的口号,把轩逸的起售价降到6.98万。除此之外,价格一向坚挺的卡罗拉也破防了,采取降价求量的手段,全系直降3.5w,降至8.68万元起。其实单从价格来说,轩逸已经相当有优势。“我们从开年就一直搞促销,现在我们最大优惠能到6.6万,这个价格落地后已经比亚迪那些荣耀版还要低。”一位山东区域的日产轩逸销售顾问告诉超电实验室。“别看网上那些人说合资车不行了,我们车还是很能打的,技术成熟油耗很低,智能配置也都有,而且价格战我们同样打得起,你看最新的政策,在价格上还是我们合适。”在这位一线销售看来,想买轩逸、卡罗拉的人还是会买,并没有因为比亚迪推出荣耀版车型被分走太多潜在顾客。虽然不影响原有的购车意向,但同级别新能源的一再降价,也实打实地影响到了他们的市场份额。一年之前,秦PLUS DM-i冠军版首次将价格降至10万元以内后,2023年秦PLUS累计销量超40万辆,也一度超出合资燃油车轩逸、朗逸的销量,首次夺得A级车市年度销量冠军,曾经称霸A级轿车市场三巨头轩逸、朗逸、卡罗拉2023年销量分别同比下滑了15%、6%和31%。自2月19日秦PLUS荣耀版推出以来,效果同样立竿见影,2月19日-25日,新车推出首周内,比亚迪秦PLUS DM-i单周销量达到7852辆,仅次于特斯拉Model Y。相比之下,轩逸和朗逸就没有那么舒服了,单周销量分别为4088辆和3183辆。而卡罗拉下滑更是严重,在2021年之前单月销量还能动辄三万多台,但近两年销量逐渐下滑,2023年单月销量基本在一万多台,和秦PLUS再也没有了一战之力。根据第三方平台的数据,刚刚结束的2月份中,秦PLUS也“得偿所愿”以月销21268辆的成绩登上了榜单第一,而轩逸以不足1500辆的微弱差距死死咬在后面,同期销量为19878辆。卡罗拉更惨,销量还不过万。所以再怎么反击,销量下滑已成事实。A级车市场向来是日系车的主战场,牵一发动全身。作为日产历史上生产周期最长、累计生产数量最多的车系,轩逸诞生于1959年,当时还是叫蓝鸟,在战后复苏的日本,蓝鸟推出后很快成为市场上热销车型之一,随后就和丰田皇冠、花冠系列一样,成为日本汽车进军美国市场的主力军。而且车型的定位也非常明确,驾乘舒适、CVT无级变速箱平顺省油等都让轩逸有着大批家庭用户。过去的64年的时间,轩逸历经14次换代,凭借空间大、省油的优势,逐渐成为东风日产的销量一哥。2022年,轩逸的销量达到42万辆,占东风日产全年总销量一半以上。而到了2023年,轩逸的销量降到了37.6万辆,与此同时,东风日产品牌全年总销量也下滑至68.7万辆。其它日本车企的销量轨迹,基本和日产相同。比如丰田的雷凌、卡罗拉,本田的思域、型格等,都曾是主力车型,随着销量逐步下滑,品牌在中国区的累计销量也随之下滑。2023年全年,1-12月,日产汽车中国区含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两大事业板块在内的累计销量为79万台,这个数字相比2022年下滑超过20%。2022年,日产汽车在华销量还能超过百万台,达到104.5万台。02混动大法好?严格意义上来说,秦PLUS能够取胜,靠的并不单是纯电,还有插混车型,而日本车企更是擅长搞混动。而且本田两年前就这么干了,本田的CEO八乡隆弘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他相信混合动力汽车将在近几年发挥关键的作用。至于纯电动汽车,其表示不太确定他们的顾客是否真的想要它,因为他认为这种汽车目前在基础架构以及硬件方面还有很多问题。八乡隆弘还强调,“本田的目标是减少碳排放,不是为了拥有电动汽车而生产电动汽车,所以混合动力系统也会是本田重点的发展方向”。从本田计划的电气化目标来看,在2030年实现电气化车型的全球销量占其总汽车总销量的三分之二,实现这个目标主要就是靠混合动力汽车来实现。相比之下,日产在日系品牌里面算是在纯电领域投入最积极的,其在2021年宣布将投入132亿美元让旗下的车款加速电气化,但是最近其公司高管在接受访问的时候表示“需要由消费者决定电气化进程的速度”,换句话说,用户喜欢什么,日产就决定造什么。这么来看,日产都打算在中国减产,显然电气化的进程并不是那么顺利。其实以丰田为首的日本企业一直不情愿投入精力发展纯电,他们不止一次在公众场合唱衰纯电车,认为抵制电动车是正确的,电动汽车的销量放缓,会让人们意识到这项技术失败的现实,而“汽车制造商应该继续投资混合动力汽车”。抵制纯电,发力混动,也是由其原有的产业技术与利益决定的。日本燃油车三大件具有很大的先发优势,尤其是发动机技术一直是领先世界,如果发展纯电,相当于丢掉了优势,而混动则保留了发动机技术,甚至发动机还是主角,这也是为什么日本车企们会强行给内燃机技术续命。其实不止日本车企,其它外资巨头也在加码插电混动或者混动车型。据路透社的报道,梅赛德斯-奔驰首席执行官康林松表示,奔驰将继续更新燃油发动机,并计划到2027年推出一个全新的内燃机车型阵容,使内燃机能够持续到2030年代。到2030年,包括混合动力车在内的电动化车辆销量将占其总销量的50%。通用汽车也在发生转变,多年前弃用插混技术路线之后,在经销商的压力下,通用汽车重启插混路线,计划在北美市场推出几款插混车型。在海外知名非营利性消费者组织、产品测试机构《消费者报告(Consumer Reports)》不久前发布的2024年消费者首选汽车排名中,混合动力汽车型在前10名中就占了6席,而纯电车型只有一款Model Y上榜,其他的三款则是燃油车型。面对纯电业务越来越大的亏损,福特也削减了对于电动化转型的决心,促使其也开始向油电混动方向靠拢。根据乘联会的数据,今年2月纯电动乘用车市场市场批发量,同比狂降22.8%,市场普遍遇冷的情况下,插混车市场批发量同比仅仅下降了4%,而且同属于混合动力的增程式乘用车更是逆势上扬,2月份的增程车型批发量升至6.1万辆,同比增长高达147%,市场份额增至14%,同比增长9%。不难看出,采用混合动力路线,不仅让秦PLUS登上宝座,在海外也是大有市场。在被比亚迪、吉利等中国车企偷家后,日本车企能凭借混合技术杀个回马枪吗?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为推动电动车产业发展 柬埔寨将实施新政策

为推动电动车产业发展 柬埔寨将实施新政策 柬埔寨财经部官员披露,柬埔寨将通过实施一项新的政策,促进电动车产业在柬埔寨可持续发展。这项新政策已得到柬埔寨首相洪马内的批准颁发。 据官员星期三(6月19日)介绍,柬埔寨即将付诸实施的电动车发展政策,将推动柬分阶段发展和建立电动车生态系统,包括吸引投资在柬埔寨设立电动车装配厂、零部件制造厂以及电动车充电站服务网络。新政策鼓励民众及政府机构广泛使用电动交通工具。 中国新闻社报道,前述政策愿景是通过大力建设电动汽车产业生态圈,将柬埔寨发展成为电动汽车使用率处于较高水平的国家,以支持和实现柬国可持续发展目标。政府将为此制定激励机制,以提高该国电动车的销售量。中央和地方政府也计划拨出预算,购买电动交通工具。 根据规划,柬官方预计2030年柬埔寨电动汽车数量将增至3万辆,电动电单车数量增至74万辆。2030年至2040年,柬埔寨电动汽车和电动电单车拥有量将在100万辆以上。 在不久前举办的一个专业论坛上,柬埔寨发展理事会官员呼吁中国投资者积极参与发掘该国电动车产业的潜力,并强调政府在改善投资环境方面所做的努力,以及在促推电动车领域发展建立的最有回报和最有利的激励政策。 2024年6月20日 11:17 AM

封面图片

特斯拉和中国车企领跑电动车赛道,德国车企逐渐掉队

特斯拉和中国车企领跑电动车赛道,德国车企逐渐掉队 德国汽车制造商曾雄霸汽车行业数十载,其品牌一度是卓越的代名词,令消费者心生向往。但随着该行业转向电动汽车,德国车企逐渐掉队。 在向电动汽车转型的将近十年时间里,尽管投资了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资金,但大众(VW) 、宝马(BMW)、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等车企仍尚未能侵蚀特斯拉(Tesla, TSLA)日益增长的市场份额。这些德国汽车制造商正与科技巨头合作,而非自行开发用来驱动信息娱乐系统和自动驾驶功能的软件。它们在电动汽车创新的较前沿领域落后于中国的后起之秀,在这一关键的亚洲市场上节节败退。 本周,全球最大车展之一的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在慕尼黑举行时,德国车企的这种防御姿态展现的淋漓尽致。电动汽车市场领头羊特斯拉多年来首次参展。中国的多家新兴公司也是如此,所带来的车型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 慕尼黑国际车展每两年举行一次,曾是展示德国汽车工业实力的舞台,如今却让人深刻认识到,新涌现的中国电动汽车公司不仅通过更低的成本给德国乃至欧洲汽车制造商带来压力,还在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令这些老牌车企试图缩小的差距日益扩大。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