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将蛇作为食物来源进行养殖可以减轻传统畜牧业压力

研究表明将蛇作为食物来源进行养殖可以减轻传统畜牧业压力 新的研究表明,将蛇作为高蛋白、低脂肪的食物来源进行养殖,可能是减轻传统畜牧业压力的一种更可持续的方式。麦考瑞大学自然科学学院荣誉研究员、该研究的第一作者丹-纳图什(Dan Natusch)说:"气候变化、疾病和自然资源的减少都在加大对传统牲畜和植物作物的压力,这对低收入国家中许多已经严重缺乏蛋白质的人造成了可怕的影响。"研究人员对东南亚两个商业养蛇场(一个位于泰国中部,另一个位于越南南部)中两种蟒蛇(网纹蟒和缅甸蟒)的生长模式进行了研究。纳图什说:"虽然大规模的蟒蛇养殖在亚洲已经非常成熟,但却很少受到主流农业科学家的关注。蛇只需要极少的水,甚至可以靠清晨沉淀在鳞片上的露水为生。它们需要的食物很少,而且会吃啮齿动物和其他危害粮食作物的害虫。而且在历史上,它们在很多地方都是美味佳肴。"研究人员评估了幼蛇的生长速度,并对其中一些进行了喂食实验,以确定影响生长的因素。给幼蟒喂食含有肉类和鱼类下脚料中废弃蛋白质的"香肠",结果幼蟒的生长速度很快,而且对健康没有明显影响,它们还能消化隐藏在肉中的大豆和其他植物蛋白。纳图什说:"我们发现蟒蛇在孵化后的第一年内迅速长大,达到'屠宰体重'。"这有点像把西兰花藏在肉丸里,让孩子们吃蔬菜,"纳图什说。"我们的研究表明,蛇养殖场可以有效地将大量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蛋白质,同时产生相对较少的废弃物。"经过加工后,蟒蛇活体重量的约 82% 都是可用的,包括用作食物的高蛋白肉、用作皮革的皮,以及用作药用的脂肪(蛇油)和胆囊(蛇胆)。与哺乳动物相比,爬行动物产生的温室气体要少得多,它们的消化系统几乎不产生水废物,固体废物也少得多。合著者、自然科学学院教授里克-希恩(Rick Shine)说:"对饲养蟒蛇而不是养猪的农民来说,经济和适应性方面的好处显而易见。鸟类和哺乳动物只需维持恒定的体温,就会浪费食物中约 90% 的能量。而爬行动物等冷血动物只需在阳光下找个地方取暖即可。它们把吃进去的食物转化成更多的肉和身体组织的效率比任何温血动物都要高得多"。研究人员说,他们的研究证明了蛇在将废物转化为可用产品方面的效率,并强调了在文化上接受蛇肉的国家养殖蛇作为食物的机会。不过,他们对西方国家尽快采用蟒蛇养殖技术并不抱太大希望。Shine 说:"我认为,要想在你最喜欢的本地餐馆看到蟒蛇汉堡,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这项研究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这种不寻常的超级食品对气候有益 而且蛋白质含量极高

这种不寻常的超级食品对气候有益 而且蛋白质含量极高 纳图什博士说:"就食物和蛋白质转化率而言,蟒蛇优于迄今为止研究过的所有主流农业物种。我们发现蟒蛇在孵化后的第一年内迅速长大,达到'可屠宰体重',蛇肉是白色的,蛋白质含量很高。"。多机构研究团队包括来自澳大利亚麦考瑞大学和阿德莱德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南非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以及河内越南科学技术学院的科学家。研究人员比较了泰国和越南商业蟒蛇养殖场养殖的网纹蟒(Malayopython reticulatus)和缅甸蟒(Python bivittatus),测试了不同食物制度的影响。主要作者 Dan Natusch 博士正在处理一条澳大利亚水蟒,它是 39 种不同蟒蛇中的一种。图片来源:德里克-亨德森纳图什博士说:"气候变化、疾病和自然资源的减少都在加大对传统牲畜和植物作物的压力,这对低收入国家中许多已经严重缺乏蛋白质的人造成了可怕的影响。传统农业食品体系的失败导致普遍的粮食不安全,这推动了人们对替代食物来源的兴趣。冷血爬行动物......比任何温血动物都能更有效地将它们吃下的食物转化为更多的血肉和身体组织"。蛇肉是一种可持续、高蛋白、低饱和脂肪的食物来源,在东南亚和中国已被广泛食用。这项研究对蟒蛇群体进行了不同饮食的试验,发现蟒蛇可以实现快速生长。图:蟒蛇养殖场的喂养试验 资料来源:Dan Natusch纳图什博士说:"然而,虽然大规模的蟒蛇养殖在亚洲已经非常成熟,但却很少受到主流农业科学家的关注。蛇只需要极少的水,甚至可以靠清晨沉淀在鳞片上的露水为生。它们需要的食物很少,而且会吃啮齿动物和其他危害粮食作物的害虫。历史上,它们在许多地方都是美味佳肴。我们的研究表明,蟒蛇养殖与现有的畜牧系统相辅相成,可以灵活有效地应对全球粮食不安全问题。"研究报告的共同作者、麦考瑞大学自然科学学院的里克-希恩(Rick Shine)教授说,这是首次对商业养蛇场的投入与产出、成本与效益进行深入研究。饲养蟒蛇而不是养猪的农民在经济和适应性方面明显受益。蛇类养殖场通常是大型谷仓,周围是用于晒太阳的"阳光陷阱",这就避免了笼养哺乳动物和鸟类所面临的大多数复杂的动物福利问题。"鸟类和哺乳动物为了维持恒定的体温,会浪费食物中约 90% 的能量,"希恩教授说。"但爬行动物等冷血动物只需在阳光下找个地方取暖即可。它们比任何温血动物都能更有效地将吃下的食物转化为更多的血肉和身体组织"。养殖的缅甸蟒蛇(如上图)在大群体中和平共处。图片来源:Dan Natusch研究小组用不同的肉类和鱼类下脚料中的废蛋白"香肠"对蟒蛇群进行了试验,结果发现密集喂养幼蟒能促使其快速生长,而且对福利没有明显影响。尽管蟒蛇在野外仅是肉食性动物,但它们可以消化大豆和其他植物蛋白,一些香肠中就含有约 10% 的植物蛋白,隐藏在肉中。纳图什博士说:"这有点像把西兰花藏在肉丸里,让孩子们吃蔬菜。我们的研究表明,养蛇场可以有效地将大量农业废弃物转化为蛋白质,而自身产生的废弃物却相对较少。"经过加工后,蟒蛇活体重量的 82% 左右都能产生可用的产品,包括高蛋白的肉类胴体、珍贵的蛇皮革、脂肪(蛇油)和胆囊(蛇胆),这两种物质都有药用价值。按公斤计算,爬行动物产生的温室气体远远少于哺乳动物。它们坚固的消化系统甚至可以分解骨头,几乎不产生水废物,产生的固体废物也比哺乳动物少得多。纳图什博士说:"蟒蛇可以禁食四个多月而体重不减,一旦重新开始进食就会迅速恢复生长,因此即使在食物匮乏的情况下也能继续保持稳定的产量。我们还发现,一些农场将蟒蛇幼崽外包给当地村民,这些村民通常是退休人员,他们用当地的啮齿动物和下脚料喂养蟒蛇,一年后再卖回农场,以此赚取额外收入"。Shine 教授说,这项研究显示了爬行动物将废物转化为可利用产品的非凡效率,这在已经有蛇肉文化先例的国家彰显了巨大的商机。不过,传统上,澳大利亚或欧洲不太可能接受蟒蛇养殖,他说。"我想,要想在你最喜欢的本地餐馆里看到蟒蛇汉堡,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研究表明蛋白质食物来源对增强和保持肌肉至关重要

研究表明蛋白质食物来源对增强和保持肌肉至关重要 蛋白质来源比较研究最近发表在《营养学杂志》(Journal of Nutrition)上的一项新研究是首批比较作为混合膳食一部分的全蛋白食物合成代谢特性的随机对照试验之一。研究发现,尽管热量和总蛋白质含量相同,但在老年人中,含有瘦牛肉的全食物杂餐比全食物素食餐的餐后肌肉蛋白质合成率更高。事实上,研究人员观察到,与提供等量植物蛋白的全食物素食餐相比,食用含瘦牛肉的杂食餐后,肌肉蛋白质合成率要高出 47%。马斯特里赫特大学医学中心人类生物学系运动和营养生理学教授、本研究的主要研究者 Luc van Loon 博士说:"以前的研究评估了摄入分离蛋白质的影响,而本研究旨在通过了解作为典型膳食一部分的全蛋白质食物的影响来反映更真实的生活环境。鉴于随着年龄的增长,保护瘦体重以保持体力的重要性,以及人们对素食和纯素生活方式的兴趣与日俱增,这项研究对于了解蛋白质食物来源是否能同样有效地支持肌肉的维持和生长非常重要。"根据以往对摄入不同蛋白质来源进行比较的研究,研究人员计算出需要 16 名参与者才能完成研究,并检测出摄入两种膳食后肌肉蛋白质合成率的潜在差异。因此,研究人员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对 16 名健康的老年人(65-85 岁)进行了临床试验。在一个测试日,参与者吃了一顿全食物杂粮餐,其中包含 3.5 盎司作为主要蛋白质来源的瘦牛肉碎、土豆、四季豆、苹果酱(100% 苹果制成)和香草黄油。另一个测试日包括食用热量和蛋白质含量相等的全食物素食餐,其主要成分是未经加工、常食用的植物蛋白食物,如藜麦、大豆、鹰嘴豆和蚕豆。重要的是,两餐平均都含有 36 克蛋白质,这符合基于证据的刺激老年人肌肉蛋白质合成的建议(即每公斤体重 0.45 克蛋白质)。van Loon 补充说:"我们有兴趣研究进餐对老年人肌肉蛋白质合成的影响,因为与年龄有关的肌肉质量和力量损失(称为肌肉疏松症)非常重要,这是全球日益严重的公共健康问题。"研究结果和影响在两个实验日之前的两天里,所有参与者都没有进行体育运动和剧烈运动,也没有饮酒。研究人员利用在进餐后六小时内频繁采集的血液和肌肉活检样本,比较了餐后血浆氨基酸谱和肌肉蛋白质合成率。除了观察到餐后6小时内肌肉蛋白质合成率增加了47%之外,研究人员还注意到,尽管素食餐没有出现任何选择性氨基酸缺乏症,但瘦牛肉餐后血浆中的EAA浓度却高出了127%。"重要的是,参与者在食用含牛肉的杂食餐后,血浆中的亮氨酸(一种对肌肉蛋白质合成尤为重要的必需氨基酸)要高出139%,"该出版物的主要作者、理学硕士菲利普-平卡尔斯(Philippe Pinckaers)说。"这项研究说明了食物基质的潜在影响,以及含牛肉膳食和素食膳食之间氨基酸生物利用率和生物功能差异的重要性。"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科学家利用大豆废料为养殖鱼类提供绿色食品

科学家利用大豆废料为养殖鱼类提供绿色食品 考虑到这一难题,一些团体正在开发更环保的鱼粉替代品。其中一种方法是在生物反应器中培养某些类型的细菌。这些微生物产生的营养物质被称为单细胞蛋白,从反应器的液体生长介质中提取出来,脱水后用作鱼饲料。但遗憾的是,生长培养基价格昂贵,而且通常很难在生物反应器中保持合适的生长条件。如果使用天然存在的大量蛋白质生产细菌的液体,成本会低得多,也容易得多。大豆加工废水就是这样一种液体。在最近的一项研究中,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TU)和淡马锡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首先从一家食品加工公司获取大豆废水。富含酸性丙酸杆菌和丙酸杆菌的淤泥状液体在四个 4 升(1 加仑)生物反应器中放置了 136 天。在此期间,一直保持低氧水平和 30 ºC (86 ºF)的温度。然后从污泥中收集细菌产生的单细胞蛋白。在下一步实验中,一组 60 尾亚洲鲈鱼幼鱼在 24 天内食用的食物包括一半鱼粉和一半单细胞蛋白,而对照组则只食用鱼粉。在这一时期结束时,发现两组鱼的生长量相同(事实上,蛋白质喂养的鱼的生长更加稳定)。这一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意料之中的,因为两种食物几乎都能满足亚洲鲈鱼幼鱼对蛋白质、必需氨基酸和脂肪的需求。两种日粮中唯一缺乏的是足量的氨基酸赖氨酸,这可以在实际使用中添加。还有一个好处是,以这种方式生产鱼饲料可以利用一种原本可能会被闲置的物质。相比之下,现有的一些饲料中含有人类可能会食用的豆粕。南洋理工大学的 Stefan Wuertz 教授说:"我们的研究成功证明了将大豆加工废水转化为水产养殖饲料的宝贵资源的潜力,有助于向循环生物经济过渡。"有关这项研究的论文最近发表在《科学报告》杂志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新加坡批准昆虫作为食物 以多元化策略加强粮食安全

新加坡批准昆虫作为食物 以多元化策略加强粮食安全 根据规定,这些昆虫不能从野外采集,必须是在主管部门监管的场所养殖的。进口供人类食用的昆虫和昆虫产品,必须经过充分处理,以杀死任何病原体。此外,所有16种可食用昆虫都只能在特定的生命阶段被进口。例如,蟋蟀和蝗虫只允许在成虫阶段进口,而粉虫和蛴螬必须作为幼虫进口。新加坡食品管理局表示:“由于昆虫产业刚刚起步,昆虫在这里又是一种新的食品,因此,食品管理局制定了昆虫监管框架,为昆虫用于食品提供指导。”作为一个城市国家,新加坡90%以上的食品都是进口的。为了加强粮食安全,新加坡将食物来源多元化定为“核心战略”,并于2019年定下了所谓的“30·30愿景”,即到2030年,新加坡的本地农业生产要足以满足当地居民30%的营养需求。由于国土面积狭小,新加坡没有太多土地可用于发展传统畜牧业,例如猪牛羊,而养殖可食用昆虫可以明显减少土地的使用。放眼全球,虽然一些国家的食谱上偶尔会出现昆虫,但绝大多数人并不习惯于将昆虫视作食物。不过,联合国粮农组织呼吁公众接受昆虫作为食物,理由是昆虫不仅营养丰富,还有利于减少碳排放,是一种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世界经济论坛2022年发布报告称:“昆虫是一种被忽视的蛋白质来源,也是对抗气候变化的一种方式。我们对动物蛋白的消费是温室气体和气候变化的来源。(食用)昆虫可以在许多方面缓解气候变化。”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印尼1个月内2名女子被巨蟒生吞# 专家:捕食人类的最小蟒蛇也不过5米多】据红星新闻报道:据报道,上周,在印度尼西亚中部地区,

【#印尼1个月内2名女子被巨蟒生吞# 专家:捕食人类的最小蟒蛇也不过5米多】据红星新闻报道:据报道,上周,在印度尼西亚中部地区,人们在蟒蛇腹部发现了一名女子的遗体,这是南苏拉威西省一个月内发生的第二起蟒蛇活吞致死事件。 警方表示,36岁的Siriati早上出门为生病的孩子买药后失踪,经亲属四处寻找,她的丈夫Adiansa在离家约500米的地方发现了她的拖鞋和裤子。“他(死者丈夫)在离小路大约10米的地方发现了一条蛇,这条蛇还活着。”当地警察局长说。 村民表示,Adiansa在注意到蟒蛇肚子“非常大”后便产生了怀疑,他连忙叫来其他人帮忙把蟒蛇的肚子切开,最终发现了妻子Siriati的遗体。 据悉,近年来,该地区已发生了多起蟒蛇吞食人的事件。6月,在南苏拉威西省的另一地区,一名妇女被发现死于一条蟒蛇的腹部。去年,南苏拉威西省的居民发现一条8米长的蟒蛇吃掉了一名农民。2018年,苏拉威西岛东南部,在一条7米长的蟒蛇体内发现了一名54岁的女子。 蛇类专家表示,蟒蛇通常更喜欢以小动物为食,但随着人类对森林的砍伐,这种爬行动物的食物来源不断减少,栖息地也被大幅侵占,蟒蛇活吞人的事件也逐渐变得普遍起来。这类袭击常常在晚上发生,尤其是苏门答腊岛和苏拉威西岛的橡胶、可可种植园。捕食人类的最小蟒蛇长度也不过五米多。 印度尼西亚爬行动物基金会主任内森·鲁斯利曾表示,“蟒蛇会用身体裹住你,给你‘死亡拥抱’。当你的身体在吸气过程中发生收缩时,它便会趁机裹得更紧,你便无法呼吸了。蛇的上下颌(主要)由韧带(和肌肉)连接,非常灵活,可以吞下比自己大的猎物。” 据伦敦自然历史博物馆介绍,网纹蟒是世界上最长的蛇,多分布于东南亚地区。1912年在野外发现了有史以来最长的网纹蟒。经测量,它长约10米,比长颈鹿还高。饲养网纹蟒的亚特兰大动物园表示,这种蛇“以好斗著称”。 via 捉谣记的微博

封面图片

【南极降雪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对食物链带来风险】据分析,这些微粒含有13种塑料成分,包括最常见的用于制造饮料瓶和衣服的PET。研究

【南极降雪中首次发现微塑料:对食物链带来风险】据分析,这些微粒含有13种塑料成分,包括最常见的用于制造饮料瓶和衣服的PET。研究人员认为,微塑料可能会对南极洲的食物链构成风险,它可能会扰乱浮游动物的生长过程,并影响构成大陆食物链基础的南极磷虾。 #抽屉I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