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室温超导体的物理学家被指控"研究行为不当"

研究室温超导体的物理学家被指控"研究行为不当" 据《华尔街日报》报道,一项调查发现,声称研制出首批室温超导体之一的物理学家存在"研究不当行为"。兰加-迪亚斯(Ranga Dias)是罗切斯特大学的一名研究员和助理教授,自去年 8 月以来,他一直在接受一个外部专家委员会的调查,因为人们担心他的研究结果是否准确。罗切斯特大学发言人萨拉-米勒(Sara Miller)在一份声明中说:"罗切斯特大学已经完成了由校外科学家组成的小组进行的彻底调查。委员会根据大学政策和联邦法规得出结论,迪亚斯存在研究不当行为。"去年,迪亚斯与他人合作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篇研究论文,重点介绍了一种掺氮的氢化镥。该论文声称,这种材料可以在常温下无电阻导电。(如果这听起来很熟悉,那是因为你想到了去年在社交媒体上疯传的所谓 LK-99 超导体),科学家们后来发现迪亚斯的研究前后矛盾。这篇论文以及迪亚斯的其他一些研究成果已被撤回。米勒说,委员会"在这些论文中发现了数据可靠性问题,而罗切斯特大学致力于学术诚信"。在最近的调查之前,校方对迪亚斯的研究进行了两次调查,但决定不展开全面调查。正如《华尔街日报》所指出的,校方下一步还可能决定对迪亚斯采取人事行动,这将由教务长处理。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21℃室温超导作者美国物理学家被锤严重抄袭

21℃室温超导作者美国物理学家被锤严重抄袭 今年3月,室温超导技术出现行业地震,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Ranga Dias(朗加·迪亚斯)明确表示,他的团队已经实现了一种可以在室温条件下实现超导的全新材料。 这种技术一旦应用,拿下诺奖几乎不是问题。不过多个团队复刻实验均以失败告终,南京大学超导物理和材料研究中心更是直接发话:“这个结论肯定是推翻了,毋庸置疑的。” 而最近,Ranga Dias于2013年在美国华盛顿州立大学发表的博士论文被《科学》网站曝出存在大量抄袭。 受害者Hamlin是美国佛罗里达大学物理系副教授,他亲自检查Dias的博士论文后发现,其中至少有6300个单词与其他17篇论文的段落相同,涉及内容高达论文的21%。 其他开展检查分析的专家们一致认为,Dias的论文存在严重抄袭。对此,Dias拒绝作出回应,并表示正在与他的论文导师商讨解决这些问题。 来自:雷锋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投稿:@kejiqubot

封面图片

LK-99 室温超导体论文受到广泛质疑

LK-99 室温超导体论文受到广泛质疑 自26日,韩国科学家声称发现世界首个室温常压超导体 LK-99 后。已有许多业内人士对此提出了质疑。有人整理了一个。下面是一些质疑的声音。 美国阿贡国家实验室的一位物理学家:“他们表现得像一群业余爱好者。他们对超导知之甚少,而且他们提供一些数据的方式也很可疑。” 中国南京大学物理学教授闻海虎表示,,但委派了一位同事来做复现实验。但是,闻海虎还表示,即便是复现,也不能说明它是超导材料,除非判断超导的证据非常明确。 印度国家物理实验室的 VPS Awana 博士在他的个人 Facebook 上发布了他们的结果称,两次。 上周该团队的一位首席研究人员告诉韩国联合通讯社,韩国科学家团队宣布发现室温超导体的论文在网上发表。 也许室温超导体这种只在科幻小说中才存在的材料要问世仍需要一些时间。

封面图片

曾宣称创造室温超导的美科学家材料科学论文又被撤回,将面临调查

曾宣称创造室温超导的美科学家材料科学论文又被撤回,将面临调查 今年 3 月,美国罗切斯特大学的物理学家兰加・迪亚斯(Ranga Dias)声称开发出了一种室温超导材料,受到业内的强烈关注。当地时间本周二,知名物理学杂志《物理评论快报》(Physical Review Letters) 以数据造假或伪造为由撤回了迪亚斯参与撰写的一篇材料科学论文。 这篇被撤回的论文有 10 位合著者,有 9 位同意撤回论文,迪亚斯是唯一反对撤回论文的作者,他坚持认为这篇论文准确描述了研究结果。但周二迪亚斯也承认,在拉斯维加斯内华达大学实验室工作的合作者使用 Adobe Illustrator 制作数据图表时出现了错误。Adobe Illustrator 是矢量绘制图形设计软件,通常不会用来制作科学图表。来源 ,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投稿:@kejiqubot

封面图片

Nature:研究人员找到了 LK-99 不是室温超导体的证据

Nature:研究人员找到了 LK-99 不是室温超导体的证据 研究人员似乎已经解决了LK-99的难题。科学探索工作已经发现了该材料不是超导体的证据,并阐明了其实际特性。 这一结论让 LK-99一种铜、铅、磷和氧的化合物被证明是第一个在室温和环境压力下工作的超导体的希望破灭。相反,研究表明,材料中的杂质(特别是硫化铜)导致其电阻率急剧下降,并在磁体上显示出部分悬浮的特性,这些特性与超导体所表现出的特性类似。 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的凝聚态实验学家 Inna Vishik 表示:“我认为事情到此已经相当清楚了。” 16日,德国斯图加特马克斯·普朗克固体研究所的一个独立团队报告了6 个合成的纯 LK-99 单晶。与之前依赖坩埚的合成尝试不同,这次使用了一种称为浮区晶体生长的技术。这使得研究人员能够避免在反应中引入硫,从而消除 Cu 2 S 杂质。 结果是透明的紫色晶体纯 LK-99,或 Pb 8.8 Cu 1.2 P 6 O 25。与杂质分离后,LK-99 不是超导体,而是电阻达数百万欧姆的绝缘体,对于标准电导率测试来说太高了。它显示出轻微的铁磁性和抗磁性,但不足以实现部分悬浮。“因此,我们排除了超导性的存在,”该团队总结道。 研究小组认为,LK-99 中出现的超导迹象是由 Cu 2 S 杂质引起的,而其晶体中不存在这种杂质。

封面图片

LK-99研究团队再次提出室温超导材料PCPOSOS

LK-99研究团队再次提出室温超导材料PCPOSOS 在美国物理学会三月会议上,LK-99 研究团队的 Hyun-Tak Kim 教授公布了号称常温常压超导材料“PCPOSOS”的研究成果,该材料从 LK-99 改进而来。研究团队在展示了 PCPOSOS的电阻测量结果和浮选实验等结果数据。Kim 教授和其研究团队已经向美国物理学会提交了一篇论文,但尚未发表,该论文稍后也将公布在 arXiv。 但科学界的评估是,仅根据这一演示,很难将PCPOSOS视为室温超导体。事实上,研究团队公布的数据与已经被确认不是室温超导体的LK-99并没有太大区别。同时,在同会场另一场口头报告中,休斯敦大学研究团队还透露了LK-99的复制结果。休斯敦大学研究团队指出,LK-99并不是超导体,称其之所以看起来像超导体,与硫化铜杂质的结构转变有关。

封面图片

科学家被撤稿后再次宣称创造室温超导

科学家被撤稿后再次宣称创造室温超导 美国一研究团队称,他们发现了在实用条件下工作的室温超导。但该团队此前声称破纪录的室温超导一直存在争议,半年前甚至遭遇论文撤稿,因此新的研究结果或将面临严格审查。纽约罗切斯特大学物理学家朗加·迪亚斯(Ranga Dias)在美国物理学会年会上介绍了团队的研究新进展。据称他们创造出的超导可在室温和相对较低的压力下工作。研究团队发现了一种由氢、氮、镥组成的材料,迪亚斯和同事将这些元素混合在金刚石压砧中,施加不同的压力,测量电阻。实验发现,在 294K(即 21°C)的温度下,材料失去电阻,不过仍然需要10kbar(约大气压力的 10000 倍)压力才能实现材料的超导性能。但这已经远低于在室温工作的超导通常所需要的数百万个大气压。如果这一研究成果得到证实,这种材料有望用于现实。不过这项研究可能会面临严重质疑,部分原因是该团队早期发表的文章声称在 15°C 下发现了一材料的超导性。在发表之后被《自然》撤回论文,称研究人员在数据处理方面存在违规行为。 来源 ,,视频:其他: 来自:雷锋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投稿:@kejiqubo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