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在建造可将载人飞船送入轨道的轨道炮

中国正在建造可将载人飞船送入轨道的轨道炮 这种太空轨道炮的原理很简单,但细节却出奇地复杂,所涉及的数字也很快变得令人生畏。如果中国能在 2016 年开始的"腾云"计划中使用这种系统发射航天飞机,那将是历史上的重大工程成就之一。据中国官方媒体报道,中国计划建造一条电磁发射轨道,能够将航天飞机加速到 1.6 马赫,甚至高达 5 马赫。一旦升空,飞行器将启动机载火箭发动机,继续加速到轨道速度。这不仅意味着要制造出与这种轨道炮相匹配的航天器,而且还要制造出一种发射装置,能够将重力、振动和其他变量控制在对人类乘客安全的容差范围内。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也对类似的系统进行过研究,不过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坚固耐用的哑弹和能够承受巨大冲击力的机器人有效载荷上。据报道,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CASIC)飞行器技术研究院在山西省大同市建造了一条两公里(1.2英里)长的测试轨道。根据描述,它的大小与拉斯维加斯郊外内华达州的 Hyperloop 试验轨道差不多,并且密封在一个类似的真空管道内。目前,该轨道可以达到 620 英里/小时(1000 公里/小时)的速度,并将扩展至五倍的速度。至少可以说,要把它发展成一个合适的太空发射系统是非常艰巨的。这不仅仅是一个扩大技术规模的问题,还需要在轨道炮本身、控制系统、供电方式,甚至是如何制造组成轨道炮的部件等方面取得全面的重大进展。一个问题是,要使轨道炮在搭载乘客的情况下达到 1.6 马赫的速度,它必须至少有5 英里(8 公里)长。如果要达到 5 马赫,则需要更长的长度。这不仅需要大量的电磁铁(可能需要低温冷却),还需要密封在有史以来最大的真空室中,需要巨大的泵来维持真空。这个管状真空室还需要一个非常特殊的气闸,以便飞行器能以超音速离开。如果这一切不能完美地进行,就可能会发生一系列非常恶劣的事故,其能量与战术核武器的能量相近。然后是功率问题。用于从杰拉尔德-R-福特号航空母舰上发射战斗机的轨道炮使用 121 兆焦耳的能量将飞机加速到 150 英里/小时(241 公里/小时)。如果要将类似质量的飞机加速到 5 马赫,中国的轨道炮将需要惊人的 50,000 兆焦耳。而拟议中的太空飞机的重量应该至少是这个数字的 10 倍。这意味着太空轨道炮需要一个每秒产生千兆焦耳能量的核电站来运行,还需要一个全新的超级电容器发电机来储存能量。德累斯顿高磁场实验室(Hochfeld-Magnetlabor Dresden- Dresden High Magnetic Field Laboratory)拥有一个最先进的电容器组,可以处理 50 兆焦耳的能量,创下了世界纪录。中国的轨道炮需要将其提高一千倍。这不仅需要在一些已经很先进的工程技术上取得显著的基本进步,还需要建造能够制造这种机器的全新工业基础设施。这还不包括实时监测和控制轨道炮所有子系统所需的传感器和计算机系统。中方声称,如果轨道炮取得成功,它将把发射到轨道的成本降低到每公斤 60 美元。即使与 SpaceX 的 3000 美元/千克相比,这也是革命性的降低。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 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进入预定轨道 发射任务圆满成功 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在早上时分发射升空,多分钟后进入预定轨道,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说,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任务圆满成功。搭载神舟十四号的长征二号F遥十四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准时发射,火箭升空后数分钟,顶部的逃逸塔及燃料助推器先后分离。飞行乘组由航天员陈冬、刘洋和蔡旭哲组成,陈冬担任指令长,航天员不时向地面指挥中心汇报飞行数据正常。大约分钟后,飞船成功进入太空,与火箭分离,在无重状态下,航天员的飞行手册及笔都飘浮在空中。人将在太空开启为期个月的飞行任务,其中一项任务,将全面完成以天和核心舱、问天和梦天实验舱为基本构型的天宫太空站建造,建成国家太空实验室。 -- ::

封面图片

中国电磁轨道炮以5马赫的速度发射智能炸弹 试验宣告失败

中国电磁轨道炮以5马赫的速度发射智能炸弹 试验宣告失败 多年来,各国军队一直在测试轨道炮,这种炮使用电磁铁代替化学推进剂,以难以置信的高速发射弹丸。2021 年,美国海军决定放弃对该技术的研究,原因是预算限制、难以将武器集成到战舰上,以及炮管的耐用性问题(只需射击 12 至 24 次就需要更换)。需要大量的电力供应也是一个问题。然而,中国仍在继续研发轨道炮技术。据《南华早报》报道,传感器数据显示,发射后约 5 秒钟内,弹丸的加速度约为重力的 35 倍,这证实了研究人员的说法,即弹丸的速度超过了 5 马赫,即每小时 3836 英里。据说这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的第一门电磁轨道炮海军工程大学团队在《中国电工技术学会学报》发表的同行评议论文中说:"弹丸没有按照预期轨迹飞行,最大射程和高度也没有达到设计值。"数据分析显示,弹丸在上升过程中旋转速度过快导致倾斜;"旋转速度锁定"也是美国海军轨道炮项目面临的问题之一。中国海军的试验2023 年 8 月之前进行的,但现在才被报道。以前的研究论文表明,高超音速滑翔制导炸弹的目标可以达到 7 马赫(5370 英里/小时)。《南华早报》指出,工程团队利用人工智能识别并纠正了轨道炮的一些技术障碍。人工智能在军事领域的任何应用都是有争议的;美国最近承诺永远不会让人工智能技术控制其核武器系统,并呼吁中国和俄罗斯也做出同样的承诺。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天舟六号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中国天舟六号飞船顺利进入预定轨道 5月10日21时22分,长征七号遥七运载火箭(简称“长七火箭”)托举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点火升空,顺利将飞船送入预定轨道,这是2023年我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任务的首次发射,也是我国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首次发射任务。

封面图片

蓝色起源(Blue Origin)亚轨道飞船成功发射并降落:

蓝色起源(Blue Origin)亚轨道飞船成功发射并降落: 蓝色起源(Blue Origin)亚轨道飞船于 (21:11 CST)成功发射,并在大约十分钟后,乘员舱成功着陆。 这使得蓝色起源(Blue Origin)成为维珍银河(Virgin Galactic)后第二个成功进行载人发射的商业亚轨道航天公司。(维珍银河在大约9天前 ( 2021-07-11)成功进行了一次亚轨道发射)(鉴于维珍银河9天前的发射未越过卡门线(并非发射事故,设计最高高度约为90km,当日达到了86km,是一次成功的发射。但是卡门线位于100km),所以他们是否真的被认为进入了太空,以及是否能被认为是一次成功的亚轨道飞行依旧存在争议)(但是此次蓝色起源的发射超过了100km的卡门线)(p.s.中间层于85km结束,而NASA于2005年重新定义在80km以上飞行的人可被称为是宇航员,所以维珍银河自己将此次飞行定义为亚轨道飞行)(p.p.s.现在人们在争论付费进行亚轨道飞行的人是否真的可以被称为航天员)。 此次发射一共有4名成员,包括Jeff Bezos(贝索斯,亚马逊创始人,前董事长),他的兄弟,一名82岁的女士(Wally Funk)(她曾被选入水星计划,并通过所有测试,但是因为当时美国政府不认同女性航天员,所以无缘与太空)(成为了目前最年长的宇航员),以及竞标的第二名,18岁的Oliver Daemen(费用由他的父亲支付)(成为目前最为年轻的宇航员)。之前花费2800万美元(28million)的竞标榜首因为日程冲突未加入此次飞行。他们将承受最高为(正常飞行,不包含紧急逃生时)。 尽管这是他们的第一次载人飞行,但是助推器已被使用过2次,这是助推器的飞行,但乘员舱应当是新的(并不完全肯定)。 目前蓝色起源与维珍银河都未公布他们的最终(公开发售)票价。 此次飞行的最高时速大约是。

封面图片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成功。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成功。 9时22分,搭载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二运载火箭点火发射。此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3名航天员送入太空,飞行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这是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实施以来的第19次飞行任务,也是空间站阶段的首次载人飞行任务。飞船入轨后,将按照预定程序,与天和核心舱进行自主快速交会对接。组合体飞行期间,航天员将进驻天和核心舱,完成为期3个月的在轨驻留,开展机械臂操作、太空出舱等活动,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等一系列关键技术。目前,天和核心舱与天舟二号的组合体已进入对接轨道,状态良好,满足与神舟十二号交会对接的任务要求和航天员进驻条件。 (新华社)

封面图片

10.30 搭载 神舟十九号 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

10.30 搭载 神舟十九号 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九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神舟十九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120秒高燃回顾神十九载人飞行任务。 #中国 #航天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