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手机”,真能激发低迷的换机需求吗?

“AI手机”,真能激发低迷的换机需求吗? 而OPPO高级副总裁、首席产品官,一加创始人刘作虎则针锋相对,他在内部会中反驳称,AI手机不是噱头,而是行业大势所趋,3个月内友商必定都会跟进。如何才算AI手机,依然存在着巨大的争议。在低迷的手机市场,AI手机真的能激发换机需求吗?不追赶AI,后院就要起火?日前,据外媒报道,知情人士透露,苹果将取消长达十年的电动汽车制造努力,汽车团队许多员工将被转移到人工智能部门。这些员工将专注于生成式AI项目。一方面,苹果放弃造车让人唏嘘;而另一方面,苹果将生成式AI作为接下来重点投入的项目,也让外界看到了手机行业的新方向。“苹果放弃造车,选择聚焦人工智能是绝对正确的战略选择,时间点也合适。”理想汽车CEO李想认为,人工智能会成为所有设备、服务、应用、交易的最顶层入口,是苹果的必争之地。李想此言不虚,自2023年ChatGPT诞生以来,AI已经成为手机圈最热门的词汇。与一众互联网企业纷纷入局AI大模型相比,手机厂商们的积极性毫不逊色。2023年8月,华为发布鸿蒙OS 4,内置AI大模型能力,其手机助手小艺具备摘要功能和文案辅助创作功能,还支持“图片趣玩”功能,对已有图像进行个性化和风格化等二次创作处理。2023年10月,小米发布了澎湃OS,同样将融入AI大模型能力作为看点。小爱同学支持AI文本创作、拍摄文档读懂文意、随手涂鸦转换为画作、语音输入直接找图等生成式AI能力。而在2023年11月的vivo开发者大会上,vivo更是将AI大模型卷到了高度,一口气发布了1750亿、1300亿、700亿、70亿、10亿五款不同参数规模的自研AI大模型。vivo副总裁周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vivo大模型现在每年20亿-30亿的投入成本,人才和设备各占一半,人才成本平均税后100万元。“公司对大模型投入定义为高规格投入,目前没有设置上限。”随后,OPPO也宣布推出自主训练的安第斯大模型,并在OPPO Find X7系列上首次实际端侧应用70亿参数的大模型。至此,华米Ov这四家主流的国产手机厂商,均已入局和落地大模型。周鸿祎认为,苹果放弃造车背后,就是为了All in AI,“再不追赶AI,就要后院起火了。”他说。最近,还传出了百度将为苹果今年即将发布的iPhone16、Mac系统和ios18的国行版提供AI功能的消息。不过接近苹果公司的知情人士予以否认,表示双方尚未达成合作。AI+手机,就是AI手机?AI对智能手机体验的提升,已是行业共识,但喊出AI手机的口号,OPPO还是第一家。春节后开工首日,OPPO创始人兼CEO陈永明就在一封内部信中表示,2024年是AI手机元年。未来五年,AI对手机行业的影响,完全可以比肩当年智能手机替代功能机。他还断言,AI手机也将成为继功能机、智能手机之后,手机行业的第三阶段。在随后的AI战略发布会上,OPPO专门提出了AI手机的四大特征:算力高效利用能力,真实世界感知能力,自学习能力,创作能力。“未来只有具备这四种能力的手机,才叫AI手机。”OPPO高级副总裁、首席产品官刘作虎说。在刘作虎的描述中,未来的AI手机会像一个超级助理,真正变成以人为中心。“以前用户想订机票,要打开携程;想订餐,要打开美团,每一个App都是独立的孤岛。而AI手机会把手机中的孤岛App连在一起,通过自学习,越来越聪明,进而提供一站式服务。”魅族也不甘示弱。就在OPPO发布内部信宣布进入AI手机元年后,魅族宣布决定All in AI,称将停止传统“智能手机”新项目。星纪魅族集团董事长兼CEO沈子瑜更是直言,要“给魅族的智能手机时代一个完美的句号。”不过,AI手机的叫法,小米集团总裁、小米品牌总经理卢伟冰显然并不同意。他日前在MWC 2024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表示,个人反对将AI概念化,只是在原有手机名称后面加一个AI并无实际意义。AI是一种无处不在的能力,当人们感觉不到AI的存在时,才是AI最大的价值所在。此外,他还表示,如果一个人天天谈论AI,那就说明他没有真正的AI能力。最近他又在微博上进一步强调:“AI是未来,是无处不在的能力,但AI手机是噱头!”前魅族高级副总裁李楠近日也直言,给手机的名字上加个AI,没有意义。AI手机究竟是不是噱头?也引发了广泛讨论。有行业人士认为,不管是AI+手机,还是AI手机,归根结底还是手机。跟早年手机加了摄像头就叫拍照手机,加了MP3就叫音乐手机一样,只不过AI的加持会让手机的体验越来越好。并不是说一个消除、一个生成就是AI手机,它应该是无处不在的。OPPO中国区总裁刘波则认为,事物发展总是螺旋式上升和波浪式前进的,AI手机潮流不可阻挡,有一些争议乃至杂音十分正常。现在一切手机体验都可以由AI重构,手机行业卷AI体验,最终受益的是全体用户,这是一件大好事。一加中国区总裁李杰也表示,AI就是生产力,将给手机行业带来一次变革。利用AI能力来解决某些场景下的用户需求,手机将创造全新的体验,旦用难回。普及?至少要跨三道坎实际上,手机厂商们喊出AI手机背后,还是希望能够借助AI手机的概念推动新一轮换机潮。2023年可谓是全球以及中国智能手机市场惨淡的一年。IDC发布的《全球手机季度跟踪报告》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下降3.2%,降至11.7亿部,这是十年来最低的全年出货量。在排名前五的厂商中,三星、小米、OPPO均出现了出货量同比下滑。更为严重的局面是,消费者们越来越不愿意换机了。TechInsight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的换机率降至23.5%的最低点,也即换机周期拉长至51个月。这种态势下,手机厂商们亟需找到新的技术点,以吸引消费者将手中的手机升级换代。而火热的AI无疑提供了一个契机。不过,当前来看,要推动AI手机的普及,还面临着多方面的挑战。首先便是AI手机的定义。究竟如何才算真正的AI手机?行业还没有形成共识,没有明确的软硬件标准;其次是AI应用的落地。与互联网厂商们推出的AI大模型相比,AI手机还没有拿出足够差异化的杀手级应用。要建设AI手机的应用生态,也需要众多App厂商的配合,这是一个需要长期投入的复杂工程;还有便是商业模式。在AI大模型上投入巨大的人力、财力,这个成本终归会体现到手机售价上,有多大比例的用户愿意为之买单,能否形成良好的商业闭环,仍是未知数。最近,OPPO联合IDC发布的首个AI手机白皮书中预测,自2024年起,新一代AI手机将大幅增长,带动新一轮换机潮。IDC预计2024年中国市场新一代AI手机出货量为3700万台,2027年将达到1.5亿台且新一代AI手机所占市场份额超过50%。不过,这个乐观的预测能否如期成为现实,还需要手机厂商、产业链上下游的共同努力。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全球智能手机的换机周期将延长至历史上最长的51个月

全球智能手机的换机周期将延长至历史上最长的51个月 研究机构TechInsights预测,到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的换机周期将延长至历史上最长的51个月。在中国,消费者的换机速度稍有增加,但仍超过40个月。由于用户换机速度的降低,市场竞争进一步加剧。与此同时,消费者的观念也在发生转变,他们更加看重手机的耐用性和实用性,而不仅仅是追求更快的换机速度,比如iPhone。专家指出,消费者的购买预期已经转向更长时间的使用期,因此他们更愿意为性能优越、耐用的手机支付更高的价格。在市场日益饱和的情况下,手机厂商不断努力提升产品质量,并通过提高价格获取更高的利润。在这种情况下,消费者和厂商之间形成了“双向奔赴”的态势,导致消费者难以找到更换手机的理由,从而导致换机周期进一步延长。在这一大背景下,更依赖线下渠道的手机厂商也面临着更大的竞争压力。那些无法获取足够利润的经销商可能会转向头部阵营,与消费者一样。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TechInsights:北美 2024 年将不再领跑全球智能手机换机率

TechInsights:北美 2024 年将不再领跑全球智能手机换机率 TechInsights 预计,2025 年- 2026 年中美洲和拉丁美洲的换机率仍将是最高的,分别为 28.8% 和 29.6%,相当于 42 个月和 41 个月的换机周期。然而,从 2027 年开始,该机构预测中欧和东欧的换机率将超过中美和拉美,达到 30.8%,并将持续上升至 33.8% 换机率在该地区创新高。这反映了智能手机市场的成熟以及缺乏吸引消费者的新功能。

封面图片

厂商押注AI PC带来换机潮 消费者反应却很平淡

厂商押注AI PC带来换机潮 消费者反应却很平淡 华为的MateBook X Pro接入了盘古大模型,联想也发布了多款搭载AI Agent智能体的PC产品。不仅如此,芯片厂商如英特尔、AMD、高通等也在AI PC芯片上持续发力。然而,消费者对AI PC的反应却并不热烈,据媒体报道,在华为、联想、惠普等品牌的专卖店,销售人员表示,询问AI PC的用户并不多,目前大多数在售设备的AI功能还比较有限。 目前AI PC的发展还处在初期阶段,技术、应用、生态都还在探索之中。此外,AI PC的生态构建也需要时间,硬件与软件的协同、产业链的打通都至关重要。AI PC赛道正在等待类似ChatGPT的杀手级应用的出现,只有真正为用户带来体验上的巨大提升,才能激发消费者的换机热情。对于厂商来说,如何打通硬件和软件的壁垒,构建完善的应用生态,将是推动AI PC普及的关键。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仅下跌4% 显现企稳信号

2023年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仅下跌4% 显现企稳信号 三星紧随其后,全年以保持盈利性为策略,出货2.254亿台,市场份额20%。小米巩固了第三的位置并且维持了13%的市场份额,出货量达1.464 亿台。OPPO和传音位列第四和第五位,市场份额分别为9%和8%。Canalys高级分析师Sanyam Chaurasia评价道:“新兴市场的复苏引领了下半年的市场反弹,推动全球智能手机市场跌幅收窄。受益于厂商额外的资源和关注度的倾斜以及大众市场机型的不断推出,拉美、非洲和中东从第三季度开始就显现出较强的恢复动能。同时亚太地区在整体宏观经济情况有所改善的前提下,消费者需求在年末也出现较明显的攀升。传音、小米受惠于这些大众市场的反弹,均在第四季度实现了令人瞩目的同比增长。但是成熟市场,包括中国大陆、欧洲及北美,仍受困于疲软的消费支出及渠道侧投入的减少。展望2024年,新兴市场仍将是大部分厂商谋求增长的战略要地。"Canalys高级分析师朱嘉弢(Toby Zhu)继续评价说:“尽管2023年市场下跌,智能手机厂商的盈利能力都有显著的改善。厂商对自己的经营都保持谨慎,精简开支并聚焦核心市场以应对市场下行。同时,整体库存积压的情况在2023年上半年明显改善,厂商清库存的经营压力减少。最后,零部件及芯片价格在过去一年中处于较低水平,允许厂商提升产品利润空间并推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厂商在财务上更有自信能抓住任何萌芽的需求并能支撑更多灵活的激励措施。"朱嘉弢(Toby Zhu)总结说:“2024年,在高端进行端侧AI的投入以及在中低端扩大出货规模将是智能手机厂商并行实施的两大策略。AI将逐步从最初的产品层面的差异化上升至运营及公司层面的整体战略,各智能手机厂商均涉及其中。三星将生成式AI作为长期的产品策略。于此同时中国厂商诸如小米、vivo、OPPO和荣耀等也已率先在本土市场发布具备生成式AI能力的旗舰机型。另一方面,在脆弱的市场环境下,厂商仍将致力于提升出货规模以稳定其市场份额,并维系其在零售渠道和上游供应链内的优先级。大众市场将成为厂商的核心区间,性价比优先和产品的经济性将是短期内的核心产品策略。”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OnePlus 和 Oppo 智能手机计划今年晚些时候集成谷歌 Gemini Ultra 模型

OnePlus 和 Oppo 智能手机计划今年晚些时候集成谷歌 Gemini Ultra 模型 OnePlus 和 OPPO 宣布计划将谷歌的人工智能模型 Gemini 1.0 Ultra 集成到他们的智能手机中,并表示计划今年晚些时候在智能手机上发布由 Gemini Ultra 支持的人工智能功能。目前,谷歌 Gemini 模型共有三个版本:Nano、Pro 和 Ultra,例如 Pixel 8 系列智能手机就搭载了 Gemini Nano。三星 Galaxy S24 系列搭载 Gemini Pro。Oppo 和 OnePlus 也将加入其中,但与 Pixel 和三星不同的是,它们将搭载 Gemini 1.0 Ultra,这将是最强大的版本。此外,搭载 Gemini 后,将计划发布基于 Gemini Ultra 的人工智能功能,例如新闻摘要、录音机摘要和 AI 工具箱。还暗示了其他生成式人工智能功能,例如社交媒体平台的文本和图像生成工具。然而与可以在设备上运行的 Gemini Nano 不同,Ultra 运行在谷歌的服务器上,因此 OPPO 和 OnePlus 智能手机可能需要互联网连接才能使用人工智能功能。

封面图片

2024Q1全球智能手机AP市场:展锐出货暴涨64% 海思出货800万颗

2024Q1全球智能手机AP市场:展锐出货暴涨64% 海思出货800万颗 从具体的出货量来看,联发科一季度出货量达到1.141亿颗,同比增长了17%;高通出货量为7500万颗,同比增长11%;苹果出货量为4900万颗,同比下滑16%;紫光展锐出货量为2600万颗,同比暴涨64%,为前五大智能手机处理器厂商当中增速最快的厂商;三星出货量为1800万颗,同比下滑了18%;华为海思出货量为800万颗,而去年同期几乎为0;谷歌出货量为200万颗,同比持平。以上述各家智能手机处理器厂商的出货量占比(按一季度总出货量2.921亿颗计算)来看,联发科的份额为39%,高通(25.7%)、苹果(16.8%)、紫光展锐(8.9%)、三星(6.2%)、海思(2.7%)和谷歌(0.7%)紧随其后。需要指出的是,Canalys的图表上仅给出了前四家厂商的大致份额数字。如果以各智能手机处理器品牌厂商销售额占比来看,苹果以41%的份额位居第一,但是相比上个季度的55%大幅减少了14个百分点;高通份额为27%;联发科份额为17%,相比上个季度的15%提升了2个百分点。至于三星、海思和谷歌的份额则未明确给出。Canalys数据显示,如果以搭载相关处理器品牌的智能手机销售金额来看,今年一季度,苹果iPhone以560亿美元排名第一,不过销售额同比下滑了6%(这个数据与苹果一度财报显示的,来自iPhone的销售额同比下滑10.5至459.6亿美元存在较大差距);搭载高通处理器的智能手机销售额同比增长2%至370亿美元;搭载联发科芯片的智能手机销售额同比增长了19%至230亿美元;如果从一季度各手机处理器品牌厂商的出货量来源看:小米、三星和OPPO是联发科智能手机处理器出货量的前三大客户,分别占联发科智能手机处理器出货量的23%、20%和17%,另外传音占比12%、vivo占比12%。三星、小米和荣耀则分别是高通智能手机处理器出货量的前三大客户,分别占高通智能手机处理器出货量的26%、20%和17%,另外vivo占比10%、OPPO占比8%、海思占比5%。紫光展锐的智能手机芯片出货量前三大客户则分别是传音、realme和联想,份额分别为51%、17%和16%,此外中兴占比也有9%。如果从一季度各手机处理器品牌厂商的销售额来源看:联发科的智能手机处理器销售额主要来自于小米(23%)、三星(20%)、OPPO(17%)、vivo(12%)。高通的智能手机处理器销售额主要来自三星(26%)、小米(20%)、荣耀(17%)、vivo(10%)、OPPO(8%)。紫光展锐的智能手机处理器销售额主要来自于传音(51%)、realme(17%)、联想(16%)、中兴(9%)。总结来看,一季度联发科智能手机处理器的出货量同比增长17%,而销售额增长幅度则达到了19%,高于出货量增长的幅度,这也反应了联发科智能手机处理器的平均销售单价的增长。相比之下高通一季度出货量同比增长11%,但是销售额同比增幅只有2%。显示出联发科天玑系列在中高端市场正在侵蚀高通的份额,面对联发科的竞争,高通的智能手机处理器的平均单价正在降低。另外,从智能手机品牌厂商对于各家处理器平台厂商所贡献的出货量占比来看,小米和OPPO似乎正在更多的采用联发科的平台,传音和vivo也有一些贡献,这其中也包括了对于联发科天玑旗舰平台的产品的采用。对于高通来说,三星和小米依然是其第一和第二大客户,而荣耀经过近几年的成长已经成为了高通智能手机处理器的第三大客户,并且荣耀的主力产品也基本是基于高通平台,相比之下其基于联发科平台的产品的出货则相对要少很多。作为目前唯一的针对公开市场销售的国产5G智能手机芯片厂商,在经历内部的动荡和智能手机市场近两年的下滑之后,紫光展锐的出货量正在恢复,但其出货依然主要依赖于海外市场,特别是传音(TECNO、iTel和Infinix)去年以来出货量的大幅成长,对紫光展锐的智能手机芯片出货量带动很大,贡献比今年一季度甚至达到了51%,此外也有realme、联想和中兴这几家国产手机厂商对于国产手机芯片的支持。最后需要指出的是,海思麒麟系列手机芯片是去年三季度随着Mate 60系列的上市才正式回归,截至一季度末搭载麒麟9000s的手机有Mate 60系列、Mate X5系列,还有去年年底发布的搭载麒麟8000系列的新机华为Nova 12、Nova 12 Pro和搭载麒麟9000s系列的Nova 12 Ultra,以及今年2月下旬发布的华为Pocket 2系列 。也就是说,今年一季度这些基于麒麟芯片的华为手机一共出货了约800万台。此前Canalys的数据显示,凭借Mate及nova系列的热销,华为今年一季度的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170万台,在国内市场的份额达17%,排名第一。据此数据计算来看,基于高通芯片的华为手机的出货量正持续萎缩,一季度出货量大约只有370万台。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