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个人越活越幸福的5个方法

让一个人越活越幸福的5个方法 幸福不止是愉悦,还应该包括个人潜能的实现、生活的意义、对于他人的帮助以及自我的成长。如果把幸福整体看成已经完成的图景,有一个理论刚好可以告诉我们构成图景的五块拼图,那就是来自于马丁·塞利格曼的 PERMA。所谓 PERMA,正是幸福的五个要素的缩写,它们分别是:积极情绪(Positive emotion)全情投入(Engagement)正向关系(Relationships)意义(Meaning and purpose)成就感(Accomplishment)PERMA 的好处,不仅仅在于科学地解构了幸福感,更是给我们在日常生活中追求幸福提供了切入点。接下来,我们一起看一看,可以怎样借助 PERMA,追求更高级的幸福感。拓宽积极情绪的来源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能接触到这样的错误论调:所谓幸福感,就等同于金钱、地位、声望、外表和财产。这种想法在过去的几年里越来越有市场。虽然这些事物许多时候能给人带来愉悦,但研究发现,一旦过于重视这些东西,焦虑水平和抑郁水平反而会上升。你可能认为自己有钱了就幸福,但因为你太在乎这件事,结果不管你有多少钱,都一定会认为自己“还不够有钱”,于是影响了幸福感。掉进了“物质至上主义”的陷阱,过分关注上述的事物,最直接的结果就是挤占了我们体验其他积极情绪,进而提升幸福感的机会。如果你非常在意财富,花了海量时间做兼职赚外快,就可能无法体验“偷得浮生半日闲”的安逸;如果你极为看重身材,咬着牙过度节食与健身,就可能错失与亲友“炫”一顿大餐的快乐;如果你为了紧跟股市波动,每天花了海量时间在手机上“盯盘”,就可能错过鸟鸣、草叶、鲜花。积极情绪并不是只有“爽”,平和、恬淡、舒畅、欣慰、感动都算积极情绪,“我比别人强”只能算是一种基于竞争胜出的体验,远远不能囊括积极情绪的全部。寻找“心流”你在做什么事情的时候会感觉到时间飞逝?运动?阅读?钓鱼?手工?还是陪孩子玩?不管你在做什么,当你感受到时间飞逝的时候,实际上都在体验着“心流”,它意味着你已然“全情投入”。心流体验往往不是通俗意义上的幸福感,也可能与消极情绪相关。如果你是一名技术高超的外科手术医生,在焦虑紧张地做手术,也可能会进入心流的状态。这其实并不矛盾,在心流状态中,你完全可以同时体验到焦虑紧张与幸福兴奋。提出心流这一概念的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赖曾向几十个领域的专家询问过这样一个问题“他们一生中,在什么时候感觉最棒、表现最好”,而所有人都描述了心流体验。当你自愿参与一项具有挑战却也能应对的任务,当你达成了一系列目标,当你不断地处理关于自身进展的反馈,并根据反馈来调整行为的时候,这种体验就会出现。“全情投入”的价值不言而喻,利用才干、战胜困难和达成价值在这一刻融为一体,更会对人的幸福感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从社交中收获幸福亲情、友情、爱情对于幸福感都有促进作用,而且正向关系的力量远远不止于此。事实上,你甚至很难从科学的角度有效区分,到底是幸福的人爱社交,还是社交的人更幸福研究发现,幸福的人往往会给社交更高的优先级,花更多的时间和他人共处。不过这种因果关系上的迷思并不影响我们在生活中应该选择的行动:去交流,去沟通,去与人相处。就算你身在大城市,觉得身边没有一个特别亲近的人,也照样可以把这个方法用起来,因为就算和你对话的是个陌生人,你的幸福水平也能有所提升。哪怕你实在“社恐”,去逗逗狗,其实也能增加内啡肽、催产素和多巴胺的分泌。当代文化中似乎有一种对深度关系的拒斥,越来越多的人似乎从思想到行动都拒斥进入亲密关系,或者坚定地与他人 “能不打交道就不打交道”。但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作为一种生存在人际网络中的生物,纵然有独处的客观需要,也很难从彻底的社交隔绝中收获真正的幸福。让对自己的意义与对他人的意义达成统一芬兰哲学家弗兰克·马尔泰拉把生命的意义描述为“做对你和他人都有意义的事”。善良的利他行为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着极强的相关性。从数据上看,“与人玫瑰,手有余香”的表述甚至都不能描述真正的客观事实在你帮助他人后,你的幸福感提升水平甚至有可能超过受助对象。当然,“意义”本身也可以具有非常鲜明的个性。比如在你的家庭中,恪守传统的长幼礼节具有意义,这也可以促进家庭成员的幸福感提升;或者你来自于军旅家庭,秩序感对你来说意义非凡,那在你通过身体力行,让生活井然有序的过程中,你也能收获幸福体验。总之,让自己的意义与他人的意义达成统一,是让大家都能感受到幸福的好方法。能获得幸福的成就不止一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却常常会忽视这点:“成就”的样貌非常多元,远远不止一种。学历、财富和地位或许很重要,但它们是否能构成我们生活的绝对意义呢?如果所有的人都默认这种意义的构成,“卷”也就成为避无可避的最终归宿,幸福感自然也就无从谈起。有的人在获得了学历与财富之后,纳闷地发现自己依然不幸福,而这时最有可能的原因,就是他忽视了自己真正在意的成就其实另有其物。当一名好的父亲;能做出别人比不上的番茄炒蛋;可以辨别各种各样的矿石;精通唐诗……这些成就都无法直接置换财富与权势,却可能造就生命中的幸福感。不要做那个看见别人排队,就直接跟在后面排队的人他们排队买的东西也许本身就不适合你,或者你其实并不需要。人完全可以在属于自己的成就赛道上飞驰,而不是被强拉硬拽到一个内卷的竞技场内互殴。在哲学家边沁看来,所谓幸福即是“趋乐避苦”,但这种观点并没有跳出混淆了幸福与愉悦的功利主义思维。也许在理解幸福方面,我们更应该采用马克思主义的视角:人具有其社会性与发展性,同时有权利、也应该追求全面、自由、发展的现实幸福。也许,你所处的环境工作辛苦、竞争激烈、关系复杂,但这并不妨碍你深刻而科学地解读什么才是真正的幸福,毕竟唯有理解了幸福,才能真正幸福。相信攒足了上面五块拼图,你也能够获得沉甸甸的幸福。相关文章:揭开全球幸福老年人的秘密:兴趣爱好的惊人力量新研究揭示幸福是可以学习的科学家发现面部电刺激会影响情绪感知 微笑是看到幸福的秘诀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让大脑快乐:获得幸福能力

让大脑快乐:获得幸福能力 描述:这门课程旨在教授幸福心理学原理,帮助学员培养积极心态和幸福感。通过认知重塑、情绪调节等实践,学员将学会管理压力、提升自我认知,从而塑造快乐的大脑模式。课程注重实用性,助您拓展幸福感,享受更美好的生活。 链接:https://pan.quark.cn/s/ee54897a9e4a 大小:NG 标签:#心理学 #课程 #学习 #资源 #quark #让大脑快乐 频道:@yunpanshare 群组:@yunpangroup

封面图片

《哈佛大学:幸福课 积极心理学 Talben Shahar》

《哈佛大学:幸福课 积极心理学 Talben Shahar》 简介:哈佛大学知名课程,探讨如何通过科学方法提升个人幸福感与心理韧性。内容涵盖积极情绪培养、逆境应对、意义感建立等,融合心理学理论与生活实践,帮助学习者优化心态与行为模式。 亮点:哈佛史上最受欢迎课程之一,全球数千万人参与学习;打破传统心理学对病理的过度关注,强调人类潜能开发;提供可操作的自我提升工具,如感恩练习、优势识别法等。 标签:#积极心理学 #幸福科学 #哈佛大学 #心理韧性 #TalBenShahar #自我提升 #教育创新 更新日期:2025-04-20 14:55:50 链接:

封面图片

《5 本书了解积极心理学(完结)》| 简介:精心挑选五本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书籍进行深度解读,系统全面地介绍积极情绪的培养方法、

《5 本书了解积极心理学(完结)》| 简介:精心挑选五本积极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书籍进行深度解读,系统全面地介绍积极情绪的培养方法、心理韧性的提升策略、幸福科学的理论与实践等核心内容。通过对这些书籍的剖析,帮助读者构建积极心态,学会从正面角度看待生活,提升整体幸福感和生活满意度 | 标签:#5 本书了解积极心理学 #积极心理学# 幸福科学学习 #|文件大小 NG| 链接:

封面图片

异性SPA体验非一般的巅峰快感。挑逗身体的每一个敏感神经,激发每一寸渴望给你最满足的幸福感。让生活充满乐趣,挑战巅峰快感,体验您

异性SPA体验非一般的巅峰快感。挑逗身体的每一个敏感神经,激发每一寸渴望给你最满足的幸福感。让生活充满乐趣,挑战巅峰快感,体验您前所未有的新鲜刺激! 完整资源更新在Spa私密按摩群 进群私聊 @guomassage

封面图片

【香港「幸福感」连跌3年至第82位】

【香港「幸福感」连跌3年至第82位】 【亚洲最幸福首两位为新加坡及台湾】 联合国发表本年度「世界幸福报告」,香港幸福感连续3年下跌,在137个国家及地区排第82位;亚洲最幸福的首两位则是新加坡和台湾。 首三甲最幸福国家,排名与去年一样,分别是芬兰、丹麦和冰岛,而芬兰连续6年蝉联冠军。以色列急升5位,排第4;第5至10位依次是荷兰、瑞典、挪威、瑞士、卢森堡及新西兰;美国排15位,英国19位。 香港较去年再跌1位,排第82名。亚洲榜首的新加坡排第25位,台湾排第27位,日本排第47位、韩国排第57位。近年受「清零」防疫打击的中国大陆,排名却连续上升,排第64位。正处于战争的俄罗斯及乌克兰,分别排70及92位。阿富汗及黎巴嫩继续排包尾及尾二。 这份报告由联合国的资助机构「可持续发展解决方案网络」发表,就人均国内生产总值、预期寿命、生活自由、社会援助、清廉印象等多项因素得出指数。报告指,虽然经历3年新冠疫情,但积极情绪仍高于消极情绪。对人友善,尤其是「帮助陌生人」在2021年急升,至去年仍然保持高位。 #联合国 #世界幸福报告 #幸福感 #消失的香港 #香港沉沦 报导:自由亚洲粤语 @rfacantonese

封面图片

【习语|“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

【习语|“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使改革能够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说得恳切动情,也说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人民日报的微博视频 via 人民日报的微博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