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南极的中微子悄悄揭开量子引力的秘密

来自南极的中微子悄悄揭开量子引力的秘密 哥本哈根大学尼尔斯-玻尔研究所(NBI)的一个团队参与开发了利用中微子数据揭示量子引力是否存在的方法。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俯瞰图,该天文台埋藏在南极南极冰层下 1.5 至 2.5 千米深处。冰立方实验室是地表以上唯一可见的设备,里面的计算机负责收集冰层中 5000 多个光传感器的数据。图片来源:冰立方合作组织/NSF"如果我们相信量子引力确实存在,这将有助于把目前物理学中的两个世界统一起来。今天,经典物理学描述了我们周围的现象,如万有引力,而原子世界只能用量子力学来描述。量子理论和引力的统一仍然是基础物理学中最突出的挑战之一。如果我们能为此做出贡献,那将会非常令人满意,"NBI 助理教授 Tom Stuttard 说。最后,DOM 降入阵列,开始采集数据。资料来源:马克-克拉斯伯格,冰立方/NSFTom Stuttard 是著名期刊《自然物理》(Nature Physics)今天发表的一篇科学文章的共同作者。文章介绍了 NBI 团队和美国同事进行的一项大型研究的结果。已经对 30 多万个中微子进行了研究。然而,这些中微子并不是源自深空的最有趣类型的中微子。这项研究中的中微子是在地球大气层中产生的,因为来自太空的高能粒子与氮或其他分子发生了碰撞。"研究源自地球大气层的中微子有一个实际优势,那就是它们比来自外太空的同类中微子要常见得多。我们需要许多中微子的数据来验证我们的方法。现在我们已经做到了这一点。因此,我们已经准备好进入下一阶段,研究来自深空的中微子。"Tom Stuttard,NBI 助理教授。资料来源:NBI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位于南极洲阿蒙森-斯科特南极站旁边。与大多数其他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设施相比,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最适合观测地球另一侧(即北半球)的空间。这是因为,虽然中微子完全能够穿透我们的星球,甚至穿透其炙热、致密的内核,但其他粒子会被阻挡,因此来自北半球的中微子信号要干净得多。冰立方设施由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运营。来自世界各国的 300 多名科学家参与了冰立方合作。哥本哈根大学是拥有冰立方中微子研究中心的 50 多所大学之一。由于中微子不带电荷,几乎没有质量,因此不受电磁力和强核力的干扰,能够以原始状态在宇宙中旅行数十亿光年。问题的关键在于,中微子在远距离传播过程中,其特性实际上是完全不变的,还是会发生微小的变化。Tom Stuttard说:"如果中微子发生了我们所怀疑的微妙变化,这将是量子引力的第一个有力证据。"为了了解研究小组正在寻找中微子特性的哪些变化,我们需要了解一些背景信息。虽然我们称它为粒子,但我们观测到的中微子实际上是三种粒子共同产生的,这在量子力学中被称为叠加。中微子可以有三种基本构型物理学家称之为"味道"即电子、μ介子和tau。当中微子飞行时,我们观察到的构型会发生变化,这种奇特的现象被称为中微子振荡。这种量子行为在数千公里甚至更远的距离上都能保持,这被称为量子相干性。"在大多数实验中,相干性很快就会被打破。但人们并不认为这是量子引力造成的。只是在实验室中创造完美的条件非常困难。你想要完美的真空环境,但不知何故,一些分子会设法溜进来等等。相比之下,中微子的特殊之处在于它们根本不受周围物质的影响,因此我们知道,如果相干性被破坏,也不会是人造实验装置的缺陷造成的,"Tom Stuttard解释说。当被问及发表在《自然-物理》上的研究结果是否符合预期时,研究人员回答说:"是的,我们发现自己处于一类罕见的科学项目中,即没有既定理论框架的实验。因此,我们不知道会有什么结果。不过,我们知道,我们可以寻找量子引力理论可能具有的一些一般特性,虽然我们确实有希望看到与量子引力有关的变化,但我们没有看到这些变化的事实并不完全排除它们是真实存在的。当南极设施探测到大气中微子时,它通常已经穿越了地球。这意味着大约 12700 千米与源自遥远宇宙的中微子相比,这是一个非常短的距离。显然,量子引力需要更长的距离才能产生影响(如果它存在的话)。"多年来,许多物理学家怀疑实验是否有希望测试量子引力。分析表明这确实是可能的,随着未来利用天体物理中微子进行测量,以及在未来十年建造更精确的探测器,我们希望最终能回答这个根本问题。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弯曲的现实:南极冰川中的爱因斯坦与量子力学

弯曲的现实:南极冰川中的爱因斯坦与量子力学 南极洲星空下的冰立方实验室。图片来源:马丁-沃尔夫,冰立方/NSF要解释物质和光在亚原子尺度上的行为,就必须理解量子力学的随机性。几十年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将这两个研究领域结合起来,实现对引力的量子描述。这将结合与广义相对论相关的曲率物理学和与量子力学相关的神秘随机波动。美国得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的物理学家在《自然-物理》杂志上发表了一项新研究报告,他们利用设置在南极冰川深处的粒子探测器探测到的超高能量中微子粒子,对这两种理论之间的界面进行了深入的新探索。DOM 降入阵列,开始采集数据。资料来源:马克-克拉斯伯格,冰立方/NSF物理学副教授本杰明-琼斯(Benjamin Jones)说:"将量子力学与引力理论统一起来的挑战仍然是物理学中最紧迫的未决问题之一。如果引力场的行为方式与自然界中的其他场类似,那么它的曲率就应该表现出随机量子波动。"琼斯和UTA研究生阿克希玛-内吉(Akshima Negi)、格兰特-帕克(Grant Parker)是冰立方国际合作团队的成员,该团队包括来自美国各地以及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丹麦、德国、意大利、日本、新西兰、韩国、瑞典、瑞士、台湾和英国的300多名科学家。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物理学副教授本杰明-琼斯。图片来源:德克萨斯大学阿灵顿分校为了寻找量子引力的特征,研究小组在南极洲南极附近一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放置了数千个传感器用于监测中微子,中微子是一种电荷中性、没有质量的不寻常但却非常丰富的亚原子粒子。研究小组对 30 多万个中微子进行了研究。他们想看看这些超高能量粒子在地球上长途旅行时,是否会受到时空中随机量子波动的干扰,如果引力是量子力学的,那么这种波动是意料之中的。内吉说:"我们通过研究冰立方天文台探测到的中微子的味道来寻找这些波动。我们工作的结果是,测量结果比以前的测量结果灵敏得多(对某些模型而言,灵敏度超过一百万倍),但却没有发现预期的量子引力效应的证据。"没有观测到时空的量子几何,这有力地说明了在量子物理学和广义相对论交界处运行的仍然未知的物理学。琼斯说:"这项分析是UTA近十年来为冰立方天文台所做贡献的最后一章。我的小组现在正在进行新的实验,旨在利用原子、分子和光学物理技术了解中微子质量的起源和价值。"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来自宇宙的幽灵粒子:冰立方的中微子搜索将改写天体物理学

来自宇宙的幽灵粒子:冰立方的中微子搜索将改写天体物理学 每秒钟大约有一万亿个叫做中微子的微小粒子穿过你的身体。这些在宇宙大爆炸期间产生的"遗迹"中微子遍布整个宇宙,但它们不会伤害你。事实上,在你的一生中,只有一个中微子有可能轻触你体内的一个原子。由黑洞等天体产生的大多数中微子比漂浮在太空中的遗迹中微子能量大得多。虽然这些高能中微子更为罕见,但它们更有可能撞上什么东西,并产生像我这样的物理学家可以探测到的信号。但为了探测到它们,中微子物理学家不得不建造非常大型的实验。冰立方就是这样一个实验,它在2024年4月发表的一项研究中记录了一种特别罕见的高能天体物理中微子。这些高能中微子经常伪装成其他更常见类型的中微子。但是,我和我的同事第一次成功地探测到了它们,从近 10 年的数据中提取出了一些。它们的出现让像我这样的研究人员离揭开天体中微子等高能粒子如何产生之谜更近了一步。冰立方位于数以吨计的透明冰层上,让科学家们能够看到中微子的相互作用。资料来源:克里斯托弗-米歇尔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冰立方中微子天文台是大型中微子实验中重达 800 磅的庞然大物。它拥有约 5000 个传感器,十多年来一直在仔细观察南极地下的千兆吨冰层。当中微子与冰层中的原子碰撞时,会产生一个光球,传感器会将其记录下来。当中微子穿过冰立方时,其中的一小部分会与冰中的原子相互作用并产生光,传感器会记录下这些光。在视频中,球体代表各个传感器,每个球体的大小与其探测到的光的多少成正比。颜色表示光的相对到达时间,根据彩虹的颜色,红色到达时间最早,紫色最晚。冰立方已经探测到在多个地方产生的中微子,如地球大气层、银河系中心以及许多光年外其他星系的黑洞。但是,中微子中的一种高能中微子tau 中微子,却一直躲避着冰立方直到现在。 中微子有三种不同类型,物理学家称之为"味道"。每种味道都会在冰立方这样的探测器上留下独特的印记。当中微子撞击另一种粒子时,通常会产生与其味道相对应的带电粒子。μ介子中微子产生μ介子,电子中微子产生电子,头中微子产生头。具有μ介子味道的中微子具有最明显的特征,因此我和冰立方合作小组的同事们自然首先寻找这些中微子。μ介子中微子碰撞释放出的μ介子在衰变前会穿过数百米的冰层,形成一条长长的可探测光轨。通过这条轨迹,研究人员可以追踪中微子的来源。研究小组接下来研究了电子中微子,其相互作用产生了一个大致球形的光球。电子中微子碰撞产生的电子永远不会衰变,它会撞向它靠近的冰层中的每一个粒子。在电子最终静止之前,这种相互作用会留下一个不断膨胀的光球。由于电子中微子的方向很难用肉眼辨别,冰立方的物理学家们应用机器学习技术来回溯电子中微子可能产生的位置。这些技术利用复杂的计算资源,调整数百万个参数,将中微子信号从所有已知背景中分离出来。第三种中微子tau中微子是三重奏中的变色龙。一个tau中微子可以显示为一条光轨,而下一个tau中微子则可以显示为一个球。在碰撞中产生的头中微子在衰变前只飞行了几分之一秒,当它衰变时,通常会产生一个光球。这些tau中微子会产生两个光球,一个是它们最初撞击到某个物体并产生tau粒子,另一个则是tau粒子本身发生衰变。大多数情况下,中微子只飞行了很短的距离就衰变了,这使得两个光球重叠得非常厉害,以至于无法与一个光球区分开来。但在能量较高的情况下,发射出的tau粒子可以飞行数十米,导致两个光球彼此分离。掌握了这些机器学习技术的物理学家可以看穿这一点,从而大海捞针。 高能tau中微子利用这些计算工具,研究小组成功地从大约10年的数据中提取出7个强候选tau中微子。这些tau中微子的能量甚至比地球上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还要高,这意味着它们一定来自天体物理源,比如黑洞。这些数据证实了冰立方先前发现的天体物理中微子,也证实了冰立方先前发现的天体物理tau中微子的蛛丝马迹。这些结果还表明,即使在最高能量和最远距离上,中微子的行为方式也与它们在较低能量下的行为方式基本相同。特别是,对天体物理tau中微子的探测证实,来自遥远来源的高能中微子会改变味道或振荡。能量更低的中微子在更短的距离内也会以同样的方式振荡。黑洞,如图中的黑洞,可以发射高能中微子。图片来源:NASA / CXC / M. Weiss随着"冰立方"和其他中微子实验收集到更多数据,科学家们也更善于区分三种中微子,研究人员最终将能够猜测来自黑洞的中微子是如何产生的。我们还想弄清楚,地球与这些遥远的天体物理中微子加速器之间的空间是否会根据粒子的质量对粒子进行不同的处理。与来自宇宙大爆炸的更常见的中微子相比,高能量的头中微子及其μ介子和电子表亲总是要少一些。但它们的数量足以帮助像我这样的科学家寻找宇宙中最强大的中微子发射器,并研究两者之间的无限空间。作者:道格-考恩(Doug Cowen),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物理教授、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教授。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引力是学生学物理时最先接触的内容。经典引力发展到广义相对论达到了顶峰,但引力和量子物理学的结合(量子引力)至今未完成。宇宙演化是

引力是学生学物理时最先接触的内容。经典引力发展到广义相对论达到了顶峰,但引力和量子物理学的结合(量子引力)至今未完成。宇宙演化是各方人士关注的问题,它和引力间的关系至为密切,两个面向的物理问题交织在一起。引力的秘密和宇宙的演化仍存在著一些深刻的悬念。本书以通俗语言为读者解释内容,并试图深入讲解,使人们了解为什么物理认识是如此发展过来的。作者致力于告诉读者,科学家特别是大师门是如何思考的,因此本书特别具有启发性。 本书是作者在《可畏的对称》成为畅销书之后的另一部科普著作,原名《原人的玩具》,1989年第一版,2000年由作者加跋修订,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第二版。他从重力开始,从牛顿讲到爱因斯坦,从「老人的玩具」引入作为广义相对论基础的等价原理以及时空弯曲;再由引力进入膨胀的宇宙、物质的产生以及暗物质的存在;然后再次回到重力,讲述重力和量子理论结合的问题,涉及超弦以及膜理论;最后归结到自然的可认识问题。

封面图片

耶鲁大学物理系提供该领域各个学科的广泛研究生和本科课程,包括五种不同的本科生入门课程,他们可以攻读文学士或理学学士学位。

耶鲁大学物理系提供该领域各个学科的广泛研究生和本科课程,包括五种不同的本科生入门课程,他们可以攻读文学士或理学学士学位。 研究生课程提供许多领域的研究机会,包括原子能物理学和量子光学;核物理;粒子物理学;天体物理学和宇宙学;凝聚态物质;量子信息物理和应用物理。 本课程为在物理和数学方面有良好准备的学生提供了对物理原理和方法的全面介绍。重点放在解决问题和定量推理上。本课程涵盖牛顿力学、狭义相对论、万有引力、热力学和波。| 这是物理学基础 I (PHYS 200) 的延续,这是为在物理和数学方面有良好准备的学生开设的物理学原理和方法的入门课程。本课程涵盖电学、磁学、光学和量子力学。|

封面图片

新的研究对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提出了挑战

新的研究对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提出了挑战 通过分析长周期双星的运动状况,科学家发现了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这个发现意味着,我们需要一种新的引力理论来描述宇宙的奥秘。其中最著名的修正牛顿动力学(MOND)理论认为,在低加速度下,引力会发生变化,导致不同于预期的效果。 韩国世宗大学的天文学家蔡圭贤最近的表明,一些观测数据与MOND理论相符,这提供了迄今为止最直接和最有力的证据。表明在低加速度下,牛顿和爱因斯坦的引力理论会“崩溃”,需要用改进的引力理论来取代。这对于物理学和天文学的意义巨大,可能引发一个新的物理学革命。该研究发布在《天体物理学杂志》上。 如果MOND被证实为正确,我们的宇宙认识将会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不再需要假设暗物质和暗能量的存在,而可以用一个更简单和更优美的理论来描述所有的引力现象。然而,这项研究还需要更多数据和分析来验证和改进,并且MOND理论本身也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

封面图片

物理学家成功地测量了微小粒子所受到的微弱引力

物理学家成功地测量了微小粒子所受到的微弱引力 量子引力的突破然而,南安普顿大学的物理学家与欧洲的科学家合作,利用一种新技术成功地探测到了一种微小粒子所受到的微弱引力。他们声称,这可能为找到难以捉摸的量子引力理论铺平道路。这项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 上的实验利用悬浮磁铁探测微观粒子的引力微小到接近量子领域。量子实验的艺术印象。资料来源:南安普顿大学第一作者、南安普顿大学的蒂姆-福克斯(Tim Fuchs)说,这些结果可以帮助专家们找到我们的现实图景中缺失的拼图。他补充说:"一个世纪以来,科学家们一直试图弄清万有引力和量子力学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但都以失败告终。现在,我们成功地测量到了有记录以来质量最小的引力信号,这意味着我们离最终实现引力信号如何协同工作又近了一步。从这里开始,我们将利用这种技术缩小源的规模,直到我们到达两边的量子世界。通过理解量子引力,我们可以解开宇宙中的一些谜团比如宇宙是如何开始的,黑洞内部发生了什么,或者将所有的力统一到一个大理论中。"科学界尚未完全理解量子领域的规则但人们相信,微观尺度上的粒子和力的相互作用与常规尺寸的物体不同。南安普顿的学者与荷兰莱顿大学和意大利光子学与纳米技术研究所的科学家共同进行了这项实验,实验经费来自欧盟地平线欧洲 EIC 开拓者基金(QuCoM)。他们的研究使用了一套复杂的装置,包括被称为陷阱的超导装置、磁场、灵敏探测器和先进的隔振装置。它在绝对零度以上百分之一摄氏度(约零下273 摄氏度)的冰点温度下悬浮一个 0.43 毫克大小的微小粒子,测量到了微弱的拉力,仅为 30aN 。拓展量子研究的视野南安普顿大学物理教授亨德里克-乌尔布里希特(Hendrik Ulbricht)说,这些结果为今后在更小的物体和力之间进行实验打开了大门。他补充说:"我们正在推动科学的发展,这可能会带来关于引力和量子世界的新发现。我们的新技术利用极低的温度和设备来隔离粒子的振动,这很可能被证明是测量量子引力的未来方向。揭开这些谜团将有助于我们解开宇宙结构的更多秘密,从最微小的粒子到最宏伟的宇宙结构。"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