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前CEO:关注比亚迪几十年 很遗憾马斯克推迟低价车

特斯拉前CEO:关注比亚迪几十年 很遗憾马斯克推迟低价车 埃伯哈德周二在首届汇丰全球投资峰会上发表了演讲。他在2003年与马克·塔潘宁(Marc Tarpenning)共同创立了特斯拉,并担任该公司的首任CEO,直到2007年底。“我最近从新闻中看到,特斯拉决定不继续推进低端车Model 2的计划,因为他们认为自己无法与中国的低端汽车竞争,”埃伯哈德周二在接受采访时称,“我认为这很遗憾,他们可能需要重新考虑一下,因为低价车似乎是一个比他们生产的巨型卡车更好的市场。”埃伯哈德还表示,丰田汽车公司“在电动汽车领域中起步较晚,这让我感到惊讶”,他已经“关注比亚迪几十年了”。比亚迪已经推出了各式各样的电动汽车,从售价人民币6.98万元、备受欢迎的海鸥掀背车,到售价人民币168万元的仰望超级跑车。埃伯哈德称,他“非常高兴看到这个领域有这么多不同的参与者”,他指的是传统汽车制造商和现在的中国智能手机制造商进入电动汽车领域。他预计,即使在其他公司退出市场的情况下,特斯拉仍将在业内长期生存下去,但他表示,该公司“需要关注成本,而不是为了技术而专注于技术”。整体来说,埃伯哈德认为电动汽车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是电池以及“降低电池成本”。“重要的是要明白,汽车领域不像硅谷,这里没有赢家通吃的技术,”他表示,“我们可以在世界各地有十几家不同的汽车公司,生产十几种不同类型的汽车,满足不同的市场定位,并且都能取得成功。”另外,他还建议投资者购买苹果股票。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特斯拉一季度反超比亚迪 重夺全球电动汽车销冠

特斯拉一季度反超比亚迪 重夺全球电动汽车销冠 虽然这一数据令人失望,但还是超过了比亚迪的同期销量。比亚迪周一公布,第一季度售出了300114辆纯电动汽车,环比下降43%。去年第四季度,比亚迪一度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纯电动汽车制造商,当时比亚迪售出了52.6万辆纯电动汽车,超过特斯拉的48.45万辆。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比亚迪高管明确表态:特斯拉是EV转型过程中的合作伙伴

比亚迪高管明确表态:特斯拉是EV转型过程中的合作伙伴 比亚迪在2023年超越特斯拉,成为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销售商,这标志着这家电动车大厂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比亚迪执行副总裁李柯近日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我们非常尊重特斯拉。他们是市场领导者。他们对市场进行了很好的教育。如果没有他们,我认为全球电动汽车市场不可能(发展)这么快。我认为他们是合作伙伴……推动整个汽车行业向未来的电动汽车过渡。”注:比亚迪和特斯拉销量对比图比亚迪在2023年底超过特斯拉,销量超过302.44万辆,其中80%以上的销量来自中国。这一增长与中国电动汽车市场近年来的爆炸式扩张相吻合。2019年,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纯电动汽车在内的新能源汽车(NEV)占全国汽车销量的比例不到5%。而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最新数据显示,如今这一比例已飙升至35.7%。李柯指出,大约75%的汽车零部件都是比亚迪内部生产的,这使得公司能够控制成本和时间表。她还说,比亚迪从概念车到推向市场的周期为18个月,远远快于西方竞争对手研发汽车所需的时间。此外,比亚迪和其他中国汽车制造商的成本优势,也是不容忽视的。在今年早些时候的一次会议上,福特首席执行官Jim Farley表示,中国拥有“20%至30%”的成本优势。但李柯驳斥了比亚迪只是廉价汽车制造商的说法,称该公司已经发展和改进了多项技术,可以在创新方面与西方竞争对手进行正面竞争。比亚迪电动车的产品线从7万元左右的车型到百万级的超豪华品牌仰望。2月25日,仰望汽车旗下纯电性能超跑仰望U9上市,上市价格为168万元。“在中国,一个信息非常强烈,”她说:“如果你不投资电动汽车,你就出局了,你没有未来。”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首席执行官马斯克也在最近的财报会议上警告,要对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的全球扩张趋势给予重视,称它们发展得“非常好”。“坦率地说,如果不建立贸易壁垒,它们几乎会摧毁世界上大多数其他汽车公司,”他说。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马斯克发飙辟谣背后:特斯拉快被比亚迪卷死了

马斯克发飙辟谣背后:特斯拉快被比亚迪卷死了 怒斥辟谣路透独家新闻过去两年时间,马斯克已经多次在X平台(前推特)上怒斥自己的负面新闻是假消息,更和斯威什(Kara Swisher)等知名媒体人公开互怼。路透社、华尔街日报、彭博社、纽约时报,这些美国权威媒体都领教过马斯克的怒斥辟谣。看起来,马斯克对媒体关系已经是自暴自弃:除了数次公开羞辱媒体行业日暮西山,更拒绝与主流媒体进行常规的沟通与置评。收购推特之后,马斯克直接解散了整个公关部门,甚至把媒体联络邮箱设置了自动回复,对所有寻求置评的媒体邮件都自动回复一坨便便。这次让马斯克失态的导火索,是路透社周五爆出的独家信息。据几位知情人士透露,以及媒体看到的公司内部信息,特斯拉已经取消了入门车型Model 2的开发工作,转向在小车平台上开发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据路透报道,马斯克是在今年2月底一次内部会议上宣布放弃Model 2车型的,当时有数十名高管参加,其中两位参会者向路透泄露了这一信息。马斯克还在会上宣布特斯拉要全面转向无人驾驶出租车业务。此外,路透社新闻还提到了另外一个信源:另外一名高管向媒体展示了特斯拉内部信息,显示一位项目经理在3月1日与工程部门员工讨论时,建议他们暂时不要告知供应商Model 2项目取消的决定。路透这则看起来相当真实的新闻发布之后,特斯拉股价随即大跌6%。因为入门级别的Model 2是外界期待已久的特斯拉最重要新车型。就在两周之前,还有消息称,Model 2会在明年下半年德国超级工厂率先量产,随后在美国德州工厂投产。眼看着股价暴跌,马斯克终于坐不住了。他立即现身X平台上,转发相关新闻,怒斥这是路透社又在撒谎,这是一条假消息。在他辟谣之后,特斯拉股价随即回升了5%,收回了之前的失地。但周五收盘时特斯拉还是下跌了3.6%,整周下跌了6.3%。在遭到马斯克怒斥辟谣之后,路透社并没有撤下这一新闻。中国车企实在太卷了Model 2对特斯拉的未来至关重要,投资者期待定价2.5万美元的廉价电动车能够带动陷入困境的特斯拉重新开始增长,并且推动欧美电动车实现真正普及。因为价格过高一直是电车在美国市场普及的重要障碍,目前美国市场电车平均价格依然超过4万美元,即便享受联邦退税补贴,也超过了蓝领阶层的承受能力。虽然马斯克辟谣了关于放弃Model 2的消息,但路透社报道提到的行业背景却是他无法否认的。曾经引领全球电动车市场潮流的特斯拉,如今已经陷入中国电动车行业的包围,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激烈市场竞争。路透报道称,特斯拉之所以放弃廉价入门车型,是被中国车企给卷死的:中国车企的高性价比车型正在全球市场不断扩张,中国车企甚至可以提供低至1万美元的电动车。面对着中国竞争对手,特斯拉的入门车型Model 2并没有性价比可言。需要指出的是,1万美元的中国电动车可不是山寨车,而是新能源巨头比亚迪已经上市的海鸥。这款售价还不到人民币7万的电动车,再加上比亚迪在墨西哥建厂的消息,已经引发了美国媒体和政界的频繁报道和高度关注。实际上,海鸥是近期美国政界不断提及中国电动车威胁,拜登政府出台总统行政令施压中国电动车的直接因素。很多美国媒体在报道比亚迪海鸥的时候,都会提到一个问题,“如果1万美元的中国电动车进来了,美国电动车行业怎么办?”在1万美元的海鸥面前,2.5万美元的Model 2还有竞争力吗?这个价位的车主或许也不会选择额外购买Autopilot或者FSD,特斯拉的辅助驾驶技术优势也无从发挥。如果比亚迪在墨西哥组装海鸥,再进入美国市场销售,那么对本就处境艰难的美国电动车行业将是毁灭性打击。因为墨西哥组装的汽车进入美国无需关税,而中国组装车进入美国需要缴纳27.5%的高额关税。美国电动车行业唯一能做的,就是游说政府设置贸易壁垒,强行阻止中国电车涌入。更令美国政府担心的是,比亚迪不仅是电动车巨头,更是混动车巨头。电动巨头特斯拉和混动巨头丰田都无法在两条产品线齐头并进。2023年比亚迪纯电动销量157.5万辆,同比增长72.8%,而混动车销量143.8万辆,同比增长52%。美国电动车增长放缓的同时,混动车却依然保持着强劲增长势头。去年年底,纯电动车仅仅增长40%的情况下,混动车的销量却增长了75%,形成了鲜明对比。市场分析机构Cox预期,2024年美国混动车份额会达到14%,超过电动车的10%。特斯拉股价颓势难返马斯克之所以对路透社怒气冲天,因为特斯拉股价目前风雨飘摇,经不起任何负面冲击。今年以来美国股市全线上涨,标普500指数上涨了9.7%,但特斯拉股价同期却下跌了32%,成为表现最差的标准普尔500指数成分股。曾经股价气势如虹连翻数倍,市值超过万亿美元的特斯拉,如今却成为了表现最低迷股票。过去两年特斯拉的股价表现一直不佳,市值累计缩水了54%,从最高时的1.1万亿美元急剧缩水到目前的5250亿美元。不过,即便市值急剧下滑,特斯拉依然是目前市值最高的车企,远超其他诸多汽车企业,丰田汽车以3970亿美元排名第二。但如果相比其他诸多美国电车新势力,特斯拉股价仅仅腰斩,已经算是相当不错了。随着美国电动车市场增长放缓,中国电动车企强势崛起,曾经遭受追捧的美国电动车股票已经成为了明日黄花,Lucid、Rivian、Fisker、FF、Nikola等诸多美国造车新势力,过去两年股价跌幅都接近了九成,有的甚至暴跌了99%。而Fisker甚至已经濒临破产。特斯拉股价为何失宠?市场对特斯拉能否保持增长以及电动车市场的潜力感到担忧。目前的特斯拉,正处在青黄不接的最尴尬时候。新车型要到两年后才能全面上市,只能用现有的车型去应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本周公布的初步业绩显示,特斯拉第一季度产量为43.37万辆,但交付量仅为38.68万辆,不仅同比下滑8.5%,更远远低于分析师最初预期的44.9万辆。这是2020年因为新冠疫情影响之后的首次交付量下滑。Model 3和Y这两部低价车型交付量下滑了10%,占总交付量的95.6%。Model S/Y以及CyberTruck这些高端车型加起来也只有不到4.5个百分点。今年年初马斯克曾经表示,特斯拉新车型将在2025年底至2026年初量产,在此之前销量增长可能会大幅放缓,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增长目标。马斯克已经完全不再提此前设立的年增长50%的目标了,因为根本不可能实现。分析师当时预计特斯拉今年销量可能只会增长20%,远远低于去年的38%。但第一季度的情况来看,特斯拉面临的挑战远远超过了此前预期,不只是放缓增长,而是大幅下滑。特斯拉也没有公布具体的地区销量,无法得知具体哪个市场出现了严重下滑。中国和美国是特斯拉最大的两个市场,而在美国市场增长放缓的同时,特斯拉又在中国市场陷入了红海竞争。只能靠降价刺激销量销量大幅下滑意味着库存压力日增。过去八个季度,特斯拉有七个季度的产量都超过了交付量,第一季度又超出了4.66万辆,这意味着特斯拉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库存压力。在没有新车型上市的情况下,特斯拉只能再度通过降价来刺激销售以及缓解库存压力:就在这周,特斯拉将美国区Model Y的价格下调了5000-7000美元不等。降价也是过去一年半时间特斯拉唯一有效的增长手段。从2022年底开始特斯拉先后七次下调价格,将Model 3和Y这两款车型的价格下调了近三成,有效推动特斯拉2023年交付量增长38%。马斯克去年10月在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表示,对大多数人来说,降价是必需之举。我们必须让电动车变得...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比亚迪又出高端车型 特斯拉压力更大了

比亚迪又出高端车型 特斯拉压力更大了 三款新车均为比亚迪旗下方程豹品牌系列,包括旗舰SUV豹8,以及两款概念车:SUV Super 3、跑车Super 9,更多细节将在4月25日北京车展上公布。去年夏天,比亚迪推出了高端品牌方程豹,并发布首款SUV车型“豹5”,售价区间为30-40万元。公司表示,豹5交付量已达2万辆。豹5的价格直接对标特斯拉Model Y,后者在中国起售价为约30万元。目前,比亚迪多数车型售价均低于3万美元(约合22万元),低价策略已经获得回报。过去一年,比亚迪低价车型销量增长约60%,高端车型销量增速约为14%。比亚迪占据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约25%的份额。比亚迪进军高端汽车领域,将对特斯拉、大众汽车等欧美车企造成压力。特斯拉汽车没有售价低于3万美元的车型。过去12个月,特斯拉向中国客户交付约60万辆汽车,同比增长超过25%。不过,销量增速正在放缓根据乘联会数据,今年一季度,特斯拉中国汽车销量为13.24万辆,同比下滑3.6%。大众汽车过去一年在中国市场的电动汽车交付量增长44%,一季度销量增长超过90%。2023年第一季度是大众中国销量的相对低点。截至4月17日收盘,比亚迪港股股价下跌0.68%,恒生指数收盘微涨0.02%。特斯拉股价于4月17日下跌1.06%,当日纳斯达克指数跌幅为1.15%。来源:财经杂志| 杰克·丹顿(Jack Denton)、艾尔·鲁特(Al Root)编辑 | 曹妍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成全球最大电动车制造商

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成全球最大电动车制造商 美国电动车巨头特斯拉去年第四季度的汽车交付量虽然超出预期,但其全球销量仍落后于中国竞争对手比亚迪,比亚迪至此成为全球最大电动汽车制造商。 综合彭博社、《金融时报》和观察者网报道,过去三个月,特斯拉汽车交付量为48万4507辆,超过分析师平均预估的48万3173辆。同季比亚迪总计卖出52万6409辆纯电动汽车,超越特斯拉坐上全球头把交椅。 报道分析,比亚迪之所以能够超车特斯拉,主要得益于比亚迪在中国的产品线更广,且价格更加低廉。 虽然特斯拉去年超额实现了全年180万辆的交付目标,但远不及公司首席执行官马斯克12个月前提出的更宏大预估,即特斯拉有潜力一年生产200万辆汽车。特斯拉去年全年祭出了一系列降价行动,但未能激发足够大的市场需求来消化巨大的产能。 比亚迪今年1月1日公布的产销快报显示,去年12月份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约34万辆,同比增长45%,全年累计销量为302万4400辆,稳居中国新能源汽车交付榜单首位,比亚迪300万辆的年销目标达成。 上述销量排名的变化也反映出中国在全球汽车行业日益增长的影响力。在过去几年超过美国、韩国、德国之后,中国去年可能已经赶超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乘用车出口国。 2024年1月3日 7:13 AM

封面图片

#视频 在中国,特斯拉正面对强悍的对手,本土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已经逼近其在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本则比较了比亚迪和特斯拉的商业

#视频 在中国,特斯拉正面对强悍的对手,本土汽车制造商比亚迪已经逼近其在中国纯电动汽车市场的份额。本则视频比较了比亚迪和特斯拉的商业策略、技术水平和制造策略,分析中国市场上的竞争对打赢全球电动汽车行业主导之战有何启示。封面图片制作:Mike Cheslik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