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近地天体探测器(NEOWISE)已经发布了其第10年的红外数据

NASA近地天体探测器(NEOWISE)已经发布了其第10年的红外数据 这幅艺术家的构想图展示了宽视场红外巡天探测器(WISE)航天器在环绕地球的轨道上运行的情况。在 NEOWISE 任务中,它将发现小行星并描述其特征。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美国宇航局/JPL-加州理工学院时域天文学可以帮助科学家看到遥远变星的亮度变化,并观测到遥远的黑洞在吞噬物质时发出的耀眼光芒。但是近地天体监视卫星特别关注我们地球附近的宇宙环境,它所进行的时域红外测量用于行星科学,尤其侧重于小行星和彗星。NEOWISE 是近地天体宽视场红外巡天探测器(Near-Earth Object 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的简称,是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行星防御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帮助该机构完善小行星和彗星的轨道,同时估算它们的大小。其中一个例子就是具有潜在危险的小行星阿波菲斯,它将于 2029 年接近我们的地球。这幅太阳系自上而下的动画视图显示了近地天体监视卫星(NEOWISE)自2014年重新启动以来的十年间所探测到的所有小行星和彗星的位置。资料来源:IPAC/加州理工学院/亚利桑那大学通过从低地轨道位置反复观测天空,NEOWISE 对 44,000 多个太阳系天体进行了 145 万次红外测量。其中包括 3000 多个近地天体,该太空望远镜发现了其中的 215 个。其中 25 颗是彗星,包括著名的 NEOWISE 彗星。亚利桑那大学和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 NEOWISE 首席研究员 Amy Mainzer 说:"这台空间望远镜是描述未来可能对地球造成危害的近地天体特征的主力军。近地天体监视卫星为科学界免费提供的数据将为几代人带来回报"。从数据到发现该任务由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管理,每天三次向美国跟踪和数据中继卫星系统(TDRSS)网络发送数据,然后由该网络将数据传送到位于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的加州理工学院天文数据研究中心IPAC。IPAC 将原始数据处理为可在线访问的完全校准图像。它还会生成近地天体探测结果,并将其发送给小行星中心国际公认的太阳系天体位置测量信息交换中心。通过在不同时间搜索同一片天空的多幅图像,科学家们可以捕捉到各个小行星和彗星的运动轨迹。IPAC NEOWISE 科学数据系统的首席科学家 Roc Cutri 说:"我们生成的科学产品能够识别天空中的特定红外源,并精确地确定其位置和亮度,从而使发现成为可能。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些数据时,最有趣的事情就是知道以前没有人见过这些数据。这让它处于进行真正探索的独特位置"。IPAC 还将为NASA 的近地天体勘测器提供数据产品,该勘测器的发射目标是不早于 2027 年。下一代空间巡天望远镜由JPL 管理,Mainzer 担任首席研究员,它将寻找一些最难发现的近地天体,如不反射太多可见光但在红外光下更闪亮的暗色小行星和彗星。两个任务,一个航天器近地天体红外巡天探测器(NEOWISE)航天器于 2009 年发射升空,但其任务和名称有所不同:它是宽视场红外巡天探测器(Wide-field Infrared Survey Explorer,简称 WISE),其任务是勘测整个天空。作为红外望远镜,WISE 研究遥远的星系、相对较冷的红矮星、爆炸的白矮星、排气彗星以及近地天体。红外望远镜需要低温冷却剂,以防止航天器的热量干扰其观测。在 WISE 望远镜的冷却剂耗尽,无法再观测宇宙中最冷的天体后,NASA 于 2011 年让航天器进入休眠状态。但由于该望远镜仍能探测到彗星和小行星被太阳加热时发出的红外光,梅因泽提议重新启动航天器,对它们进行观测。该任务于2014年重新启动,并更名为NEOWISE,延长了最初计划运行不到一年的航天器的寿命。NEOWISE的副首席研究员、IPAC的科学家约瑟夫-马西埃罗(Joseph Masiero)说:"我们的任务为期7个月,已经过去了14年,这个小任务伴随了我的整个职业生涯它一直在继续,不断有新的发现,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宇宙。"如果不是因为轨道动力学的限制,我相信这个航天器还能继续运行很多年"。太阳活动正在导致 NEOWISE 脱离轨道,预计该航天器将下降到足够低的地球大气层,最终将无法使用。JPL的NEOWISE项目经理约瑟夫-亨特(Joseph Hunt)说:"NEOWISE已经远远超过了它最初的设计寿命。但是,由于我们在建造它的时候没有考虑到如何到达更高的轨道,因此航天器在大气层中的位置会自然下降到很低,无法使用,并在退役后的几个月内完全烧毁。具体时间取决于太阳的活动。"关于使命的更多信息近地天体监视卫星和近地天体巡天探测器支持位于华盛顿美国航天局总部的美国航天局行星防御协调办公室(PDCO)的目标。2005 年《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授权法案》指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至少发现 90%的直径超过 140 米(460 英尺)的近地天体,并确定其特征,这些天体距离我们的行星轨道在 3000 万英里(4800 万公里)以内。这种大小的天体如果撞击地球,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区域性破坏,甚至更糟。JPL 在科学任务局内为 PDCO 管理和运行 NEOWISE 任务。犹他州洛根的空间动力学实验室建造了科学仪器。科罗拉多州博尔德的波尔航天技术公司建造了航天器。科学数据处理在加州理工学院的 IPAC 进行。加州理工学院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管理 JPL。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NASA 要往天王星发探测器了!

NASA 要往天王星发探测器了! ……至少美国国家学院刚刚发布的《行星科学和天体生物学十年战略规划 20232032 版》把它安排到了最高优先级的旗舰行星探测任务。 《十年战略》中建议执行的任务有: - 火星采样返回 - 火星勘探任务(探索更多生命信号,以及通过低纬度的水冰探索人类居住的可能性) - 月球发现和勘探任务 - 短预警时间的近地物体威胁(aka 小行星撞地球)化解实验 - 天王星环绕器和探测器(UOP),推荐 2031 年发射 - 土卫二环绕着陆器,或者多次飞掠探测器,推荐 2050 年到达 - 从新疆界七号任务组(New Frontiers 7 Missions)中选择一些中等大小的任务执行: - 半人马小行星(一种轨道不稳定、穿越气体巨星轨道的小行星)环绕器和着陆器 - 谷神星采样返回 - 彗星表面采样返回 - 土卫二多次飞掠探测 - 月球地理网络 - 土星探测器 - 土卫六环绕器 - 金星实地探测器 - 海卫一海洋世界探测器 新闻 百科 《十年战略》全文

封面图片

DART探测器的撞击明显改变了小行星Dimorphos的形状

DART探测器的撞击明显改变了小行星Dimorphos的形状 世界上首次行星防御实验被认为是一次胜利:小行星的轨道缩小了 33 分钟,远远超过了 73 秒的最小临界值。但是,DART 小组当时并没有意识到,Dimorphos 对这一击的反应有多么怪异。本周一发表在《自然-天文学》(Nature Astronomy)上的一项新研究得出结论:DART重创了Dimorphos,以至于这颗小行星改变了形状。对撞击的模拟表明,飞船的牺牲并没有挖掘出一个正常的碗状陨石坑。相反,它留下了一个类似凹痕的东西。虽然人工撞击将数百万吨的岩石炸入太空,但大量的岩石又像巨大的潮水一样飞溅到它的两侧。它拓宽了Dimorphos,把它从一个蹲伏的球体变成了一个平顶的椭圆形就像一颗 M&M 糖果。这颗小行星之所以像流体一样,是因为它的成分很特殊。瑞士伯尔尼大学的行星科学家、本研究的第一作者萨宾娜-拉杜坎(Sabina Raducan)说,这颗小行星并不是坚固的连续岩石,而更像是"一堆沙子"。当一个面包车大小的航天器飞到它面前时,这颗靠自身引力勉强支撑在一起的低密度小行星绝不会做出直接的反应。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的北亚利桑那大学观测工作组组长克里斯蒂娜-托马斯(Cristina Thomas)说,Dimorphos的反应"完全超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所理解的物理学范畴"。而"这对行星防御有着深远的影响"。2022年9月26日,小行星Dimorphos在撞击前几秒钟,由小行星直接重定向试验的相机拍摄的10张最终全画幅图像组成的景象。模拟碰撞后的碎片羽流DART 表明,一个微小的航天器可以使小行星偏转。但这项研究表明,过于猛烈地撞击类似的不连贯的太空岩石有可能使其破碎,而在真正的小行星紧急情况下,这可能会产生多个撞击地球的小行星。行星防御作为一个概念,显然是可行的。"哈佛大学和史密森尼天体物理学中心的小行星动力学研究员费德丽卡-斯波托(Federica Spoto)说:"我们知道我们能做到。"但我们必须做对。选择 Dimorphos 作为 DART 的目标有很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它的尺寸:它的直径为 530 英尺,与石质小行星的常见变体大小正好吻合,可以轻而易举地摧毁一座城市。由于Dimorphos非常小,因此从地球上很难对其进行观测,在DART航天器接近终点时近距离瞥见它之前,人们对它知之甚少。但许多科学家都怀疑它是一个碎石堆,是一些间距很近的巨石的集合体。意大利卫星在 2022 年捕捉到了与 DART 航天器碰撞后产生的一缕碎片为数不多的太空任务曾访问过大小相似的小行星,即使是那些地质成分不同的小行星,也发现它们缺乏凝聚力。这使得它们的行为很奇怪。例如,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OSIRIS-REx太空船短暂降落在碎石小行星贝努的表面以采集样本时,它几乎完全陷了进去,就像陷入了一个塑料球坑。DART 的碰撞将 Dimorphos 击退如此之多,这表明,即使事先对这类小行星的特性基本一无所知,也能成功偏转它们。但是,地面望远镜、空间天文台和 LICIACube(与 DART 航天器一起搭载的一颗小卫星)的早期观测结果表明,Dimorphos对这种星际破坏行为做出了意想不到的反应。大量物质被抛出,Dimorphos很快就被成群的巨石所包围,并被一条长达2万英里的彗星状尾巴拖曳着,这条尾巴持续了数月之久。Dimorphos还会带来什么惊喜呢?欧洲航天局的赫拉(Hera)任务将于今年 10 月发射,并于 2026 年底抵达,对这颗小行星残骸进行勘测。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多达60%的近地天体可能是暗色彗星 我们喝的是它们送来的水吗?

多达60%的近地天体可能是暗色彗星 我们喝的是它们送来的水吗? 研究结果表明,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太阳系中大致位于木星和火星之间的一个区域,包含了太阳系中的大部分岩质小行星)有地表下的冰。这项研究还显示了将冰运送到近地太阳系的潜在途径。地球是如何获得水的,这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其中一个大天体可能来自木星家族彗星,这些彗星的轨道接近木星。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发表在《伊卡洛斯》(Icarus)杂志上。暗彗星有点神秘,因为它们兼具小行星和彗星的特征。小行星是没有冰的岩质天体,运行轨道离太阳较近,通常在所谓的冰线范围内。这意味着它们离太阳足够近,小行星可能携带的任何冰都会升华,或者从固态冰直接变成气体。彗星是冰冷的天体,会显示出模糊的彗尾,彗尾周围通常环绕着一团云。升华的冰携带着尘埃,形成了彗云。此外,彗星通常有轻微的加速度,这种加速度不是由重力推动的,而是由冰的升华推动的,称为非重力加速度。研究人员检查了七颗暗彗星,并估计所有近地天体中有0.5%到60%可能是暗彗星,这些暗彗星没有彗尾,但有非重力加速度。研究人员还认为,这些暗彗星很可能来自小行星带,由于这些暗彗星具有非轨道加速度,研究结果表明小行星带中的小行星含有冰。密歇根大学天文学系研究人员阿斯特-G-泰勒说:"我们认为这些天体来自内主小行星带和/或外主小行星带,这意味着这是将一些冰送入内太阳系的另一种机制。内主带的冰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可能还有更多这样的天体。这可能是最近天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我们真的不知道,但因为这些发现,我们有了更多的问题。"在之前的工作中,包括泰勒在内的一组研究人员确定了一组近地天体的非重力加速度,并将其命名为"暗彗星"。他们确定,暗彗星的非重力加速度很可能是少量冰升华的结果。在目前的工作中,泰勒和他们的同事希望发现黑暗彗星的来源。他们说:"近地天体在当前轨道上停留的时间并不长,因为近地环境很混乱。它们在近地环境中只能停留大约1000万年。因为太阳系的年龄远远大于这个数字,这意味着近地天体来自某个地方我们不断从另一个更大的来源获得近地天体。"为了确定这一黑暗彗星群的起源,泰勒和他们的合作者创建了动力学模型,为来自不同彗星群的天体分配了非重力加速度。然后,他们根据所分配的非重力加速度,模拟了这些天体在 10 万年内的运行轨迹。研究人员观察到,这些天体中的许多天体最终出现在今天暗色彗星所在的位置,并发现在所有潜在来源中,主小行星带是最有可能的起源地。泰勒说,其中一颗名为 2003 RM 的黑暗彗星在靠近地球的椭圆轨道上经过,然后飞向木星,再从地球上空返回,它的运行轨迹与木星家族彗星的运行轨迹相同,也就是说,它的位置与从轨道上向内撞击的彗星一致。同时,研究发现其余的暗色彗星很可能来自小行星带的内带。由于暗色彗星很可能有冰,这表明主带内部存在冰。然后,研究人员将之前提出的一个理论应用于黑暗彗星群,以确定这些天体为何如此之小且快速旋转。彗星是由冰结合在一起的岩石结构想象一下肮脏的冰块。一旦它们在太阳系的冰线内受到撞击,冰块就会开始释放气体。这会导致天体加速,但也会导致天体快速旋转快到足以让天体碎裂。这些碎片上也会结冰,所以它们也会越转越快,直到碎成更多碎片,随着这种情况的发生,这些物体不断失去冰层,变得更小且旋转得更快。研究人员认为,较大的暗色彗星2003 RM很可能是从小行星带的外主带中被踢出的较大天体,而他们正在研究的其他六个天体很可能来自内主带,是由一个被撞向内侧然后碎裂的天体构成的。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NASA 宣布成功改变了一颗小行星的运行轨道

NASA 宣布成功改变了一颗小行星的运行轨道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周二表示,一个航天器在距离地球数百万英里的地方撞击了一颗无害的小行星,成功地改变其轨道,NASA宣布了其首次此类测试的结果。 美国航天局将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航天器发射到小行星的轨道上,从而使其偏离轨道。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希望能够偏转任何对地球构成真正威胁的小行星或彗星。 国家航空航天局的管理者,前宇航员和佛罗里达州民主党参议员比尔-纳尔逊说。"我们向世界表明,作为这个星球的捍卫者,NASA是认真的。" 航天局说:Dart是一项防御地球免受潜在小行星或彗星危害的测试。 Dart将Dimorphos小行星的轨道改变了32分钟。格拉兹说,改变轨道周期的最低要求 "实际上只有73秒"。

封面图片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过去两周获得的数据显示,航天器与Dimorphos的撞击成功地改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双小行星重定向测试(DART)”过去两周获得的数据显示,航天器与Dimorphos的撞击成功地改变了小行星的轨道。这标志着人类第一次人为改变天体的运动。 在撞击前,Dimorphos围绕Didymos转动一周的时间为11小时55分钟,撞击后缩短为11小时23分钟,测量误差约为±2分钟。缩短的32分钟远超NASA定义成功的73秒。 (NASA)

封面图片

NASA“侦察兵”系统撞击前三小时准确探测到2024 BX1小行星

NASA“侦察兵”系统撞击前三小时准确探测到2024 BX1小行星 当地时间1月21日星期日凌晨1:32,一颗约3英尺(1米)大小的小行星在德国上空无害解体。在小行星撞击地球大气层前95分钟,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侦察兵"撞击危险评估系统(Scoutimpact hazard assessment system)监测了可能发现的小行星的数据,并就小行星撞击的地点和时间发出了预警。这是历史上第八次在小行星进入地球大气层并在大气层中解体之前,人类在太空中探测到一颗与地球相撞的小行星。这颗小行星的撞击产生了一个明亮的火球(见下面的视频),或称"火流星",远在捷克共和国都能看到它的身影,在柏林以西约 37 英里(60 公里)的撞击地点,地面上可能散落着一些小陨石。这颗小行星后来被命名为 2024 BX1。这幅地图显示了小行星2024 BX1于1月21日在德国上空无害撞击地球大气层的位置,位于柏林以西约37英里(60公里)处。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一个名为"侦察兵"(Scout)的系统预测了撞击时间和地点,时间在1秒之内,地点在约330英尺(100米)处。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虽然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对各种大小的近地天体(NEOs)都有报告,但国会赋予该机构的任务是探测和跟踪大小为 140 米或更大的近地天体。与 2024 BX1 这样的小天体相比,这些天体可以更早被发现。像这样的小行星时不时会撞击我们的星球。它们不会对地球上的生命造成危害,但可以为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行星防御能力(如"侦察兵"的快速反应轨迹计算和撞击警报)提供有益的演示。Krisztián Sárneczky 在匈牙利布达佩斯附近的 Konkoly 天文台 Piszkéstető 山站首次观测到小行星 2024 BX1,距其撞击不到三小时。这些早期观测数据被报告给了国际公认的太阳系小天体位置测量信息交换中心小行星中心,并自动发布在该中心的近地天体确认页面上,以便其他天文学家进行更多观测。由美国宇航局南加州喷气推进实验室近地天体研究中心(CNEOS)开发和运行的"侦察兵"自动从该页面获取新数据,推断出该天体可能的轨道和撞击地球的几率。CNEOS 计算每个已知近地天体的轨道,为位于华盛顿的 NASA 总部行星防御协调办公室(PDCO)提供潜在撞击危险评估。2024 年 1 月 20 日深夜,天文学家克里斯蒂安-萨尔内茨基(Krisztián Sárneczky)探测到一颗小行星即将与地球相撞。几小时后,这颗小行星撞击了柏林以西 50 公里处的大气层,在欧洲中部时间 1 月 21 日(星期日)01:32 时产生了这个惊人的火球。这颗小行星后来被命名为 2024 BX1,是人类在撞击前发现的第八颗小行星。由于地球上的小行星和火球社区,包括欧空局近地天体协调中心的快速反应和信息共享,许多人得以看到并记录下这一壮观的景象,尽管它是在半夜发生的,而且只提前了几个小时通知。这段视频由 AllSky7 网络拍摄。图片来源:ALLSKY7 / Sirko Molau - AMS16 Ketzuer通过在 27 分钟内向确认页面发布三次观测数据,"侦察兵"初步确定小行星有可能撞击地球,因此急需进行更多观测。随着欧洲各地的天文学家向小行星中心报告新的数据,小行星的轨迹变得更加清晰,撞击地球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在首次发现 2024 BX1 后 70 分钟,"侦察兵"报告撞击地球的可能性为 100%,并开始缩小地点和时间范围。在接下来的一个小时里,随着跟踪的继续和更多数据的获得,"侦察兵"改进了对时间和位置的估计。由于小行星在世界上人口相对密集的地区上空解体,许多火球的照片和视频在事件发生几分钟后就被发布到了网上。利用欧空局近地天体协调中心的飞越可视化工具制作的 2024 年 1 月 21 日小行星 2024 BX1 的轨迹和撞击可视化图。图片来源:欧空局,CC BY-SA 3.0 IGO跟踪近地天体第一颗在撞击我们的星球之前就被发现和跟踪的小行星是2008 TC3,它于 2008 年 10 月进入我们的大气层并在苏丹上空解体。这颗 13 英尺宽(4 米宽)的小行星在努比亚沙漠上散落了数百颗小陨石。2023 年初,另一颗被命名为2023 CX1 的小行星在进入地球大气层前 7 小时在法国西北部上空被探测到。与 2024 BX1 一样,"侦察兵"准确预测了撞击的位置和时间。随着近地天体探测变得越来越复杂和灵敏,越来越多的无害天体在进入大气层之前就被探测到,这为美国宇航局的行星防御计划提供了真正的锻炼机会。从这些事件中收集到的细节有助于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制定缓解策略,以防将来探测到大型危险天体与我们的星球相撞。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