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超低浓度电解质

科学家们开发出了一种用于锂离子电池的超低浓度电解质 锂离子电池(LIB)为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提供电力,驱动电动汽车,并在发电厂储存电力。大多数锂离子电池的主要成分是锂钴氧化物(LCO)阴极、石墨阳极以及为阴极和阳极的解耦反应提供移动离子的液态电解质。这些电解质决定了电极上形成的相间层的性质,从而影响电池循环性能等特性。然而,商用电解质大多仍基于 30 多年前配制的系统:1.0 至 1.2 摩尔/升六氟磷酸锂(LiPF6)在羧酸酯("碳酸溶剂")中的溶液。在过去的十年中,高浓度电解质(> 3 mol/L)得到了发展,它们有利于形成坚固的无机主导相间层,从而提高了电池性能。然而,这些电解质粘度高、润湿能力差、导电性差。由于需要大量的锂盐,这些电解质的价格也非常昂贵,而这往往是影响可行性的一个关键参数。为了降低成本,超低浓度电解质(< 0.3 mol/L)的研究也已开始。这些电解质的缺点是,电池电池分解的溶剂多于少量的盐阴离子,从而导致有机物占主导地位,相间层的稳定性较差。由宁波大学(中国)和波多黎各大学里奥皮德拉斯校区(美国)的袁金良、夏岚和吴先勇领导的研究小组现已开发出一种超低浓度电解质,可能适用于锂离子电池的实际应用:LiDFOB/EC-DMC。LiDFOB(二氟草酸硼酸锂)是一种常见的添加剂,价格比LiPF6 便宜得多。EC-DMC (碳酸乙酯/碳酸二甲酯)是一种商用碳酸酯溶剂。这种电解液的含盐量低至 2 重量百分比(0.16 摩尔/升),但离子电导率却高达 4.6 mS/cm,足以使电池正常工作。此外,DFOB- 阴离子的特性还能在 LCO 和石墨电极上形成以无机物为主的坚固相间层,从而在半电池和全电池中实现出色的循环稳定性。目前使用的LiPF6会在潮湿环境中分解,释放出剧毒和腐蚀性的氟化氢气体(HF),而 LiDFOB 则对水和空气稳定。使用 LiDFOB 的 LIB 不需要严格的干燥室条件,而可以在环境条件下制造,这又是一个节约成本的特点。此外,回收问题也会大大减少,从而提高可持续性。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中国科学家凭借更安全的锂离子电池荣获2023年欧洲发明家奖

中国科学家凭借更安全的锂离子电池荣获2023年欧洲发明家奖 2023 年 7 月 4 日 –欧洲专利局 (EPO) 今天宣布中国科学家吴凯及其团队荣获 2023 年欧洲发明家奖“非 EPO 国家”类别的获奖者。吴凯和他的团队从 600 多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团队开发了一种带有顶盖的锂离子电池,可作为降低电池安全风险的屏障。本发明有助于确保配备含有易燃电解质的锂离子(Li-ion)电池的车辆的安全。

封面图片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稳定的高导电性锂离子导体

科学家们发现了一种稳定的高导电性锂离子导体 虽然硫化物固体电解质具有导电性,但它们会与水分反应形成有毒的二硫化氢。 因此,需要既导电又在空气中稳定的非硫化物固体电解质来制造安全、高性能和快速充电的固态锂离子电池。在最近发表在《材料化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由东京理科大学 Kenjiro Fujimoto 教授、Akihisa Aimi 教授和 DENSO CORPORATION 的 Shuhei Yoshida 博士领导的研究小组发现了一种稳定且高导电性的锂离子导体 烧绿石型氟氧化物的形式。藤本教授表示:“制造全固态锂离子二次电池是许多电池研究人员长期以来的梦想。 我们发现了一种氧化物固体电解质,它是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关键组成部分,它兼具高能量密度和安全性。 除了在空气中稳定之外,该材料还表现出比之前报道的氧化物固体电解质更高的离子电导率。”本工作研究的烧绿石型氟氧化物可表示为Li2-xLa(1+x)/3M2O6F (M = Nb, Ta)。 使用各种技术对其进行结构和成分分析,包括 X 射线衍射、Rietveld 分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和选区电子衍射。 具体来说,开发了Li1.25La0.58Nb2O6F,在室温下表现出7.0 mS cm⁻¹的体离子电导率和3.9 mS cm⁻¹ 的总离子电导率。 人们发现它比已知的氧化物固体电解质的锂离子电导率更高。 该材料的离子传导活化能极低,并且该材料在低温下的离子电导率是已知固体电解质(包括硫化物基材料)中最高的之一。确切地说,即使在 –10°C 的温度下,新材料在室温下也具有与传统氧化物基固体电解质相同的电导率。 此外,由于在 100 °C 以上的电导率也已得到验证,因此该固体电解质的工作范围为 –10 °C 至 100 °C。 传统的锂离子电池无法在低于冰点的温度下使用。 因此,常用手机锂离子电池的工作条件为0℃至45℃。研究了该材料中的锂离子传导机制。 烧绿石型结构的传导路径覆盖了位于 MO6 八面体形成的隧道中的 F 离子。 传导机制是锂离子的顺序运动,同时改变与氟离子的键。 Li离子总是穿过亚稳态位置移动到最近的Li位置。 与 F 离子结合的固定 La3+ 通过阻断传导路径并消除周围的亚稳态位置来抑制锂离子传导。与现有的锂离子二次电池不同,氧化物基全固态电池不存在因损坏而导致电解液泄漏的风险,也不像硫化物基电池那样产生有毒气体的风险。 因此,这项新的创新预计将引领未来的研究。 “新发现的材料是安全的,并且比之前报道的基于氧化物的固体电解质具有更高的离子电导率。 这种材料的应用有望开发出革命性的电池,这种电池可以在从低到高的宽温度范围内工作,”藤本教授展望道。 “我们相信固体电解质应用于电动汽车所需的性能是满足的。”值得注意的是,新材料非常稳定,如果损坏也不会点燃。 它适用于飞机和其他对安全至关重要的地方。 它还适合高容量应用,例如电动汽车,因为它可以在高温下使用并支持快速充电。 此外,它还是一种有前途的用于电池、家用电器和医疗设备小型化的材料。总之,研究人员不仅发现了一种具有高导电性和空气稳定性的锂离子导体,而且还引入了一种新型的超离子导体焦绿宝石型氧氟化物。探索锂周围的局部结构、它们在传导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以及它们作为全固态电池固态电解质的潜力,是未来研究的重要领域。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新的充电算法可将锂离子电池的寿命延长一倍

新的充电算法可将锂离子电池的寿命延长一倍 柏林亥姆霍兹中心(HZB)和柏林洪堡大学的一个欧洲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替代充电方案,使锂离子电池的寿命比现在更长。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改变充电器向电解质材料输送电流的方式,电池在经过数百次放电-充电循环后仍能保持较高的能量容量。锂离子电池是一种结构紧凑、坚固耐用的能源容器,已成为人们的宠儿。电动汽车和电子设备都依赖于它们,但随着电解质穿过分隔阳极和阴极的薄膜,它们的容量会逐渐降低。目前最好的商业级锂离子电池使用的电极由一种名为 NMC532 的化合物和石墨制成,使用寿命长达 8 年。传统的充电方式是使用恒定电流(CC)的外部电能。研究分析了使用 CC 充电时电池样品的情况,发现阳极的固体电解质界面(SEI)"明显变厚"。此外,他们还在 NMC532 和石墨电极结构中发现了更多裂纹。较厚的 SEI 和电极上较多的裂缝意味着锂离子电池容量的显著损失。因此,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基于脉冲电流(PC)的充电协议。使用新的 PC 协议对电池充电后,研究小组发现 SEI 接口变薄了很多,电极材料发生的结构变化也更少。研究小组利用欧洲两个领先的粒子加速同步加速器设施"BESSY II"和"PETRA III"进行了脉冲电流充电实验。他们发现,PC 充电可促进石墨中锂离子的"均匀分布",从而减少石墨颗粒中的机械应力和裂纹。该方案还能抑制 NMC532 阴极的结构退化。研究表明,方波电流的高频脉冲效果最好。测试表明,PC 充电可使商用锂离子电池的使用寿命延长一倍,容量保持率达到 80%。这项研究的共同作者、柏林工业大学教授 Julia Kowal 博士说:"脉冲充电可以在电极材料和界面的稳定性方面带来许多优势,并大大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科学家发现新型锂离子导体 可用于强化电动汽车电池

科学家发现新型锂离子导体 可用于强化电动汽车电池 利物浦大学的一个团队开发出了一种新型固态锂离子导体,可以取代电池中的液态电解质,从而提高安全性和效率。图片表示锂离子(蓝色)在结构上移动。资料来源:利物浦大学这种新材料由无毒的地球富集元素组成,具有足够高的锂离子传导性,可以取代目前锂离子电池技术中的液态电解质,提高安全性和能量容量。该大学的跨学科研究团队采用变革性科学方法来设计这种材料,他们在实验室中合成了这种材料,确定了它的结构(原子在空间中的排列),并在电池中进行了演示。这种新材料是极少数能达到足以取代液态电解质的高锂离子电导率的固体材料之一,并且由于其结构而能以一种新的方式工作。这一发现是通过合作计算和实验工作流程实现的,该流程利用人工智能和基于物理学的计算来支持大学化学专家的决策。这种新材料为化学优化提供了一个平台,以进一步提高材料本身的性能,并根据研究提供的新认识来确定其他材料。利物浦大学化学系马特-罗森斯基(Matt Rosseinsky)教授说:"这项研究展示了一种新型功能材料的设计和发现。这种材料的结构改变了人们以往对高性能固态电解质的理解。具体来说,具有多种不同移动离子环境的固体可以表现出很好的性能,而不仅仅是离子环境范围很窄的少数固体。这极大地开拓了进一步发现的化学空间。"最近的报道和媒体报道预示着人工智能工具已被用于寻找潜在的新材料。在这种情况下,人工智能工具是独立工作的,因此很可能会以各种方式重现它们接受过的训练,生成的材料可能与已知材料非常相似。"这篇发现研究论文表明,人工智能和由专家调配的计算机可以解决现实世界材料发现的复杂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寻求的是成分和结构上有意义的差异,其对性能的影响要根据理解来评估,我们的颠覆性设计方法为发现这些以及其他依赖离子在固体中快速运动的高性能材料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这项研究由利物浦大学化学系、材料创新工厂、利弗胡尔姆功能材料设计研究中心、史蒂芬森可再生能源研究所、阿尔伯特-克鲁中心和工程学院的研究人员共同努力完成。并得到了工程与物理科学研究理事会(EPSRC)、勒弗胡尔姆信托基金会(Leverhulme Trust)和法拉第研究所(Faraday Institution)的资助。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中国将限制锂离子电池技术出口

中国将限制锂离子电池技术出口 中国商务部拟将锂离子电池技术和锂加工列入出口管制清单。只有在获得许可证的情况下才能进行出口,违反规定将导致禁令。 中国在这一领域占据领先地位,仍然是唯一的磷酸铁锂正极制造商。麦肯锡预计,全球电池需求将从 2022 年的 700 GWh 增长到 2030 年的 4,700 GWh。 这一决定加强了中国对战略技术的控制,因为它与美国争夺电动汽车和半导体所需的资源。

封面图片

锂离子电池成为 PFAS 污染日益增长的来源

锂离子电池成为 PFAS 污染日益增长的来源 根据发表《Nature Communications》期刊上的一项研究,锂离子电池成为 PFAS 污染日益增长的来源。PFAS(全氟烷基和多氟烷基物质)涵盖约 9000 种化合物,锂离子电池使用了名叫 bis-FASIs(bis-perfluoroalkyl sulfonimides)的物质,具有与其它 PFAS 物质相当的环境持久性和生态毒性。锂离子电池是清洁能源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用于电动汽车和电子产品,未来十年其需求将呈指​​数级增长。研究人员表示,利用电动汽车等新技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至关重要,但不应该带来会增加 PFAS 污染的副作用。他们建议改进回收和处理技术。 via Solidot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