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变了” 英媒:外国车企在华生存得靠中国技术

“一切都变了” 英媒:外国车企在华生存得靠中国技术 上周,丰田汽车选择在中国最重要的年度行业盛会北京车展上,宣布与腾讯控股公司建立新的合作伙伴关系。丰田是全球销量最大的汽车制造商,腾讯则是中国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合作,双方将合作为中国客户开发服务,包括在其汽车中部署腾讯的人工智能和云软件。日产汽车则宣布与搜索巨头百度建立类似的合作伙伴关系,在其汽车中使用百度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现代汽车近年来在中国的汽车销量暴跌,该公司在北京车展上宣布,将与宁德时代合作开发电池。现代的这一合作对其主要供应商、韩国动力电池制造商SK On来说是一个冷落。宁德时代此前发布了一款新产品,声称充电10分钟可让电动汽车行驶600公里。从领先者到追赶者分析师和汽车行业高管表示,这三项合作凸显出一件事:越来越多的跨国公司认为,追赶中国汽车制造商的唯一途径是将他们使用的技术整合到自己的车型中。中国汽车制造商此前优先发展电动汽车和先进技术。“四年前,我认为几乎可以肯定的说,中国汽车公司只会跟随全球制造商,但现在似乎一切都变了。”卓驭科技(原大疆车载)发言人谢阗地表示。卓驭科技是从无人机制造商大疆分拆出来的公司,目前正与大众合作开发辅助驾驶技术。上海咨询公司Automobility的数据显示,今年3月,外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销量份额降至40%的创纪录低点。最近几周,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的销量首次超过了中国新车销量的一半。大众与小鹏汽车合作多年来,大众一直主导中国汽车市场。该公司此前承认,随着埃隆·马斯克(Elon Musk)旗下特斯拉和沃伦·巴菲特(Warren buffett)投资的比亚迪开始主导电动汽车销售,该公司在电气化方面的步伐不够快。过去18个月,大众已经在其最大市场中国发起了反击,它对中国技术进行了一系列投资,其中包括与中国领先的人工智能芯片设计公司之一的地平线机器人和软件集团迅雷软件成立合资企业,以及对小鹏汽车进行股权投资。中国合作将更密切美国咨询公司埃森哲全球汽车业务主管于尔根·里尔斯(Juergen Reers)预计,随着跨国汽车制造商试图“重造”自己的商业模式,以跟上中国汽车公司向更智能电动汽车快速转型的步伐,中国“整个生态系统的合作将更加密切”。“目前最关键的是加速,”他表示,“在中国,智能汽车被视为一个科技行业,这确实是正确的思维。”分析师指出,中国企业行动更快的一个领域是支撑自动驾驶的技术,包括检测周围路况的激光雷达和其他类型的传感器。根据研究公司Counterpoint Research的预测,到2026年时,中国将拥有100万辆配备所谓Level 3自动驾驶技术的汽车,这意味着车主可以把手从方向盘上移开。到2028年时,这类汽车将占到新车销售总量的10%左右。北京车展上的汽车Automobility的数据显示,今年前3个月,中国汽车产量为670万辆,同比增长11%,其中电动汽车销量增长32%,内燃机汽车销量增长3%。由于内燃机汽车市场仍然疲软,中国企业正在增加出口。今年第一季度,中国制造汽车的海外出货量同比增长33%,达到创纪录的130万辆。内燃机汽车占出口的77%,而比亚迪和特斯拉合计占电动汽车出口的大约60%。蔚来汽车设计主管克里斯·托马森(Kris Tomasson)表示,鉴于中国制造更低成本产品的历史,外部观察人士可能误解了“品质或者汽车背后的技术”。在许多国家,电动汽车的销量都低于预期。欧洲和美国的传统汽车制造商继续优先销售内燃机汽车,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的部署一直很缓慢。“一些市场没有好产品,这就是市场没有增长和扩张的原因,”小鹏总裁兼副董事长顾宏地表示,“他们的电动汽车普及速度不如中国。你必须为客户提供具有成本竞争力、创新、有吸引力的产品,帮助他们完成转型。”要生存就得合作然而,由于担心国家安全和经济依赖中国,美国及其盟友(包括欧盟)正在打压中国开发的技术,并试图建立一个没有中国制造产品的供应链。在此背景下,专家们表示,外国公司对中国技术的依赖日益加深,将给它们的本土市场带来问题。咨询公司Sino Auto Insights创始人涂乐预测,全球汽车市场的“分化”将日益加剧,汽车制造商将被迫重复开发智能驾驶功能。但就目前而言,外国汽车制造商别无选择,只能接受中国技术,以获得在当地市场生存的机会。“外国汽车制造商正试图止血。他们现在失去的市场份额,可能再也回不来了。”涂乐表示。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外国车企在华份额萎缩,勉力为生存而战

外国车企在华份额萎缩,勉力为生存而战 华尔街日报报道,新数据显示,外国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正在加速萎缩,而外企高管们表示,要扭转局面还需要数年时间。 中国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简称:中国乘联会)周一表示,今年上半年,特斯拉(Tesla)和大众汽车(Volkswagen)等外国品牌占据了中国乘用车市场43%的份额,低于上年同期的50.5%。 中国汽车市场是全球销量最大的汽车市场,得益于国家补贴,中国汽车市场正在迅速电动化,本土电动汽车制造商已经抢占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

封面图片

外媒:中国电动汽车能成功不是靠补贴 靠的是创新和竞争

外媒:中国电动汽车能成功不是靠补贴 靠的是创新和竞争 此外,虽然中国电动汽车公司获得了大量补贴,但特斯拉也在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中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当特斯拉于2019年开始在中国生产电动汽车时,激发了消费者的真正热情,并促进了整个电动汽车供应链的发展。创新成为万众瞩目的焦点,几十家电动汽车制造商如雨后春笋般涌现,每家都试图在设计、软件和其他高科技功能方面超越对手。有许多企业半途而废,但存活下来的企业更精干,更有竞争力。从今年来看,中国电动汽车市场的特点就是价格战和激烈竞争。很多国家如今也在效仿中国的做法,通过补贴等方式让自家电动汽车制造商更具竞争力。但很明显,中国在推动新能源汽车行业整体发展的同时,允许企业失败,这才是成功的关键。彭博经济(Bloomberg Economics)高级经济分析师杰拉德·迪皮波(Gerard DiPippo)表示,在电动汽车领域,中国并没有寻求“打造特定冠军”。“它想要的是胜利者,但不想特意挑选胜利者。这种方式更像是‘让100家电动汽车制造商蓬勃发展’。”这种策略使得比亚迪等汽车制造商推出带旋转触摸屏的电动车,而且起价仅为人民币73800元。理想的L系列电动汽车也凭借宽敞的车内空间和一流的车内娱乐设施迅速登上电动SUV的榜首位置。在苹果公司放弃电动汽车项目之际,小米创始人雷军却能让粉丝们排队购买最近发布的SU7电动汽车。其中一些汽车制造商甚至可能有机会成为下一个丰田。比亚迪去年生产了300多万辆汽车,第四季度超过特斯拉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电动汽车销售商。电动汽车领域的创新也惠及电池和供应链优化等周边领域。2024年前四个月,比亚迪和宁德时代在全球电动汽车电池市场的份额总计为53.1%。在长三角,通过产业集群协同发展,一家新能源汽车整车厂可以在4小时车程内解决所需配套零部件供应。中国电动汽车行业正在发挥作用,从长远来看可以做出更大贡献。上海预致汽车咨询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张豫表示,如果西方认为补贴是灵丹妙药,那就大错特错了。他说,单靠补贴“永远无法创造一个健康产业”。“中国成功的原因更多是产品驱动和需求驱动。”他说,在美国用特斯拉引领电动汽车潮流之后,“中国跑得更快,而欧洲则放慢了脚步。”因为跑得快,中国电动汽车品牌也面临着不断更新和升级的压力,有时每18至24个月就会更新一款车型,这在其他地方是不可想象的。在欧洲,更可能是每四到五年才更新一次。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通用汽车在华销量自2009年以来首次低于在美国的销量

通用汽车在华销量自2009年以来首次低于在美国的销量 随着中国这个全球最大汽车市场的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选择国产品牌,通用汽车在中国的汽车销量自 2009 年以来首次低于在美国的销量。 根据公司声明,通用汽车去年在中国的交付量下降了约 9%,至 210 万辆,而美国的销量则增长了 14%,至 259 万辆。自 2017 年以来,这家汽车制造商在中国的销量一直下滑,2017 年该公司在中国交付了 404 万辆,约为去年的两倍。 随着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在国内市场的崛起,大众汽车等国际公司也出现了下滑,去年大众被比亚迪赶超,失去了中国最畅销汽车品牌的宝座。

封面图片

美媒:汽车市场将一分为二 美国拒绝中国制造将被孤立

美媒:汽车市场将一分为二 美国拒绝中国制造将被孤立 以下是文章全文:去年春天,一群日产汽车高管聚集在日本横滨的公司总部,盯着一幅世界地图。这幅地图用不同的颜色将世界分成了四个部分:红色代表拒绝接受从中国出口的汽车的国家;黄色代表有可能在未来拒绝接受从中国出口的汽车的国家;灰色代表未来可能实施某些限制的国家;绿色代表没有限制或此类可能性的国家。中国制造被大多数市场接受日产希望利用这幅地图弄明白,该公司是否有机会出口他们在中国制造的汽车,包括电动汽车。高管们发现,大约60%的国家属于该公司评估的“绿色”或“灰色”区域。如果算上“黄色”区域国家在内,这个比例会更高。“当你看看地图时,你会发现80%的市场都具备了一个可以接受中国制造汽车的环境。”日产中国投资部门负责人松山昌史(Masashi Matsuyama)表示。日产拒绝透露哪些国家属于哪个颜色类别。于是,日产决定尝试从中国出口电动汽车的计划。去年11月,这家汽车制造商表示,它将在2025年开始从中国出口汽车,包括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车,但它没有透露这些汽车的确切目的地。2023年中国大型汽车出口商日产并不孤单。福特、特斯拉和比亚迪也都在增加从中国的出口。他们的举动突显出地缘环境正在如何重塑汽车行业,促使汽车制造商改变自己在哪里生产和销售汽车的战略。这样的一幕已在电信行业、互联网等领域上演。越来越多的全球汽车制造商正在考虑增加从中国的出口。在中国,汽车的制造成本通常更低,尤其是电动汽车。但是,这些汽车制造商从中国出口的汽车仅限于选定的目的地,很可能只有一小部分最终进入美国市场,但面向东南亚和中东等国家的出口则快速增长。美国将被孤立与此同时,中国汽车制造商正在欧洲和墨西哥建厂。在欧洲,中国汽车制造商正面临反补贴调查。中国车企选择在墨西哥建厂,可能是希望从墨西哥把汽车出口到美国等市场,从而避开一些关税。为了避免在未来受到制裁或限制的打击,中国和其他全球汽车制造商还在更加谨慎地选择从哪里获得某些技术和零部件,配备这些技术和零部件的汽车最终可能进入哪些市场。例如,中国最大的外国汽车制造商大众汽车计划将中国开发的某些技术留在中国,其中包括与自动驾驶相关的芯片和软件,以避免受到美国的制裁。美国电动汽车发展势头减弱对消费者来说,一分为二的汽车市场将拉开差距:一个是逐渐被中国制造的低成本、具备先进技术的电动汽车主导的市场,另一个市场(很可能包括美国)则汽车更昂贵,电动汽车的普及速度较慢。“在美国这样的成熟市场,新技术不太可能以同样的速度扩张,这些市场将变得越来越孤立,新技术只能以高价推广。”上海战略公司Automobility的CEO罗威(Bill Russo)表示。中国将成为亚洲的底特律在美国,随着电动汽车发展势头减弱,一些汽车公司一直在推迟电动汽车支出计划。相反,在中国这个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市场,尽管市场竞争激烈,许多制造商处于亏损状态,但很多公司仍在大举投资。业内高管表示,鉴于中国电动汽车和其他电池驱动的汽车已经占到总销量的三分之一,虽然销量增长一直在放缓,但是中国的电动化转型正在步入正轨。中国正在推动其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供应商在扩大出口的同时走向全球。与此同时,在一些地区,人们越来越担心成本较低的中国进口汽车会涌向世界。去年,中国向海外出口了接近500万辆汽车,超过了日本成为世界最大汽车出口国,汽车出口最多的目的地包括墨西哥、澳大利亚和沙特阿拉伯。特斯拉从上海工厂出口汽车由于美国已经对从中国进口的汽车征收25%的额外关税,中国汽车在美国很少见到。今年2月,美国总统拜登要求商务部对外国开发的汽车软件展开调查,以阻止中国电动汽车涌入美国市场。美国智库大西洋理事会的数据显示,2023年,欧洲是中国制造电动汽车的最大进口国,约占340亿美元中国电动汽车出口总额的40%。去年,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制造商发起了反补贴调查。今年3月初,欧盟委员会表示,已发现足够的证据表明中国汽车得到了补贴,将采取措施为追溯征收关税做准备。中国回应称,欧洲的调查是保护主义,同时呼吁美国停止歧视中国企业。在中国的大型汽车日出口商中,许多都是本土企业,例如奇瑞汽车和比亚迪。去年第四季度,比亚迪超越特斯拉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纯电动汽车销售商,该公司还制定了扩大出口的宏伟计划。出口中心鉴于中国毗邻东南亚和中东等市场,全球汽车制造商也希望将中国工厂定位为出口中心。特斯拉一直将其在上海生产的汽车出口到亚太等地区。中国乘联会的数据显示,去年,特斯拉上海工厂向海外出口了大约34.4万辆汽车,同比增长27%。福特一直在努力应对中国销量下滑的问题,正将目标锁定东南亚和美洲市场。福特表示,去年该公司从中国出口了逾10万辆汽车。丰田泰国公司发布的数据显示,在泰国,由于中国品牌主导了大部分电动汽车销量,丰田、日产等传统占据主导地位的日本汽车制造商的市场份额,从一年前的85%降至2023年的78%。日产中国投资部门负责人松山昌史认为,从全球消费者角度来看,中国的汽车制造技术足够强大,可以被全球接受。“我们希望利用这一点制定我们的全球战略。”他表示。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竞争持续白热化 特斯拉在华交付量今年第三次下滑

竞争持续白热化 特斯拉在华交付量今年第三次下滑 据估计,5月全国新能源乘用车厂商批发销量91万辆,同比增长35%,这表明电动汽车制造商的价格折扣和政府补贴继续支撑着需求。尽管特斯拉难以在其最大的海外市场中国保持增长势头,但国内汽车制造商的销量却在飙升。中国最畅销的品牌比亚迪(01211)5月乘用车销量达到330488辆,同比增长38%。最近发布的大量数据也显示,蔚来(09866)、小鹏汽车(09868)和理想(02015)在5月都取得了不错的销量成绩。目前,中国电动汽车行业的竞争依然非常激烈,汽车制造商不得不采取折扣和快速推出新车型的方式来吸引消费者。特斯拉最新推出的全新车型Cybertruck尚未在中国上市,该公司最畅销的车型还是于2019年首次推出的Model 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特斯拉和中国车企领跑电动车赛道,德国车企逐渐掉队

特斯拉和中国车企领跑电动车赛道,德国车企逐渐掉队 德国汽车制造商曾雄霸汽车行业数十载,其品牌一度是卓越的代名词,令消费者心生向往。但随着该行业转向电动汽车,德国车企逐渐掉队。 在向电动汽车转型的将近十年时间里,尽管投资了数以十亿美元计的资金,但大众(VW) 、宝马(BMW)、梅赛德斯-奔驰(Mercedes-Benz)等车企仍尚未能侵蚀特斯拉(Tesla, TSLA)日益增长的市场份额。这些德国汽车制造商正与科技巨头合作,而非自行开发用来驱动信息娱乐系统和自动驾驶功能的软件。它们在电动汽车创新的较前沿领域落后于中国的后起之秀,在这一关键的亚洲市场上节节败退。 本周,全球最大车展之一的德国国际汽车及智慧出行博览会(IAA Mobility)在慕尼黑举行时,德国车企的这种防御姿态展现的淋漓尽致。电动汽车市场领头羊特斯拉多年来首次参展。中国的多家新兴公司也是如此,所带来的车型吸引了参观者的目光。 慕尼黑国际车展每两年举行一次,曾是展示德国汽车工业实力的舞台,如今却让人深刻认识到,新涌现的中国电动汽车公司不仅通过更低的成本给德国乃至欧洲汽车制造商带来压力,还在不断提高技术水平,令这些老牌车企试图缩小的差距日益扩大。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