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好莱坞最赔钱榜单:前5名中迪士尼占4席

2023年好莱坞最赔钱榜单:前5名中迪士尼占4席 而收入方面,北美票房8450万,全球票房2.061亿,全球票房分成收入仅8800万美元。这标志着漫威影业出品不再是商业保障。DC超英巨制 《闪电侠》净亏损1.55亿美元排名第二。该片制作成本2亿美元,宣发1.2亿美元,其他各项支出8050万美元,共支出4.05亿美元。而院线票房收入方面,北美票房1.081亿,全球票房2.713亿,全球票房分成收入1.15亿美元,净亏损1.55亿美元,成为华纳亏损最多的电影。2023年净亏损前五:1.《惊奇队长2》:亏2.37亿美元(迪士尼漫威)2.《闪电侠》:亏1.55亿美元(华纳DC)3.《夺宝奇兵5》 :亏1.43亿美元(迪士尼卢卡斯影业)4.《星愿》:亏1.31亿美元(迪士尼本部动画)5.《幽灵鬼屋》:亏1.17亿美元(迪士尼本部真人)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迪士尼大砍内容支出 旗下皮克斯裁员14%

迪士尼大砍内容支出 旗下皮克斯裁员14% 去年,迪士尼的其他业务也遭遇了裁员,但皮克斯的裁员计划因制作日程而推迟。最初,有报道称该动画工作室20%的员工将被解雇。Iger于2022年底重新执掌迪士尼,他一直致力于扭转公司内容决策和疫情封锁造成的票房困境。迪士尼多个系列电影(包括漫威电影宇宙)的票房成绩参差不齐,但该公司发现,要让其动画长片引起观众共鸣具有挑战性。自2019年以来,没有一部皮克斯或其他迪士尼动画电影的全球票房超过4.8亿美元。相比之下,就在疫情暴发前,《寻梦环游记》的全球票房为7.96亿美元,《超人总动员2》的全球票房为12.4亿美元,《玩具总动员4》的全球票房为10.7亿美元。相关文章:迪士尼首席执行官艾格:正在“大幅”削减对传统电视的投资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香港迪士尼乐园今年首季盈利创历史新高 2023年度净亏损收窄

香港迪士尼乐园今年首季盈利创历史新高 2023年度净亏损收窄 香港迪士尼乐园度假区公布,受「魔雪奇缘世界」开幕带动,今年第一季创下了开园以来最佳的季度收入;而未扣除利息、税项、折旧及摊销前盈利 (EBITDA)及净利润,均创历史新高。香港迪士尼乐园同时公布2023财政年度业绩,截至去年9月底,收入上升至57亿港元,增长156%;EBITDA增至9.24亿港元,改善207%;净亏损收窄至3.56亿港元,改善 83%。乐园入场人次人均消费增长54%,而总入场人次录得 640万,增长87%。另外,年度酒店使用率为77%,整体入住率上升23个百分点。香港迪士尼表示,2023年财政年度的本地入场人次再创历史新高,内地和海外宾客的入场人次亦比疫情前反弹。香港迪士尼乐园度假区行政总裁莫伟庭表示,在2023年内录得盈利,访客人数的恢复跑赢香港整体旅游业市况,为此感到无比骄傲。 2024-06-25 13:50:44 (2)

封面图片

皮克斯为迪士尼再夺票房冠军:回光返照还是王者归来?

皮克斯为迪士尼再夺票房冠军:回光返照还是王者归来? 再度拿下票房冠军上周五,皮克斯预算两亿美元的新片《头脑特工队2》正式在美国上映。首周末三天时间,这部续集在北美市场票房高达1.55亿美元,几乎是此前市场预期8000万美元的近两倍,而加上若干海外市场的全球总票房则超过了3亿美元。而且,《头脑特工队2》是今年第一部北美首周末票房突破1亿美元的大片,几乎是另一部年度大片《沙丘2》(8250万美元)的两倍。按照每张电影票12.5美元计算,相当于有1200万美国人在首周末去电影院看了这部电影。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头脑特工队2》取得的首周末北美票房成绩,仅次于去年的全球票房年度总冠军《芭比》(1.62亿美元)。至少可以相信,《头脑特工队2》非常有望冲击今年的票房冠军。而且,很多重要的海外市场都还没有上映,中国大陆市场将在今天正式公映。在今年的美国电影市场,《头脑特工队2》能取得这个票房实属不易。相比去年“芭比+奥本海默”带动整体电影票房火爆的状况,今年美国电影整体票房表现平平,或许也是缺乏佳片的原因。Comscore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迄今北美票房总收入比去年少了近四分之一。而此前的阵亡将士纪念日(5月27日)假日,北美票房更是创下了十多年来的最差同期票房记录。那个档期的票房冠军《疯狂的麦克斯:狂暴女神》四天总票房甚至只有3230万美元,远低于市场预期的4000万美元。在这样的市况下,《头脑特工队2》的大获成功的确令人感到意外。曾经霸榜全球票房对皮克斯来说,《头脑特工队2》的开门红有着不同寻常的重要意义。因为这是首周末全球票房历史最高的皮克斯电影,直接超越了皮克斯历史上的诸多经典。而且,《头脑特工队2》的口碑也非常不错,在美国电影点评网站烂番茄上的口碑高达96%。对迪士尼来说,这更是苦等五年的票房希望。曾经的迪士尼,只有票房超过10亿美元才能叫真正卖座。从2014年开始到2019年,迪士尼每年都有电影票房超过10亿美元。而2019年更是迪士尼迄今难以逾越的票房巅峰。那年全球票房前五位全都被迪士尼包揽,更有七部票房超过10亿美元。在那一年,《阿拉丁》全球票房10.5亿美元,《玩具总动员4》拿到10.7亿美元,《星球大战9》得到10.7亿美元、《惊奇队长》入账11.3亿美元,《冰雪奇缘2》带回14.5亿美元,《狮子王2019》也收获了16.6亿美元。《复仇者联盟4:终局之战》更是拿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28亿美元票房。但那也是迪士尼迄今最后的辉煌。随着新冠疫情的到来,全球电影票房陷入长达两年的低谷。在疫情褪去之后,迪士尼似乎却始终没有恢复原先的吸金魔力。从2020年之后,迪士尼再也没有一部电影票房超过10亿美元。无论是迪士尼、漫威还是皮克斯,过去几年的年度大片都没有取得预期之中的票房成功,甚至无法打平高昂的制作成本。在华纳兄弟和派拉蒙等竞争对手靠着《芭比》和《超级马里奥》等大片获得票房丰收的同时,曾经的票房王者迪士尼却只能默默咽下苦涩。皮克斯也怀疑自我在美国动画行业,皮克斯占据着皇冠地位,他们不仅是电脑技术制作动画的技术潮流先驱,更在创意和内容方面占据着明显的优势,从《玩具总动员》到《机器人总动员》到《飞屋环游记》,皮克斯带来了一部部叫好又叫座的经典作品。但随着迪士尼整体陷入低迷,皮克斯也没有幸免,他们近年来的几部高预算大片,和迪士尼一样连续遭遇了票房惨败。2022年皮克斯出品的《巴斯光年》(Lightyear)全球票房只有2.26亿美元,对于这部预算高达两亿美元、来自黄金IP《玩具总动员》的续集来说,这样的票房无疑是一种耻辱。而去年的《疯狂元素城》则是开门黑,首周末票房创下了皮克斯电影首周末票房的最低记录。虽然这部预算高达两亿美元的电影后来逐渐得到市场认可,最终票房达到4.96亿美元的中规中矩水平,但依然没有达到皮克斯的预期值。皮克斯总裁吉姆·莫里斯(Jim Morris)去年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们似乎都有点垂头丧气,(《疯狂元素城》票房低迷)这对团队士气带来了沉重打击。我觉得这是一部带有皮克斯风格的出色电影,但结果市场却并不买单。难道受众已经不想看我们的动画片了吗?”流媒体冲击线下票房虽然迪士尼创作能力下滑是不争的事实,但同样无法否认的是,优先发展流媒体平台也是造成电影票房低迷的重要原因。因为迪士尼和皮克斯的所有影视作品,无论是新片还是经典,都会出现在流媒体平台上。从过去两年的操作来看,这个时间差大概是3个多月。这种操作无疑会对观众心理产生不小影响,也对迪士尼作品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一部电影缺乏足够的吸引力,或者宣发做得不到位,那么很多父母或许就没有太大的动力,花上几十美元购买电影票和爆米花可乐,带着孩子去电影院观看。因为他们只要等待几个月,就可以在家里打开已经订阅的流媒体平台,观看同样的电影。Disney+在北美地区的用户增长已经陷入停滞,这或许意味着迪士尼的主要目标用户都已经订阅了他们的流媒体平台。迪士尼CEO鲍勃·艾格(Bob Iger)此前也承认了这一点,“Disney+每月只需7美元,这比你全家去电影院看电影便宜太多了。因此我觉得现在一部电影要把观众吸引到电影院的品质标准提升了。”找回初心专注大屏幕那么,如何让皮克斯找回昔日辉煌?皮克斯总裁莫里斯去年制定了复兴计划:其核心就是重新聚焦大屏幕作品。莫里斯提出降低皮克斯的作品数量,集中资源打造精品,把产出量降低到每两年三部作品,其中至少包括一部经典系列的续集。另一方面,皮克斯上个月裁剪了15%的人员,175名员工因此失业。虽然迪士尼CEO鲍勃·艾格去年曾经尴尬地承认,迪士尼制作了太多的续集作品,他因此承诺要严格控制拍摄续集作品的品质要求;不过,莫里斯依然决定将皮克斯的经典作为最大优势,继续积极打造经典系列的续集。在莫里斯看来,一方面固然要继续制作新片和新IP,另一方面用深受市场喜爱的经典作品推出续集,也可以有效拉近与皮克斯传统观众的联系。除了此次大获成功的《头脑特工队2》,《海底总动员》和《超人总动员》随后都会推出续集。因此,此次《头脑特工队2》的成功,也可以给皮克斯管理层带来信心。在《头脑特工队2》上映之前,皮克斯首席创意官多克特(Pete Docter)在接受采访时甚至暗示,如果《头脑特工队2》再次票房失利,皮克斯可能不得不要对其业务模式进行重大调整。“我想不出还有比这更好的票房大卖机会。这是一部非常经典的作品,角色也已经广为人知,而且情节内容也打动人心。如果这(《头脑特工队2》)都不能取得票房佳绩。我觉得那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对我们的业务进行更为彻底的反思。”回归初心回归主流此次《头脑特工队2》的票房大获成功,无疑给莫里斯的皮克斯扭转计划注入了信心,也验证了他新片搭配续集的策略成功之处。明年皮克斯会继续推出超级续集《玩具总动员5》,同时推出新片《外形奇遇记》(Elio)。为什么《头脑特工队2》能给皮克斯带来久违的票房成功?或许回归初心和主流才是最重要的因素。这部电影并没有强行推广价值观或者选角多元化,而更注重顺其自然和打动人心,完全满足了第一部电影观众的内容预期。2015年上映的《头脑特工队》第一部是叫好又叫座,更是皮克斯黄金时代的经典作品。这部电影以一种拟人的表现手法,描述了一位小女孩Riley...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法庭文件:2022年前Alameda Research和FTX净亏损达37亿美元】

【法庭文件:2022年前Alameda Research和FTX净亏损达37亿美元】 11月22日消息,据破产法院相关动议,2022年之前Alameda Research和FTX自成立以来的净亏损高达37亿美元。而去年SBF告诉福布斯Alameda在2020年获得了10亿美元的利润,且据CNBC报道FTX泄露的2021年财务业绩表明它在2021年是盈利的,净收入为3.88亿美元。

封面图片

《头脑特工队2》票房势不可挡 将破10亿美元大关

《头脑特工队2》票房势不可挡 将破10亿美元大关 该片目前北美票房已经超过了《冰雪奇缘》,预计将在6月29日,超过《黑豹2》,成为疫情后,迪士尼北美最卖座的影片。电影《头脑特工队》于2015年夏季上映,全球票房收入达到8.58亿美元。影片创意十足,将小女孩脑内的五种情绪通过卡通形象有趣地展现出来。而这部时隔9年回归的续作,更被视为拯救皮克斯的“救星”。续集延续了前作的人物和世界架构,进入青春期的女主角莱利,生活发生了变化,情绪也升级成了9种,新情绪焦虑(焦焦)、羡慕(慕慕)、无聊(丧丧)和尴尬(尬尬)入住总部。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2023年全球药企Top10榜单出炉

2023年全球药企Top10榜单出炉 具体来看,如果按公司总收入排名,全球药企TOP10分别为强生、罗氏、默沙东、辉瑞、艾伯维、拜耳、赛诺菲、阿斯利康、诺华和BMS。如果按照制药业务收入排名,全球药企TOP10分别为辉瑞、强生、艾伯维、默沙东、罗氏、阿斯利康、诺华、BMS、赛诺菲、GSK。全球药企TOP10(按总营收)注:罗氏、赛诺菲、诺和诺德增幅按固定汇率计算;2023年平均汇率:1瑞士法郎=1.1177美元,1欧元=1.0845美元,1丹麦克朗=0.1454美元重磅产品依旧是制胜关键制药巨头的业绩表现与产品息息相关。经过统计,我们发现制药巨头的收入普遍依赖重磅单品,TOP10药企中有6家最畅销药物(前三)累计销售额占制药业务收入的比例超过40%,几乎撑起了公司的半壁江山。2023年,默沙东的K药和HPV疫苗为公司狂揽340亿美元,强生的Stelara和赛诺菲的Dupixent增长同样强劲,首次迈过了100亿美元大关。而Comirnaty和Humira两款产品虽然仍隶属于百亿美元俱乐部,但由于外部环境变化、专利到期等原因,2023年销售额下滑严重,2024年情况更是不容乐观,未来如果没有产品及时补位,公司业绩可能进一步下滑。全球TOP10药企最畅销药品注:2023年平均汇率:1瑞士法郎=1.1177美元,1欧元=1.0845美元,1丹麦克朗=0.1454美元辉瑞就是受重磅单品影响的典型案例。2022年该公司凭借新冠产品Comirnaty和Paxlovid一举登上全球药企总营收和制药业务收入两张冠军宝座。但随着疫情退去,新冠类产品临床需求萎缩严重,Comirnaty和Paxlovid销售额出现断崖式下跌,2023年辉瑞总营收几近腰斩(-41%),跌至榜单第四名,制药业务虽然仍排在第一,但后劲不足。为此,辉瑞斥430亿美元巨资将ADC龙头企业Seagen纳入麾下,预计到2030年能为公司带来百亿美元收入。与此同时,受困于专利悬崖这把达摩克里斯之剑,BMS、默沙东、艾伯维等MNC也手握大额美金在全球疯狂扫货,希望能找到新的重磅炸弹,弥补成熟产品销售额下滑或增速乏力的缺憾,并进一步促进公司业绩增长。根据医药魔方数据库,2023年BMS不仅以140亿美元的价格收购了神经科学公司Karuna Therapeutics,还与KRAS明星公司Mirati Therapeutics、核药新锐Rayzebio分别达成了48亿美元和41亿美元的收购协议。默沙东选择重金押注TL1A抗体,在PRA023治疗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两项II期临床数据公布后,溢价75%收购Prometheus,交易总额高达108亿美元。艾伯维则财大气粗斥资近200亿美元将ADC先驱ImmunoGen和神经科学公司Cerevel Therapeutics收入囊中。除“买买买”外,制药巨头内部也在加大研发投入丰富产品管线。2023年研发投入超过100亿美元的企业共有6家,从高到低依次是默沙东(305.31亿美元)、罗氏(158.71亿美元)、强生(150.85亿美元亿美元)、诺华(113.71亿美元)、阿斯利康(109.35亿美元)和辉瑞(106.79亿美元)。与2022年的135.48亿美元相比,默沙东2023年研发投入飙升,主要是因为收购与剥离造成的相关成本大幅增加。研发费用占总营收20%及以上的企业也有6家,分别为默沙东、罗氏、阿斯利康、诺华、BMS和GSK。未来排名仍有变化近两年,资本寒冬,再加上大批重磅产品面临专利悬崖,现金流充裕的制药巨头为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不断并购扩张。随着它们对交易进行消化和业务资产整合完毕,未来全球药企TOP10榜单将会再次发生调整。比如,辉瑞2022年收购Biohaven囊获的偏头痛新药Nurtec销售额就从当年的2.13亿美元上涨到了2023年的9.28亿美元(+336%),开始为公司业绩助力,另一款产品Zavzpret也已于2023年3月在美国上市,作为目前唯一一款治疗偏头痛的鼻喷雾剂,市场潜力巨大。安进在2023年10月6日完成收购Horizon后获得了近10亿美元的额外销售额,预计全年能贡献超30亿美元的收入。辉瑞、BMS、默沙东、艾伯维等制药巨头在2023年达成的大额收购交易或许也能在2024年业绩中得以体现,进而引起公司排名变化。此外,在默沙东、辉瑞、GSK、强生、诺华陆续完成消费者保健或仿制药业务拆分后,赛诺菲也于2023年10月宣布计划剥离消费者保健部门,预计在2024年第四季度前成立法国新公司并独立上市。瘦身完成后,赛诺菲的总收入将有所下降,至于是否会被挤出TOP10,尚未可知。最后,礼来、诺和诺德有望凭借GLP-1类产品杀出重围,成为榜单中的两匹黑马。财报显示,这两个公司2023年的总营收涨幅均超过了20%,分别达到341.24和337.71亿美元,仅次于GSK。2024年,手握司美格鲁肽和替尔泊肽两个大杀器,诺和诺德和礼来业绩将进一步增长,跻身全球药企TOP10指日可待。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