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病毒一起进化:更新COVID-19疫苗的反应会受到以前接种疫苗的影响

与病毒一起进化:更新COVID-19疫苗的反应会受到以前接种疫苗的影响 COVID-19大流行已经结束,但该病毒仍在继续流行,每周都有数千人住院治疗,并经常产生新的变种。由于该病毒具有极强的变异和免疫逃避能力,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每年更新 COVID-19 疫苗。但一些科学家担心,首批 COVID-19 疫苗取得的巨大成功可能会对更新版本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削弱年度疫苗接种计划的效用。类似的问题也困扰着每年的流感疫苗接种活动;一年的流感疫苗接种所产生的免疫力可能会干扰随后几年的免疫反应,从而降低疫苗的效力。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的一项新研究有助于解决这个问题。与对流感病毒的免疫不同,先前对导致 COVID-19 的SARS-CoV-2 病毒的免疫不会抑制后来的疫苗反应。研究人员报告说,它反而会促进广泛抑制性抗体的发展。重复接种疫苗的益处这项在线发表于《自然》(Nature)上的研究表明,反复接种 COVID-19 疫苗的人最初接种的是针对原始变种的疫苗,之后接种的是针对变种的强化疫苗和更新疫苗产生的抗体能够中和多种 SARS-CoV-2 变种,甚至是一些远缘冠状病毒。研究结果表明,定期重新接种 COVID-19 疫苗非但不会阻碍人体识别和应对新变种的能力,反而会使人们逐渐积累起广泛的中和抗体,从而保护他们免受新出现的 SARS-CoV-2 变种和其他一些冠状病毒的感染,甚至是那些尚未出现的感染人类的病毒。资深作者、赫伯特-S-加瑟医学教授、医学博士迈克尔-S-戴蒙德(Michael S. Diamond)说:"一个人接种的第一种疫苗会诱发强烈的初级免疫反应,这种反应会影响对后续感染和疫苗接种的反应,这种效应被称为'印记'。原则上,印记可以是积极的、消极的或中性的。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看到的强烈印记是积极的,因为它与具有显著广泛活性的交叉反应中和抗体的发展相结合。"医护人员于 2020 年 12 月接种了第一剂 COVID-19 疫苗。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研究人员的一项研究发现,重复接种更新版的 COVID-19 疫苗可促进抗体的发展,从而中和导致 COVID-19 以及相关冠状病毒的多种病毒变体。资料来源:马特-米勒/华盛顿大学印记是免疫记忆发挥作用的自然结果。第一次接种会触发记忆免疫细胞的发育。当人们接种第二次与第一次非常相似的疫苗时,第一次疫苗激发的记忆细胞就会被重新激活。这些记忆细胞主导并形成对后续疫苗的免疫反应。就流感疫苗而言,印记会产生负面影响。产生抗体的记忆细胞会排挤产生抗体的新细胞,人们针对新疫苗中的菌株产生的中和抗体相对较少。但在其他情况下,"印记"可能是积极的,因为它能促进交叉反应抗体的产生,从而中和最初疫苗和后续疫苗中的毒株。关于印记及其影响的研究为了了解印记如何影响对重复接种COVID-19疫苗的免疫反应,戴蒙德和包括第一作者、研究生梁洁玉在内的同事们研究了小鼠或接种过一系列COVID-19疫苗和增强剂的人的抗体,这些疫苗和增强剂首先针对的是原始变体,然后是奥米克变体。一些人类参与者也自然感染了导致COVID-19的病毒。第一个问题是印记效应的强度。研究人员测量了参与者体内有多少中和抗体是针对原始变体、奥米克隆变体或两者的。他们发现,只有极少数人产生了针对奥米克龙的特异性抗体,这种模式表明最初的疫苗接种产生了强烈的印记效应。但他们也发现,原始变体的抗体也很少。绝大多数中和抗体与这两种抗体都有交叉反应。下一个问题是交叉反应效应的范围有多大。根据定义,交叉反应抗体可识别两种或两种以上变体的共同特征。有些特征只有相似的变种才共享,有些特征则是所有 SARS-CoV-2 变种甚至所有冠状病毒共享。为了评估中和抗体的广泛性,研究人员用一组冠状病毒对抗体进行了测试,其中包括来自两个omicron支系的SARS-CoV-2病毒、一种来自穿山甲的冠状病毒、导致2002-03年SARS流行的SARS-1病毒以及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病毒。这些抗体能中和除 MERS 病毒以外的所有病毒,因为 MERS 病毒与其他病毒来自不同的冠状病毒家族分支。进一步的实验表明,这种显著的广泛性是由于原始疫苗和变异疫苗的结合。只接种针对 SARS-CoV-2 原始变体疫苗的人产生了一些交叉反应抗体,这些抗体能中和穿山甲冠状病毒和 SARS-1 病毒,但水平较低。不过,在接种奥米克疫苗后,针对两种冠状病毒的交叉反应性中和抗体有所增加。综上所述,这些研究结果表明,定期重新接种针对变种的最新 COVID-19 疫苗不仅可以让人们抵御疫苗中的 SARS-CoV-2 变异株,还可以抵御其他 SARS-CoV-2 变异株和相关冠状病毒,可能包括尚未出现的变种。分子微生物学教授、病理学与免疫学教授戴蒙德说:"在 COVID-19 大流行之初,世界人口的免疫系统还很幼稚,这也是病毒传播如此之快、造成如此之大破坏的部分原因。我们并不确定每年接种更新的 COVID-19 疫苗是否能保护人们免受新出现的冠状病毒的感染,但这是有可能的。这些数据表明,如果这些交叉反应抗体不会迅速减弱我们需要长期跟踪它们的水平才能确定它们可能会在相关冠状病毒引起的大流行中提供一定甚至是实质性的保护。"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那位注射了217支COVID-19疫苗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那位注射了217支COVID-19疫苗的人后来怎么样了? 过度接种疫苗可增加适应性免疫的数量,但不能提高其质量2022 年 3 月,德国一名 62 岁的男子被警方抓获多次注射 COVID-19 疫苗。警方怀疑他个人接种了 90 多剂疫苗,以此积累疫苗接种卡,卖给逃避接种的人。调查最终没有导致任何刑事指控,但埃尔兰根-纽伦堡弗里德里希-亚历山大大学的一组研究人员却对这起案件着了迷。接种如此多的 COVID-19 疫苗究竟会对人体免疫系统产生什么影响?"我们通过报纸上的文章了解到他的病例,"新发表的病例研究报告的作者 Kilian Schober 说。"我们随后联系了他,邀请他到埃尔兰根接受各种检查。他对此非常感兴趣"。在记录他的病例时,这名男子声称自己接种了 217 支 COVID-19 疫苗,其中一半以上可以通过临床记录核实。其中绝大多数是 mRNA 剂量,还有少量阿斯利康、强生和赛诺菲的剂量。所有剂量的时间跨度共计 29 个月,但大部分集中在 2021 年年中的 9 个月内。研究人员开始研究的一个关键问题是,这名男子是否患上了非正式的"免疫衰竭"。当世界各地的人们开始接种第三、第四或第五剂 COVID 疫苗时,一些研究人员开始认为,在短时间内用相同的抗原攻击免疫系统实际上可能是有害的。根据舒伯的说法,这一观点来自于对慢性病毒感染(如艾滋病)患者的观察。"在艾滋病毒或乙型肝炎等慢性感染中,这种情况可能会定期发作,"舒伯指出。"有迹象表明,某些类型的免疫细胞(即T细胞)会变得疲劳,导致它们释放的促炎信使物质减少。"因此,如果这种情况适用于多次接种 COVID-19 疫苗,那么在短时间内接种数十次疫苗的人肯定会出现免疫受损的分子迹象。但事实证明,至少对这个人来说,情况并非如此。从最近和过去几年的血液检查结果来看,这名男子体内针对 SARS-CoV-2 的抗体和 T 细胞水平非常高。在对其他抗原的一般 T 细胞反应进行调查时,该男子的免疫细胞与任何对照细胞一样有效。这表明他的免疫系统没有疲劳或衰竭,可以像普通人一样抵抗病原体。也许更令人吃惊的是,研究人员报告说,这名男子在多次接种疫苗后都没有出现任何不良副作用,即使他连续几周每天接种疫苗也是如此。此外,这名男子称自己从未感染过 SARS-CoV-2 病毒。在研究过程中,在这名男子的坚持下,他甚至又接种了一剂 COVID-19 疫苗,以检查他在接种之前所有疫苗后的急性免疫反应。他产生了有效的抗体反应,表明疫苗仍在发挥作用。舒伯谨慎地强调,这并不意味着我们都应该随时出去接种额外剂量的疫苗。这只是一个个案研究,而且是一个非常奇怪的个案。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的是,COVID-19 疫苗总体上是非常安全的,接种几针后就出现免疫力衰竭问题的可能性不大。舒伯说:"尽管疫苗接种量非常大,但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这表明这些药物具有良好的耐受性。目前的研究表明,接种三剂疫苗,同时为易感人群定期补充疫苗,仍然是最受欢迎的方法。"这项新研究发表在《柳叶刀传染病》杂志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接种COVID-19疫苗后感觉不适?科学家认为这其实是个好兆头

接种COVID-19疫苗后感觉不适?科学家认为这其实是个好兆头 根据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领导的一项研究,头痛、发冷和疲劳等症状可能表明免疫反应增强,只有不到25%的美国人接种了最新的COVID-19疫苗,今年已经有超过2.3万人因此死亡。不接种 COVID-19 疫苗的最常见原因之一正是担心副作用,如疲倦、肌肉和关节疼痛、发冷、头痛、发烧、恶心和全身不适。但由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领导的一项新研究发现,这些症状表明免疫反应很强,很可能会降低感染的几率。这项研究最近发表在《内科学年鉴》(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杂志上,它是根据辉瑞生物技术公司(Pfizer-BioNTech)或莫德纳公司(Moderna)mRNA疫苗刚推出时363名接种者的症状报告和抗体反应进行的。研究人员发现,在接种第二剂疫苗后,出现七种或七种以上症状者的抗体水平几乎是未出现症状者的两倍。参与者主要是四十岁至六十岁的人,没有感染过病毒。研究中约有 40% 的人还佩戴了监测体温、呼吸和心率的设备。研究人员发现,与体温没有升高的人相比,那些在第二次服药后皮肤温度升高 1摄氏度的人在六个月后的抗体水平是前者的三倍。没有副作用也并不意味着疫苗无效 第一作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精神病学与行为科学系和威尔神经科学研究所博士后研究员伊桑-杜彻(Ethan Dutcher)博士说:"一般来说,我们发现副作用越多,抗体水平就越高。但这并不是硬性的:一些没有副作用的人比一些有副作用的人有更好的抗体。""随着病毒的发展和死亡率的下降,许多人低估了它的影响。"共同第一作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系副主任伊丽莎-埃佩尔(Elissa Epel)博士说:"对一些人来说,感染COVID-19 的代价仍然很高生病、误工、持久疲劳和可怕的Long COVID。"她说:"虽然接种疫苗后出现的症状会让人非常不舒服,但重要的是要记住,这些症状与疾病的潜在并发症相比并不逊色。"共同第一作者、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精神病学和行为科学系教授 Aric Prather 博士说:"COVID-19 疫苗很可能会继续存在,因此确定哪些因素可以预测强烈的抗体反应仍然非常重要。"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最新建议是,所有 6 个月及以上的人都应接种最新的疫苗,65 岁及以上的人应再接种一剂。编译自/scitechdailydoi: 10.7326/m23-2956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经统计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公司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后

国药集团中国生物经统计分析,新型冠状病毒灭活疫苗Ⅲ期临床试验期中分析数据结果显示: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公司新冠病毒灭活疫苗接种后安全性良好,免疫程序两针接种后,疫苗组接种者均产生高滴度抗体,中和抗体阳转率为99.52%,疫苗针对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疾病(COVID-19)的保护效力为79.34%,数据结果达到世界卫生组织相关技术标准及国家药监局印发的《新型冠状病毒预防用疫苗临床评价指导原则(试行)》中相关标准要求。目前,国药集团中国生物北京公司已正式向国家药监局提交附条件上市申请。 (新华社)

封面图片

专家警告:随着COVID-19变种的不断演变 疫苗监测至关重要

专家警告:随着COVID-19变种的不断演变 疫苗监测至关重要 他们的研究以研究信的形式发表在《柳叶刀》上,该研究比较了新的单价 COVID 疫苗(该疫苗专门针对 Omicron 的 XBB 变异株,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和含有 Omicron 变异株和 COVID-19 原始株混合株的老式二价疫苗,英国在 2023 年秋季开始使用单价疫苗。研究人员发现,两种疫苗都能产生针对最新的 Omicron 菌株 BA.2.86 的中和抗体。不过,新的单价疫苗针对一系列其他奥米克龙变种产生的抗体水平更高。研究小组收集了71名参加遗产研究(Legacy study)的人员在接种第五剂疫苗前后的血液和鼻腔粘膜样本,该研究是克里克大学和伦敦大学学院医院生物医学研究中心(NIHR)的一项合作研究。他们比较了接种前后的抗体水平。鼻腔抗体水平和疫苗疗效接种了二价疫苗的 36 名参与者和接种了单价疫苗的 17 名参与者的抗体水平都有所提高,可以抵御所有变异株,包括今年冬天引发感染潮的最新变异株 BA.2.86。但那些接种了较新的单价疫苗的人在接种加强疫苗后,针对 XBB 和 BQ.1.1 株的抗体水平要高出 3.5 倍。由于奥米克龙病毒具有高度传播性,而且病毒会在鼻腔和喉咙中复制,研究人员对参与者鼻腔中的抗体水平进行了检测。他们发现,单价疫苗提高了参与者产生针对大多数受测变种的粘膜抗体的能力,而二价疫苗则没有明显提高。两种疫苗都没有提高鼻腔中针对最新变种 BA.2.86 的中和抗体水平,这表明目前的疫苗可能不太可能阻止传播或预防无症状或轻微疾病,但仍能预防严重疾病。这凸显了谨慎更新疫苗的重要性,同时,由于一些较脆弱的人群对疫苗反应不佳,因此必须继续开发可预防所有变种的抗体药物来补充疫苗接种计划。专家评论和未来战略的必要性克里克高级临床研究员、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院传染病顾问艾玛-沃尔(Emma Wall)说:"英国去年部署旧版疫苗库存的策略取得了成效,两种疫苗对最新菌株提供了同等保护。但是,由于病毒在不断进化,因此需要持续监测,疫苗诱导的抗体将来可能不会那么有效。从长远来看,我们需要能有效抵御所有新变种并能阻止 COVID-19 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疫苗"。克里克RNA病毒复制实验室组长大卫-鲍尔(David LV Bauer)说:"如果新出现的BA.2.86和JN.1变种与旧的Omicron变种有本质区别,那么今年冬天的情况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幸运的是情况并非如此。大多数新变种的出现速度比大多数临床试验产生数据的速度要快。但实验室分析可以很快提供详细的信息。持续监测将帮助我们紧跟病毒进化的步伐"。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研究发现 在不同手臂上接种疫苗可提高效果

研究发现 在不同手臂上接种疫苗可提高效果 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接种臂的选择与疫苗的效果无关。然而,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OHSU)的研究人员在一项新研究中发现,在接种多剂量疫苗时,在一只手臂接种一剂疫苗,在另一只手臂接种第二剂疫苗的人的免疫反应会有所改善。这项研究的通讯作者马塞尔-库林(Marcel Curlin)说:"这个问题还没有被广泛研究过,所以我们决定研究一下。事实证明,这是我们发现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而且它可能不仅限于 COVID-19 疫苗。我们可能看到了一种重要的免疫功能。"研究人员招募了 947 名 OHSU 员工,他们同意在大流行初期接种两剂 SARS-CoV-2 病毒疫苗。他们被随机分配在接种第一剂的同一臂或相反臂接种第二剂(加强剂)。在加强接种后的不同时间采集血液样本并检测抗体反应。虽然两组在第二周时的抗体反应相似,但那些注射了"对侧"抗体的人,即两臂各注射一针的人,其抗体反应的"程度和广度"在第三周和第四周时有了大幅提高,并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提高,最高提高了四倍。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SARS-CoV-2 原始菌株的免疫反应增强,而在接种第二针疫苗约一年后出现的 Omicron 变种的免疫反应更强。虽然研究人员无法解释这种效果,但他们推测,在每只手臂上注射疫苗会在相应的淋巴结中产生新的免疫反应。Curlin说:"通过切换手臂,你基本上可以在两个位置而不是一个位置形成[免疫]记忆。"尽管目前的研究主要针对 SARS-CoV-2 ,但研究人员表示,对侧注射所产生的免疫反应改善可能适用于其他多剂量疫苗接种。进一步的研究将确定情况是否如此,尤其是在儿童中。但在现阶段,他们并不主张根据这项研究结果改变做法。该研究发表在《临床研究杂志》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研究发现COVID-19疫苗接种时间与月经周期变化有关

研究发现COVID-19疫苗接种时间与月经周期变化有关 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研究人员证实,接种COVID-19疫苗的时间与月经周期长度的轻微、暂时变化之间存在联系。这项发表在《妇产科》杂志上的研究发现,在月经周期前半段接种 COVID-19 疫苗的人比在后半段接种疫苗的人更容易出现周期长度的变化。该研究团队之前的工作首次发现了 COVID-19 疫苗与月经周期长度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本研究进一步了解了接种疫苗的时间与这种变化之间的关系。该研究的主要作者、OHSU 医学院妇产科教授兼复杂计划生育科主任、医学博士、公共卫生硕士艾莉森-埃德尔曼(Alison Edelman)说:"了解人群中的这些变化,可以让我们更有效地指导患者如何接种 COVID-19 疫苗。"我们希望这项工作有助于验证公众的经验,缓解他们对疫苗接种的恐惧和焦虑"。研究人员利用近两万名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批准的节育应用软件 Natural Cycles 用户的数据,试图确定接种 COVID-19 疫苗的时间是否与月经周期长度的变化有关。队列分析中的个人允许研究人员使用他们的去标识化数据。研究人员对三组人进行了比较:在卵泡期接种疫苗的人卵泡期是月经周期的第一阶段,此时身体会聚集卵泡,即有可能在排卵时释放出受精卵的小囊;在黄体期接种疫苗的人黄体期是月经周期的第二阶段,从排卵后开始;以及未接种疫苗的对照组。分析表明,与接种前的平均周期相比,在卵泡期接种疫苗的人的周期长度平均增加了一天。接种疫苗后,这些变化通常会在周期内消失。机制和保证虽然现在有大量证据表明 COVID-19 疫苗与暂时性月经周期紊乱有关,但这些变化的确切生物机制仍不清楚。埃德尔曼解释说:"我们一直在了解我们的身体是如何协同工作的,但我们确实知道免疫系统和生殖系统之间有着密切的相互作用。基于这种关系,个人的月经周期可能会因为疫苗设计产生的免疫反应而发生暂时性变化,这当然是有道理的。"月经周期出现意外变化可能令人担忧。研究人员强调,这些发现不应引起人们的担忧,但应让人们放心,如果接种疫苗后月经周期长度发生变化,这种变化可能很小,而且是暂时的。如果发现月经长期变化,建议向临床医生寻求指导。由于这项研究的数据是从接种疫苗前月经周期规律的人中收集的,研究小组强调,还需要进行更多的研究,以确定观察到的差异是否会在一些月经周期不规律的人身上发生变化。此外,研究人员还希望更好地了解接种疫苗对月经周期的其他方面有何影响,如月经相关症状和月经量。埃德尔曼说:"从历史上看,月经在科学和医学研究中并没有得到优先考虑,这就给月经期的人留下了很多未解之谜,尤其是当他们的身体出现一些不'正常'的情况时。月经是生育能力和整体健康的一个关键指标,因此了解这些变化对我们生殖健康研究人员和患者都非常重要。"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