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片设计制造是全球化的 这连美国也无法改变

芯片设计制造是全球化的 这连美国也无法改变 撤出越南战争后,冷战地缘政治竞争的必然性继续极大地推动了美国半导体的发展。国防高级研究计划局 (DARPA) 最初是为了应对苏联的技术突破而成立的,它为硅谷成为创新中心奠定了基础。今天,尽管美国决策者不断努力保持技术主导地位,但他们必须面对这样一个事实:半导体供应链的全球分布已经改变了围绕这一关键行业的政治动态。中国大陆、中国台湾、韩国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崛起成为半导体生产领域的主要参与者,加剧了竞争和地缘政治紧张局势。尤其是,华盛顿正努力弄清楚如何在与中国更广泛的安全竞争的背景下准确调整其半导体政策。因此,问题来了:在苏联解体后的三十年里,美国对这个全球化产业的做法是否成功了?哈佛大学的史蒂芬·沃尔特、芝加哥大学的约翰·米尔斯海默等专家长期以来一直认为,美国在此期间过于执着于以强硬的方式推行其价值观、扩大海外自由化经济实践,而忽略了新兴大国崛起等迫在眉睫的地缘政治挑战。我(指代本文作者Young-sun Park)曾担任韩国中小企业和创业部部长,我的观点是,这种病态在半导体行业中显而易见。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世界唯一的大国,为了节省成本,美国将制造业外包给中国等国家。中国和美国在经济上相互依存,两国贸易总额从 1980 年的 100 亿美元增长到 2023 年的 6000 多亿美元。在这种相互依存的推动下,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增长,同期人均收入增长了 25 倍。到 2010 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 (GDP) 超过了日本。新近兴起的大国竞争中一个关键但经常被忽视的方面是,在冷战结束后的几十年里,许多美国半导体制造厂将业务转移到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韩国等国家或地区。即使是苹果这样的科技巨头也继续依赖这些国家或地区进行芯片生产,这种对外依赖是美国长期以来对全球化自满态度的直接结果。中国在半导体生产方面的雄心体现在对本土公司的战略培育上。据报道,中国的目标是到 2025 年实现国内消费半导体 70% 的产能在国内生产,尽管目前 80% 的半导体供应依赖进口。因此,中国大力补贴本土半导体行业,计划在未来几年投资约 400 亿美元。这些发展突显了半导体问题可能使中美竞争复杂化。中国半导体发展起步缓慢,尽管自 1978 年以来加大了投资力度,但中国半导体行业并未取得明显进展。然而,自本世纪初以来,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WTO) 并融入全球化经济,中国半导体行业经历了显著的增长。2022年8月,拜登政府签署了《芯片与科学法案》这是一项旨在加强美国半导体制造能力并更广泛地促进先进技术增长的重要举措。其关键组成部分之一是一项530亿美元的投资计划,重点是通过增加联邦支持来支持半导体行业和提高技术竞争力。值得讨论的是,以该法案为代表的美国对半导体的态度是否会有效维护美国的核心安全利益以及其整体联盟网络。尤其值得审视的是美国对中国技术制裁的有效性。我在韩国政府任职的经历深深地影响了我对这个问题的看法。2020 年,韩国和日本经历了一场备受关注的贸易争端,在此期间,日本政府通过限制半导体制造中使用的关键材料的出口引发了紧张和争议。当时,我主持中小企业和创业部每天召开的高层会议,制定应对这些出口限制的策略。虽然国内半导体行业最初陷入混乱,但政府和相关利益相关者最终通过追求供应商多元化和开发内部技术成功稳定了局面。然而,矛盾的是,日本的出口限制最终却增强了韩国国内的半导体产业。鉴于这些经验,美国需要做更多工作来重新评估和调整对华制裁。至少,这些教训表明,尽管可能很诱人,但对这一关键技术的各个方面采取激进的竞争方式不会产生理想的结果,甚至可能适得其反,代价高昂。事实上,这似乎是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杰克·沙利文在2023 年 4 月布鲁金斯学会演讲中所考虑的一部分,他在演讲中表示,政府的政策将从“脱钩”转向“去风险”。这一想法是专注于遏制相对高风险技术的扩散,同时避免可能损害美国盟友和伙伴的全面制裁。不难找到大范围制裁给各国带来经济困难并威胁到美国同盟关系的例子。韩国等国家就是这种情况,其半导体出口严重依赖中国市场目前的数据是,半导体出口到美国占7%,到中国的占40%。韩国的许多观察家无论是决策圈还是普通民众都认为,美国在2022年首次制定对华出口限制时,没有充分考虑对其盟友的影响。比如,韩国媒体注意到,在对美国友好的主要半导体设备生产国中,韩国经济受到的冲击最大。讽刺的是,美国自身对华设备出口仅小幅下降了 3.1%。日本和荷兰的出口分别增长了 4.7% 和 150.6%,因为中国企业争相从这些国家战略性地囤积价格更高的“传统”设备(即通用设备),以抢占美国主导的出口限制预期扩大的先机。相比之下,韩国半导体设备的出口与中国产业的交织更为广泛,因此稀缺性更低、替代性更强从 2022 年的 56 亿美元下降到 2023 年的 45 亿美元,降幅高达 20%。有效的半导体政策就像一项团队运动。对于以美国为首的联盟网络内的国家以及更广泛的自由民主国家来说,重要的是共同努力,同步其在半导体供应链上的国家战略。如今,韩国等美国长期盟友正经历经济停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该地区与中国的贸易环境突然恶化。尹锡烈政府的国民力量党 (PPP) 在韩国议会选举中惨败证明了这种恶化的局势。结果是,美国应该小心平衡国家安全问题与盟友和联盟关系的健康。在制定半导体等行业的政策时尤其如此,这些行业不仅对发达经济体不可或缺,而且具有全球互联性。保持盟友之间的团结确保了强大的阵线应对日益严峻的地缘政治挑战。美国必须努力维护“半导体主权”,不仅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安全,也是为了更广泛的联盟网络。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美国将允许韩企在华芯片厂进口先进制造设备

美国将允许韩企在华芯片厂进口先进制造设备 来自韩国「东亚日报」信息,一位外交官声称,美国商务部在对华芯片出口限制上,将不对韩国在华企业产生影响。 这意味着,三星、SK 海力士等韩国半导体企业在中国的工厂依然能够进口先进半导体制造设备。 早在上月末,就有半导体公司承认,他们收到了美国商务部公文,要求“对中国的出口限制扩大到 14 纳米及其以下制程的半导体设备”,这一限制同样可能影响到韩国在华工厂,甚至造成生产中断。如三星、SK 海力士,他们可能将不能进口 EUV 技术的高端生产设备。 关于为什么韩国企业能获得豁免。 有人认为,这是近期《通胀削减法案》的实施会严重影响韩国电动车及动力电池两大产业,政府与产业界联合采取了应对措施,以期在「其他方面」获得「照顾」。也有人认为,这是个象征性举措,表示美国想将中国排除在其半导体供应链体系外,同时也保护韩国等合作国家及地区的立场。

封面图片

#更新 美国上周五对先进半导体和芯片制造设备实施了新的出口限制,这些限制是美国对中国芯片行业实施的一些最宽泛的限制措施。美国正努

#更新 美国上周五对先进半导体和芯片制造设备实施了新的出口限制,这些限制是美国对中国芯片行业实施的一些最宽泛的限制措施。美国正努力争取盟友加入,希望它们制定类似的对华限制措施。中驻美大使馆发言人表示,美国的做法是典型的“科技霸权”主义。

封面图片

美国放宽对三星、SK在华工厂的芯片设备出口管制

美国放宽对三星、SK在华工厂的芯片设备出口管制 美国允许了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在中国的工厂进口美国半导体设备。这些韩国芯片制造商在进口过程中,也无需经过单独的审批程序。 根据韩联社,韩国总统办公室经济首席秘书崔相穆星期一(10月9日)在记者会上,宣布上述消息。 报道称,美国政府近期通过出口管制部门和国家安全委员会(NSC)经济安全对话渠道向韩方通报,决定将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在华半导体工厂指定为“经验证最终用户”(VEU)。若被纳入该清单,便无需额外获得许可,相当于美国对其的出口管制无限期暂停。 崔相穆还提到,据他所知,美国政府已向三星电子和SK海力士通报上述决定,该决定一经通报即生效。 他说:“美国政府的决定,意味着我们半导体公司最重要的贸易问题,已经得到解决。” 去年10月,美国商务部出台一系列出口管制措施,以限制中国获取或生产高端芯片。三星和SK海力士当时获得一年宽限期,可继续为它们的中国工厂提供美国芯片设备,无须申请额外许可。 中美之间的贸易和科技之争,引起美国长期盟友韩国的担忧。韩国经济高度依赖半导体领域,三星和SK海力士都在中国投入巨资,中国也是韩国芯片的大客户。美国对华实施芯片出口限制后,首尔一直设法减轻韩国半导体产业受到的冲击。

封面图片

《华尔街日报》:“美国生产芯片设备的制造商暂时离不开中国市场”

《华尔街日报》:“美国生产芯片设备的制造商暂时离不开中国市场” 报道称,中国拥有不断发展的芯片制造业,正致力于建立自己的芯片设备市场。美国投研机构伯恩斯坦的分析师在9日的报告中预测,中国今年的晶圆厂设备支出将从去年的360亿美元增至400亿美元。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SEMI)9日发布的《年中总半导体设备预测报告》显示,今年该行业的全球总销售额将创下新高,达到1090亿美元,同比增长3.4%,并将在2025年持续增长。SEMI总裁兼首席执行官阿吉特·马诺查表示,全球半导体行业正在展示其强大的市场和增长潜力,支持在AI浪潮中出现的各种颠覆性应用。报告称,在2023年达到创纪录的960亿美元销售额之后,全球晶圆厂设备销售额预计将在2024年继续增长。在AI计算的推动下,中国强劲的设备支出和大量投资推动了行业销售预期的上调。展望2025年,晶圆厂设备的销售额预计将达到1130亿美元。SEMI还称,预计到2025年,中国大陆、台湾和韩国仍将是该领域设备支出的前三大目的地。“在政府的推动下,半导体和AI公司主导了中国的风险投资。”据香港《南华早报》报道,研究公司睿勤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的风险投资越来越多地来自与政府政策目标一致的科技行业,如AI和半导体。2024年,中国在芯片行业的风险投资占全球风险投资的90%,总额为222亿美元,比2022年的95亿美元投资增加了超过一倍。中关村信息消费联盟理事长项立刚10日对《环球时报》记者分析称,每一个行业都有基础设备建设的高峰期,目前国内AI行业正在处于这个阶段,对于芯片生产自然会有很高的需求。“在打造产业链的过程中,我们也要先用到外国的设备来形成自己的生产能力。今年上半年,日本的半导体制造设备出口中,约五成是面向中国的,美国的芯片设备生产企业肯定也想抓住机会。”项立刚表示,去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很多芯片企业需要产品“跑量”,而中国的芯片产业链还在建设中,这就给海外芯片设备厂提供了机会。等形成生产能力后,国内再去推进更多设备的国产化。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历来不愿在美中竞争中选边站队的韩国芯片制造商开始向美国倾斜

历来不愿在美中竞争中选边站队的韩国芯片制造商开始向美国倾斜 韩国的芯片制造商历来不愿意在中美技术竞争中站队,他们一直是全球半导体行业发展方向的风向标。 三星和SK海力士加强了对美国生产设施的投资,即使它们仍然严重依赖中国市场。根据韩国国际贸易协会的数据,韩国去年向中国出口了500亿美元的芯片,比2020年增长26%,占该国芯片出口总额的近40%。 但它们在生产先进芯片所需的技术方面几乎完全依赖少数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芯片设计者和设备制造商,这使华盛顿在米勒所描述的 "半导体生产过程中的主要阻塞点 "上具有影响力。 "中国有市场,但美国有技术,"曾在5月前担任韩国贸易部长的Yeo Han-koo说。"没有技术,你就没有产品。没有市场,至少你可以找到一个多样化的方法,确定替代方案。" 三星和SK海力士都是专门生产Dram和Nand内存芯片的公司,它们都没有在中国生产最先进的半导体。 但SemiAnalysis公司的首席分析师Dylan Patel说,美国对向中国出口尖端设备的限制将对韩国内存芯片制造商产生影响。 他补充说,他们在中国的生产份额 "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推移大幅减少"。 "SK海力士将不可能在中国使用EUV,如果他们使用旧技术,那么他们的运营将变得不经济所以对他们和所有其他领先的芯片制造商来说,中国的Dram已经死了,"帕特尔说。 "中国国有民族主义小报《环球时报》上个月的一篇社论写道:"与这样一个大市场脱钩,与商业自杀没有区别。"美国现在正给韩国递上一把刀,迫使它这么做。" 然而,帕特尔说,中国继续依赖外国集团的芯片和技术,意味着它的影响力有限。"北京需要这些芯片进口,用于他们自己的制造业。他们要怎么做,停止在中国制造电子产品吗?" |

封面图片

日本对华芯片制造设备出口限制生效

日本对华芯片制造设备出口限制生效 日本对先进芯片制造设备的出口限制于周日生效,这与美国主导的阻碍中国开发可用于军事目的的高端半导体能力的努力一致。 日本根据外汇法修改了通商省条例,增加了 23 个需要出口许可的芯片制造项目。此举引发了中国的强烈反对,尽管日本没有具体说明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是出口限制的主要目标。 根据新规定,日本的限制物品清单现在包括用于清洁、检查和光刻的设备,光刻是一种用于创建可蚀刻到半导体晶圆上的复杂图案的技术,这对于生产尖端芯片至关重要。 日本政府简化了向42个国家和地区出口此类设备的流程,其中包括日本、韩国和台湾的重要安全盟友美国。 大约 10 家参与制造此类设备的日本公司可能会受到该法规的影响。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