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车2.9L油耗再次引发争议 比亚迪重申:我们标准更科学

新车2.9L油耗再次引发争议 比亚迪重申:我们标准更科学 有较真的网友表示,国家在国标GB 19578-2021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中明确规定2021年7月1日起对新申请型式批准的插电式混动这类双燃料车型必须采用WLTC工况的测试油耗。比亚迪在发布会上仍然以NEDC工况的亏电油耗2.9L每百公里在做宣传,且发布会上并没有注明测试工况为NEDC。该网友还指出,比亚迪并没有展示采用工信部统一标准测试出来的WLTC工况亏电续航,这两台车实际亏电油耗短续航版本Wltc3.8L,长续航版本3.98L每百公里,很多潜在消费者被误导。对此,比亚迪集团高级副总裁、DM技术总设计师杨冬生再次回应称:“比亚迪认为NEDC去评价油耗相对更科学,是和老百姓更接近的一个工况。”在这之前,杨东生就曾公开表示,比亚迪采用的NEDC测试标准更加科学,测试结果更接近消费者的实际使用情况。他还指出,在评判一款车的性能时,油耗固然重要,但驾驶体验和整车配置同样不容忽视。“作为新能源汽车领域的领军企业,比亚迪在技术研发和产品创新方面一直走在行业前列,此次推出的新车型必将为消费者带来更优越的驾乘体验。”据悉,NEDC油耗与WLTC油耗的主要区别在于测试方法不同,NEDC油耗更注重于理论和标准化的测试条件,WLTC油耗则更倾向于提供接近真实世界驾驶条件的测试结果。2021年7月我国将乘用车的燃油消耗测试循环标准从NEDC改为WLTC。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比亚迪发布第五代DM技术 亏电油耗百公里2.9L

比亚迪发布第五代DM技术 亏电油耗百公里2.9L 在今日举办的比亚迪第五代DM技术发布会上,比亚迪董事长王传福表示,第五代DM技术发动机热效率达到46.06%,亏电油耗做到百公里2.9L,综合续航里程达到2100KM。第五代DM技术将搭载在秦L DM-i和海豹06 DM-i两款新车上,并将于当日上市。(财联社记者 徐昊) 来源:雪球7X24资讯

封面图片

比亚迪秦L首位真实车主直播跑到2125公里

比亚迪秦L首位真实车主直播跑到2125公里 车内乘坐2个成人,因为当地气候适宜,只开了20多个小时的空调;测试环境为更接近车主日常使用的城区环境,平均时速是30-60km/h区间。趴窝后加油65.02升,全程平均油耗为3.05L/100km,加油费用511.7元,平均每公里花费2毛4。车主表示,他是全国首位直播跑到2125公里的真实车主,证明了秦L为货真价实的工业奇迹,比亚迪并没有虚假宣传。据悉,秦L搭载了比亚迪第五代DM混动技术,官方宣称秦L的满油满电综合续航里程2100公里,NEDC百公里亏电油耗2.9升。而在秦L的上市发布会上,比亚迪官方公布的多家媒体实测续航显示,秦L DM-i的满油满电续航普遍超过2400公里,最高的甚至达到了2547公里,创下国产轿车的续航记录。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亏电2.9升 比亚迪第五代DM采用NEDC工况引争议 高管回应

亏电2.9升 比亚迪第五代DM采用NEDC工况引争议 高管回应 举报人正是抓住了这点,表示国标从2021年7月1日开始废除NEDC测试工况,必须采用WLTC工况,但比亚迪仍以NEDC数据为宣传,并且没有明确标注,存在虚假宣传、误导消费者的嫌疑。针对网络争议,比亚迪集团高级副总裁DM技术总设计是杨冬生在接受采访时进行了回应,其表示:“NEDC时评价油耗相对更科学的,和百姓更接近的一个工况。”杨冬生称,NEDC工况的平均车速是33公里/时,国家工况升级到WLTC时平均车速是47公里/时。我国主要的一线城市,平均车速是25公里/时,甚至23公里/时,二线城市也是在30公里/时以下,中国正常的平均车速是30公里/时以下。如果想要了解更多关于NEDC和WLTC测试之间的区别,可以戳链接跳转阅读这篇文章,相信你会有更为明确的认知和判断。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实测丰田凯美瑞混动与比亚迪秦L谁更耐跑 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实测丰田凯美瑞混动与比亚迪秦L谁更耐跑 结果让人大跌眼镜 加满油后,凯美瑞混动的表显续航里程为782公里,迈腾则为780公里,测试规则很简单,还是空调温度最低、自动模式、运动驾驶模式、满载五人,从北京出发沿京港澳高速前往武汉。然而让人没想到的是,最终凯美瑞率先歇菜,最终推车到加油站后加了50.92升的油,算下来的平均油耗是每百公里7.98升。而此时迈腾的表显续航还剩下400公里,最终又经过长时间的奔波,迈腾最终续航里程定格在了942.5公里,换算后每百公里油耗7.5升,竟然比混动凯美瑞还节省,但两车都和up实测的秦L DM-i的油耗(5.5升/百公里)有着较大的差距。需要说明的是,up主在测试的时候条件较为极限,如果是日常驾驶,两车的续航里程势必会再提升一些,当然,这个规则同样适用于秦L。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吉利硬怼比亚迪油耗数据 这2.9升油耗到底是不是仙界科技?

吉利硬怼比亚迪油耗数据 这2.9升油耗到底是不是仙界科技? 但没想到,比亚迪是真有底牌藏着。你拿没量产的跟我比?好好好,我这没量产的还有 46.5% ,直接压死!而且比亚迪还表示,像这样的底牌我有大把,只是没必要亮。这一波下来,吉利算是把自己打麻了……随后战线只能拉回到油耗上,有人直言 2.9L 的 NEDC 标准不够严格,按工信部的 WLTC 标准,应该是 3.8L 。这里,比亚迪确实不能说没错,毕竟大家一般对外宣称用的都是 WLTC ( 工信部 )油耗,测试更严格。NEDC 测试标准里最高测试速度只有 50 公里每小时, WLTC 不仅要求最高车速达到 130 公里每小时,测试时间也要比 NEDC 更长。比如秦 L 亏电油耗, NEDC 2.9L , WLTC 要去到 3.8L 。所以 WLTC 油耗数据数肯定比 NEDC 高很多,但你也不能说 BYD 不老实,毕竟 NEDC 测试标准目前还在使用。所以要我是吉利,我不会拿标准怼 BYD 。而是弄个 WLTC 亏电油耗低于秦 L 3.8L 的车,这样的话,直接把最低油耗头衔就给抢回来了。这不更有说服力?总之啊,这波 “ 友好切磋 ” ,不仅没能对比亚迪造成什么形象上的损害,甚至大伙儿还都觉得吉利真 “ 急了 ” 。瓜确实是吃饱了,但打归打闹过闹,比起微博上来来回回的骂战,我觉得比亚迪这次把热效率干上去时用到的技术,其实还是更有意思点。热效率这个概念吧,差不多就是说咱们烧的油里面到底有多少能量在真正推着车往前走。这个数值一般是 30% 左右,也就是说,你烧完一箱油,有 70% 的能量都消耗在了各种损耗上。想想现在的油价都夺少钱一升了……别吵,我在思考。所以,提升热效率就是提高你省油的上限,不管你怎么轻量化,怎么低风阻,怎么黄金右脚,都绕不过热效率给你绑死的底层代码。那这么看,比亚迪的 46.06% 对比一般车的 30% ,岂不是无敌了?首先啊,咱们不能这么比。要知道这个46.06% 指的是最高热效率,而 30% 一般是指纯燃油车的平均发动机热效率,这两个可是有大区别的。在过去, 40% 以上热效率的发动机并不是没有,但要达到 40% 以上,必须是在非常极限的工况。油车开在路上,总难免要加速减速啥的,发动机没法一直在最舒服的状态运行,所以热效率平均下来只能到 30% 左右。但现在不一样了,混动车可以让发动机在发电和推轮子之间自由切换,这样发动机就能在最高效的状态下工作。如此一来,最高热效率和平均热效率的差别就很小了。这一波操作下来,让过去家用燃油车的百公里 7 、 8 个油,直接给降到了 4 、 5 个,已经相当逆天。但这还不够。想要达到量产 46.06% 的热效率,还有个更重要的玩意。那就是这个16 :1 的压缩比。压缩比这个参数,来自发动机内部活塞做功的过程。比如下面就是一个气缸的四冲程奥托循环,包括进气、压缩、做功、排气四个步骤。发动机之所以能带着轮子转,关键就是在气缸里汽油和空气燃烧爆炸,然后顶着活塞往前走。这时候,汽油混合气体烧的越充分,热效率就越高。而让燃烧更充分的主要办法,就是提高压缩比。压缩比是吸进来的气,和爆炸时的气体体积之比,这个数值越高,就说明气缸把气体压的越严实,那么烧起来就越容易。一般,普通燃油车发动机的压缩比在 10 : 1 左右,如果热效率要超过 40% ,那压缩比就必须得往上走走,比如本田第三代混动系统用的 LFB 2.0L 发动机,压缩比在 13.5 : 1 ,热效率达到了 40.6% 。但 45 % 是一道过不去的坎,是曾经热效率的极限,因为压缩比太高也会带很多问题。首先就是爆震,如果出现爆震,那么不仅发动机震动会比平常更明显一点,关键还会对发动机结构造成损害。具体啥原理咱就不细说了,打个比方就是,老板平时给你点压力,你确实会提高干活效率,但压力给太大了之后,就可能不想干了,甚至每天都想把公司给炸了。要解决爆震的问题,众多车企也就想了一堆办法,最简单的就是提高汽油品质。放上面的例子里,提高油品就是引进高端人才,老板压力给再大,他也能扛得住,而且干活效率还高。但比亚迪加 92 油弄 16 : 1 的压缩比,难不成是仙界科技?毕竟现在连增程器都要喝 95 的咯。也许,这只是比亚迪在宣传上晃了大家一下……上面咱们提到的其实是最普通的奥托循环,而比亚迪 DM-i 用的是 “ 阿特金森循环 ” 。咱们就拿憋气来打个不太严谨的比方。如果说奥托循环是吸气 5 秒再呼气 5 秒,那可能就没办法把气吐得足够干净。而阿特金森循环有点像吸气 3 秒,再呼气 5 秒。因为肺里的气比较少,所以后者在呼气的时候,肯定呼得更彻底一点。换成烧油,就是烧得更干净。当然,这么做也是有代价的。阿特金森循环的气肯定没有奥托循环来得劲大,所以说采用阿特金森循环的车型,动力通常都会相对较弱,开起来也会肉一点。我们可以看到,秦 L 相比秦 plus ,虽然压缩比从 15.5 : 1 提高到了 16 : 1 ,但发动机动力似乎又小了几分……不过,这对混动车的影响确实比较小,一般咱们当个增程车去开,用的都是电机,其实是感受不到什么的。所以米勒循环和混动车基本是一个绑定的COMBO 。但为啥说比亚迪有可能在宣传上晃了大家呢?其实是因为在奥托循环里,吸气( 压缩比 )和吐气( 膨胀比 )基本是一样式的,而且吸多少气,对性能的影响比较大。所以以前车企在宣传的时候,一般就只跟大家说吸气是个啥情况。时间久了,大家也都只记得吸气,不记得吐气了。而比亚迪这波操作,其实就有把吐气叫成吸气的嫌疑,而因为它格外地能吐,所以这压缩比看起来就特别大。不过这应该也算车企们的常规操作了。之前马自达也是这么喊的,到底合不合理,咱也说不清楚。除了阿特金森循环以外,另一个提高燃烧效率的方法就是提高提高滚流比。这其实没有名字听着这么玄乎,简单说就是俩字 “ 搅拌 ” 。产生爆震也可能是因为汽油和空气没有搅拌均匀,导致有的地方压力过大,有的地方压力过小,那么提前给他搅拌一下,就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是喝杯咖啡啥的,拿个勺子给它晃一晃就能搅拌,但气缸内就比较复杂了,比如需要改变活塞的形状,进气口角度,等等。另外,还有一招也能降低爆震,就是废气再循环技术,或者,比亚迪叫它催前取气 EGR 。虽说是让废气再过一遍气缸,但这可不是为了让之前没烧干净的废气,继续充回来拿来烧。其实最早发明这个技术是为了环保。因为空气里的氮气经常会在气缸里和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氮或者二氧化氮,对环境不太友好。所以有个小天才直接把废气接回气缸,这样就能减少混合气体中的氧气含量,防止生成这些有害物质。不过没想到的是,这招还能降低气缸爆震的发生率,甚至能降低进气的机械能损耗( 泵气损失 ),结果就是会更省油。科学,很奇妙吧……其实为了提升热效率,每家车企都有自己的绝活,这里脖子哥是说不完了。总之在新能源时代,内燃机技术的进步并非停滞不前。未来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市场,依然会是混动占主导地位,而内燃机的进步方向,就是往更适合混动的方向发展。诸如这样搞内燃机研发的国内车企不在少数,吉利的雷神混动,长安的蓝鲸动力,奇瑞鲲鹏动力,东风马赫电混等等,发动机功率越来越高,热效率上也是互相刷新记录。但作为一个消费者,你们攀比热效率高几个百分点和我真没多大关系,不如多造几台的便宜好开的车,更实在点。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比亚迪新车百公里2.9L改写全球汽车油耗史 股价暴涨超8%

比亚迪新车百公里2.9L改写全球汽车油耗史 股价暴涨超8% 与此同时,第五代DM技术首次搭载的车型秦L DM-i和海豹06 DM-i也正式上市并开始交付。这两款车型均推出了5个版本,售价完全一致,均为9.98万-13.98万元。今天股市开盘后,比亚迪股票高开高走,盘中最高涨幅达到8.95%。截至发稿时,涨幅仍保持在8.01%,最新股价为224港元,市值高达6500亿港元。王传福表示,今年4月上半月,中国新能源车的零售渗透率首次超过了50%。这是一个历史性的时刻,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主流,而燃油车则逐渐被边缘化。他感慨地说:“中国汽车终于迎来了属于自己的黄金时代。”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