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望远镜技术揭示木卫一的火山表面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

新型望远镜技术揭示木卫一的火山表面 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清晰 木星卫星木卫一,2024 年 1 月 10 日由 SHARK-VIS 拍摄。这是迄今为止地球望远镜获得的分辨率最高的木卫一图像。该图像结合了红外线、红色和黄色三个光谱带,突出显示了围绕佩莱火山(在月球中心下方和右侧)的红色环和围绕佩莱火山右侧的皮兰帕特拉火山(Pillan Patera)的白色环。图片来源:INAF/大型双筒望远镜天文台/乔治亚州立大学;SHARK-VIS/F.Pedichini 的 IRV 波段观测;D. 处理。Pedichini; processing by D. Hope, S. Jefferies, G. Li Causi这些观测结果得益于一种被称为"SHARK-VIS"的新型高对比度光学成像仪器,以及该望远镜的自适应光学系统,该系统可以补偿大气湍流造成的模糊。这些图像将发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报》(Geophysical Research Letters)杂志上,揭示了直径小至 50 英里的地表特征,到目前为止,只有飞往木星的航天器才能达到这种空间分辨率。据研究小组称,这相当于从 100 英里外拍摄了一张一角硬币大小物体的照片。通过SHARK-VIS,研究人员确定了木卫一最突出的火山之一佩莱火山周围的一次重大复燃事件。据论文的第一作者艾尔-康拉德(Al Conrad)称,木卫一是太阳系中火山最活跃的天体,其火山爆发使地球上同时代的火山相形见绌。大型双筒望远镜干涉仪(LBTI)是一种地面仪器,它将亚利桑那州格雷厄姆山上的两台 8 米级望远镜连接起来,形成世界上最大的单筒望远镜。该干涉仪旨在探测和研究太阳系外的恒星和行星。图片来源:NASA/JPL-Caltech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JPL-加州理工学院大型双筒望远镜天文台的助理科学家康拉德说:"因此,木卫一提供了一个独特的机会,让我们了解在遥远的过去曾帮助塑造地球和月球表面的强大喷发。大型双筒望远镜是亚利桑那大学斯图尔特天文台下属的格雷厄姆山国际天文台的一部分。"康拉德补充说,像这样的研究将有助于研究人员理解为什么太阳系中的一些世界有火山,而另一些则没有。有朝一日,它们还可能揭示附近恒星周围系外行星系统中的火山世界。木卫一比地球的卫星略大,是木星伽利略卫星中最内侧的一颗,除木卫一外,还有木卫二、木卫三和木卫四。由于木卫三、木卫二和木卫一之间的引力"拉锯战",木卫一不断受到挤压,导致其内部摩擦生热这被认为是木卫一持续而广泛的火山活动的原因。通过监测木卫一表面的喷发,科学家们希望深入了解月球表面下物质的热驱动运动、内部结构,并最终了解造成木卫一强烈火山活动的潮汐加热机制。木卫一地壳的横截面,描述了科学家目前对雕刻月球表面和产生月球大气层的地质和化学过程的了解。左侧是类似佩雷熔岩湖产生的硫磺羽流和红环。冰冷岩石圈中的断层是富含硫的硅酸盐岩浆到达地表的通道。木卫一的内部因木星及其两颗卫星木卫二和木卫三的引力牵引摩擦而发热,产生熔融岩浆。资料来源:de Pater 等人,2021 年,《年度评论》,根据 Doug Beckner、James Tuttle Keane 和 Ashley Davies 的图表绘制木卫一的火山活动最早是在 1979 年被发现的,当时美国宇航局旅行者号任务的工程师琳达-莫拉比托(Linda Morabito)在旅行者号进行著名的外行星"大巡游"时拍摄的一幅图像中发现了喷发羽流。从那时起,人们通过太空望远镜和地球望远镜进行了无数次观测,记录了其躁动不安的特性。研究报告的合著者、美国宇航局喷气推进实验室(JPL)首席科学家阿什利-戴维斯(Ashley Davies)说,SHARK-VIS拍摄的新图像细节非常丰富,使研究小组能够确定一个重大的重现事件,即位于木卫一南半球靠近赤道的一座名为佩莱(Pele)的突出火山周围的羽流沉积物正在被邻近的一座火山皮兰帕特拉(Pillan Patera)的喷发沉积物所覆盖。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的伽利略号宇宙飞船在 1995 年至 2003 年期间探索木星系统时也观测到了类似的喷发序列。戴维斯说:"我们将这些变化解释为源自皮兰帕特拉火山喷发的深色熔岩沉积物和白色二氧化硫沉积物,它们部分覆盖了佩蕾的红色富含硫磺的羽状沉积物。在SHARK-VIS之前,从地球上是不可能观测到这种重现事件的。"合著者、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天文学名誉教授伊姆克-德-帕特解释说,虽然红外线望远镜图像可以探测到正在进行的火山喷发造成的热点,但它们还不够清晰,无法揭示表面细节,也无法明确确定火山喷发的位置。德-帕特说:"像SHARK-VIS和LBT提供的可见光波长的更清晰图像,对于确定喷发位置和红外线无法探测到的表面变化(如新的羽流沉积)至关重要,"他补充说,可见光观测为研究人员解释红外线观测结果提供了重要的背景,包括来自目前正在木星轨道上运行的朱诺号等航天器的观测结果。SHARK-VIS由位于罗马天文台的意大利国家天体物理研究所建造,由首席研究员Fernando Pedichini领导的团队管理,项目经理Roberto Piazzesi提供协助。2023 年,该仪器与其配套的近红外仪器 SHARK-NIR 一起安装在天文台,以充分利用该望远镜出色的自适应光学系统。该仪器配备了一个快速、超低噪声相机,使其能够以"快速成像"模式观测天空,捕捉慢动作镜头,冻结大气湍流造成的光学变形,并将数据后处理到前所未有的清晰度。意大利国家天体物理研究所 SHARK-VIS 数据处理经理 Gianluca Li Causi 解释了其工作原理:"我们在计算机上处理数据,以消除传感器电子足迹的任何痕迹。然后,我们挑选出最好的帧,并使用我们的同事、佐治亚州立大学的道格拉斯-霍普(Douglas Hope)和斯图尔特-杰弗里(Stuart Jefferies)开发的名为"克拉肯"(Kraken)的高效软件包将它们组合在一起。Kraken 使我们能够消除大气效应,以惊人的清晰度揭示木卫一"。SHARK-VIS 仪器科学家 Simone Antoniucci 说,他预计将对整个太阳系的天体进行新的观测。他说:"SHARK-VIS的敏锐视觉特别适合观测许多太阳系天体的表面,不仅包括巨行星的卫星,还包括小行星。我们已经观测到了其中一些,目前正在分析数据,并计划观测更多。"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哈勃望远镜捕捉到了木星咆哮的风暴和布满火山的卫星木卫一

哈勃望远镜捕捉到了木星咆哮的风暴和布满火山的卫星木卫一 NASA 的哈勃太空望远镜于 2024 年 1 月 5 日至 6 日拍摄了木星的新图像,揭示了动态天气模式和大红斑和小红斑等著名风暴。这些观测是年度外行星大气遗产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还强调了 艾奥的火山活动和表面特征。 图片来源:NASA、ESA、STScI、Amy Simon (NASA-GSFC)这些带是由不同纬度不同方向的空气以接近每小时 350 英里的速度流动而产生的。 大气层上升的浅色调区域称为区域。 空气降落的较暗区域称为带。 当这些相反的流动相互作用时,就会出现风暴和湍流。哈勃望远镜每年都以前所未有的清晰度追踪这些动态变化,并且总是有新的惊喜。 哈勃最新图像中看到的许多大型风暴和小型白云是木星大气层目前正在发生大量活动的证据。木星呈棕橙色、浅灰色、淡黄色和奶油色条纹。 许多大风暴和小白云点缀着这个星球。 最大的风暴“大红斑”是该视图左下三分之一处最明显的特征。 其右下角是一个较小的微红色反气旋“小红斑”。另一个小型红色反气旋出现在图像顶部中心附近。 在右图中心的右上方,一对风暴相邻出现:一个深红色的三角形气旋和一个微红色的反气旋。 图像的最左边缘是木星的小卫星木卫一。 木卫一表面的火山流出沉积物呈现出斑驳的橙色。 图片来源:NASA、ESA、艾米·西蒙 (NASA-GSFC)美国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在 2024 年 1 月 5 日至 6 日拍摄的这些最新图像中重新审视了木星这颗巨大的带状行星,捕捉到了木星的两面。 哈勃望远镜每年都会根据外行星大气遗产计划(OPAL)监测木星和其他太阳系外行星。 这是因为这些大世界笼罩在狂风搅动的云雾之中,造成了千变万化的天气模式。[左图]经典的大红斑大到足以吞没地球,它在木星的大气层中显得尤为突出。 在它的右下角,纬度更南的地方,有一个有时被称为“小红斑”的特征。这种反气旋是 1998 年和 2000 年风暴合并的结果,它在 2006 年首次呈现红色,然后在随后的几年中恢复为浅米色。 今年又有点红了。 红色的来源尚不清楚,但可能涉及一系列化合物:硫、磷或有机材料。 小红斑保持在他们的车道上,但向相反的方向移动,大约每两年就会经过大红斑。 另一个小型红色反气旋出现在遥远的北方。[右图] – 风暴活动也出现在相反的半球。 一对风暴,一个深红色气旋和一个淡红色反气旋,在中心右侧相邻出现。 它们看起来那么红,乍一看,就像是木星剥了膝盖的皮。 这些风暴以相反的方向旋转,表明高压和低压系统的交替模式。 对于气旋来说,边缘有上升流,中间云层下降,导致大气雾霾消散。图片来源:NASA 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首席制作人:Paul Morris风暴预计会相互反弹,因为它们相反的顺时针和逆时针旋转使它们相互排斥。 位于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的 NASA 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的 OPAL 项目负责人艾米·西蒙 (Amy Simon) 表示:“许多大型风暴和小型白云是木星大气层中目前正在发生的大量活动的标志。”图像的左边缘是最里面的伽利略卫星木卫一太阳系中火山活动最活跃的天体,尽管它的尺寸很小(只比地球的月球稍大)。 哈勃解决了地表火山流出沉积物的问题。 哈勃对蓝色和紫色波长的敏感度清楚地揭示了有趣的表面特征。 1979年,美国宇航局航海者一号宇宙飞船发现了木卫一的披萨般的外观和火山活动,令行星科学家感到惊讶,因为它是一颗如此小的卫星。 哈勃望远镜接续了航海者号的使命,年复一年地关注着不安分的木卫一。这幅 12 幅哈勃太空望远镜图像于 2024 年 1 月 5 日至 6 日拍摄,展示了巨行星木星完整旋转的快照。 大红斑可以用来测量行星近10小时的真实自转速度。 最里面的伽利略卫星木卫一在几个画面中都可以看到,它的阴影穿过木星的云顶。 哈勃望远镜每年都会根据外行星大气遗产计划(OPAL)监测木星和其他太阳系外行星。 图片来源:艾米·西蒙(NASA-GSFC)哈勃太空望远镜已经运行了三十多年,并不断做出突破性的发现,塑造我们对宇宙的基本理解。 哈勃望远镜是 NASA 和 ESA(欧洲航天局)之间的国际合作项目。 美国宇航局位于马里兰州格林贝尔特的戈达德太空飞行中心负责管理这架望远镜。 戈达德还与科罗拉多州丹佛市的洛克希德·马丁航天公司一起执行任务操作。 位于马里兰州巴尔的摩的太空望远镜科学研究所 (STScI) 为 NASA 进行哈勃和韦伯科学操作。 STScI 由位于华盛顿特区的天文学研究大学协会为 NASA 运营。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国内最强光谱望远镜将落户青海冷湖 预计2026年建成

国内最强光谱望远镜将落户青海冷湖 预计2026年建成 据悉,该望远镜项目将与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天文台、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合作,采用轻型化设计,配备多台光谱仪,能够实现目标源的快速切换并适时进行光谱观测。项目建成后将开展三个方向的研究工作:探索黑暗宇宙、追踪动态宇宙、寻找系外行星。投入观测后,JUST将是国内最强大的光谱望远镜,并与墨子巡天望远镜以及即将上天的中国巡天空间望远镜(CSST)密切配合,为中国天文发展提供一手观测数据。此外,JUST光谱望远镜的高精度光谱仪将在国际上首次同时实现多目标和高精度的光谱观测,大幅提升系外行星探测效率。JUST光谱望远镜所在的冷湖天文观测基地位于青海省海西州冷湖地区,经研究团队连续3年观测,冷湖赛什腾山空气质量佳、无光害、云量少、多晴夜,具备建设世界一流的大型光学、红外天文观测基地的极佳条件。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美国建造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25日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并顺利入轨。科研人员期待借助该望远镜探究宇宙各阶段历史,了

美国建造的詹姆斯·韦布空间望远镜25日从法属圭亚那库鲁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并顺利入轨。科研人员期待借助该望远镜探究宇宙各阶段历史,了解众多天体系统的起源。 美国东部时间25日7时20分(北京时间20时20分),韦布空间望远镜由阿丽亚娜5型火箭发射升空。在飞行27分钟后,该望远镜与火箭分离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最终韦布空间望远镜将在距地球约160万千米的轨道运行,并在太空中进行为期约6个月的调试,包括展开望远镜和遮阳板、冷却设备、校准等。 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介绍,韦布空间望远镜是该机构迄今建造的最大、功能最强的空间望远镜。其主镜直径6.5米,由18片巨大六边形子镜构成,配有5层可展开的遮阳板。由于体型巨大,韦布空间望远镜以折叠状态发射。 韦布空间望远镜由美国航天局与欧洲航天局、加拿大航天局联合研究开发,被认为是哈勃空间望远镜的“继任者”。哈勃空间望远镜主要在可见光和紫外波段观测,而韦布空间望远镜主要在红外波段观测。 据美国航天局介绍,韦布空间望远镜将观测135亿多年前宇宙中第一批恒星是如何诞生的,以及第一批星系怎样形成的。随着宇宙持续膨胀,这批早期发光天体发出的紫外光和可见光朝光谱的红端移动,波长变长(这种现象被称为红移),最终以红外光的方式在今天抵达近地空间,这会被韦布空间望远镜捕捉到。此外,韦布空间望远镜还将观测太阳系行星和其他遥远天体,帮助科研人员了解诸多天体系统的起源及演化进程。 韦布空间望远镜原定于24日发射升空,后因天气原因推迟一天。预计该望远镜在2022年6月底前可正式“上岗”。 (新华社,图片:路透社)

封面图片

中国首台近红外望远镜在南极昆仑站成功运行

中国首台近红外望远镜在南极昆仑站成功运行 研究人员利用我国自主研制的近红外天文望远镜,成功测定了昆仑站全天空的近红外天光背景亮度等关键数据,为昆仑站开展全年天文和空间观测提供了坚实基础。中国科学院南京天文光学技术研究所望远镜新技术研究室副主任李正阳研究员介绍,此次投入使用的近红外天文望远镜,可以承受零下80摄氏度的极寒气温,并且无惧“地吹雪”对设备的干扰。经过近两个月的运行表明,该望远镜达到设计要求,满足极寒气温、无人值守等严酷环境指标。接下来,科研人员将远程遥控望远镜在无人值守的南极昆仑站开展宇宙和空间观测。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韦伯太空望远镜揭示关键恒星形成区N79的细节

韦伯太空望远镜揭示关键恒星形成区N79的细节 詹姆斯-韦伯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捕捉到了位于大麦哲伦星云中一个充满活力的恒星形成区N79的图像,凸显了它作为年轻版狼蛛星云的潜力。这次观测通过中红外光揭示了该区域发光的气体和尘埃,为了解早期宇宙的恒星形成过程和化学成分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图片来源:ESA/Webb、NASA & CSA、O. Nayak、M. MeixnerN79是一个巨大的恒星形成复合体,位于一般未被探索的LMC西南区域,跨度大约1630光年。N79通常被认为是年轻版的30 Doradus(又称塔兰图拉星云),后者是韦伯最近的另一个目标。研究表明,在过去的 50 万年里,N79 的恒星形成效率要比30 Doradus高出 2 倍。这幅特殊的图像以三个巨型分子云团中的一个为中心,被称为 N79 South(简称 S1)。围绕着这个明亮物体的明显"星芒"图案是一系列衍射尖峰。所有像韦伯望远镜这样使用镜面收集光线的望远镜,都会因为望远镜的设计而产生这种人工痕迹。在韦伯望远镜中,由于韦伯望远镜的 18 个主镜部分呈六边形对称,因此出现了六个最大的衍射尖峰。只有在非常明亮、紧凑的天体周围才会出现这样的图案,因为所有的光线都来自同一个地方。大多数星系,即使在我们眼中看起来非常小,也比单颗恒星更暗、更分散,因此不会出现这种图案。在中红外成像仪捕捉到的较长的光波长下,韦伯拍摄到的 N79 星展现了该区域发光的气体和尘埃。这是因为中红外光能够揭示云层深处的情况(而较短波长的光会被星云中的尘粒吸收或散射)。一些仍然嵌入的原恒星也出现在这个区域。天文学家之所以对这样的恒星形成区域感兴趣,是因为它们的化学成分与宇宙只有几十亿年历史、恒星形成达到顶峰时观测到的巨大恒星形成区域的化学成分相似。银河系中的恒星形成区并没有像N79那样以如此迅猛的速度产生恒星,它们的化学成分也不尽相同。韦伯望远镜现在为天文学家提供了一个机会,将对 N79 星区恒星形成的观测结果与望远镜对宇宙早期遥远星系的深入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对N79的这些观测是韦伯计划的一部分,该计划正在研究形成中恒星的周星盘和包层在不同质量范围和不同演化阶段的演化情况。韦伯的灵敏度将使科学家们能够首次探测到质量与太阳相近的恒星周围的行星形成尘埃盘,这些恒星位于 LMC 的距离上。该图像包括蓝色的 7.7 微米光、青色的 10 微米光、黄色的 15 微米光和红色的 21 微米光(分别为 770W、1000W、1500W 和 2100W 滤光片)。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哈勃望远镜.2010[纪录片]》

《哈勃望远镜.2010[纪录片]》 简介:2010年的哈勃望远镜纪录片,围绕哈勃望远镜展开。影片介绍哈勃望远镜的研发、发射过程,以及它在探索宇宙奥秘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哈勃拍摄的壮丽宇宙图像,让观众领略宇宙的浩瀚与神秘,激发对宇宙探索的兴趣 标签: #哈勃望远镜 #纪录片 #宇宙探索 #科学纪录片 文件大小 NG 链接: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