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告赢威马汽车 获赔6.4亿元

吉利告赢威马汽车 获赔6.4亿元 该案原告索赔额高达21亿元,最高人民法院二审适用2倍惩罚性赔偿,判决侵权人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合计约6.4亿余元,创我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判赔数额历史新高。同时,该案判决在停止侵害技术秘密民事责任承担的具体方式、内容、范围,以及拒绝履行停止侵害等非金钱给付义务的迟延履行金及其计付标准等方面,作出了开创性探索。本案是最高人民法院在保护企业知识产权、维护企业合法权益方面树立的标杆案例,更是弘扬公平公正、尊重原创精神的重要体现。据裁判文书显示,2016年,吉利下属的成都高原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近40名高级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先后离职赴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及其关联公司工作,其中30人于2016年离职后即入职。2018年,吉利控股集团发现部分离职人员,以发明人的身份出现在威马汽车实用专利中。且威马在没有技术积累和合法技术来源的情况下,短时间内推出EX系列电动车,涉嫌侵害吉利汽车的技术秘密。吉利方向一审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威马方停止侵害并赔偿其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共21亿元。最终,最高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是一起有组织、有计划地以不正当手段大规模挖取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及技术资源引发的侵害技术秘密案件,判决威马向吉利汽车,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合计约6.4亿余元。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吉利诉威马技术侵权案终审获赔6.4亿余元

吉利诉威马技术侵权案终审获赔6.4亿余元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6月14日发布消息称,近日审结一起国内两家知名车企之间因大量员工“跳槽”引发的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纠纷上诉案。该案原告索赔额高达21亿元,最高人民法院二审适用2倍惩罚性赔偿判决侵权人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合计约6.4亿余元,创中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判赔数额历史新高。该案所称“国内两家知名车企”即吉利控股集团与威马汽车。2018年,因涉嫌侵害吉利方涉案技术秘密,吉利方向一审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威马方停止侵害并赔偿其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共21亿元。一审判决后,双方均不服一审判决,向最高人民法院提出上诉。最高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本案是一起有组织、有计划地以不正当手段大规模挖取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及技术资源引发的侵害技术秘密案件。

封面图片

吉利告赢威马 赔偿金额创中国知识产权侵权赔偿纪录

吉利告赢威马 赔偿金额创中国知识产权侵权赔偿纪录 历时六年、围绕中国两家车企吉利和威马的侵权纠纷上诉案,最终以吉利的胜诉而落槌。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判决威马赔偿6.4亿余元(人民币,下同,1.19亿新元),创中国知识产权侵权诉讼判赔数额历史新高。 据微信公号“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上星期五(6月14日)消息,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近日审结一起中国两家车企之间因大量员工“跳槽”引发的新能源汽车底盘技术秘密侵权纠纷上诉案,适用两倍惩罚性赔偿判决侵权人赔偿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合计6.4亿余元。 澎湃新闻报道,这两家车企分别是吉利控股集团与威马汽车。 据最高法介绍,吉利下属的成都高某汽车工业有限公司近40名高级管理人员及技术人员,先后离职赴威马及其关联公司工作,其中30人于2016年离职后即入职。 2018年,吉利发现威马等公司以上述部分离职人员作为发明人或共同发明人,利用在原单位接触、掌握的有关新能源汽车底盘应用技术以及其中的12套底盘零部件图纸及数模承载的技术信息,申请了12件实用新型专利,且威马等公司在没有任何技术积累或合法技术来源的情况下,在短期内即推出某系列型号电动汽车,涉嫌侵害吉利、浙江吉某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涉案技术秘密。 吉利方向法院提起诉讼,请求判令威马方停止侵害并赔偿其经济损失及维权合理开支共21亿元。一审法院审理后,各方均不服一审判决,向最高法提出上诉。 最高法审理认为,此案是一起有组织、有计划地以不正当手段大规模挖取新能源汽车技术人才及技术资源引发的侵害技术秘密案件。在总体判令威马方四公司应立即停止披露、使用、允许他人使用吉利方涉案技术秘密的基础上,二审判决还进一步细化和明确了停止侵害的具体方式、内容、范围。 ... 2024年6月16日 8:29 PM

封面图片

偷吉利技术被判赔6.4亿元 威马汽车已申请破产重整

偷吉利技术被判赔6.4亿元 威马汽车已申请破产重整 不过,判决结果虽然出炉,但后续威马汽车能否足额赔付吉利汽车,仍是未知数。天眼查显示,威马汽车因财务资金问题陷入经营困境,已于去年10月10日主动申请破产重整;虽然威马官方宣称,不会躺平,更不会倒下,但集团深陷债务危机却是不争的事实。威马集团目前还存在21条被执行人信息,被执行总金额超1亿元,限制消费令48例;并且,还存在多条股权冻结信息。根据一份重整案提及的审计报告,威马科技集团经审计后账面资产总额为39.88亿元,负债高达203.67亿元,已严重资不抵债。威马汽车拖欠供应链、市场服务、销售和其他服务等合作伙伴的金额高达17.34亿元,平均债权金额为1000万元。而被看作造车新势力起死回生的关键“市场销量”,威马汽车目前也很难把握得住,翻盘希望渺茫。此前报道显示,因为集团经营几乎处于停摆状态,威马汽车工厂已长时间停产,员工也被迫主动离职,全国多地的4S店大面积闭店。此外,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已连续多月未在国内露面,去向成谜,有媒体报道称其已远走海外。面对巨额债务,威马汽车已岌岌可危,而今,又被勒令给付吉利6.5亿元天价赔偿,威马汽车能否绝境翻身,还需拭目以待。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威马汽车严重资不抵债:负债203亿元 员工人均被欠10万

威马汽车严重资不抵债:负债203亿元 员工人均被欠10万 重整案附表还显示,除去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青浦区税务局的266.32万元,威马拖欠的员工薪资、赔偿金和福利金超过4000万元,人均债权金额超过10万元。在普通债权人中,除去国家税务总局上海市青浦区税务局的158.13万元,威马汽车拖欠供应链、市场服务、销售和其他服务等合作伙伴的金额高达17.34亿元,平均债权金额为1000万元。其中,涉及的公司有科大讯飞、特来电、比亚迪、蓝色光标、米其林、德赛西威等知名公司。据悉,威马汽车官微最近一次发声是在今年1月3日,威马官方表示,上海市第三中级人民法院已受理了威马集团的预重整申请。重整期间,意向战略投资人普遍认为,尽管目前威马集团正面临流动性危机,但其在产品技术、产业链、市场运营和制造能力等方面,仍具备一定的价值和潜力。威马集团将积极配合管理人和法院的工作安排,努力走出困境,恢复经营能力,以更好地保护和实现广大用户、员工、股东、债权人等各方的合法权益,实现良好的社会效果和经济效益。不过,威马汽车创始人沈晖,已连续多月未在国内露面,去向成谜,有媒体报道称其已远走海外。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威马汽车已严重资不抵债 债权总额高达33.76亿元

威马汽车已严重资不抵债 债权总额高达33.76亿元 在经过审查后,管理人确认了564户威马科技集团债权人,确认的债权总额为33.76亿元。其中,享有对债务人特定财产担保权的债权人有2户,债权金额为15.85亿元;职工债权人有392户,债权金额为4373.7万元;社保税收债权人有1户,金额为800.9万元;普通债权人有171户,债权金额为17.36亿元;劣后债权人有22户,债权金额为308万元。据此前的报道来看,据悉,威马汽车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5月,法定代表人为SHEN HUI,注册资本60亿人民币,由苏州威马智慧出行科技有限公司全资持股。作为中国最早期的造车新势力之一,威马也曾经风光过,和蔚小理组成了头部,推出了EX5等多款车型,销量可圈可点。然而由于多种原因,威马后来销量不断下滑,资金周转不济。2022年的11月份,威马汽车就流出了一封内部信件,向外界透露出了为缓解资金压力,公司管理层带头主动降薪50%,普通员工降薪30%,并停发14薪年终奖等相关信息。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威马汽车破产在即:烧光300亿,员工停薪,债务缠身】

#内幕消息 【威马汽车破产在即:烧光300亿,员工停薪,债务缠身】 曾处新造车第一梯队的威马汽车,如今销量低迷、债务缠身。虽然威马仍在努力借壳上市,试图力挽狂澜,但在员工眼中,威马已“被内部蛀空,挺不住了”。 降薪+裁员 多名威马汽车员工透露,威马将开启新一轮降薪措施,大部分员工被停薪留职,少部分人每月能拿到25%的工资。 威马汽车的历年融资总额超“蔚小理”达约350亿元,但仍债务缠身。据威马汽车招股书,截至2021年底,威马汽车的资产负债率已高达202.36%(“蔚小理”均在55%以下),远超破产警戒线(100%)。 断水断电,供应商断供 “北京办公室已经因为欠了100多万房租被物业封了,目前北京的员工都是居家办公“,另一位接近威马的消息人士提到,因为拖欠供应商的钱,威马缺零部件,工厂早已不再生产。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