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表明加热生奶可大大降低 H5N1病毒的含量

研究表明加热生奶可大大降低 H5N1病毒的含量 研究表明,加热生奶可大大降低 H5N1病毒的含量,但仍有可能残留。尽管美国爆发了牛流感疫情,但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正在进行的评估认为,商业牛奶是安全的。实验室实验表明,加热处理后,生牛奶中传染性 H5N1 流感病毒的数量迅速下降。这项研究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的国立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NIAID)的科学家进行。然而,在 72摄氏度(161.6华氏度)的条件下处理 15 秒(这是乳制品行业使用的标准巴氏杀菌法之一),病毒含量较高的生奶样本中仍能检测到少量传染性病毒。不过,该研究的作者强调,他们的发现反映的是实验室环境下的实验条件,与大规模工业化的生奶巴氏杀菌过程并不完全相同。研究结果于 6 月 13 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2024 年 3 月下旬,美国官员报告在得克萨斯州的奶牛中爆发了名为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迄今为止,已有 12 个州的 95 个牛群受到影响,在患有结膜炎的农场工人中发现了 3 例人感染病例。虽然到目前为止,该病毒还没有在基因上显示出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能力,但公共卫生官员正在密切监测奶牛的情况,作为大流行病防备工作的一部分。农场里的鲜奶。鉴于 2024 年美国多州奶牛中爆发 H5N1 流感,联邦官员建议不要饮用未经消毒的(生)牛奶。资料来源:国家卫生研究院鉴于有关禽流感病毒对乳制品行业使用的巴氏杀菌法的敏感性的数据有限,NIAID 洛基山实验室的科学家们试图量化生牛奶中 H5N1 病毒在 63℃(华氏 145.4 度)和 72℃(商业乳制品巴氏杀菌过程中最常见的温度)的不同时间间隔下进行检测时的稳定性。科学家们从蒙大拿州一头死亡山狮的肺部分离出了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然后,他们将这些病毒分离物与未经巴氏杀菌的生牛奶样本混合,并在 63℃ 和 72℃ 下对牛奶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热处理。然后对样本进行细胞培养和检测,以确定是否残留有活病毒,如果有,残留多少。他们发现,63℃ 的温度可在 2.5 分钟内使 H5N1 病毒的感染性水平显著下降(1010 倍),并指出 30 分钟的标准散装巴氏杀菌可消除感染性病毒。在 72℃下,他们观察到传染性病毒在 5 秒钟内减少了104 倍,然而,在三个样品中,有一个样品在加热处理长达 20 秒钟后仍检测到极少量的传染性病毒。作者指出:"这一发现表明,如果初始病毒水平足够高,72℃加热 15 秒后,牛奶中仍有可能存在相对少量但可检测到的 H5N1 病毒。"科学家们强调,他们的测量结果反映的是实验条件,应在商业巴氏杀菌设备中对受感染牛奶进行直接测量后再进行复制,不应据此对美国牛奶供应的安全性得出任何结论。此外,他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使用了添加 H5N1 病毒的生乳样本,而来自感染 H5N1 流感奶牛的生乳可能具有不同的成分或含有细胞相关病毒,这可能会影响热效应。作者总结说,虽然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已在几种哺乳动物身上发生过肠道感染,但摄入生牛奶中的活 H5N1 病毒是否会导致人类患病仍是未知数。迄今为止,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结论是,所有证据仍然表明商业牛奶供应是安全的。虽然实验室台式研究提供了重要、有用的信息,但其局限性对推断现实世界中的商业加工和巴氏杀菌提出了挑战。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对在 17 个州的零售点收集的 297 个零售乳制品进行了初步调查,并代表了在 38 个州的 132 个加工点生产的产品。结果发现,所有样品中的病毒均为阴性。这些结果突出表明,有机会进行更多的研究,以密切复制现实世界的条件。FDA 正在与美国农业部合作开展巴氏杀菌验证研究,包括使用均质器和连续流巴氏杀菌器。一旦有了更多结果,我们将立即公布。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科学家解码牛H5N1病毒向人类的危险跳跃

科学家解码牛H5N1病毒向人类的危险跳跃 一头在牛栏里休息的奶牛。前景为 H5N1 病毒颗粒(黄色)的彩色透射电子显微照片。2024 年,H5N1 禽流感在家禽和美国奶牛中爆发。奶牛照片由 NIAID 提供;显微照片由 NIAID 重新定位和着色,由 CDC 提供。图片来源:NIAID 和 CDC美国奶牛感染 H5N1 病毒的实验结果利用在受感染的美国奶牛中流行的高致病性 H5N1 禽流感(HPAI H5N1)病毒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发现,通过鼻内接种给小鼠和雪貂注射来自哺乳期奶牛的病毒会诱发严重疾病。受 H5N1 病毒感染的奶牛体内的病毒与禽(鸟)和人型细胞受体结合,但重要的是,这种病毒不会通过呼吸飞沫在雪貂间有效传播。7 月 8 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牛(奶牛)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可能不同于以往的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这些病毒可能具有促进哺乳动物之间感染和传播的特征。不过,它们目前似乎还不能在动物或人之间进行有效的呼吸道传播。2024 年 3 月,据报告美国奶牛中爆发了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疫情,疫情在牛群中蔓延,导致受影响农场中的一些猫受到致命感染,并波及家禽,据报告有四名奶制品工人受到感染。从受影响的牛群中分离出的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与 2021 年底以来在北美野生鸟类中流行的 H5N1 病毒密切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禽类病毒发生了基因变化,并在整个美洲大陆传播,导致野生鸟类和哺乳动物爆发疫情有时死亡率很高,并疑似在物种内传播。在麦丁-达比犬肾(MDCK)上皮细胞中生长的甲型 H5N1 禽流感病毒颗粒(黄色/红色)的彩色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由 CDC 进行显微镜观察;由 NIAID 重新定位和着色。来源:CDC 和 NIAID研究方法和动物模型结果为了更好地了解牛 H5N1 病毒的特性,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日本静冈大学和东京大学以及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兽医医学诊断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以确定牛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在小鼠和雪貂体内复制和致病的能力。雪貂被认为是了解流感在人类中潜在传播模式的良好模型,因为它们表现出与人类相似的临床症状、免疫反应和呼吸道感染。研究人员给小鼠鼻内注射了强度递增的牛高致病性 H5N1 流感剂量(每个剂量组 5 只小鼠),然后监测了 15 天动物的体重变化和存活率。所有接受较高剂量的小鼠均死于感染。一些接受较低剂量的小鼠存活了下来,而接受最低剂量的小鼠体重没有下降,也存活了下来。比较研究和传输测试研究人员还比较了牛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与越南 H5N1 病毒株(典型的人感染 H5N1 禽流感病毒)和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对小鼠的影响。接受了牛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或越南禽流感 H5N1 病毒的小鼠,其呼吸道和非呼吸道器官(包括乳腺和肌肉组织)中的病毒含量较高,眼睛中也有零星检测到病毒。H1N1 病毒仅在动物的呼吸道组织中发现。经鼻内感染牛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的雪貂体温升高,体重减轻。与小鼠一样,科学家在雪貂的上下呼吸道和其他器官中发现了大量病毒。但与小鼠不同的是,在雪貂的血液或肌肉组织中没有发现病毒。作者写道:"我们在小鼠和雪貂身上进行的致病性研究共同揭示,来自哺乳期奶牛的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经口腔摄入或呼吸道感染后可能诱发严重疾病,经口腔或呼吸道感染可导致病毒全身性扩散到非呼吸道组织,包括眼睛、乳腺、乳头和/或肌肉。"为了测试牛 H5N1 病毒是否会通过呼吸飞沫(如咳嗽和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在哺乳动物之间传播,研究人员用牛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或已知可通过呼吸飞沫有效传播的甲型 H1N1 流感病毒感染了几组雪貂(每组四只)。一天后,未感染的雪貂被关在受感染动物旁边的笼子里。感染任何一种流感病毒的雪貂都会出现临床症状,而且在多日收集的鼻拭子中病毒含量很高。然而,只有接触过 H1N1 感染组的雪貂才会出现临床疾病症状,这表明奶牛流感病毒在雪貂体内无法通过呼吸飞沫有效传播。通常情况下,禽类和人类甲型流感病毒不会附着在细胞表面的相同受体上引发感染。然而,研究人员发现,牛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能同时与这两种病毒结合,这就使病毒有可能与人类上呼吸道的细胞结合。作者说:"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牛 H5N1 病毒可能不同于以前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它具有人类/兽类受体结合的双重特异性,在雪貂间的呼吸飞沫传播有限。"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两岸国际【Now新闻台】美国得州一名男子证实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当局相信患者因接触受感染的牛而染病。

#两岸国际 【Now新闻台】美国得州一名男子证实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当局相信患者因接触受感染的牛而染病。 美国疾病预防及控制中心称,今次是美国第二宗人类感染H5N1病毒个案,中心说这名男子曾接触相信感染了H5N1禽流感病毒的牛只。他只有红眼症一项病征,并已接受抗病毒药物治疗。 近日美国先后在堪萨斯州、新墨西哥州及得州等州份发现牛只感染禽流感病毒。美国农业部强调,美国牛奶供应安全,未需要屠宰牛只。 美国疾控中心亦指出,现时毋须改变H5N1禽流感病毒对美国民众的风险评估。 Invalid media:

封面图片

新研究显示H5N1禽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已经初步拥有通过空气传播的能力

新研究显示H5N1禽流感病毒的一种亚型已经初步拥有通过空气传播的能力 这是首次证明 H5N1 2.3.4.4b 支系病毒中的一个成员具有这种能力。据领导这项研究的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研究人员称,研究结果表明,这些病毒正在向感染哺乳动物的方向进化,对人类的潜在风险也在增加。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兽医和生物医学科学副教授、论文通讯作者特洛伊-萨顿(Troy Sutton)说:"虽然没有证据表明目前影响奶牛的 H5N1 病毒株能够通过空气传播,但我们的研究表明,该病毒家族的另一个成员已经进化出某种程度的空气传播能力。这一发现强调了持续监测这些病毒进化及其向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哺乳动物扩散的重要性。"研究人员认为,评估一种病毒在哺乳动物中通过空气传播的可能性,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该病毒对人类的潜在风险。由于水貂疫情得到控制后无法轻易获得病毒样本,研究小组利用公开的基因序列重建了病毒。接下来,研究人员评估了病毒在雪貂间的传播能力,与小鼠等其他模式生物相比,雪貂的呼吸道对病毒感染和传播的易感性与人类更为相似。研究小组将感染病毒的雪貂与未感染病毒的雪貂关在笼子里,测量病毒的直接传播;将感染病毒的雪貂与未感染病毒的雪貂关在笼子里,使它们共享空气空间,但阻止身体接触,测量病毒在空气中的间接传播。为了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研究小组检查了雪貂的体重减轻情况和临床疾病症状。研究人员发现,接触病毒约 9 天后,75% 的接触雪貂通过直接接触传播病毒,37.5% 的接触雪貂通过呼吸飞沫传播病毒。研究小组还发现,这种病毒的感染剂量很低,也就是说,即使少量病毒也会造成感染。萨顿注意到,水貂病毒株含有一种名为PB2 T271A的突变。为了测试这种突变对病毒传播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研究小组设计了没有这种突变的病毒,结果发现,感染这种病毒的雪貂的死亡率和空气传播率都有所下降。萨顿说:"这些发现表明,PB2 T271A突变正在增强病毒的复制能力,从而提高病毒在雪貂间的致病力和传播力。了解这种突变所起的作用意味着我们可以对它或目前流行的 H5N1 病毒株中出现的类似突变进行监测。"萨顿补充说,研究小组在研究中使用的雪貂对流感没有预先免疫力,而大多数人类已经接触过甲型 H1N1 和 H3N2 季节性流感病毒。如果人类接触到另一种 H5N1 变体,这种接触可能会对 H5N1 病毒提供一定程度的交叉保护,小组在水貂病毒中观察到的传播率低于大流行性流感病毒的典型传播率。"大流行性流感病毒通常会在三到五天内通过空气传播途径传播给 75% 到 100% 的接触者,而我们研究的水貂病毒在九天后传播给不到 40% 的接触者,"萨顿说。"在我们的研究中观察到的传播情况表明,相对于以前定性的 H5N1 毒株,水貂病毒具有更大的流行潜力;然而,水貂病毒并没有表现出与流行毒株相同的特性。影响牛的 H5N1 病毒株也没有在牛或人身上引起严重疾病,但病毒传播的时间越长,人类接触的次数越多,病毒进化感染人类的几率就越大。"阅读文献: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柬埔寨新闻 金边一28岁男子因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去世。

#柬埔寨新闻 金边一28岁男子因感染H5N1禽流感病毒去世。 该男子1月9日确诊感染H5N1禽流感,尽管采取治疗,因病情严重,于1月10日晚去世。 患者为家庭养鸡的农民,曾食用患病的鸡肉,导致感染禽流感。 卫生部呼吁公众:尤其是养鸡农民,提高警惕,避免感染禽流感。出现发热、咳嗽、打喷嚏或呼吸困难等症状的人,特别是接触过患病或死亡禽鸟者,应及时就医。 #曝光 #柬埔寨 #新闻 全网曝光 @RJJJJ 聊天大群 @DDDDA

封面图片

研究人员在纽约市野鸟中检测到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

研究人员在纽约市野鸟中检测到高致病性H5N1禽流感 这项研究强调,可能导致人畜共患病感染甚至大流行的动物与人类之间的联系并不局限于农村环境和商业家禽养殖,而是延伸到了城市中心。"据我所知,这是美国首次在城市地区开展大规模的禽流感研究,也是首次有社区积极参与的研究,"该研究的共同作者、纽约市病毒猎人(NYCVH)计划首席研究员、纽约市哈莱姆区 BioBus 社区科学主任 Christine Marizzi 博士说。"鸟类是发现纽约地区流行的流感和其他禽类病毒的关键,也是了解哪些病毒会对其他鸟类和人类造成危害的重要因素。我们需要更多的观察人员这就是为什么社区参与非常重要的原因"。这项研究是由 BioBus、西奈山伊坎医学院(Icahn School of Medicine at Mount Sinai)和野生鸟类基金会(Wild Bird Fund)合作开展的一项野生鸟类监测计划促成的。通过该计划,当地高中生作为带薪实习生在专家指导下参与研究和交流工作。学生们穿戴适当的防护装备,在城市公园和绿地收集鸟类粪便样本。其他来自城市野生鸟类的样本则由当地的动物康复中心(如野生鸟类基金会和纽约动物护理中心)提交给研究。然后,学生们在西奈山伊坎医学院的克拉默实验室帮助对所有样本进行病毒筛查。在这项研究中,NYCVH 在 2022 年 1 月至 2023 年 11 月期间收集并筛选了 1927 份样本,并在代表 4 个不同物种的 6 种城市鸟类中检测到了 H5N1 信号。所有阳性样本均来自城市野生动物康复中心,这强调了此类中心在病毒监测中的关键作用。研究人员将样本的基因构成与公共数据库中其他可用的 H5N1 病毒进行了比较,发现它们略有不同,属于两种不同的基因型,都是欧亚 H5N1 2.3.4.4.b 支系病毒和北美本地禽流感病毒的混合型。纽约市是候鸟迁徙途中的热门中转站。"必须指出的是,虽然我们在城市鸟类中发现了 H5N1,但这并不意味着人类流感大流行的开始。我们知道,H5N1 在纽约市已经存在了大约两年,但一直没有人感染病例的报道,"Marizzi 说。Marizzi 介绍说,他们在宣传活动中传播有关城市鸟类中 H5N1 病毒的知识,并提供有关人们如何保护自己的信息。"保持警惕并远离野生动物是明智之举。这也包括防止您的宠物与野生动物亲密接触,如果必须处理野生动物,那么在处理生病或受伤的鸟类或其他动物时,任何时候都必须采取安全的做法。"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开发出高效mRNA疫苗 可预防致命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

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开发出高效mRNA疫苗 可预防致命的H5N1型禽流感病毒 佩雷尔曼医学院微生物学教授 Scott Hensley 博士强调了 mRNA 技术在疫苗开发中的灵活性。他解释说:"mRNA 技术使我们能够更灵活地开发疫苗;我们可以在对具有流行潜力的新病毒株进行测序后数小时内开始制造 mRNA 疫苗。在以往的流感大流行期间,如 2009 年的甲型 H1N1 流感大流行,疫苗难以生产,直到最初的大流行浪潮平息后才开始供应。"斯科特-亨斯利(Scott Hensley)博士。资料来源: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合作与历史背景亨斯利的实验室与 mRNA 疫苗先驱、诺贝尔奖获得者德鲁-韦斯曼(Drew Weissman)医学博士的实验室合作开展了这项研究。魏斯曼说:"在2020年之前,专家们认为流感病毒造成大流行的风险最大,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我们能选择的疫苗也很有限。COVID-19向我们展示了基于 mRNA 的疫苗作为快速保护人类免受新病毒侵袭的工具的威力,我们现在已经做好了更好的准备,以应对包括流感在内的各种具有大流行潜力的病毒。"传统与 mRNA 疫苗生产大多数流感疫苗都是以鸡蛋为基础的,专家们在受精鸡卵中注入他们预测的优势病毒株,让其复制,然后将病毒灭活,用于全球分发的流感疫苗中。然而,在生产这些传统疫苗之前,病毒必须首先适应在受精卵中复制,这可能需要长达六个月的时间,这为在流感大流行的头几个月最需要疫苗时快速生产疫苗带来了潜在的问题。研究结果和疫苗功效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了一种 mRNA 疫苗,针对在鸟类和牛类中广泛流行的 H5N1 病毒的一种特定亚型。虽然这种病毒很少感染人类,但有人担心这种病毒可能会进化并导致人类大流行。研究人员发现,疫苗在小鼠和雪貂体内引起了强烈的抗体和 T 细胞反应。更重要的是,动物在接种疫苗一年后仍能保持高水平的抗体。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与未接种疫苗的对照组相比,接种疫苗的动物在感染 H5N1 病毒后清除病毒的速度更快,症状更少。研究人员还指出,所有接种疫苗的动物在感染 H5N1 病毒后都存活了下来,而所有未接种疫苗的动物都死亡了。最后,研究人员将小鼠对 mRNA 疫苗的反应与它们对传统蛋基疫苗的反应进行了比较,发现 mRNA 疫苗同样有效;两种疫苗都能引起强烈的抗体反应,与之前是否接触过季节性流感无关。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