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解码牛H5N1病毒向人类的危险跳跃

科学家解码牛H5N1病毒向人类的危险跳跃 一头在牛栏里休息的奶牛。前景为 H5N1 病毒颗粒(黄色)的彩色透射电子显微照片。2024 年,H5N1 禽流感在家禽和美国奶牛中爆发。奶牛照片由 NIAID 提供;显微照片由 NIAID 重新定位和着色,由 CDC 提供。图片来源:NIAID 和 CDC美国奶牛感染 H5N1 病毒的实验结果利用在受感染的美国奶牛中流行的高致病性 H5N1 禽流感(HPAI H5N1)病毒进行的一系列实验发现,通过鼻内接种给小鼠和雪貂注射来自哺乳期奶牛的病毒会诱发严重疾病。受 H5N1 病毒感染的奶牛体内的病毒与禽(鸟)和人型细胞受体结合,但重要的是,这种病毒不会通过呼吸飞沫在雪貂间有效传播。7 月 8 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结果表明,牛(奶牛)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可能不同于以往的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这些病毒可能具有促进哺乳动物之间感染和传播的特征。不过,它们目前似乎还不能在动物或人之间进行有效的呼吸道传播。2024 年 3 月,据报告美国奶牛中爆发了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疫情,疫情在牛群中蔓延,导致受影响农场中的一些猫受到致命感染,并波及家禽,据报告有四名奶制品工人受到感染。从受影响的牛群中分离出的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与 2021 年底以来在北美野生鸟类中流行的 H5N1 病毒密切相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禽类病毒发生了基因变化,并在整个美洲大陆传播,导致野生鸟类和哺乳动物爆发疫情有时死亡率很高,并疑似在物种内传播。在麦丁-达比犬肾(MDCK)上皮细胞中生长的甲型 H5N1 禽流感病毒颗粒(黄色/红色)的彩色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由 CDC 进行显微镜观察;由 NIAID 重新定位和着色。来源:CDC 和 NIAID研究方法和动物模型结果为了更好地了解牛 H5N1 病毒的特性,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日本静冈大学和东京大学以及德克萨斯农工大学兽医医学诊断实验室的研究人员进行了实验,以确定牛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在小鼠和雪貂体内复制和致病的能力。雪貂被认为是了解流感在人类中潜在传播模式的良好模型,因为它们表现出与人类相似的临床症状、免疫反应和呼吸道感染。研究人员给小鼠鼻内注射了强度递增的牛高致病性 H5N1 流感剂量(每个剂量组 5 只小鼠),然后监测了 15 天动物的体重变化和存活率。所有接受较高剂量的小鼠均死于感染。一些接受较低剂量的小鼠存活了下来,而接受最低剂量的小鼠体重没有下降,也存活了下来。比较研究和传输测试研究人员还比较了牛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与越南 H5N1 病毒株(典型的人感染 H5N1 禽流感病毒)和甲型 H1N1 流感病毒对小鼠的影响。接受了牛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或越南禽流感 H5N1 病毒的小鼠,其呼吸道和非呼吸道器官(包括乳腺和肌肉组织)中的病毒含量较高,眼睛中也有零星检测到病毒。H1N1 病毒仅在动物的呼吸道组织中发现。经鼻内感染牛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的雪貂体温升高,体重减轻。与小鼠一样,科学家在雪貂的上下呼吸道和其他器官中发现了大量病毒。但与小鼠不同的是,在雪貂的血液或肌肉组织中没有发现病毒。作者写道:"我们在小鼠和雪貂身上进行的致病性研究共同揭示,来自哺乳期奶牛的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经口腔摄入或呼吸道感染后可能诱发严重疾病,经口腔或呼吸道感染可导致病毒全身性扩散到非呼吸道组织,包括眼睛、乳腺、乳头和/或肌肉。"为了测试牛 H5N1 病毒是否会通过呼吸飞沫(如咳嗽和打喷嚏时喷出的飞沫)在哺乳动物之间传播,研究人员用牛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或已知可通过呼吸飞沫有效传播的甲型 H1N1 流感病毒感染了几组雪貂(每组四只)。一天后,未感染的雪貂被关在受感染动物旁边的笼子里。感染任何一种流感病毒的雪貂都会出现临床症状,而且在多日收集的鼻拭子中病毒含量很高。然而,只有接触过 H1N1 感染组的雪貂才会出现临床疾病症状,这表明奶牛流感病毒在雪貂体内无法通过呼吸飞沫有效传播。通常情况下,禽类和人类甲型流感病毒不会附着在细胞表面的相同受体上引发感染。然而,研究人员发现,牛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能同时与这两种病毒结合,这就使病毒有可能与人类上呼吸道的细胞结合。作者说:"总之,我们的研究表明,牛 H5N1 病毒可能不同于以前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它具有人类/兽类受体结合的双重特异性,在雪貂间的呼吸飞沫传播有限。"编译自/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澳洲鸡蛋农场检测出H7禽流感病毒

澳洲鸡蛋农场检测出H7禽流感病毒 澳大利亚墨尔本附近的一个鸡蛋农场发现了一种高致病性的禽流感病毒,但初步检测结果显示,当地病毒与席卷全球并不同。 路透社报道,澳洲维多利亚州农业部星期三(5月22日)说,发生疫情的鸡蛋农场有一些鸡只死亡,农场已进行隔离检疫。 维州首席兽医官库克说,首次实验室检测显示病毒是一种尚未识别的H7病毒株,可能来自野生鸟类,此前在澳洲发现过。 库克说:“现阶段不知道疫情会不会蔓延到其他农场。我们正在采取必要措施以阻止疫情进一步传播。”他也说,此次疫情不会人类健康构成风险。 澳洲是迄今尚未出现H5N1禽流感病毒的大陆。高致病性的H5N1禽流感病毒,在全球范围感染野鸟家禽超过两年后,蔓延到美国牛群。 H5N1禽流感病毒还导致大量野生鸟类死亡,并传播给数十种哺乳动物,引发了对人群传播的担忧。 2024年5月22日 1:43 PM

封面图片

研究表明加热生奶可大大降低 H5N1病毒的含量

研究表明加热生奶可大大降低 H5N1病毒的含量 研究表明,加热生奶可大大降低 H5N1病毒的含量,但仍有可能残留。尽管美国爆发了牛流感疫情,但食品及药物管理局正在进行的评估认为,商业牛奶是安全的。实验室实验表明,加热处理后,生牛奶中传染性 H5N1 流感病毒的数量迅速下降。这项研究由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下属的国立过敏与传染病研究所(NIAID)的科学家进行。然而,在 72摄氏度(161.6华氏度)的条件下处理 15 秒(这是乳制品行业使用的标准巴氏杀菌法之一),病毒含量较高的生奶样本中仍能检测到少量传染性病毒。不过,该研究的作者强调,他们的发现反映的是实验室环境下的实验条件,与大规模工业化的生奶巴氏杀菌过程并不完全相同。研究结果于 6 月 13 日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2024 年 3 月下旬,美国官员报告在得克萨斯州的奶牛中爆发了名为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迄今为止,已有 12 个州的 95 个牛群受到影响,在患有结膜炎的农场工人中发现了 3 例人感染病例。虽然到目前为止,该病毒还没有在基因上显示出在人与人之间传播的能力,但公共卫生官员正在密切监测奶牛的情况,作为大流行病防备工作的一部分。农场里的鲜奶。鉴于 2024 年美国多州奶牛中爆发 H5N1 流感,联邦官员建议不要饮用未经消毒的(生)牛奶。资料来源:国家卫生研究院鉴于有关禽流感病毒对乳制品行业使用的巴氏杀菌法的敏感性的数据有限,NIAID 洛基山实验室的科学家们试图量化生牛奶中 H5N1 病毒在 63℃(华氏 145.4 度)和 72℃(商业乳制品巴氏杀菌过程中最常见的温度)的不同时间间隔下进行检测时的稳定性。科学家们从蒙大拿州一头死亡山狮的肺部分离出了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然后,他们将这些病毒分离物与未经巴氏杀菌的生牛奶样本混合,并在 63℃ 和 72℃ 下对牛奶进行不同时间段的热处理。然后对样本进行细胞培养和检测,以确定是否残留有活病毒,如果有,残留多少。他们发现,63℃ 的温度可在 2.5 分钟内使 H5N1 病毒的感染性水平显著下降(1010 倍),并指出 30 分钟的标准散装巴氏杀菌可消除感染性病毒。在 72℃下,他们观察到传染性病毒在 5 秒钟内减少了104 倍,然而,在三个样品中,有一个样品在加热处理长达 20 秒钟后仍检测到极少量的传染性病毒。作者指出:"这一发现表明,如果初始病毒水平足够高,72℃加热 15 秒后,牛奶中仍有可能存在相对少量但可检测到的 H5N1 病毒。"科学家们强调,他们的测量结果反映的是实验条件,应在商业巴氏杀菌设备中对受感染牛奶进行直接测量后再进行复制,不应据此对美国牛奶供应的安全性得出任何结论。此外,他们研究的局限性在于使用了添加 H5N1 病毒的生乳样本,而来自感染 H5N1 流感奶牛的生乳可能具有不同的成分或含有细胞相关病毒,这可能会影响热效应。作者总结说,虽然高致病性禽流感 H5N1 病毒已在几种哺乳动物身上发生过肠道感染,但摄入生牛奶中的活 H5N1 病毒是否会导致人类患病仍是未知数。迄今为止,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的结论是,所有证据仍然表明商业牛奶供应是安全的。虽然实验室台式研究提供了重要、有用的信息,但其局限性对推断现实世界中的商业加工和巴氏杀菌提出了挑战。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对在 17 个州的零售点收集的 297 个零售乳制品进行了初步调查,并代表了在 38 个州的 132 个加工点生产的产品。结果发现,所有样品中的病毒均为阴性。这些结果突出表明,有机会进行更多的研究,以密切复制现实世界的条件。FDA 正在与美国农业部合作开展巴氏杀菌验证研究,包括使用均质器和连续流巴氏杀菌器。一旦有了更多结果,我们将立即公布。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美阿拉斯加州一头北极熊死于禽流感

美阿拉斯加州一头北极熊死于禽流感 美国媒体日前报道,在美国阿拉斯加州发现的一头死亡的北极熊,确认感染了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这是当地首次确认北极熊死于禽流感病毒。 新华社报道,这只北极熊的尸体是2023年秋季在阿拉斯加州北部发现的。阿拉斯加州环境保护部门检测发现,这只熊的组织样本H5N1病毒检测呈阳性,并在它的多个器官中发现此病毒。当地专家认为,“几乎可以肯定”这只北极熊死于H5N1病毒感染。 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北极熊被列为“易危”物种,主要是由于这种动物赖以生存的海冰大量消失。虽然在大多数情况下,高致病性H5N1病毒并未导致野生哺乳动物群体大规模死亡,但这对本已脆弱的北极熊构成了新的威胁。 媒体说,目前尚不清楚这只北极熊是如何感染禽流感病毒的,但该地区已发现患病鸟类,北极熊可能是吃了死鸟或病鸟后被感染的。 2024年1月5日 2:57 PM

封面图片

德国一农场暴发 H7N5 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德国一农场暴发 H7N5 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WOAH)7 月 4 日报告称,德国西部靠近荷兰边境的一个农场暴发了 H7N5 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报告称,该农场位于德国下萨克森州巴特本特海姆镇,此次疫情导致 90879 只禽类动物中 6000 只死亡。德国相关部门已于 7 月 2 日证实发生相关疫情。

封面图片

禽流感疫情蔓延 法政府调高风险级别

禽流感疫情蔓延 法政府调高风险级别 法国农业部星期二(12月5日)称,在发现新的禽流感病例后,法国已将禽流感的风险级别从“中级”提高到至“高级”,并要求位于野生禽类暴露地区的家禽群将被限制在室内,以确保不被感染。 路透社报道,上周,法国国西北部布列塔尼地区的一个火鸡养殖场发现了高致病性禽流感病例,这是法国今年秋天第一起养殖场禽流感病例。当时,法国政府将国家禽流感警戒级别从“轻微级”提升到了“中级”。 报道称,禽流感在过去几年已导致数以亿计的禽类被扑杀,且通常会在秋冬季节爆发。过去几周这一高致病性病毒在许多欧洲国家蔓延,包括德国、荷兰和比利时。 世界卫生组织曾说,尽管人类感染禽流感病毒的风险依然较低,并且从未有过人传人病例,但各国必须对可能发生的变化做好准备。 引发2022年大规模禽流感疫情的高致病性H5N1型禽流感病毒有过致死哺乳动物的“案底”,中招的动物包括西班牙的水貂、英国的狐狸和水獭、法国的猫以及美国的灰熊。科学家们担忧,如果禽流感疫情发展为地方性流行,会增加禽流感病毒变异、传人的风险。 2023年12月5日 3:46 PM

封面图片

辽宁省沈阳市发生野禽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辽宁省沈阳市发生野禽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 4月12日,农业农村部接到中国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报告,经国家禽流感参考实验室确诊,沈阳市和平区长白街长白岛森林公园发生野禽H5N6亚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疫点内共有野禽291只,发病死亡11只。疫情发生后,当地立即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开展应急处置工作,扑杀野禽280只,对全部病死和扑杀禽只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周边环境进行消毒。 (农业农村部)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