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谁会是最先撑不住的新势力?
2024年,谁会是最先撑不住的新势力? 即使如此,小米仍是个搅动市场的竞争对手,撼动了原本属于“蔚小理”的蛋糕...01 “搅局者”上市的90天距离小米SU7上市,已经快过去一个季度了。从小米汽车官方公众号公布的数据,4月、5月小米SU7分别交付了7058和8630台,并且6月份,小米SU7的交付目标是破万。前几天小米又官宣截止到6月13日,小米SU7交付已经破两万台,浅算一下小米6月前13天交付了4312台,下半个月要交付5688台就能实现破万的目标。图源:微博一片向好的成绩单背后,小米汽车也有隐忧。从理想汽车公布的中国新势力品牌周销售数据可以看出,4月底开始小米SU7开始发力,从周1100的销量飙升到2700的周销量。不过开始进入到五月底六月初的时候,小米的周销量并没有持续保持增速,反而出现了滑落。5月27日-6月2日小米汽车销量从2700辆下滑至2200辆,到6月3日-6月9日的那一周销量再度下滑到了2100辆。图源:理想汽车公众号新车上市,销量不稳定也是正常的。大环境来说6月本来也是不冷不热的卖车季节,小周期来看小米SU7最猛的宣传周期已经过去。SU7首期权益相当的给力,标准版就包括真皮座椅、车载智能冰箱、豪华音响以及智驾增强功能终身免费使用权,这些权益到了四月底也就终止了,到了5月权益就剩下智驾增强功能以及真皮座椅,两个“小家电”不再赠送。另一边,随着市面上提车的反馈越来越多一些车软硬件存在的小问题也逐渐浮出水面。小红书已经有网友发帖表示自己提车SU7仅20天就修了三次车,当然也都不是什么大问题,都是车身异响、前备箱渗水、暴雨里开完车之后翼子板脱落这些小问题。和几位试驾过SU7的车主交流,大家的感觉也都差不多大毛病没有,但也没有特别惊艳。也有个别车主吐槽了后排空间小、方向盘大转向的时候手感不好这些细节的问题。事实证明,即使是后来者,第一款产品也很难避雷车身常见的问题,该踩得雷一个也不会少踩。产品细节问题之外,产能的爬坡也是小米汽车必须亲自踩的一个雷。在众多退订小米汽车的声音中,因等待时间过长选择放弃的声音占了一部分。据意向车主在小红书透露:3月29晚上下单的车当时显示的交付周期已经需要17周,也就是几乎4个半月。我们此前在《谁会买小米SU7》的文中也提到过:现在新能源车竞争已经相当激烈,消费者也越发没有耐心等待,品质都差不多的情况下,生产时间过长就会成为消费者弃单的因素。小米汽车经历着每个新入局者的必经考验,但顶着“雷军效应”的品牌一进入市场,对原来的新势力三巨头来说,也是强劲的对手。先说和小米SU7最直接竞对的小鹏,新势力三巨头当中小鹏的日子可以说是最不好过的了。P7受到特斯连续降价的打击、G9因为SKU混乱导致小鹏销量受挫,之后推出的G6变现并没有非常亮眼,X9作为一款MPV更不是一个走量的潜力股。所以,小鹏宣布去做10-15万元的MONA,也传出和滴滴合作的消息,被大家调侃道要靠“开网约车”回血也就是情理之中的操作。不过,这个价格区间,这个车辆定位听着又有点耳熟,似乎是打进比亚迪的舒适区了,要做10-15万元的小鹏估计还得“踢铁板”。这头走量车型的问题还没解决,那头小米SU7就上市了。小米SU7上市之后小鹏4、5月的销量分别是9393辆和10146辆,同比增速从3月的99%迅速下降到了33%还和35%,如果小米SU76月份顺利破万,眼看着追上小鹏就指日可待了。数据源:小鹏汽车销量月报而看起来并不是小米SU7直接竞对的蔚来,相比起小鹏似乎接到了一波SU7的流量。根据车fans主理人孙少军微博发布的小米SU7上市72小时一线快报,小米SU7的消费者形成了“破圈效应”进店看了SU7之后也会分流到其他品牌去看其他车型,这其中蔚来ET5和ET5T就是对标车型中最经常被提及的两个。孙少军也在其微博中说道,小米汽车的分流直接给极氪和蔚来每周带来300-500台增量。在此之上,蔚来在3月还调整了 BaaS 电池租赁的买车方案,内因外因双重影响下,蔚来从4月开始销量环比猛增,到5月更是突破两万辆。数据源: 蔚来汽车销量月报不过这背后,也有蔚来以价换量和连续亏损的隐忧。2024年第一季度,蔚来汽车亏损52.6亿元,如果从2018年上市算起蔚来汽车上市第六年头已经亏损了超过900亿元。数据源: 东方财富目前看起来受到小米SU7影响最小的就是理想,不过今年理想也有自己的难题。理想推出MEGA之后,发现纯电之门并没有想象中好跨越。根据《车市车圈》公众号统计,5月份理想MEGA只卖了600多台。原本打算在今年持续发布纯电车型的理想也在上个月宣布暂停今年纯电车型的发布,改为明年上半年。小米汽车上市之后,很多人觉得原本的新势力三巨头会从“蔚小理”变成“蔚小理米”的四小龙。现在看起来,四小龙成型之前,各自的日子都有点难熬。02 进入“混战”今年难熬还不止“蔚小理米”,上到特斯拉下到老头乐,只要是电车,日子都不好过。论其原因,就是卷,而且还不知道该往哪卷,所以只能什么都卷。卷价格自然是首当其冲。不论什么价格区间的电车,都逃不过降价。有的是明着降价,比如比亚迪。开年不久,比亚迪就推出以“电比油低”为Slogan的降价政策,秦PLUS和驱逐舰05都推出了7.98万元起售的“荣耀版”,除此之外比亚迪海豚、汉、唐等车型纷纷推出荣耀版,降价幅度最高5万元,降价后比亚迪多款车型“杀入”了10万元以下。图片源:盖世汽车有的是暗着降价,比如蔚来。3月推出全新 BaaS 电池租赁的买车方案后75kWh 电池包每月租金从 980 元下调至 728 元(降价 252 元)、100kWh 电池包每月租金从 1680 元下调至 1128 元(降价 552 元)、取消非服务无忧用户另需支付的 80 元电池保障费用等等。图片源:蔚来官网很直观的结果就是:75kWh 标准续航版本的 ES6,起售价为 33.8 万元,选择 BaaS 电池租用服务后,车辆的总价为 26.8 万元;同样是 75kWh 标准续航版本的 ET5/T,起售价为 29.8 万元,选择 BaaS 电池租用服务后,车辆总价则为 22.8 万元。(来源:电车实验室)降价,作为最朴实无华的一种商战手段,虽“可耻”但实在有效。官宣降价之后,比亚迪3月份销量环比增加147.8%、同比增加46.34%,5月销量更是达到33.18万辆;同样在更新买车优惠后,蔚来在4 月公布的广州地区订单情况数据显示该月广州共计收到超过 1100 张订单,而选择电池租用方案的用户比例达到了 91%。图片源:微博截图降价和降价都有不同的目的,比亚迪是为了抢占10万元以下的市场,蔚来是为了加速换电服务的商业化,总之暂时的降价都是为了以后赚钱。不过,降价也会苦了同行,消费者才不管企业降价背后的目的,所以一家降价大家就得跟进。降来降去,就成了毛利率守卫战。其中底气最硬的就要属比亚迪了。2024年第一季度,比亚迪毛利率仍在超过20%的水平,对他们来说这价格战还能玩一阵子。但并不是所有车企都这么豪横。同样在10万元级别以下车型,2020年五菱宏光EV上市后曾一度成为A00级别电车的销冠,不过上汽集团整体的毛利率也从2019年14%的水平下降到9-10%的水平。财通证券的一份研报显示,根据市场各种零部件供应商公开的成本价预估,五菱宏光MINIEV的毛利率有可能只有2%至3%。(来源:红星新闻)数据源: 东方财富变相降价的蔚来在2024年第一季度毛利率下降到了10%以下的水平,小鹏控本见效本季度毛利率为12.89%,理想则表现较好仍处于20%以上的水平,这也由于MEGA对理想毛利率的影响尚未体现在一季报中。如果... PC版: 手机版:
在Telegram中查看相关推荐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