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海底湖泊到底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掉入其中的生物无法逃脱?

可怕的海底湖泊到底如何形成的 为什么掉入其中的生物无法逃脱? 这部短片总时长只有12分钟多点,作者向我们展示了不同海域的海底世界,而且所有的镜头都是真一口气拍完,没有携带氧气设备,非常令人敬佩。不过,这部短片中有一个场景直到今天还被人质疑,我看到国内也有一些科普博主在质疑他们是在用拍摄技巧达到的效果。这个场景就是主角纪尧姆在海底的一个湖泊旁奔跑,他的每一个脚步都像是踩在海底的沙滩上一样,波浪拍打他的双脚就像真的在海边一样,令人难以置信。这对夫妻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过自己的短片所有场景都是在海底一口气拍完的,但是依然有人不相信,因为海底的“沙滩”,“海浪”和“湖泊”实在是太反直觉了。实际上,海底不仅有明显的湖泊,而且这些“湖泊”通常非常致命,那些不小心掉入其中的生物会无法逃脱,在里面被腌制成“木乃伊”。绝望热水浴缸,图源:Ocean Exploration Trust/NOAA加拿大“绝望热水浴缸”关于“海底湖泊”,互联网上有一个比较出名的,那就是加拿大的“绝望热水浴缸”。之所以它会以“绝望”命名,是因为这个“湖泊”里面填满了腌制的螃蟹和其他海洋生物的遗体,它们掉入其中,直至死亡也无法逃脱,而且遗体保存得非常好。“绝望热水浴缸”说是“湖泊”,其实用“池塘”来形容可能会更好一点,因为它并不大。绝望热水浴缸的死螃蟹,图:Ocean Exploration Trust它位于墨西哥湾海底1000米的地方,整个池塘的周长只有30.5米,而深度是3.7米,池子里的水在海底层次分明,非常突出,与我们在陆地上看到湖泊差不多。池塘的边缘被陡峭的“墙壁”包围,墙壁上覆盖着红色、黄色和白色的矿物流,而且墙壁有多处开口,可以看到池塘里的水正在向外流出。除此之外,一大群贻贝围在池塘周围,就像是我们在陆地海滩上看到的那样一样,这些贻贝有别于其它被腌制的海洋生物,它们是活的,池塘就是它们的栖息地。我之所以要提“绝望热水浴缸”,是因为它是非常典型的海底湖泊,它有着典型的形成原因,典型的生态系统,以及典型的动物木乃伊。海底之所以形成这种一眼就看出来的、层次分明的“湖泊”,原因就在于“湖泊”里水的密度与外界的水密度不同。这有点像你把油倒入一杯水中,油因为密度小,它会浮在上面,这时候如果所有的水都正好在一个洼地里的话,那么我们就会看到油的底部有一个水的湖泊。在海底也是一样的,只要一个海底盆地中水的密度变得更大,那么这些大密度的水就会沉淀在海底盆地中。另一方面,由于水的密度和溶解物的不同,盆地里的水对光的散射也会不同,所以就出现层次分明的海底湖泊。其实,海底湖泊里的水在海底与海水的相互作用,和我们陆地湖泊里的水与空气的作用有着惊人的相似,我们可以看到海底湖泊的表面和清澈的“海岸线”,以及当有东西接触到海底湖泊表面时,它也会产生涟漪和波浪。自然界就是这么的神奇,《一口气环游世界》的片段应该不是通过技术手段,或者其它方式达到的效果,那就是实景。那么,到底是什么让海底湖泊里的水变得密度更大呢?其实答案很简单,就是海底的各种盐。我们前面提到过,“绝望热水浴缸”有着海底湖泊典型的形成原因,确实是这样的。“绝望热水浴缸”是2015年发现的,当时研究人员在墨西哥湾深处调查冷泉,这个池塘正好是一处冷泉喷射点的所在地。冷泉指的是海底碳氢化合物逸出的地方,这些区域并不是冷的,它的温度和周围的海水是一样的,“冷泉”只是相对于“海底热泉”来说的。海底湖泊形成原因,AI翻译冷泉的所在地如果正好是一个海底洼地的话,那么该区域就经常会伴随着海底湖泊的出现。海底的洼地往往会有厚厚的盐沉积物,这些盐是数百万年前古海中水蒸发形成的,它如果是平静的待在海底,也会导致盆地里水的盐度增加,不过它可能不会形成是一个明显的湖泊。但如果伴随着冷泉喷涌出的话,那么它会大大提高盆地里水的盐度和溶解物,让其变得层次分明,“绝望热水浴缸”里的水的盐度是周围海水的4倍。那些掉入其中的海洋动物之所以无法逃脱,除了因为海底湖泊高盐度之外,那里氧气水平还极低,有时候还会包含有一些有毒的硫化物。为什么海底湖泊旁有贻贝?我们前面提到过“绝望热水浴缸”旁边生活着贻贝,其实其它海底湖泊周围也经常都会生活着密密麻麻的贻贝。贻贝可以适应海底湖泊的低氧和高盐,但是真正让它们在这种地方繁荣的是因为一些细菌。海底湖泊通常存在冷泉,而冷泉喷发的碳氢化合物会吸引一些古老的细菌,比如甲烷营养菌,它们在冷泉喷射的地方繁荣。那些贻贝正是和这些甲烷营养菌共生,它们将细菌“饲养”在自己的鳃中,然后不停过滤海水获取甲烷,供这些细菌食用,而它们自己则以细菌的代谢产物为食。不过,似乎大部分海底湖泊中,贻贝都是生活在边缘地带,并没有往核心发展,可能越往核心,生存条件会变得越来越苛刻吧。在海底湖泊的生态系统中,还有一个有趣的成员,就是一些以细菌为食得海底蜗牛,它们会通过感知贻贝改变的水来找到它们。最后当然,并不是所有海底湖泊的形成都和“绝望热水浴缸”一样,还至少有一种方式也会形成海底湖泊,那就是伴随着结冰形成的海底湖泊。因为冰形成过程中会释放盐分,并导致剩余水中的盐分浓度不断升高,随着结冰和融化的过程,海底湖泊可能就会出现。这类海底湖泊通常出现发生在南极洲海岸,而这类的生态系统与我们前文提到的也不一样。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开水,其实是彩虹色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喝热水的时候,眼前的水蒸气正散发着彩虹一样的色彩。这种奇特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在热水

开水,其实是彩虹色 不知道你有没有遇到过,喝热水的时候,眼前的水蒸气正散发着彩虹一样的色彩。这种奇特的现象,是如何形成的呢?在热水冷却过程中,当水蒸气液滴大小均匀度都合适,才能恰逢其时地将光折射成彩虹。在热水的水面上,也有机会出现一种原理不同的彩虹当水蒸气中的水滴沉降到水面上时,水滴和水面的反射交互在一起出现色彩,如果你放大观察,此时每颗水滴的色彩都是独一无二的。 来自:雷锋 频道:@kejiqu 群组:@kejiquchat 投稿:@kejiqubot

封面图片

美国湖泊发现“不明生物” 外形像脑子还软绵绵的

美国湖泊发现“不明生物” 外形像脑子还软绵绵的 有的直接漂浮在浅水区域,表面有密密麻麻的斑点,凹凸不平的样子和大脑很相似;有的则是几个卵形个体连成一串,乍一看,有点像被水浸泡后发胀发臭的糖葫芦,也有人觉得是塑料袋,悬挂在水下的树枝上,而且像这样的个体有很多。目击事件曝光后,很快在网络上引起了不少的混乱和恐慌,网友们更是脑洞大开:“它们看起来像是来自外太空的外星蛋。”“我儿子认为这些不明生物是食尸怪,一旦孵化了,就会来吃掉我们。”“这些生物绝对在繁殖,我上次看还没有这么大,这么多!”总之,恐慌之余,网友们坚持外星生物的言论比较多,还有一部分则猜测,这可能是美国版的“太岁”。美国版太岁?为了平息恐慌,随后俄克拉荷马州野生动物保护部门就出来辟谣了,明确表示这些不是外来生物,是苔藓虫。而且在接下来的时间,这种生物还会越来越多!其实,类似的乌龙事情在浙江衢州也发生过。2023年,衢州一个农场主徐贵生在自家水塘也发现了3块不明生物,团状,果冻一样,大小不一,颜色有深有浅,表面还有花纹,摸起来软软的。当时周围的人,都认为他捡到宝了,认为这三团肉状生物是太岁。他的家人也是非常高兴,毕竟太岁价值连城,一捡就捡了三个,于是将这三团生物小心翼翼的放在水中养了起来。为了确认不明生物的身份,他还请了专家来检测。结果专家表示,这三团不明生物,不是太岁,而是苔藓虫,一种非常古老的生物。从科学角度出发,苔藓虫究竟是什么?苔藓虫是一种远古生物,早在4.7亿年前就已经出现了,比恐龙还要早。苔藓虫外形像苔藓植物,但本质上是动物,它有一套完整的消化体系,因此属于动物界。单个体型比较小,一般只有0.5毫米,但它们喜欢群体生活。开头看到的那一团,其实包含着成千上万个苔藓虫,它们会分泌一种胶质,然后彼此黏在一起,常附着在水下树枝上和水底石头上,固着生活,靠触手来捕获水中的食物(浮游动物和藻类)。苔藓虫大多生活在海水中,少数生活在淡水中。淡水中的苔藓虫都是雌雄同体,既可以有性繁殖,也可以无性繁殖。不同的苔藓虫聚集,就意味着有不同的形状,可以是球状的,也可以是网状的、片状的或者树枝状的。偶尔群体中的某个部位不小心脱落了,也能通过无性繁殖,独立发展成一个新群体。据观察,美国淡水中出现的苔藓虫是季节性的,在春季出现,夏季和秋季到达高峰期,冬季会消失,因为它们适宜的生长温度是25-28摄氏度。太岁苔藓虫和太岁有什么区别?总的来说,苔藓虫和太岁,除了都有点像果冻,其他方面相差很大。1、两者属性不同;苔藓虫是动物聚集而成的,而太岁则是一种混合物,黏菌、真菌以及细菌三种物质聚合而成。从本质上来说,太岁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也不能称之为真菌,它处于动物和植物之间。2、外形也不同;苔藓虫生活在水中,太岁也能在水中生存,但一般出没在土壤深处、厚厚的落叶下,以腐殖质为生。看起来,两者都是类似果冻一样的胶质,但是,两者的横截面是不一样的,太岁会有类似肉的纹理。而且,苔藓虫表面有独特的斑点花纹,外表看起来也不太一样。3、市场价值不一样;太岁在我们国家是好东西,也叫肉灵芝,它的生长是非常缓慢的,也很罕见,因此太岁的价值很高,可达上百万。当然,它的神奇功效被认为是夸大的。经过检测,科学家认为太岁确实含有多种营养物质,但不建议吃,因为这种野生太岁很容易携带细菌病原体等不好物质。而苔藓虫,虽然无毒,也常见,但目前没有吃它的案例。最后很多人认为水体里长苔藓虫,肯定是水体不干净导致的。但事实上,正好相反,苔藓虫在水体环境是有要求的,它喜欢氧气充足,藻类多且水体干净的水域,而且它滤食的饮食习惯有助于净化水源,反而是良好环境质量和清澈水源的指标!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人工智能发现南极冰架上的融水比原来多一倍

人工智能发现南极冰架上的融水比原来多一倍 流入南大洋的特雷西-特雷门楚斯冰架上汇集的融水和泥泞。图片来源:包含经过修改的哥白尼哨兵数据[2018],由 Rebecca Dell 处理在盛夏时节,南极冰架上一半以上的融水都是雪泥被水浸泡过的雪,但区域气候模型中却很少考虑到这一点。剑桥大学领导的研究人员利用人工智能技术绘制了南极冰架上的雪泥地图,发现57%的融水以雪泥的形式存在,其余的融水则存在于地表池塘和湖泊中。巴赫冰架上汇集的融水和淤泥。资料来源:包含经修改的哥白尼哨兵数据[2023],由 Rebecca Dell 处理随着气候变暖,冰架表面会形成更多的融水,冰架是南极洲周围的浮冰,起着抵御内陆冰川冰雪的作用。融水增加会导致冰架不稳定或坍塌,进而导致海平面上升。研究人员还发现,泥泞和汇集的融水导致的融水形成量是标准气候模型预测的 2.8 倍,因为泥泞和汇集的融水比冰或雪吸收更多的太阳热量。这些结果今天(6月27日)发表在《自然-地球科学》(Nature Geoscience)杂志上,可能会对冰架稳定性和海平面上升产生深远影响。每年夏天,随着天气转暖,南极洲浮冰架表面都会积水。以前的研究表明,表面融水湖会导致冰架断裂和坍塌,因为水的重量会使冰弯曲或断裂。然而,冰泥在冰架稳定性方面的作用却更难确定。第一作者、剑桥大学斯科特极地研究所(SPRI)的丽贝卡-戴尔(Rebecca Dell)博士说:"我们可以利用卫星图像绘制南极洲大部分地区的融水湖,但很难绘制冰泥,因为从卫星上看,冰泥看起来像其他东西,比如云的阴影。但是利用机器学习技术,我们可以超越人眼所能看到的范围,更清晰地了解淤泥对南极洲冰层的影响。"尼夫利森冰架上汇集的融水和冰泥。图片来源:包含经修改的哥白尼哨兵数据[2020],由丽贝卡-德尔处理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与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University of Colorado Boulder)和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研究人员合作,利用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陆地卫星8号(Landsat 8)卫星的光学数据,训练了一个机器学习模型,获得了2013年至2021年期间57个南极冰架上泥泞和融水湖的月度记录。戴尔说:"机器学习使我们能够利用卫星提供的更多信息,因为它可以使用比人眼所能看到的更多波长的光。这让我们能够确定哪些是泥泞,哪些不是泥泞,然后我们就可以训练机器学习模型,在整个大陆上快速识别泥泞。"同样来自 SPRI 的合著者伊恩-威利斯(Ian Willis)教授说:"我们有兴趣了解南极夏季有多少淤泥,以及随着时间的推移它是如何变化的。"研究人员利用他们的机器学习模型发现,在南极夏季1月份的高峰期,南极洲冰架上一半以上(57%)的融水都是淤泥,其余43%是融水湖。戴尔说:"在南极洲的所有大型冰架上,这些泥浆从未被大规模测绘过,因此在此之前,超过一半的地表融水都被忽视了。这对水力断裂过程具有潜在的重要意义,融水的重量会在冰层中产生或扩大裂缝。"融水会影响南极海岸线附近浮冰架的稳定性。随着气候变暖,南极洲的融化速度加快,融水无论是以湖泊还是泥泞的形式都会进入冰层的裂缝,导致裂缝变大。这会造成冰架断裂,并可能导致脆弱的冰架坍塌,进而使内陆冰川的冰溢入海洋,造成海平面上升。威利斯说:"由于泥浆比融水更坚固,它不会像湖水那样造成水力断裂,但这绝对是我们在试图预测冰架如何或是否会坍塌时需要考虑的问题。"除了泥泞对水力断裂的潜在影响外,它对融化率也有很大影响。由于泥泞和湖泊的白色程度低于雪或冰,它们从太阳中吸收的热量更多,导致融雪量增加。气候模型目前没有考虑到这种额外的融化,这可能导致对冰原融化和冰架稳定性的预测被低估。戴尔说:"我很惊讶气候模型中对这些融水的考虑如此之少。"作为科学家,我们的工作就是减少不确定性,因此我们总是希望改进我们的模型,使其尽可能准确。""未来,南极洲目前没有水或泥泞的地方很可能会开始发生变化,"威利斯说。"随着气候继续变暖,将会出现更多的融化现象,这可能会对冰的稳定性和海平面上升产生影响。"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