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料称奔驰宝马4S店花钱请人试驾充场:一个小时工资60元

爆料称奔驰宝马4S店花钱请人试驾充场:一个小时工资60元 博主表示,这种行为不是和当前房地产市场,付费拉人去看房,制造人气火爆场面一样的吗。博主直言,如果这种情况是4S店为了完成厂家任务的话,说明市场已经达到了这样的地步,互相敷衍已经没有意义,可能迟早要完。对此,知名博主孙少军分析称,去门店试驾还给钱不意外,这种现象BBA有,以前有的国企新能源品牌也有。燃油车时代就有试驾送礼品,新能源时代更普遍。毕竟一个家庭在周末跑来店里试驾1~2个小时,意向度不可能低,送礼品至少可以降低客户体验的心理成本。而新能源车因为巨大的体验优势,一般体验完客户就很难回去买油车了。所以特斯拉刚进入国内的时候,考核试驾就非常重,逼得一线销售经常要找身边朋友来填数,后面新势力有样学样,结果就是找朋友试驾普遍到变成日常了。只是到了一些传统品牌和经销商,造假规模更大是双盲的结果。即总部不知道门店的销售情况,乱下指标,同时经销商销售权更大,也有独立预算,干脆集体造假,免得被折腾。所以只怪经销商是自欺欺人,不过也就可以理解为啥厂家都在大幅收回销售权。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避免重走保时捷老路 曝宝马给4S店补贴减免:3%价格折让

避免重走保时捷老路 曝宝马给4S店补贴减免:3%价格折让 除了保时捷,其实德系豪华如今在中国市场的处境确实大不如前,生存压力加大之下,厂家不得不给经销商减负,近日,汽车博主@孙少军09和@驾仕派杰克刘爆料称,宝马已经给4S店开出了多项补贴减免政策。据悉,宝马给所有经销商门店发函,决定给宝马4S店开出多项大幅度补贴减免政策,包括3%价格折让(可提前支付),帮助缓解现金流压力、同时逾期付款违约金年利率降至2.5%,滞港车辆仓储费降低50%(追溯至2024年1月1日)等等。据悉,此次补贴减免包含新车销售、客户支持与服务、宝马金融、经销商发展以及二手车业务的多个领域。值得一提的是,在前理想汽车公布的2024年第21周销量榜单中,宝马销售了1.38万台重回豪华品牌销量榜单第一,而随即曝光的经销商补贴减免,也被看作是避免重蹈此前保时捷覆辙的应对之法。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疑因亏损严重,宝马中国将退出价格战,称「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此举对销量有何影响?

疑因亏损严重,宝马中国将退出价格战,称「支持经销商稳扎稳打」,此举对销量有何影响? 咣当咣当的回答 宝马退出价格战又热搜了,说明他们上学时候没学明白囚徒困境的概念。 简单解释下囚徒困境,在供出犯罪同伙可以减刑的制度下,审讯方有的是手段让几个罪犯交叉举报,最终总刑期拉满,几乎不存在罪犯抱团咬死无罪的可能。 品牌之间互相抢市场的价格战逻辑年初写过好几回了,今天简单写。 五菱星光跟风比亚迪官降,正式发布150KM进阶版荣耀价9.98万元,A级新能源车和燃油车谁更值得买? 宝马决定守价格,还明牌放出来,意味着【奔驰奥迪等竞对品牌接着打价格战的收益率会上升】,哪怕有宝马经销商其实没涨价也可以做话术扣宝马一个不值的帽子。 相当于囚徒困境里,比如宝马有家人被威胁啥的原因,确实不敢供出同伙,那么奔驰奥迪等同伙一块供出宝马的减刑收益很大,落井下石更赚。 而且更别忘了,同品牌经销商之间也有价格战踩踏。 举个例子,假设奥迪在做厂家鼓励价格战的冲量阶梯支援政策,宝马在做厂家调低销量目标的给经销商减负政策。 有A老板开了5家奥迪店,1家宝马店,B老板开了1家奥迪店,5家宝马店。 B老板可选的报价模式,特价车包装策略,冲量策略,跨店订单,给二网下任务的组合拳会比A老板多的多。 哪怕一样是独立仅一家的宝马店,因为成本,库存结构,资金周转,厂家支持阶梯不同,他们老板响应总部的守价政策上也是不可能齐心的。 结局大概率是直愣愣跟着宝马厂家守价政策的店吃销量下滑的亏,擅长价格包装,从其他店抢单的店吃全国守价带来的利润红利。 比亚迪秦PLUS 和驱逐舰05 荣耀版定价 7.98 万起,新一轮的价格战又要开始了吗? 宝马厂家决定守价,表面上确实会影响初始报价回升,对不善砍价的消费者来说,4s店主要赚的就是他们的钱。 对擅长砍价的消费者来说,拉长比价周期,多跨店多算方案就是了,宝马价格毕竟是被行业大势打下去的,想逆流而上涨价,免不了很多内部漏洞。 via 知乎热榜 (author: 咣当咣当)

封面图片

宝马只卖17万了

宝马只卖17万了 大降价背后,是宝马中国在国产新能源车冲击下所面临的销量困境。根据宝马集团发布的今年一季度财报显示,其营收同比微降0.6%,净利润则同比下降19.4%。在中国市场,其销量也遭遇了同比下滑3.8%。值得注意的是,中国也是宝马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唯一销量下滑的主要单一市场。大降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近日,一位自称是汽车销售的汽车博主爆料称,宝马i3 35L价格降疯了,标价353900,优惠完189,567元裸车,交强险,不用商业保险。车fans创始人孙少军也评论称,“最近宝马i3的价格确实太崩了,想买的可以再等等。”新浪科技在宝马中国官网看到,现款宝马i3的官方售价依旧为35.39万元起。不过在汽车之家等网站上,这款车型的经销商报价确实大幅下降。汽车之家显示,宝马i3厂商指导价为35.39万-41.39万元,而北京经销商的报价则为20.98万-25万元,优惠幅度高达14.49万元,相当于打了6折,而经销商对2023款eDrive 40 L曜夜运动套装的报价优惠幅度更是达到了16.41万元。新浪科技发现,在网站记录的车主价格中,甚至有车主在今年5月5日,以18.65万元的裸车价、19.41万元的全款购车。新浪科技致电北京一家宝马4S店咨询,一位销售人员表示,宝马i3现在优惠后裸车是17万多,来店的话还能聊。这比网上传闻的报价更低,相当于宝马官方指导价的5折。实际上,不只是宝马i3,宝马i5也有不小的优惠。宝马i5的厂商指导价为43.99万-46.59万元,而北京经销商的报价则最高优惠6万元,为37.99万-40.59万元。值得注意的是,现款宝马i5在今年1月底正式上市,距今也仅有4个月。日前,宝马官方还宣布推出换新补贴活动,在国家1万元以旧换新补贴基础上,宝马和MINI车主购买宝马纯电动车型,可额外享受至高1.8万元保险及购置税补贴,或者0首付0利率金融方案,二者选其一。非宝马和MINI车主购买宝马纯电动车型,可享受至高6000元保险补贴。一季度营收净利双跌,中国销量下滑大幅优惠背后,与宝马今年在中国市场的销量表现不佳有关。宝马集团日前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其营收366.14 亿欧元,同比微降0.6%;净利润为29.51亿欧元,同比下降19.4%。汽车部门营收309.4亿欧元,同比减少1.1%,汽车业务息税前利润率8.8%,而上年同期为12.1%。销量方面,截至2024年3月31日,宝马集团共交付594671辆(含宝马、MINI、劳斯莱斯),同比增长1.1%,其中纯电车型增长27.9%,高端车型销量增长超过21%。具体来看,由于MINI品牌处于新老产品迭代周期,其销量相比去年下降了9.4%,宝马集团预计2024下半年销量将会回升;宝马品牌总销量增长2.5%,旗下纯电动车销量增长40.6%。宝马集团纯电车型销量8.27万辆,占总销量的13.9%,纯电车型和插电式混动车型合计占第一季度总销量的21%左右。虽然总销量在增长,但宝马集团一季度在中国市场的表现不太理想。数据显示,在中国市场,今年一季度宝马集团累计销量(含BMW和MINI品牌)为187452辆,同比下滑3.8%。中国也是宝马集团在全球范围内唯一销量下滑的主要单一市场,在美国、德国、英国等欧美市场,宝马集团均实现了销量增长。销量下滑背后,一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尤其是自主豪华品牌的崛起,给宝马带来了不小的压力;另外,宝马自身在电动化方面的步伐还不够快,其“油改电” 模式遭受不少争议。在中国新能源汽车的渗透率越来越高之下,宝马的燃油车销量支柱也受到冲击。保时捷经销商逼宫,宝马也慌了最近,保时捷中国经销商集体“逼宫”一事在网络上闹得沸沸扬扬。据多名业内人士爆料,主要的矛盾是,由于保时捷销量大跌,纯电车销量又不理想,导致经销商亏本卖车。而保时捷中国为了完成销售任务,还是要求压库,致使双方矛盾激化。不少保时捷经销商以停止进车,来要求保时捷总部给予补贴。最终,事件以保时捷中国和全体授权经销商发布的一份共同声明暂时平息。该声明称,保时捷中国和全体授权经销商始终保持常态化对话机制,而这一次,双方进行了充分讨论,涉及层面包括商务政策、电动化转型等诸多领域。而保时捷事件在前,车fans创始人孙少军爆料,宝马也感受到了压力,开始采取动作。他在微博上透露,宝马突然给所有经销商门店发函,鉴于市场大背景和国产品牌带来的巨大冲击,决定给宝马4S店开出多项大幅度补贴减免政策。包括3%价格折让(可提前支付),帮助缓解现金流压力、同时逾期付款违约金年利率降至2.5%,滞港车辆仓储费降低50%(追溯至2024年1月1日)等等。“被冲击的不只是保时捷,BBA面临的压力可能更大更严重。”他说道。一位接近宝马的相关人士向新浪科技表示,宝马确实向经销商提供了一系列支持举措,包括经销商培训、二手车销售等等,不只是补贴政策,主要是为了减轻经销商的压力,这些举措以对内为主,对消费者端的影响不大。不过,宝马的相关经销商支持政策,能否稳住价格体系以及后续销量,依旧有待观察。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奔驰大降价:“油车六折,电车五折!”

奔驰大降价:“油车六折,电车五折!” 新浪科技发现,在销量不佳之下,奔驰多款车型开启了腰斩式大降价。一些油车车型出现了六折优惠,例如C200L的官方指导价为33.48万元,如今有经销商给出了20.27万元起的报价,优惠超过13万元;更狠的还属新能源车型,例如2024款EQB 260的官方指导价为35.20万元,经销商裸车报价直接优惠至17.60万元,相当于打五折,比油车的优惠力度更大。新能源车型售价出现“腰斩”“失望,买的没两年,奔驰C200L,当时落地37万,现在落地只要20多万,伤害了本车主的心”,在看到奔驰等豪华车降价的消息后,一位奔驰车主吐槽道。最近,在市场竞争压力之下,包括奔驰在内的BBA豪华车集体出现价格跳水。以上述车主吐槽的奔驰C200L为例,其官方指导价为33.48万元,在汽车之家上,有经销商给出了20.27万元起的报价,优惠超过13万元,相当于打六折。实际上,降价的不只是奔驰C级轿车,其SUV产品线价格也出现“失守”。奔驰GLB的官方指导价为31.19万-36.79万元,经销商的报价区间则为17.98万-23.58万元,甚至不到六折。奔驰GLC的官方指导价为42.78万-53.13万元,经销商的报价为30.08万-40.42万元,一些车型给出了最高14万元的优惠。如果说奔驰的油车还能坚持到六折,奔驰的新能源车型售价甚至出现“腰斩”。奔驰EQB是奔驰的纯电SUV车型,官方指导价为35.20万-42.80万元,经销商的裸车报价则为17.60万-25.20万元。其中2024款EQB 260官方指导价为35.20万元,经销商裸车报价直接优惠至17.60万元,相当于打五折,比油车的优惠力度更大。大降价之下,奔驰新能源车型的车主们可能心态也变得复杂起来。一位奔驰EQB车主提车之后在社交媒体上表示,“买了个别人眼里可能是冤种的杂牌电车,买这个车不敢发朋友圈,别喷我冤种和韭菜。”中国市场销量已大跳水大降价背后的直接原因,还是奔驰在销量上的表现不佳。根据梅赛德斯-奔驰公布的2023年的全年财报,2023年梅赛德斯-奔驰累计营收1532.18亿欧元,同比增长2.1%;净利润145.31亿欧元,同比下降1.9%。销量方面,2023年梅赛德斯-奔驰轿车、货车销量达到了249.18万辆,同比增长1.5%。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在全球的销量为204.38万辆,与2022年持平。按地区划分,中国依旧是奔驰的第一大单一市场。奔驰乘用车在中国市场的销量为73.72万辆,同比下滑2%。如果说梅赛德斯-奔驰2023年的日子还不算太难过,今年一季度,则迎来了苦日子。财报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梅赛德斯-奔驰实现营收358.73亿欧元,同比下滑4.4%;息税前利润38.63亿欧元,同比下滑30%;净利润30.25亿欧元,同比下滑25%。不仅是营收净利双双下滑,销量方面也可谓惨淡。2024年第一季度,梅赛德斯-奔驰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累计销量为56.84万辆,其中乘用车销量为46.3万辆,同比下降8%。在亚洲地区销量为21.07万辆,同比下降15%。其中,中国市场销量为16.81万辆,同比下滑12%。对于在华销量下滑的表现,奔驰官方给出的理由是,“始于去年四季度的零配件供应短缺及部分车型的换代爬坡对2024年第一季度的部分新车供应产生了影响,从而导致中国市场部分车型交付无法完全满足客户的即时需求。”同时,奔驰方面表示,相关供应情况已在今年一季度得到逐渐改善,未来将更好地满足客户需求。不过,这个理由恐怕并不能让外界信服。豪华品牌降价,不只奔驰一家值得注意的是,降价的不只是奔驰一家。新浪科技此前曾报道,从某宝马4S店了解到,官方指导价35.39万元起的宝马i3车型,如今已开始5折促销,价格直接“腰斩”。“宝马i3现在优惠后裸车是17万多,来4S店还可以进一步商谈价格……”而大降价的不只宝马i3,今年1月刚刚发布的全新宝马i5,经销商也给出了6万元不等的报价优惠。财报直接反映出此轮降价的初衷。根据一季报,宝马集团营收同比下滑了0.6%,利润同比下滑了24.6%;宝马在中国市场销量同比下滑了3.8%。分析认为,部分品牌利润的下滑还是与中国市场脱不了关系。由于新能源的冲击和价格战的原因,它们在中国市场采取的都是以价换量的策略。而这种做法也无异于饮鸩止渴,曾经的豪华品牌,也正在失去高贵的光环。 文 | 新浪科技 张俊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放血式”降价的背后 BBA的电动困局

“放血式”降价的背后 BBA的电动困局 从“卷”车型到“卷”价格,种种迹象都表明,由新能源车为始,跨国车企正在国内市场中遭遇前所未有的挑战。价格跳水,消费者观望据媒体报道,宝马i3、i5纯电车型出现大幅优惠,其中宝马i3车型5折促销,价格接近“腰斩”,折扣力度巨大。在走访中车市睿见了解到,官网标价分别为35.39万元、43.99万元的宝马i3、i5目前基础款裸车价格仅需要约17万元和30万元。同时,车市睿见也探访了几家位于北京的豪华品牌4S店,除了宝马外,奔驰与奥迪的新能源车型也同样有大幅优惠,幅度可到6-7折。其中,官方定价28.99万元的奥迪Q4 e-tron现报价已跌破19万元;原价47.80万元的奔驰EQE目前优惠达到21万元以上,裸车价来到26万元左右;另一款车型EQE SUV目前优惠也接近20万元,裸车价来到30万元左右。“现在不降价根本没人看车”,谈到豪华品牌新能源车型“打骨折”的原因,多位BBA销售人员均向车市睿见表示。有销售人员还谈到,宝马i3降价的消息传开后,到店里看新能源车的顾客突然多了起来,“也算变相的进行了一波宣传”。值得注意的是,5月26日,北京市分配了近6万个家庭新能源小客车指标,而为了争夺这一波资源,店内还推出了各项优惠政策,销售表示价格“还能谈”。除了新能源车外,销售表示店内的燃油车也有价格不等的优惠,其中尤其以奥迪A4L最为吸引人:厂商指导价32.18万-40.08万元,现在裸车价跌破20万元大关,降价幅度达到12万元。此外,奔驰两款走量车型GLC和C级的优惠也均为10万元左右。车市睿见也同样采访了几位店内的消费者,持观望者也不在少数。“之前听说BBA新能源车降价的厉害,现在想看看,但是还没下定决心要买。”究其原因,在于担心目前众多车型大降价后,豪华品牌价值也会大幅缩水。“之前买豪车图个标,现在整体经济都不好,即便降价了,在某些配置以及续航这些关键问题上还是比不过国产同价位的车,不如‘花小钱办大事’来的实在”。“精明”的消费者更相信产品力大幅降价背后,是传统豪华品牌们的销量焦虑。今年1-5月,奔驰新能源月销量分别为2583辆、1381辆、2350辆、2636辆、1457辆;奥迪Q4 e-tron最高月销量只有1523辆,其中2月只有750辆。宝马则相对较好,月销最高能达到9000辆。一边是燃油车利润空间不断缩水,一边是电车销量无法提升,对于豪华品牌来说处境相当艰难。销售人员坦言,相比国产新能源品牌,豪华品牌在新能源车型上的溢价确实大幅打折,尤其是目前新能源购车主力是80/90后,对于豪华品牌的忠诚度并不高,相反的则是如小米等在配置上的“堆料”更能吸引年轻人,这是传统豪华品牌无法比拟的。包括BBA在内的合资品牌与中国品牌间“此消彼长”,已成为了行业内的长期趋势。越来越多的中国消费者开始不那么在乎品牌来自哪里,而更关心它能提供哪些功能,正是这种倾向,使得消费者在近几年增加了自主品牌产品的购买量。虽然海外品牌在燃油车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自主品牌在新能源市场销量遥遥领先,并获得了更高的品牌认知度。这得益于自主品牌在智能电动车上一贯的性价比优势,也受益于其智能网联、高阶智驾等方面的推进速度和表现。中汽协数据显示,今年前5个月,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已突破60%。这意味着,合资品牌市场份额已不足四成;其中,德系和日系市场份额还勉强保持在10%以上,美系、韩系、法系等市场份额均维持在个位数。这样的分化在新能源细分市场尤为明显。根据麦肯锡的研究,2012年私家车上牌量中,自主品牌占比25%,海外品牌占比75%;2022年1-9月,自主品牌占比增加至41%,其在纯电动车上牌量的占比更达到80%。“国产新能源冲劲很强,销量冲击到了BBA等豪华品牌市场。消费者考虑到目前配置更优、性价比更高的国产新能源车,市场的变化反映消费者更加理性,豪华品牌的高溢价则形成了低性价比的印象,”业内资深分析师直言。此外,从经销商视角看,某二线豪华品牌4S店销售负责人对车市睿见表示,需求疲软和销量不佳增加了经销商的库存,占用其资金,而经销商大多贷款进车,压库时间越长,资金成本越高,宁愿低价卖车,也不愿意支付更高的利息成本。“这个时候,即便厂家想控制价格,也已经没有办法了。”东吴证券研报显示,除超一线豪华品牌外,从2021年以来,宝马、奔驰、奥迪、凯迪拉克等品牌终端价格持续下探,中国汽车市场正在完成从品牌导向到价值导向的过渡,产品力成为了影响购买的首要因素。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BBA“腰斩式促销”后,最大汽车经销商面临垮台

BBA“腰斩式促销”后,最大汽车经销商面临垮台 新浪科技梳理广汇汽车财报发现,早在2018年,其在销量、财务数据上便走向了下坡路,基本与新能源车崛起时间点吻合。目前,广汇汽车服务的车企仍以燃油车品牌为主,这也是其受冲击的主因。不过它也在尝试自救,去年已关闭了盈利能力较低的门店50家,并且与20多个新能源品牌达成合作,这一举措能否如期见效?BBA降价潮连累经销商最近,BBA等豪华品牌降价促销的消息引发关注。新浪科技先后报道了宝马和奔驰以及其他豪华车的“跳水价”,如今这股降价浪潮正在引发连锁反应,这些品牌的经销商要扛不住了,广汇汽车便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广汇汽车官网显示,其销售品牌包括奔驰、奥迪、沃尔沃、宝马、凯迪拉克等豪华品牌,而这些品牌近几年的销量走势都不太理想。其2023年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12月31日,经营网点共计735家,其中超豪华及豪华品牌经营网点245家,占比超过33%;而其营业收入排名前十的门店中,经营品牌均为宝马、奔驰、奥迪这三家品牌。而根据宝马集团日前发布的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其营收366.14 亿欧元,同比微降0.6%;净利润为29.51亿欧元,同比下降19.4%;在中国市场,今年一季度宝马集团累计销量(含BMW和MINI品牌)为187452辆,同比下滑3.8%。今年第一季度,梅赛德斯-奔驰实现营收358.73亿欧元,同比下滑4.4%;净利润30.25亿欧元,同比下滑25%;不仅是营收净利双双下滑,销量方面也可谓低迷。2024年第一季度,梅赛德斯-奔驰中国市场销量为16.81万辆,同比下滑12%。大客户销量和财报萎靡之下,广汇汽车也难以幸免。广汇汽车财报显示,今年一季度,其营收277.9亿元,同比下降11.49%;归母净利润7094.05万元,同比下降86.61%。广汇汽车在财报中表示,主要是报告期内汽车消费复苏缓慢,受行业价格战影响整车盈利能力下滑,且传统燃油车受新能源汽车市场挤压,收入规模下降但成本相对刚性导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大幅下滑。利润薄如纸实际上,广汇汽车的困局并不只是今年才出现。资料显示,广汇汽车成立于1999年,早期以丰田、本田、通用等主流中高端品牌为主,2016年收购宝信汽车、大连尊荣等进军豪华及超豪华市场,同时也布局乘用车融资租赁及二手车市场。广汇汽车在2015年6月登陆A股市场,并在2016年成为中国首家资产规模和营收规模都突破千亿的汽车经销商集团。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各大经销商集团中,广汇汽车在乘用车总销量中排名行业第一,营收规模排名第二。建立了覆盖全国 28 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乘用车经销网络。不过,广汇汽车主要的销售品牌和营收来源还是以燃油车品牌为主,而在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越来越高的情况下,广汇汽车走入困境也就在所难免。新浪科技梳理广汇汽车财报发现,早在2018年,其在销量、财务数据上便走向了下坡路。从新车销量来看,其2018年销量为88.2万辆,仅同比增长0.1%;2019年销量仅同比增长1.7%,而在20202022年,其销量更是连续三年下滑,幅度分别达到16.2%、7.2%、15.4%;到2023年,其销量才有所恢复,达到59.6万辆,实现同比增长1.1%。从财务状况来看,2018年以来,其出现了严重的财务危机。2018年2023年,其营收增长陷入停滞状态;归母净利润更是惨不忍睹,20182020年连续三年同比下滑,降幅高达16.27%、20.16%、41.72%,2022年归母净利润更是同比暴跌265.92%。到2023年,广汇汽车的财务状况才有所好转。其2023年营收入达1379.98 亿元,同比增长3.34%,不过虽然营收年入千亿元,但赚钱能力依然很弱,归母净利润只有3.92亿元,毛利率为8.29%,净利率仅为0.46%,可谓利润薄如纸。从具体的经营来看,2023年广汇汽车的整车销售为1174亿元,占收入的比例为85.1%,但是带来的利润却只有19.4亿元,这部分业务毛利率为1.65%;而维修业务、佣金代理这两项毛利率较高的业务,营收占比却分别只有10.02%和3.67%。面临退市风险业绩崩塌之下,广汇汽车的股价也十分低迷。6月20日,广汇汽车的股价首次跌破1元,当日收报0.98元/股,跌幅为8.41%。当日广汇汽车发布提示风险公告称,若公司股票连续20个交易日的每日股票收盘价均低于1元,公司股票可能被上交所终止上市交易。紧接着的6月21日、24日、25日的三个交易日,公司股价连续跌停。6月26日,广汇汽车股价涨停,收报0.78元/股,27日又大跌8.97%,到28日,再度下跌;7月1日、2日、3日和4日,广汇汽车股价实现连续涨停。但截至7月4日收盘,该股报价0.99元/股,依旧在1元以下。这是广汇汽车连续11个交易日股价低于1元。此时距离其走出危险区也仅差1分钱,后续能否起死回生仍需观察。实际上,广汇汽车面临的困境,是经销商们的共同难题。6月30日,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发布的最新一期“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调查”显示,2024年6月中国汽车经销商库存预警指数为62.3%,同比上升8.3个百分点,环比上升4.1个百分点。库存预警指数位于荣枯线之上,汽车流通行业处在不景气区间。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产业协调工作委员会副秘书长樊宇指出,经销商上半年销量任务完成情况分化明显,其中,18.4%的经销商已完成任务,34.8%的经销商任务完成率超八成,而有13.5%的经销商完成率不足五成。在广汇汽车之前,不少经销商已经出现退市、破产等危机。比如2023年年初,浙江中通集团传出破产消息,旗下19家4S店全部关停;2023年7月,庞大集团退市摘牌;今年初,市场又传出广东永奥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经营遭遇严重危机,旗下的多家4S门店出现暂停营业、暂停新车交付。在此背景下,广汇汽车也在积极尝试自救。比如2023年,广汇汽车就在加大向新能源业务转型。其财报显示,截至2023年底,广汇汽车已与赛力斯(AITO)、阿维塔、岚图、猛士、长城欧拉、哈弗新能源、小鹏、奇瑞iCAR、奇瑞星途星纪元、奇瑞风云、吉利银河、长安深蓝、路特斯等20多个新能源品牌建立联系与沟通机制,新能源品牌覆盖范围进一步扩大。目前已申请54家新能源门店授权,建成并投入运营26家,正在申请15家。此外,广汇汽车还在关闭低效门店。2023年,其关闭盈利能力较低的门店50家,并完成17家门店的品牌转换工作。船大难掉头,面临退市风险广汇汽车能否成功自救,依然是未知数。文 | 新浪科技 张俊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