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汽大众发布新车计划:2026年起将推5款新能源汽车

上汽大众发布新车计划:2026年起将推5款新能源汽车 2026年开始至2030年,这些合作开发的新能源车型将陆续投放市场。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强调,大众集团不仅在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领域进行拓展,同时也在插电混动汽车领域加速布局。通过加强与上汽集团的战略合作,大众集团期望推动上汽大众产品电动化的发展。此前,上汽集团与奥迪汽车在上海签订了合作协议,启动了上汽奥迪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智能数字平台的联合开发。该平台的生产基地也已经开始更新换代,预计基于该平台的首款车辆将在2025年正式下线。 ... PC版: 手机版:

相关推荐

封面图片

上汽大众签署多项新能源技术合作协议 新车 2026 年起陆续上市

上汽大众签署多项新能源技术合作协议 新车 2026 年起陆续上市 6 月 27 日,大众汽车集团、上汽集团、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大众汽车(中国)科技有限公司、上汽大众在上海签署多项有关上汽大众新产品项目的技术合作协议。内容包括在中国开发三款插电混动车型以及两款纯电车型的技术合作协议,中德双方共同为合资企业 “技术赋能”,开启合资合作全新篇章。预计自 2026 年起,并跨越 2030 年,合作开发的多款插电混动车型、纯电车型将陆续推向市场。(解放日报)

封面图片

大众汽车CEO奥博穆亲自官宣:奥迪、上汽合作首车将于2026年推出

大众汽车CEO奥博穆亲自官宣:奥迪、上汽合作首车将于2026年推出 而奥迪与上汽集团双方将结合各自优势,加快开发上汽奥迪全新电动车型,以满足中国用户对高端电动智能网联汽车的需求。奥迪中国总裁温泽岳表示,与上汽集团的合作,是集团针对中国市场的重要策略之一。由于奥迪全球化产品与中国市场所需要的产品的不同,为此奥迪选择与本土企业打造新的合资方式。值得一提的是,在新车的研发上,与上汽的合作并不是贴牌,更重要的是将奥迪的 DNA 深入的赋能到上汽平台中。最终,这款新车将进入此前在中国尚未覆盖的细分市场。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上汽大众安亭工厂开启改造:奥迪全新纯电车型将于2025年投产

上汽大众安亭工厂开启改造:奥迪全新纯电车型将于2025年投产 5月20日,奥迪与中国上汽集团正式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启动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智能数字平台的联合开发。这一平台的开发旨在为中国市场量身定制豪华智能电动车型,以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四天后,即5月24日,这一全新智能数字平台的生产基地在安亭宣布启动升级焕新工作。升级后的安亭工厂将专注于生产奥迪新一代的豪华智能电动产品,这不仅预示着上汽与奥迪的合作项目正在加速推进,也展示了双方对于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未来发展的共同承诺和信心。据了解,此次合作的一个重要成果是,通过提升研发效率、优化开发流程,以及加快研发速度,Advanced Digitized Platform智能数字平台车型的推出时间缩短了30%以上。这一效率的提升意味着首款产品预计将于2025年上市,届时将为中国消费者提供更先进、更快速的奥迪新一代豪华智能纯电出行产品。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小鹏G9成了大众2026年反攻中国新能源的底气?

小鹏G9成了大众2026年反攻中国新能源的底气? 官方只是浅显地透露一下规划,但俨然吊起了消费者的“胃口”:大众和小鹏联手会打造出怎样的产品?小鹏可否拯救大众的智能化?八个月之后的今天,大众汽车集团和小鹏汽车再度官宣进展,双方签订了平台与软件战略技术合作联合开发协议(以下简称“协议”)。协议中提到,大众汽车和小鹏汽车就双方车型及平台的共用零部件订立了联合采购计划,主要目的就是在保证产品竞争力的前提下,合力降低平台成本。协议一签,大众汽车和小鹏汽车的合作便更深入、更细致。话虽如此,在产品准备发布之前,我们很难从官方消息找到相应的答案,但可以从其他渠道发现一些“蛛丝马迹”。首款产品确认是SUV,更有可能是“大众版G9”?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区董事贝瑞德在社交平台上透露,“大众和小鹏汽车的合作已经进入快车道”,其中最重要的信息是,“首款产品将会是一款SUV车型”,而且还附上了一张首款合作开发的SUV谍照。起初公布的规划说的是两款中型车,小通还以为说的是两款中型轿车,换而言之首款产品将会定位为中型SUV。细想下来也没有太大毛病,毕竟大众的两款纯电动SUV大众ID.4和大众ID.6,分别定位为紧凑型SUV和中大型SUV,入局中型SUV市场还能让大众汽车集团接触更多细分市场。或许,我们能知道的消息就这么多,但小通从这款SUV谍照发现了“端倪”,不妨看小通整活。这是贝瑞德发布的SUV谍照。这是小鹏G9的官方侧面图。这是小通将小鹏G9与SUV谍照相融合的图片。不难看出,小鹏G9和这款SUV的车顶线条轮廓几乎别无二致!不过,小鹏G9的定位是中大型纯电动SUV,也就是说大众汽车和小鹏汽车合作打造的首款SUV,极有可能是在小鹏G9的基础上打造,预计车长和轴距会与小鹏G6接近。但是,要想在国内中型纯电动SUV市场占据一席之地,即便是大众和小鹏联手,难度也并不低。从还算畅销的产品来剖析,Model Y、腾势N7、蔚来ES6等产品位列在30万级市场,降价后的宝马iX3也顺势与这两位选手竞争,领克08 EM-P、唐新能源和小鹏G6的价格范围完全落在20万元-30万元这一区间内,宋L、零跑C11、深蓝S7将中型新能源SUV的购车门槛打到20万元以下。就成绩而言,Model Y的成绩最为突出,月销量可以冲上3万辆,而深蓝S7、唐新能源、领克08 EM-P等排名紧随其后的车型,月销量突破万辆都有难度。小通注意到,此次协议将“合力降低平台成本”当成主要目标,而且贝瑞德也提到“继续创造成本优势”。性价比,可能会是这款全新中型SUV的其中一个卖点。按照大众ID.4和大众ID.6的价格来推算,大众这款全新中型SUV的价格在20万元出头会比较合理,不会蚕食到大众ID.4的市场份额。但是这样一来,全新中型SUV将会与小鹏G6的价格有一定重叠。因此小通再大胆一些,新车的定价策略可能会与零跑C11、宋L、深蓝S7相似,起售价在20万元以内。这样的定价可能会影响到大众ID.4的销量,但对于亟需转型的大众而言,快速抢占市场是非常关键的一步,等到这款全新中型SUV站稳脚跟,大众完全可以将这套技术应用在大众ID.4、大众ID.6等其他纯电动车型上。大众和小鹏,各有各“难念的经”大众负责工程研发和制造,小鹏提供平台和技术,此次合作双方都找到自己的“舒适区”。显而易见,大众看上的是小鹏的智能化技术。如今,小鹏汽车已经宣布面向智驾经验用户即刻推送无限XNGP智能辅助驾驶功能,不限城市、不限路线,几乎完全摆脱对高精地图的依赖,俨然来到智能驾驶技术层面的第一梯队。大众汽车旗下负责车载软件开发的CARIAD部门,这几年做出了不少努力,但是发展之路依然不顺畅负责人屡次更替,而且去年年底有外媒报道,由于软件开发不顺和成本持续增加,CARIAD软件部门还会裁员2000人。国内纯电动车的竞争逐步白热化,大众汽车在国内的纯电动车销量开始下滑,除了持续开展促销优惠的ID.3之外,大众ID.4和大众ID.6的销量持续走低。数据显示,上汽大众ID.4 X的单月销量已经出现明显环比下滑的趋势,ID.6的月销量更是难以突破三位数。合作的首款SUV会在2026年进入市场,以上分析只是针对品牌和车市现状进行分析。或许你可能还觉得两年之后才推出,会不会黄花菜都凉了?两年时间,足够让车市的格局迎来翻天覆地的变化,而且对于品牌的发展而言,大众汽车集团更希望从小鹏身上学到一些本领。小鹏汽车需要面对的压力还挺大,何小鹏在年初透露了未来三年的规划,为了提高品牌竞争力,在这三年里将推出近30款新款、改款车型,今年要确保15万级新车和30万级新车的顺利上市,帮助品牌完善10万元-40万元这一价格区间内的布局。与此同时,当其他大部分新势力还在为如何填补亏损在发愁时,小鹏汽车今年还将投入更多的研发预算,同比超过40%。根据小鹏汽车公布的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品牌目前的营收和交付量都处于高位,但并没有让品牌摆脱“亏损多年”的窘境。大众与小鹏合作之后,向小鹏汽车增资约7亿美元(约合人民币50.04亿元),而且这位“圈内大佬”的加入吸引了不少投资者的青睐。这7亿美元,对小鹏汽车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但对一个汽车企业的长久发展而言来说远远不够。三年近30款车看似有些激进,可能小鹏急了,也有可能是觉得车市竞争已经到了白热化阶段,但无论怎么样,小鹏已经抱紧了大众汽车集团的大腿,没那么容易被车市“优化”。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大众将与小鹏共同开发首款中型SUV 有望2026年投产

大众将与小鹏共同开发首款中型SUV 有望2026年投产 这一举措将加速集团在华产品电动化进程。到2030年,集团将在中国市场推出30款以上纯电动车型。同时,集团正在开发首个专为中国市场打造的电动汽车架构(CMP),从2026年起,将推出至少4款面向紧凑级入门市场的电动车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区管理董事、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贝瑞德表示,目前约有5000万中国车主驾驶着集团品牌的车型。自2017年以来,大众汽车集团便启动了在中国市场的电动化战略,与江淮汽车共同成立了集团在华首家专注于电动汽车的合资公司,大众安徽。该公司在合肥拥有生产、研发和采购职能,并致力于成为集团在中国的战略级创新中心。 ... PC版: 手机版:

封面图片

欧洲真的放弃新能源汽车战略?

欧洲真的放弃新能源汽车战略? 随着全球气候危机日趋严峻紧迫,欧盟在去年针对禁售燃油车达成共识,宣布自2035年起禁售会导致碳排放的新的燃油小汽车,而使用碳中性燃料的燃油车有望在此后继续销售。距离宣布“燃油车禁令”不到一年的时间,欧盟是否“反悔”了?首先,在欧盟及其领导人的相关表态上,还未见到有关“暂停或撤销2035燃油车销售禁令”的明确消息。其次,根据去年公布的禁燃令条款,欧盟将阶段性审查燃油车减排情况,在2026年针对减排目标进展进行审查评估。上个月,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再次强调了2026年审查禁燃令的必要性, “以确保技术的开放性和消费者的选择权,同时汽车行业也能选择其投资方向和未来汽车构想”。这项表态被部分欧洲媒体解读为“冯德莱恩考虑审查燃油车禁令”,进而宣称这项禁令可能面临调整或暂停。另外,因这项“一刀切”的汽车转型战略也曾在欧盟内部引起较大争议,如今有欧洲少数党派提出“反对禁燃令”作为欧洲议会竞选宣传口号,意图吸引选民目光,令舆论场愈发纷乱复杂。而汽车业内对电动车的发展产生悲观言论,则主要受奔驰等车企巨头调整电动车转型计划的影响。德国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近期在年度财报发布会上宣布,鉴于新能源汽车的普及速度未达预期,不再坚持2030年全电动化计划,同时保证继续改进其燃油车。这一表态引发业界热议,有人估计,这意味着奔驰“全面放弃电动化”。同为豪华品牌代表的宝马、奥迪均表示未放弃燃油汽车。虽然宝马自去年年底已正式停止在德国生产内燃机,但宝马集团董事长奥利弗·齐普策(Oliver Zipse)表示,“只要有市场”,该公司将继续销售内燃机汽车。德国汽车工业协会副主席托马斯·佩克龙(Thomas Peckruhn)指出,汽车市场需求呈现放缓趋势,电动车研发的高昂投入给车企带来压力。而电动车相较燃油车的生产成本更高,也在挑战企业的盈利能力。大众集团首席财务官兼首席运营官阿尔诺·安特利茨(Arno Antlitz)表示,直到2025年,大众部分电动车型的利润率才能达到燃油车型的水平。因此,许多跨国车企选择调整“电动化”策略、保持燃油与电动双线并行,更多是基于对自身发展现状、市场需求和维护盈利水平的多重考量。而对于汽车产业而言,从化石能源转型仍是势不可挡的趋势。正如梅赛德斯-奔驰集团近期回应传言时指出, 其“对电动化转型的坚定决心不变”,将继续推进电动化,在战略上保持聚焦,同时保持灵活性。 ... PC版: 手机版:

🔍 发送关键词来寻找群组、频道或视频。

启动SOSO机器人